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风华之第一农家女-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问不就是了,以前看你性子挺爽快的,怎么现在就矫情起来了?”

    “也不是矫情,就是觉得……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杨氏笑道:“看不上人家?”

    “不是,绝对不是这个。”杜氏赶忙摆手,“咱们都是庄户人家出身,怎么能看不上人家呢,主要是觉得那些大家小姐个顶个的娇气,我怕受不住。”

    杨氏想想也是,人家可是从小就是个贵气人,那个不是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主,不过这也是利索淡然的,女儿家都娇贵,可是也是有好的。

    “你是要好好的给兴哥儿把把关,这选妻子可不就得性子好的么,若是性子泼皮,就算是家里再有钱,咱们也不能要啊,一个不孝顺的媳妇,可不就能害苦了一大家子。”

    “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就算是着急,也没办法啊,如今兴哥儿是十九了,也是该成亲了。”

    “嗯,没有媒人上门吗?”

    “有,说了好几个大家小姐,我这心里就是乱扑腾,愁死人了。”

    “好啦,别急,这种事情能急得来么,就算你不给他安排,他还能单了不成,早晚不得成亲,这要过一辈子,怎么着还不得找个合心意的啊。”

    “是啊,有什么办法,也只能这样了。”杜氏长叹口气。

    杜氏母女在这里住了三五天之后,才离开了。

    这天晚上,一家人在老君家吃饭,现在他们每个三天都会在老君家吃顿晚饭,虽然如今能只剩下两房,但是氛围很好,据说老大家的跟着女儿女婿过,日子紧巴巴的,钱氏依旧是那么的懒,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君柳又生了一个闺女,原来的丈夫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这日子更加的紧吧了。

    四房一直都没有回来,听人说四房已经和离了,儿子君正安带着,他在做泥瓦工,儿子则是被送去了木器行做学徒。

    具体是真是假,曾经君正泰去偷偷的打听了,而君正民也想去谈谈情况,却被杨氏给拦住了。

    如今一家好不容易过上了清静日子,别在没事惹上一身骚,他们可都是厚脸皮的,万一再次被缠上,他们想哭都没地儿。

    “娘,你今年也要六十大寿了,我和二哥决定就给你好好办一办。”君正民道。

    “有啥好办啊。”老太太笑道,一转眼就六十了,想想当初刚嫁给老爷子的时候,她还是水灵灵的大姑娘,这时间真的不经过啊。

    “娘,就庆祝一下吧,儿前段时间已经捎信过来,说是等您大寿的时候就回来,还带着孩子们。”杨氏给老太太夹了一块嫩豆腐放进碗里。

    “是吗?我可是好久都没看到宇哥儿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那孩子可是个能闹腾的,哎哟,上次来,可不是把你爹用了几十年的茶壶给摔的一个粉碎,你爹差点没心疼坏了。”老太太边说边笑,那欢快的样子,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

    “呵呵,可不是,儿信里说,现在更是调皮的厉害,不说府里,就是皇宫里都被他搅和的鸡犬不宁。”

    “调皮点好啊,男孩子不调皮才坏了呢。”老爷子捋着胡须笑道。

    “嗯!”

    “对了,二嫂,桃姐儿回来不?”杨氏问道。

    “回,前些日子过来的时候,我和她说了,她记着呢。”林氏道。

    “娘,咱们就好好办一办,一家人给你过个欢喜的寿辰。”

    “你们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啥?那就办吧,不过别太铺张了。”

    “行,就这么定了。”

    宁月谨和君离开京城已经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他们近乎转遍了半个天启,每到一处好的地方,都会流连数日,宁月谨画技了得,短短时日,就已经为妻子花了数十张画像,有坐在竹林静雅抚琴的,有高山流水朗朗吹箫的,有静逸山寺悠闲品茶的,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虽然她的琴,她的萧都比不得女儿精湛,可是不管是她的任何性格,任何举动,都能紧紧抓住他的心,甚至每一分的眉眼,都让他如痴如醉。

    成亲近四载,相识近七载,她依旧如少女般清秀典雅,岁月丝毫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一丝痕迹,谁人也想不到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

    “出来这么久,也不知道天宇是不是听话。”

    “放心吧,那小子没问题的。”还是父亲了解儿子。

    “咱们接下来去哪里?”

