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德国空军原定的计划是等到苏联飞机基本降落得差不多之后再通过轰炸将它们尽数摧毁在机场上,结果却因为飞机速度过快而早到了一点,使得部分还未降落的苏联战机能够返身迎击,但因为这些苏联飞机燃油所剩不多而严重影响了战力,最终还是没能改变战争的结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十年不遇的空军天才波克雷什金虽然因为援华期间的卓越战绩而得到了斯大林的破格提拔,但却因此遭到了苏联空军高层那些老家伙的嫉妒,回国后一直不受重用,他提出的先进战术思想和作战效率十分优越的八机编队自然也没人赏识,导致苏联空军目前采用的还是落后的三机编队和陈旧的战术思想,自然难以与战术先进的德国空军抗衡了。何况光是将波克雷什金等几百个在中国战场久经考验的优秀飞行员排斥在“大雷雨计划”初期的进攻行动之外,就已经令苏联空军的实力大损了。。。。。。
空军的无力导致苏联300万地面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完全暴露在了德国空军面前,在短短半天之内,波兰境内所有对苏军补给有帮助的桥梁都被炸断,为了确保歼灭那300万苏军。小胡子甚至狠下心来没让空降兵部队守桥。而选择了统统炸掉,虽然大桥被炸断后修复不易,但苏军两面夹击将桥梁从德国空降兵手里抢回而得以逃出生天,那可就真是因小失大了。。。。。。
桥梁全被炸断后。300万苏军的补给线其实已经被完全切断。但是担心不够保险的小胡子还是要求空军战胜疲劳。将波兰境内的铁路乃至于干线公路也炸得面目全非,让苏联的后勤部门连一个面包或者一颗子弹都送不到前线的部队手中,同时德国空军的机群还频频对苏军队伍中的汽车发起攻击。进一步减少了苏军地面部队本就不多了的随军物资储备。。。。。。
虽然远在莫斯科,但斯大林仍在这极端不利的局面中看到了唯一可能反败为胜的机会,他命令此时前锋距离柏林已经不远的的苏联西线方面军全力向柏林进攻,虽然德国空军的轰炸令其补给断绝,但其剩下的随军物资储备也仍够几天的补给消耗,只要能够打下德国首都柏林,那么战争的胜负就会立即逆转过来!
为了不让领袖失望、更为了搏出仅有的一线生机,300万苏军向柏林方向发起了潮水般的凶猛攻势,然而与波兰德苏分界线一带几乎不设防的状况完全相反,德国人在战前本土与波兰之间的国境线上修筑了相当完备的工事,虽然比不上马奇诺防线那样夸张,但是一时之间绝难攻破。如果补给得到保障,苏联的元帅自信一定能够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但是短短三天之后,300万苏军的补给就已经几乎全部消耗殆尽了。
无奈的苏军主帅不得不同意下面的部队分散下去就地解决给养,结果很自然地激起了波兰人的激烈反抗,使得本来就极端仇恨苏联的波兰人更是将苏联视为了自己最大的仇敌,甚至不少人后来还加入德军参加对苏作战,浑然忘却了德国同样也是灭亡自己祖国的大仇人。或许德国人没收波兰犹太人的财产时也分给了波兰人一杯羹,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比起波兰人的反抗,真正敲响苏联300万大军丧钟的,还是终于全面出动的德国陆军。由于燃油耗尽,苏联原本强大的装甲部队变成了一堆堆的废铁,苏联人只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和德国人的装甲集群对抗,可是苏联步兵本就不算太强,之前大清洗又干掉了苏军中高层的大部分指挥官,这对装甲兵、空军等技术兵种来说或许客观上还有解放思想的好处,但对于相对传统、而且受军官能力影响更大的步兵部队来说却无疑是不折不扣的灭顶之灾。。。。。。
只剩下勇气的苏军步兵在那些不合格军官的指挥下朝着敌人发起了无数次毫无技术含量的密集冲锋,结果却在德国mg42通用机枪那几乎快得分不出音节的“嗤嗤”声中成片倒地,战后统计中仅仅mg42通用机枪就贡献了德军三分之一的战果,而少数侥幸逃出的苏军官兵却心有余悸地将其称为“希特勒的电锯”。。。。。。
俯冲时会发出尖啸的斯图卡轰炸机则是苏军的另一个噩梦,在德国空军确保了制空权后,这款轰炸机精度奇高的优势完全发挥了出来,而集束式炸弹和空爆弹的巨大杀伤力更是令苏军步兵损失惨重。。。。。。
苏军虽然勇敢顽强,但在这种毫无希望的战斗中也坚持不了太久,从德军地面部队投入反攻算起的第四天,残余的苏军师级以上部队全部向德军投降,总人数竟然多达200万以上。。。。。。(未完待续。。)
。。。
第六百九十八章 势如破竹()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打赏和再次投出的两张月票,感谢书友“云飞~~~~”投出的月票,顺便求推荐票^_^
根据双方后来进一步的精确统计,苏联被俘的官兵总数达到了203万,而阵亡和失踪的人数则多达74万,虽然也有少数苏军官兵侥幸逃回国内(时值夏季,气温较高,方便了苏军官兵泅渡过河,否则能够逃脱的数量会少很多。),但总数加起来也不超过10万。之所以三者相加不足300万,是因为300多万人只是参战苏军编制最大兵力之和,而实际上由于部分官兵有伤病在身而在后方修养、甚至有少数部队行军拖沓而没有及时到位等原因,实际参与了苏联“大雷雨计划”初期攻势的部队也就290万不到。斯大林一开始对此十分不满,但前线史无前例的大惨败发生后,他或许反倒会稍稍感到庆幸,在目前这样的局面下,能够少损失一点军队都是好的啊!