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卫东花了十几分钟代表光辉集团做了发言,紧接着高盛也是说了说自己转让三洋股份的想法以及回顾了一下过往三洋的历史大和证券和三井住友银行这些大股东也纷纷派出了代表上台发言。
最后就是协议的签署了。
在一片白茫茫的闪光灯中,江辉签下了各个收购相关的文件,至此,三洋集团的一只脚终于迈进了光辉集团的家门。
剩下的就是等待法务部去走各种程序,完成光辉集团对三洋集团的正式接管。
签约仪式结束之后,一堆媒体涌到江辉面前,想要采访这个年轻的天朝首富。江辉考虑到稳定三洋员工的必要,专门挑选了岛国雅虎的记者来接受专访。
软银是光辉集团在岛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yy直播岛国分公司在内,软银集团参股或者投资了不少光辉集团的企业,江辉自然乐的卖一个顺水人情给到孙正义。
江辉用脚趾头都能够想象的出来,光辉集团以65亿美金收购三洋集团的新闻,必定会在未来几天成为整个岛国产经界最热门的新闻,甚至会成为整个东亚经济圈最热门的新闻。
这个时候,谁能够拿到第一手采访江辉的新闻,必将狠狠的刷几天头条,单单是各家媒体的转载,就会让企业的知名度大大的提升一把。
也不知道是不是孙正义的意思,岛国雅虎安排过来给江辉做专访的是一个东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美女,叫做山下美惠子。
岛国人的姓也真是奇怪的,什么山下、山上、山岸的,乱七八糟。
在古代,岛国人只有贵族有姓,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没什么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法令:规定了“凡国民,必取姓”。这时候,人们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风潮。
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天朝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江桑,请问贵公司为什么会考虑收购三洋集团呢?”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岛国雅虎的专访就开始了。
“三洋作为历史悠久的企业,有着优秀的员工和先进的技术积累,和光辉集团完全可以形成互补的关系,收购三洋集团,有利于拓展光辉集团的产品线,有利于光辉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的发展,有利于光辉集团从互联网企业为主转变为互联网和实业齐头并进的目标的实现。”江辉随口忽悠了几句。
反正江辉肯定不会说收购三洋是看中了三洋的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以及现在有点没落的半导体技术。
“据我了解,光辉集团虽然是天朝最大的民营企业,但是收购三洋需要65亿美金的现金,这笔资金并不是哪个企业可以简简单单的拿出来的,请问光辉集团收购三洋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呢?是不是有天朝政府再幕后支持呢?”美惠子问了一个岛国人民都很关注的问题,以及无数岛国网友在yy的问题。
“我们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光辉集团的自有资金,我想美惠子小姐你问这个问题之前,肯定是对光辉集团做过一番的调查,但是我敢肯定,你的调查一定是不完整的。”江辉看着脸上化了淡妆,五官非常精致,不管是以天朝还是岛国人的审美来看都算是个美女的美惠子,笑着调侃道。
“很抱歉,江桑,光辉集团的下属企业太多了,我也是昨天才开始了解,确实知道的有限。”美惠子红着小脸,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光辉集团下属有个光辉投资,专门负责各项收购业务以及投资业务。早些年我转让了一部分土豆网等网站的股份,包括你们现在经常使用的nico的一部分股份,获得了一批资金作为光辉投资金融部的启动资金,之后我们金融部的同事们在股市和石油期货等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本次的65亿美金,就是全部从光辉头的账户上进行支出的。”
江辉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把光辉投资金融部这个什么的部门介绍给大家认识。
以后光辉集团会陆续大手笔收购各种各样的企业,资金问题一定会被许许多多的媒体和对手关注到,与其到时候被别有用心的对手带到沟里,还不如自己提前进行说明。
“啊?光辉集团还有这么一个资金这么雄厚的部门?”美惠子张着樱桃小口,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江辉,很显然,江辉的回答出乎美惠子的意料。
(本章完)
第893章 美女记者的采访()
一直以来,光辉投资在光辉集团内部都是比较特别的存在,要说他的业务吧,其实和其他兄弟公司没有太多的关联性,毕竟只是一家投资公司。
但是,要说没有关系,关系有时候又挺密切的。
比如光辉游戏要收购韩国的某家游戏公司,很可能真正出面的是光辉投资。
而光辉投资里面的金融部,就是更加神秘的部门了,这是一个真正的和其他兄弟公司没什么接触的隐形部门。
虽然江辉一直都觉得实业为王,只有发展实业才能真正的扩大光辉集团的影响力和存在价值,但是越是努力,越是发现,要想发展实业,还真是很难离开金融业。
“美惠子,你不知道的,并不表示不存在哦。”看着眼前这个赏心悦目的美女,江辉笑着说道。
“不好意思,是我孤陋寡闻了。但是我很好奇,这个部门怎么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出65亿美金呢,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四百多亿人民币啊。”美惠子继续问道。
“这个涉及到商业机密,我只能说光辉投资金融部的每一项投资,每一笔资金都是合法的。”
“江总,三洋现在有将近十万名员工,在全球许多国家都有业务,请问光辉集团入主三洋之后,会裁员吗?”
