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陆循之按民户账册为全京湖的壮丁编列了详细的动员计划;每个壮丁都领到一块代表身份的夫役动员牌;大战开始后由军队派遣专门动员官会同当地官府深入到乡村进行夫役动员;手段简便而动员速度很快;在第一次模拟的动员中就在襄阳集中了二十万夫役。这套办法的意义之大;以至于后世史家们将历次襄阳大战的结果跟这种办法在京湖推而广之联系在一起;”无陆循之征民法则无襄阳;无襄阳则无大宋也”。
第三十四回 惟愿君心如皎月〔1〕()
都统司幕府中文人们也是各有各的事务要处理。
刘克庄光是要应付制置使司派发下来的大量文牍就有的受了。虽然敌人已经撤退了;但人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是给了宋人几个月的时间来喘息而已;等到下一个九月;更凶猛残酷的铁骑风暴将在京湖一地重新刮起。在这之前;制置使司必须尽力协调各地将领之间的关系;为他们补充损失的衣甲器械和所需粮饷;并且重建残破的州县。在大宋成熟稳定的官僚体系里;这斜重的任务意味着大量公式化的往来文牍;同样身兼政治;军事;经济重任的郑云鸣也难以摆脱文山会海的纠缠;好在精通这些公文来往的刘克庄就像一道巨大的防洪堤;将郑云鸣和迎面而来的滔天巨浪分隔开;除此之外;刘克庄一以贯之的优美文辞还得到了枢密院和政事堂的一致好评;要知道他们已经对郑家小官人那粗劣的书法和生硬的奏报头疼已久;有了刘参议官在中间的缓冲;就连兵部也对荆鄂军的汇报赞赏有加了。
白翊杰则完全投入了南漳县的日常公务和提举常平仓的运作中。根据南漳居民的回忆;这位代理县令审案短事的少年师爷的才干令人极为瞩目。为了不浪费时间;他在上午审断案情的时候在公堂上同时摆上常平仓司衙门的公案文卷和荆鄂都统司的文牍;一面批阅文牍一面听着堂下苦主和被告的互相争辩;然后一言道破纷争的真相。书写判词文不加点;一蹴而就;时人都将他比作当年一日尽阅百日事的凤雏先生庞士元。
但只有荆鄂都统司最上层的一群人了解白翊杰工作的真正意义;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从土龙军建军开始就存在的情报混乱的问题。土龙军刚刚建立的时候;情报搜集工作之落后和混乱;连一些身在后方的预备军都不如。郑云鸣的情报工作办法是孟珙写了许多封书信;只差耳提面命的传授了;所以其搜集情报的习惯几乎和孟珙一摸一样;都是在一天的工作之后大集众将;地方官员和幕府幕僚;随便说些有趣的事情和最近的见闻;然后在睡觉前将这些情报分类整理;掌握其中有用的部分。另一方面;郑云鸣特别重视在战场上的实地侦察;很早就建立起以游奕营为基础的步兵侦察队;又建立专门负责联络的背嵬传声队。战事大致结束之后又得到了制置使司少量战马的补充;终于能够建立人数五十人的踏白使臣。
所谓踏白队;因为身上绑缚着交叉的白色十字布带;以彰骁勇无畏;在战斗开始前飞赴敌阵;踏入敌军大队;用绝伦的武艺来侦查来敌的强弱真伪情势;军中所谓不惜性命的硬探;踏白是宋军精锐武装侦察小队的代名词;历代南渡之后的军马;都以踏白队为武勇精锐第一。
郑云鸣的部下原本都是鄂州矿丁;并不擅长骑马;自从在襄阳吸收许多善于骑马驰突的北方将士之后;组建的踏白使臣可以夸耀是两湖地方最强的武装侦查单位。这也使得荆鄂副都统拥有了在整个荆湖地区最好的战场侦查能力。
但郑云鸣的问题也正在于此;他过于重视战场上的现地情报;对在北方安插细作眼线并不擅长;毋宁说;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在北方建立自己的谍报网络。他所得知的关于北方的情报;大体来自三个源头;顶头制置使司的情报通传;北方投降军兵的招供;以及杨掞每日的密报。
土龙军统制杨掞的作风和他的大将完全不同。他并不会大肆将部属聚集在一起;人们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显得神神秘秘。而且杨掞平日在军中的花费十分惊人;不但花光了自己比他人丰厚的俸禄;甚至闹得需要向军中同袍借债才能度日。郑云鸣有一次从自己的公使钱里拿出白银三百两让他还债;不想前脚才出衙门后手就将三百两银子花的一干二净。郑云鸣问他这些银子怎么花的;他只是含糊的回答都花在酒肆和青楼的花儿们身上了。
杨掞的这种姿态最后连王登也忍受不了;有一日他拽着杨掞一定要他在副都统面前立誓不再随便糟蹋公帑;不然就罢了他的统制职务。
杨掞只是翻了翻惫懒的眼皮;散漫的说道:”昔日刘季给陈平金数万斤;却从不问这些金是怎么花出去的。区区三百两银子;值得什么?”