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成建制地歼灭了270多万苏军,这样的辉煌战果令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但德国也为胜利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伤亡总数不下40万人,其中阵亡的人数超过7万,此外还损失了800多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和1300多架飞机,而整个波兰也在这场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却烈度极大的战争中遭受了重创,平民伤亡超过2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多达十几亿美元。而间接的就更是难以统计。此外波兰境内的铁路、桥梁、机场等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德军若是想要趁胜追击杀入苏联境内,很可能会因为补给不畅而遭遇与之前苏军相同的困境。。。。。。
为此,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和不少德国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德军还是暂时修整一段时间比较好,一方面补充损失的兵员、装备和消耗的弹药,一方面好好休息以恢复大战带来的疲劳,等到波兰的铁路与主要桥梁全部修复、补给线恢复通畅后再对苏联发起进一步的反击。
此外,甚至还有人认为此时德国应该趁着大胜的余威,以较为有利的条件跟苏联媾和,以避免双线作战。毕竟仅仅是美英两国。综合实力就已经在德国之上了,如果同时还要与苏联大战,即使是在这次大胜之后,前景也难言乐观。。。。。。
小胡子听到后当即严辞驳斥了妥协求和的论调。连他都看得出来是盟国整体实力占优。斯大林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如果是之前脸没撕破的时候。苏联人还有可能出于乐见盟国与德国互相消耗的想法继续观望,但现在苏联人已经动了手,就绝没有中途反悔的道理。不然他们不但会大大地得罪美英盟国,苏联政府在国内外的信用也会崩溃。何况斯大林本来就是相当决绝的性格,他可能会为了争取重整军队的实力而假装答应与德国和谈,却决不会真的与德国休战。再说了,小胡子也知道以自己完全崩溃了的国际信用,现在世界上恐怕也没哪国政府会相信德国政府了。。。。。。
至于暂时修整的提议,也被小胡子断然拒绝,他的看法很简单,现在德军的确有些困难,但再困难也比不过刚刚损失了270多万精锐的苏联,不趁着这个时候将苏联往死里揍,难道还要等到他们缓过劲来对德国反咬一口吗?
补给虽然是个问题,但小胡子认为只要不像苏联之前那样一次派出过多的部队,在空军的保障下,德军的地面部队的补给应该还不至于太过困难,而且必要时还可以利用缴获,生活必需品更能从苏联境内的反苏势力那里获得部分的补充。
虽然桥梁修复终究还是需要时间,但在不急于投入大量部队的前提下,让德军分批渡河也是可以的。此外因为运力有限而难以及时渡过的部队还可以花些时间通过斯洛伐克未被破坏的铁路绕道进攻苏联,之前苏军统帅部因为想要一击毙命而集中兵力攻向德国本土、并未同时向罗马尼亚与斯洛伐克这两个轴心国进攻,只留下了一部分保护主力侧翼安全的军队,下面就该他们为此后悔了。。。。。。
发现德军反攻投入的兵力不多后,苏军统帅部认为敌军孤军深入是一个难得的良机,决定集中前线所有能够调集的部队加以歼灭,以恢复苏联军民因为“大雷雨计划”失败而遭到重创的士气。然而,德军虽然兵力较少,但却远比苏联仓促集结起来的二线部队精锐得多,德国空军的活跃又令苏联技术兵器数量上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甚至反而遭到了重大损失。结果一番鏖战之后,苏军伤亡二十余万,侧翼又因为德军从斯洛伐克发起的进攻而受到了严重威胁,不得不主动退却,却又遭到德军的追击而蒙受了更大的损失。。。。。。
16万人阵亡和失踪、22万人被俘和3100余架飞机、1700多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的沉重损失,令“大雷雨计划”失败后遭受重大打击的斯大林仿佛又挨了一下重锤。好在苏联高层基本都被德军犀利的攻势给吓坏了,都没勇气在这个时候出来承担责任,因此斯大林的地位还是很稳,否则情况就更糟了。。。。。。
必须承认斯大林正如他名字的含义“钢铁”一样坚韧不拔,在连续的沉重打击下,他迅速恢复了镇定,并以极富感染力的演讲重新鼓舞起了苏联军民抵抗的勇气。尽管由于这个时空是苏联先动手的缘故,卫国战争的正义性打了折扣,但是在敌人已经侵入国内之后,苏联军民还是爆发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而在前线损失了不下三百万精锐之后,苏联天下第一的动员能力却反而愈发显现出了强大的威力。
到1942年9月中旬、距离苏德战争爆发过去了大约一个月的时候,苏联投入到前线的部队总数已经又增加到了200万以上,如果再算上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的兵力,更是超过了350万,重新获得了相对于德军的兵力优势。。。。。。(未完待续。。)
。。。
第六百九十九章 四大战役(上)()
当然,如果将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德国仆从军的兵力也算进去,那还是德方占优,但那些国家的军队在苏军眼里根本不堪一击。而一心夺回失地的芬兰军队倒是变得比当初苏芬战争时期更强了,甚至就连德军也未必比得上,但是芬兰人口太少,又受到地峡的天然阻隔,难以影响大局,因此苏军统帅部眼中始终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德国。。。。。。