一直以来,岛国企业是没有裁员的传统的。
岛国有一种挺有名的企业文化就是终身雇佣,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员工会在一个企业终生服务,获得的工薪报酬以及升晋一般也服从先来后到的顺序,这在岛国叫作“年功序列”,基本上就是原来天朝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和“大锅饭”的概念。
但天朝大锅饭的时代,就算是铁饭碗里的饭也不太见涨,而岛国的铁饭碗里的饭虽然这些年涨得少了,但多少还在涨。
岛国的这个“终生雇佣”的概念当然也是逐渐而来的,本来岛国文化中就有“一所悬命”的概念,就是鼓励在一个地方努力而不主张移动。
但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和原来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不同,人员的流动不但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反而还会提高效率,但是人员的流动以及效率的提高也会带来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扩大,因为这种流动性会增强雇主的地位、削弱雇员的地位。
最初在岛国民法中有关于雇佣合同的规定是,双方均可根据自己的意志而终止雇佣合同。这种规定把雇主和雇员双方的交涉能力和社会地位放在对等的地位,但实际上雇主的地位要强于雇员,民法对于雇员的保障是不够的,这样在14年制定的劳动基准法中,就规定了解雇时必须满足的最低基准。
这个最低基准是“解雇是因为雇员的责任”才行,雇主不能随意解雇雇员,但是如果“在30天之前就预告或者给出相当的工资”的话,就可以免除对于“雇员责任”的需要。
这其实就是说,只要给出一个月的工资费用,就可以随意解雇了。说到底这还是解雇自由,只不过需要满足一点并不算很困难的小条件。
一般来说,现在岛国的法庭在承认雇主有解雇权的同时,对雇主行使这个权力的限制相当多,目的在于防止“解雇权的滥用”。
基本上,“没有正当的理由不能解雇员工”是岛国社会的共识,若非出现公司倒闭或者雇员违法乱纪等特殊情况,解雇“正社员”,也就是雇佣期间无限制的正式工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合同工,即所谓“契约社员”,在期满之前也不可能中止劳动合同。
一般说来,岛国人比较勤劳,利用这种就业保障而在从业时不敬业的,还不多见。问题是企业是否能够承担保障就业的压力。
泡沫经济之后不少岛国企业发生了人员过剩的问题,如何重组企业是最大的问题。而看上去削减过剩人员是重组企业的最短捷径,于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重组”就成了“裁员”的代名词。
而岛国企业解雇员工很难,因此一般都是采用“早期退休”的方法,即企业方面支出一笔丰厚的离职金来招募愿意离职的员工。
同时为了今后解雇员工的方便,不少企业越来越愿意使用合同工或者临时工,而避免使用正式工。一来工资低,二来将来解雇起来方便,这股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全日空甚至都招收合同工来干空姐。
而三洋作为一家老牌企业,也就是岛国人民眼中的大手企业,十万名员工之中,九成都是正式员工,这些正式员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炒鱿鱼的。
但是现在三洋被来自天朝的光辉集团收购了,人家会怎么办,还真是很难说呢,由不得三洋的员工不担心。
“我们在收购的前期谈判之中,已经向三洋的管理层承诺,不主动裁员。作为一家国际性企业,光辉集团一定会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任。”
听到江辉的这话,美惠子没来由的松了一口气。虽然美惠子自己不是三洋的员工,但是亲朋好友的拐弯抹角总是能够找到和三洋挂钩的人,所以对于会不会裁员的事情是比较上心的。
“这次光辉集团收购三洋,岛国人民才发现,原来nic和校内网、yy直播的大股东都是光辉集团,可以说光辉集团是在岛国影响力最大的天朝企业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我一直在强调,光辉集团是一家国际性企业,我们的业务遍布几乎所有的国家,你可能只是在岛国看到几个网站是我们集团的,但是你去到美国,去到德国,去到英国,你同样会不经意间就使用或者看到光辉集团的产品,所以你要问我光辉集团作为在岛国影响最大的天朝企业,我有什么感想的话,那我只能说是其他的天朝企业太不争气了。”
江辉的回答似乎有点出乎美惠子的意料,不过愣了一下之后,美惠子又继续问道:“光辉集团收购三洋之后,下一步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挽回三洋这几年的发展颓势?”