坐在郑云鸣身边的白翊杰笑了起来;他对郑云鸣说道:”原来如此;这样吧;我看三百两银子确实不够纯父花销的;大将可以再给纯父五百两白银继续去青楼酒肆胡闹。”
郑云鸣毫不犹豫的大笔一挥;又支出去五百两银子。而杨掞一言不发的将这些银子老实不客气的收下了;转身徜徉在襄阳的酒楼柳巷中。
也正因为他的工作;郑云鸣得以知道了许多原本非常机密的事情;既有敌人的;也有友军的。对荆鄂军的备战构成了极大的助力。
宋朝的往年的谍报制度就是如此;朝廷有朝廷的情报搜集习惯;各个大将有各个大将的眼线;甚至统制;统领和正将也都有自己的间谍网络。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样放羊式的情报工作固然简单直接;建立网络方便。但也效率低下;目标不明确;甚至会出现泄露重要情报的事情。
白翊杰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他上任参议官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任命了一名专门处。';!'理情报分析工作的干办仪仗公事;接着给都统司整治仪仗的名义;专门负责汇总处理从各个渠道得来的情报;将其整理成简明扼要;但是条理明晰的报告;每日交给郑云鸣调阅。
在设置了处理情报的机关之后;白翊杰有条不紊的开始建立各种短期和长期的情报网。和郑云鸣着力建立军方的野战侦察体系不同;他将侦察敌情的重点放在地方的保甲和义勇身上;以往常常出现地方义勇主动给官军递送消息的事情;但都是地方百姓自告奋勇的举动;白翊杰配合在两湖加强的保甲制度;规定了每个甲都要配备一名给本地驻军递送消息的快脚。并且在平时的巡逻和战斗中尽力搜集关于敌人的情报。
为了增强地方上搜集情报的能力;他还特别将里正甲长等召集到襄阳;由荆鄂军中的人员为他们进行基础情报知识的培训。
荆湖地区的人民;因为是大宋边区的缘故;长久以来一直与兵火为伴;锻炼出来刚强勇敢的性格;现在仅仅是刘廷美;曹文琦等几个大户;每个都能在地方上召集起上万的民兵;而且这些地方武装灵活机动;搜集情报的办法也是五花八门;比起官方的侦查别有一番厉害之处。白翊杰将这些情报源头笼入都统司帐下统一管理;也标志着荆鄂军开始有别于其他军队的独特情报搜集风格的确立。
四月中旬的时候;一个游方道士要求面见荆鄂都统司参议白翊杰;道士看见白翊杰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交给了白翊杰一柄拂尘;转身飘然离去。
事后白翊杰仔细的检查这柄拂尘;拂尘的柄内中空;里面藏着宋义长用蝇头小楷写就的一封密信。
信的开头处写道:”翊杰吾兄钧鉴”;后面大段文字阐述了蒙古帝国的强大;军队武力的昌盛;以及忽必烈如何贤明纳谏;从善如流;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劝白翊杰暗中通好蒙古;为蒙古人传递消息;在适当的时候接应蒙古人进入襄阳。
白翊杰仔细的读着信中的内容;时不时的皱眉思索;又时不时的轻声念诵;一直读到末尾处;才欣慰的露出了笑容。
他仔细的烧掉了书信;又默默的想了一会;定下了将网络伸展向北面陌生国度的计划。
随后在蒙古人再度南下前的几个月中;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人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偷越过两国边境;来到蒙古人治理的地区。