1942年9月23日,德军攻占白俄罗斯境内的格罗德诺,苏联红军第10和第3集团军随即向该市实施反突击,但却被锐气正盛的德军轻易击退。9月24日,德军占领维尔纽斯,因为此前一系列失败而位置岌岌可危的苏联西方面军(注1)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急令方面军预备队前出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但仅仅一天之后,推进速度极快的德军两翼就成功地插入西方面军后方纵深地带,形成了合围之势。
于是,苏联红军第3和第10集团军很快就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但是仅有60公里宽的狭窄走廊严重影响了撤军的速度。两三天内,德军2个装甲集群先后进至白俄罗斯共和国首府明斯克近郊,并于28日占领该市;而苏联西方面军主力第3、第10集团军的11个师却由于行军迟缓,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的狭窄地域陷入合围。29日,德军第9和第4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以东地域会合,将被围苏联红军分割为两部分。1942年10月7日。被围苏联红军大部被歼,总兵力明显劣势的德军依靠其灵活快速的战术大获全胜,歼灭苏联红军逾50万人,其中光是俘虏就抓了30多万,并且缴获坦克2000多辆、飞机600余架,后世称之为“第一次明斯克战役”。。。。。。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个时空因为攻入白俄罗斯的德军兵力不足而且补给不畅,因此并没有立即分兵以控制白俄罗斯全境,反而调头南下与进攻乌克兰的南线德军汇合,以便可以更快地歼灭那一带总兵力不下百万的苏军主力部队。同时夺取这个苏联最大的粮仓。不过在明斯克战役的鼓舞下。被苏联吞并不久的波罗的海三国还是爆发了起义,当地的苏联驻军由于兵力不足而被迫撤离,令斯大林震怒不已。
几乎与明斯克战役同时,德军南线的部队经过一番厮杀攻破了苏军在乌克兰中部城市乌曼一带设下的临时防线。毙伤俘虏苏军二十余万人。其中俘虏的人数接近10万。史称“乌曼战役”。与杀伤敌军的人数相比,这次战役更重要的意义是,德军两大集群一百多万大军由此形成了对乌克兰首府基辅一带两大方面军主力合计近百万苏军的合围。。。。。。
虽然兵力不少。但由于本就因为“大雷雨计划”而被抽走大半的装甲和空军力量在乌曼战役中几乎损失殆尽,基辅的苏军现在严重缺乏装甲和空中力量,他们已经难以突破德军看似松散实则严密的包围圈,也无法对德军在其他战线上的行动构成威胁。
历史上在这个时候德军曾经面临过是急攻莫斯科还是从中央集团军抽调部队合力吃掉基辅的苏军大部队的抉择,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虽然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但后世也有不少人认为正是因为德军分兵南下给了苏军统帅部准备莫斯科战役的时间,苏德战争的局势也由此逆转。但在这个时空,攻入苏联的德军由于兵力不足而后勤不稳,在波兰的交通设施完全修复、后方的补给线重新畅通之前根本无力强攻兵力雄厚而且防御森严的苏联首都莫斯科,因此没别的选择,只能以消灭苏军的有生力量作为唯一的选择。而且在乌克兰可以获得借道斯洛伐克的铁路运来的补给物资,怎么也比在中线作战的日子好过得多。。。。。。
1941年10月底,德国中央集团军主力在获得明斯克战役的胜利后南下与德国南方集团军主力会师,完成了对基辅苏军的合围,这令苏军指挥官布琼尼措手不及,对其极度失望的斯大林撤去了布琼尼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却并没有马上确定继任者人选,导致基辅近百万苏军的指挥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之中。德军趁机发起了迅猛的进攻,将数量庞大的苏军分割包围,眼看就能再收获一次大歼灭战的胜利,但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却超出了德军的意料。。。。。。
基辅市民及附近居民积极参加保卫城市。根据乌克兰**(布)中央委员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人民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城防司令部。短期内便有20万基辅人志愿参加了苏联红军。而在战场上,苏军频繁的反突击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但随着弹药储备的迅速枯竭,包围圈中的苏军已经彻底没了希望。而斯大林虽然终于给基辅苏军指派了新的指挥官铁木辛哥,但这时的铁木辛哥却根本没法赶到被包围中的基辅赴任,因此几近百万的基辅苏军仍然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
最终弹尽援绝的基辅苏军被迫向德国人投降,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