    “去北边的仙人涧去看看吧,那里很不错。”

    “仙人涧?作何解释?”

    “风景很美,有山有水有美食,更有错落的殿宇坐落在山壁之间,因为筑造的精妙,不似凡间工艺,所以被称作仙人所居之所。”

    “真的有那么好?”

    “嗯,因为是前朝鼎盛时期所筑,一起去看看吧。”

    “好,逛完那里之后,咱们也该回京了,老太太的六十大寿也快到了。”

    “好,都依你!”

    随着时间的临近,等宁月谨夫妇回到京城,已经是九月了,此时风高气爽,事宜出行远游。

    因为君已经提前打好招呼,所以回到府里,三个孩子都在家。

    一家人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三辆马车就浩浩荡荡的冲着江郾城去了。

    老太太的寿辰是九月二十九,所以他们一家人不用着急赶路,只要在前一天到达即可。

    君家老太太过六十大寿,举凡是相熟的亲眷,熟人都在这几天络绎不绝的往君家送贺礼,少的是二十几个鸡蛋,也有添上几包糖和布料什么的,多的则是布匹头面,好不热闹。

    君并没有刻意准备什么寿礼,依旧是平时的一些用得上的东西,两件衣裳,一套银质头面,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对于送礼,这个年代实在是匮乏的很,君几乎就是把能想到的都想了,既要体面,又要实用,委实是让人为难。

    但是身为谨亲王妃,这些来往还是必不可少的,好在身边有金嬷嬷帮着她打点,她倒是轻松很多。

    头一天上午,一行人到达泉水村,不少的亲眷都已经来了,见宁月谨等人出来,所有人都纷纷跪拜。

    “都起来吧。”

    君家老太太六十大寿,这可是绝对要好好操办一番,所以至于多少桌酒席,君正民并没有算,总之是能多不能少,家里摆放了十六桌,外面还有流水席,虽然只有一天,但是菜品绝对会很丰盛,所以村里的半大小子都乐的天天往老君家跑。

    “外公外婆,宇儿好想你们哦。”天宇窜进去,一头扎进杨氏的怀里。

    杨氏抱着宁天宇好一阵疼爱,心肝宝贝的喊个不停。

    至于无忧和巧儿,随年只有九岁,眼看着就十岁了,但是却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孩子了,一举一动都极具大家风范,无形中就让不少人的目光都放到了两人的身上。

    两个孩子的模样一般无二,不过无忧看上去气势要比巧儿强上几分,毕竟是男孩子。

    虽然是双生子,但是无忧却已经比巧儿高了半个头,一身紫色锦缎长袍,让他有种近乎高高在上的感觉,虽然他还是以前的性子,却经过多年的博览群书和武功精进,让不少人不敢直视。

    巧儿很美,虽然现在年纪很小,但是那张俏丽的容颜已经初见端倪,明眸皓齿,一颦一笑都让人赞叹不绝。

    进入屋里,杨兴业和君孝贤已经带着无忧去陪宁月谨聊天去了,杨氏则是抱着最小的外孙,在里间和君说话。

    “梦妮,你什么时候成亲啊?”君笑着问道。

    梦妮垂头红着脸小声道:“明年六月份,大姐回来吗?”

    “回,必须回,梦妮成亲可是大事啊,大姐怎么能不回来。”君道。

    “嗯。”

    杨氏哄着宁天宇,问君道:“回来多住几天吗?”