他们有的是前来投拜的书生;有的是四方云游的和尚道士;有的是冒死和北方进行贸易的奸商。总而言之;都是有所求而来的南朝人。
蒙古的守将们对这些人物是非常欢迎的;因为他们带来的是北边最需要的南朝情报。从他们的描述中蒙古人第一次知道了竹将军是由土龙军郑云鸣发明;而其他军队装备的并不多;也知道了其实襄阳叛乱差一点点就会成功;如果不是郑云鸣在半路上杀了出来。他们也知道了声名不亚于赵范的名将赵葵成为了制置使;并且完成了京湖的军队调防事务。
他们对所有提供情报的南朝人都不吝重赏;并且鼓励他们将来带更多的情报回来。
但他们所不知道的则是;这些投奔人的背后都只能追踪到一个源头;就是荆鄂副都统司。
在南北之间;一张情报交通网络正在慢慢成型。
第三十四回 惟愿君心如皎月〔2〕()
除此之外;白翊杰在制置使司官员的协助下又重新整理了荆湖反间谍系统;将石文虎等地方上爱国的义士也囊括进来;并且重新整顿了各个军的保密制度。
埋伏在京湖地方的蒙古间谍头目胡狼在给大汗的奏报中曾经这样说道:”进入四月以来;南朝的搜查突然转向缜密;我等耳目陆续被南朝缉捕者十余人;几乎不能有效的展开行动。推较其中的缘由;应该是荆鄂副都统司改革了侦破细作的办法;这中间必然有厉害的人物在运作整个事情。”
荆鄂都统司的四五月虽然忙碌却并不缺少喜悦;五月二日都统司参议白翊杰和前来襄阳府归顺;被封为保捷民兵统领的魏祖圭的大女儿成就大婚。
荆鄂都统司大小将校;幕僚全都到场祝贺;甚至制置使赵葵也派人送来贺礼;赵葵一方面是照顾到郑都统的颜面;一方面也是刻意结纳在北方已经有名的战将魏祖圭。站在制置使司的立场上;使用北方忠义军马的热情从未消减过。
婚礼上热闹番茄;唯一显得有些意兴阑珊的是荆鄂副都统郑云鸣本人;当白翊杰被一群年轻人拽着到处给人劝酒的时候;郑云鸣只是一杯接着一杯的喝着;仿佛这徐乐都离得很远;远到了自己就算身在当场也难以融入的地步。
白翊杰将这些统统看在眼中。
等到酒过三巡;众人都有些微醺的时候;白翊杰悄悄的拉着郑云鸣坐到了宴席上不起眼的角落里。
”今日是白某小登科的大好日子;都统为何怏怏不乐?”
郑云鸣这时候也有了三分醉意;他拍着白翊杰的肩膀说道:”军师说什么话;你能够和魏家娘子成就这段姻缘;实在是天作之合的美事。在京师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过许多以家许国的故事;那时候我就争辩说;有国斯有家;不过是皇帝差遣人的笑谈罢了;真正的男儿;一定要到有了家庭之后;才会懂得保护家庭的使命;进而才会明白保卫国家的意义。如果说之前我们在草庐中讨论的八策不过是书生意气;坐而空谈的话;那么过了今天;为了魏家娘子和你们将来的子孙们;你就要竭心尽力的将八策变为确实的措施;保卫这个国家;既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皇帝;是为了魏若兰;以及你们儿子;孙子;直到千百年后的后代们的幸福。”
白翊杰心下感动;但他不会是当场表露出心情的人;只是淡淡的说道:”纵然如此;我也期望我们的都统能够早日成家立业;这样守襄阳才会守得安心。”
郑云鸣瞪圆了眼睛摇头说道:”就你那个办法;我可万万不可以照办。”
”已经晚了。”白翊杰板着脸说道:”都统的家事关乎整个荆鄂军的指挥。我之前已经和陆统制;葛统制;王副统制和杨副统制;以及马参谋和刘参议开过会;为了安你之心;必须用这个法子玉成都统和赖家小娘子的事情。”
他在郑云鸣耳边悄声说道:”这个时候估计赖文恭已经在大牢里了;都统要是现在火速去长沙府营救还来得及;要是稍微在路上延迟一些时间;只怕赖公性命不保。”