(本章完)
第894章 收购之后()
光辉集团收购三洋之后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许多人都关心的,江辉自然也是提前想过的,江辉也想了想当初松下收购三洋之后的做法。
从松下接盘三洋之日起,三洋最为核心的家电业务就开始逐渐被剥离。
松下先是就三洋电机北美地区电视业务出售与船井电机洽谈,原因是为了解决松下集团电视机业务亏损的现状。
之后,松下又与海尔集团达成合作,后者收购三洋电机在岛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
在天朝市场,三洋于14年与荣事达集团公司成立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松下收购三洋之后,慢慢的,三洋方面则全面退出了合资企业。
最终,三洋家电业务被悉数拆分售出,只留下锂电池、镍氢电池、汽车导航等在全球范围内最有竞争力的业务,这也是松下收购三洋电机所看重的部分
这个结果看上去有点残酷,但是其实也很难说就是坏事。
一方面,松下电器收购三洋后,不仅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消灭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时也因此让松下电器在新能源研发上成为了岛国乃至世界的老大,为松下电器今后保持继续发展的实力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所以这一次收购使投资方抛掉了烫手山芋,松下电器捡了一个大便宜,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而对于三洋电器来说,是不幸中之万幸,相隔半个世纪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娘家”。
说一说,前世松下收购三洋,算得上是一个多方满意的结果。
但是现在换上了光辉集团,情况是否完全相同,则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首先,家电业务不是光辉集团过往有涉及的业务,也不是江辉很重视的业务。
天朝的家电行业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来说都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天朝国内市场更是竞争完全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光辉集团完全没有必要去趟这浑水。
所以三洋的家电业务被分拆可以说是必然的。
另外,三洋的手机部门,考虑到光辉集团旗下的光辉手机是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手机,三洋的手机业务和光辉手机有一定的互补关系,一个走中端市场,一个瞄准高端市场。
所以江辉不仅不打算像前世松下一样,把三洋的手机业务出售给京瓷,反倒是准备注入一些资金用于三洋手机的转型升级。
现在的三洋手机和夏普、诺基亚、索爱一样,都是在生产功能手机,只是岛国的功能手机和其他国家的还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屏幕做的比较大,有一定的智能功能在里头,面前算得上是传统功能机和智能手机之间的一个产品。
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个优势,说明三洋对于大屏幕相关的技术研发还是比较到位的,这刚好可以和今后智能手机的趋势实现无缝对接。
对于三洋这些有技术积累的手机厂家来说,推出一款智能手机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难,难得是观念和理念的转变,现在这个难点江辉帮忙解决了,想必三洋手机的前途应该还是值得期待的。
后世天朝知名的几家智能手机品牌,出来i和p之外,华威的智能手机才刚刚开始,大米的则是连公司都还没有成立,即使钱i和p也只是刚刚介入这个行业不久。
这个时候,三洋手机转型智能手机,前期主要瞄准亚洲市场,应该还是很有可为的。
要知道,岛国的三洋品牌,不仅仅是在岛国本身以及天朝有很大的品牌知名度,即使是在东南亚,也一样是非常受欢迎的。
这个时候,推出一款和gphn类似的,但是售价更低的智能手机,一定可以争取到很多的客户。
其实后世华威和大米的崛起,也是在苹果手机的高价对比之下,性价比很有优势,市场需求有很旺盛,所以最终走向了成功。
当然,这和这两家公司员工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至于手机和家电之外的产品,江辉觉得可以考虑留下一些特色的东西,比如说摄像机业务和投影仪业务。
三洋是做过数码相机和高端摄像机的,像是数码相机,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之下,注定是为走向没落了,这些可以早点卖个好价钱,但是高端的摄像机,那是一直很有市场的,也是光辉影视和光辉无人机非常需要的,所以江辉打算保留。
至于江辉收购三洋的时候最在乎的新能源相关业务,特别是电池和电机以及半导体,这是一定要保留的,要知道光辉芯片可是刚刚注册成立没几天呢,虽然从台积电挖了一批员工,但是离最终的需求还有很远,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