    “还不知道呢,看情况再说吧,也不知道京城里有没有事。”

    “哦,也是。”

    “外婆,宇儿在这里多住几天,陪陪外婆啊?”小家伙抬头看着杨氏。

    杨氏脸上一乐,抬手点了点他的小鼻头,“不用啦,外婆还不知道你,这里又没有人和你玩。”

    这个小外孙不到十个月就能摇摇晃晃的走路了,等君第一次带他回来的时候,已经能满山乱窜了,跟着君正民去了后山,回来的时候弄的灰头土脸的,一问才知道冲进鸭舍赶鸭子,差点没被鸭子们追赶的吓哭了。

    “不会的,宇儿懂事了。”

    “不用啊,等外婆以后去京城看宇儿。”村里终究是太闷,到处都是溪流荷塘,她不放心。

    “哦,那好吧。”小家伙点点头。

    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就各自歇下了。

    第二日清晨,天还没亮,家里的人都全部起来了。

    此时,也几乎用不着他们做什么了,一切都有下人,这几年不在家,似乎每次回来,家里都会添置几个下人,更是有护院七八个。

    杨氏在后面收拾了一些东西,然后就和君一家人往上房去了。

    后面,王府的下人每人手里都提着大大小小的礼盒,加起来足足有十几个,大小不一。

    “儿,你这十几个盒子都带的啥?”杨氏咋舌。

    “也没什么,我和王爷准备了六个,孩子们准备了十个。”不过都是的用得上的,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你爷奶看到,又要念叨了。”

    “不怕,我每年也不过回来一两次,多带点总不会出错。”

    杨氏嗔笑道:“就算你啥也不带,你爷奶也高兴啊。”

    君笑笑没有答话。

    来到上房,里面也已经做了不少人,院子里更是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竹篮,上面盖着红包袱。

    见他们一家人进来,所有人都起身跪地。

    “参见王爷王妃,参加世子公主。”

    “起来吧,不用多礼。”宁月谨笑着让众人起身,“老夫人,恭喜了。”

    “多谢王爷。”老太太福了一个身,笑呵呵的道。

    “来来,让外祖奶奶看看我的小孙孙。”老太太看到天宇,笑着招呼他。

    天宇走上前,脆生生的喊了一句,就见老太太的笑容怎么都合不拢。

    外间,君兰儿悄悄拽了拽君的衣袖,然后冲她招招手。

    等君走出来,君兰儿才笑道:“啥时候回来的?”

    “昨天上午,你们呢?”

    “我们今早天不亮来的,早知道你昨天回来,我也昨儿过来了。”

    “这有什么,我在家准备住个三五天,你大不了也会来多住几天。”

    “那敢情好,自从你去了京城,咱们好几年没见了,每次你回来我都已经走了,也不好意思过来凑热闹。”

    “小姑越来越生分了。”君笑道。

    “这可不是生分,谁让你身份那么高啊。”可不是很高么,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顶了天了。

    “再高不也还是你侄女啊,这还能跑了不成?”

    “是是是,你说的全对。”

    “两个孩子呢?”她问道。

    “在桃姐儿那里呢,我帮着看着厨房,桃姐儿看着几个娃子。”

    “三姐回来了啊?”君笑道。

    “嗯,你就见过她一回吧?”君兰儿问道。

    “可不是,这还是在贤哥儿去做官之前见过一次呢。”君桃是个很典型的庄主人家的妇人,如今已经年近三十,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十二岁,女儿也有十岁了。

    虽然如此,可是却很有风韵,这应该也是遗传了君家的好基因。

    “桃姐儿是个好福气的,虽然家里不见得多有钱,却也吃喝不愁,婆婆也是个好的,成亲十多年,愣是没有闹过脸。”

    看着君兰儿脸上的笑容,君打趣道:“你和你家婆婆不是也和亲生母女似的,小宝都快五岁了,你家婉姐儿也快三岁了,还有时间羡慕别人啊。”

    君兰儿脸色一红,“才不是羡慕,是高兴,真是的,你这张嘴啊。”

    “呵呵,好了,小姑,我去看看三姐。”

    “哎,去吧,我去厨房张罗着。”

    君没有带孩子,一个人去了东厢。

    还没走进屋,就听到几个孩子高兴的声音。

    “小婉,吃个糖。”

    “嗯!”紧接着是小丫头的声音,“真甜。”

    “别吃太多,省的吃饭的时候装不下饭。”

    “好!”