郑云鸣嗖的一声站起身来;跺脚骂道:”公辅误我!公辅误我!”说着急匆匆的朝堂外奔去。
只留下一堂莫名惊诧的宾客和摇着白羽扇微笑的白翊杰。
荆湖南路有名的豪杰;大名鼎鼎的鹤鸣庄东主赖文恭;这时候端坐在长沙府黑暗潮湿的大牢中;荆南的气候进入四月之后已经转趋炎热;在污秽的牢狱中蚊蝇乱飞;鼠辈出没。赖文恭却没有觉得有什么难以忍受的;这里的条件比起当初在邓州;唐州和信阳餐风饮露;头枕着敌人尸体入睡的时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笨重的木门吱呀一下推开;牢房的看守举着昏暗的油灯引着一个官员模样的人从台阶上走了下来。
这是长沙通判;自从赖文恭被捕之后;就一直是由通判亲自审理这件案子。提点刑狱诸人都只是作为从旁的辅助而已;这也难怪;以赖文恭在荆南路的声名;如果坐实了他真的与北方有勾结的话;整个荆南都会发生巨大的震动;平日里与赖文恭素有往来的府台诸位老爷只怕收到牵连。为了保住各位老爷头顶上的乌纱;不得不将此案的一切牢牢的掌握在手里。
通判吩咐看守打开监牢;将赖文恭提了出来。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府台;宪台和安抚使司三方会审;你还是不愿意招认么?”
赖文恭抬了抬眼皮;凌乱的须发中虎威仍在;他冷冷的说道:”没有做过的事情;招认些甚么!”
通判拧了拧眉毛;喝道:”不要因为你是赖文恭;就以为知府衙门对你没有办法;就算是你赖翁;衙门一样可以用大刑!”
赖文恭冷笑道:”老子在四平桥被金贼用铁锥枪身上开了四个洞的时候;都不曾想过屈服;区区几套刑具;就像让赖某低头;未免小儿手段了一些。”
通判脸色一沉;但又不敢真的喝令对赖文恭动刑;荆南上下都知道的是;赖文恭和临安的某些大人物有不凡的关系。这时候得罪了他;将来不知道会惊动京师里谁的神经。
他哼了一声;拂袖。';!'转身离开了牢房。
等通判离开了;一名上了年纪的看守悄悄的对赖文恭说道:”整个荆南上下哪一个不知道赖老爷是被人冤枉的;您要有什么书信要送到临安去的;大家都愿意帮忙递送。”
赖文恭苦笑着摇摇头:”就算赖某这次要掉脑袋;也不会去惹动临安的那位相公出面了。”
说着他又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长沙城西面的官道上行人已经十分稀疏;城外长沙驿站的役卒们一面懒散的打着哈欠;一面开始收拾驿站外的旗幌桌凳。正在这个时候;远方突然扬起了一阵小小的烟尘;稍过片刻;众人才看清楚这是十多骑快马朝着长沙城的方向奔驰而来。
这一小队骑士来到驿站前面;纷纷甩镫下马;役卒们慌忙上前迎接。在昏暗的天色里他们看清楚了来者为首的是一个便装带剑的书生;但随后也看见了书生身旁随侍的那些使臣服色和效用服色的军人对他尊敬的模样。这样的人物如何能够轻慢?当即由驿丞引路;将众人让入了上厅休息。
等他拿来名册让众人登记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近来名声鹊起的京湖少年将军郑云鸣到了。
”长沙知府可在郡治中?”郑云鸣问道:”我有事情马上需要面见府台。”
驿丞为难的说道:”这个时候府台大人早已经不办理公事了。”
站在郑云鸣身后的刘整眉头一竖;喝道:”都统前来拜会贵府台难道还要专门挑个时间么!”他这是边地养成的急脾气。在边塞的将帅因为经常要处理紧急军务的缘故;即使是半夜三更也会接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