    “三姐!”君掀开帘子进去。

    里面的君桃抬起头,五官算得上是清秀,但是身子很丰腴,也很耐看,似乎脸上笑容不会消失一般。

    “王……”

    “我都喊你三姐了,你还跟我客套啊。”没等她把话说完,君就笑着拦住她的话头。

    君桃笑了笑,然后向里挪了挪,给君让了一个位置,“四妹过来坐吧。”

    “哎!”

    “四姨,您喝茶。”坐在下面凳子上的一个小小少年,端着一杯茶递给了君。

    “谢谢文哥儿。”君接过茶,笑道。

    这是君桃的儿子,王先文,现在也在私塾上学。

    “四姨,弟弟妹妹没有来吗?”炕里边,正哄着婉姐儿的小姑娘问道。

    “他们在上房呢,刚来要陪着你祖爷爷和祖奶奶说会话。”

    “哦。”

    “二姐,我从京城带回来几匹布,还有一套笔墨,等你走的时候带回去,可别忘记了。”

    “这怎么好呢,家里都有的。”君桃笑道。

    “主要是我实在是不知道能带什么,你不会拒绝我吧?”她笑吟吟道。

    君桃掩唇笑了,“四妹都这么说了,我怎么好意思拒绝。”

    “就是,你不要我也不好受啊。”她笑道,然后对那边的小丫头伸出手,“来,婉姐儿,让姐姐抱抱。”

    那边的婉姐儿听见有人喊她,抬头看过来,就到一个很漂亮姐姐正伸着手等着她,随后咧开小嘴,站起身就走了过来。

    “姐姐好。”

    “婉姐儿真漂亮,这是娘亲给你做的吗?”她拿着挂在她身上的荷包笑道。

    “嗯,是娘亲给婉姐儿做的哦。”小丫头很自豪的说道。

    然后君从手上撸下一个金镯子,塞进了她的荷包,一下子就撑了起来,“姐姐给婉姐儿的见面礼哦。”

    “谢谢姐姐。”小丫头笑眯眯的在君脸上亲了一口。

    之后撸下另一只,招呼坐在那边的珍姐儿,“珍姐儿,四姨给你的哦,以后留着当嫁妆啊。”

    王玉珍看了看君桃,见她笑着点点头,这才上前让她给自己戴上。

    “谢谢四姨。”

    “不要客气。”

    至于两个小子,君只是决定每人送一套文房四宝,反正小宝也到了启蒙的年纪了。

    姐妹俩在房里聊了一会,无忧和巧儿就进来了。

    因为无忧和文哥儿年纪差不多,所以也是能聊到一起的,最后两个小子听说无忧会武功,就想跟着学几下拳脚,然后三个小子就出去了。

    巧儿则是看着婉姐儿,不时的上前戳一戳她粉嫩的小脸,不是还逗弄几下,婉姐儿顿时笑的停不下来。

    看着孩子们这么能玩的来,并没有因为身份什么的就表现的高人一等,君和君桃都很高兴。

    早饭,是都凑在一起,随便吃了一点就完事的,接下来才是最忙的时候。

    不过因为带来的下人挺多,所以他们还算是很闲适。

    随着越是临近中午,来的人越多,不只是村里的人,还有杨家,袁家,林家,都渐渐到了。

    因为家里一共就这么点地方,做饭也几乎用不上他们,所以也只能三个一拨,五个一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