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的北…京,作为中国第一摇滚重镇,勿庸置疑,而以王磊为代表的音乐公…社奠定了广…州南方摇滚重镇的地位。另外就是还有走出了郑钧、张楚等一批优秀摇滚歌手的西…安以及四…川的成…都、东北的沈…阳,这些城市地下音乐发展的态势都远远好过石…家…庄。
石…家…庄真正的渊源是两本摇滚杂志的成长,有“中国摇滚第一刊”之称的《通俗歌曲》和畅销全国的《我爱摇滚乐》。这两本杂志都诞生于石…家…庄。
上个位面,创刊于1987年的《通俗歌曲》本是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读物,徐沛东等知名词曲都曾是该刊的编委。
1990年代末期,中国摇滚界形式大好,《通俗歌曲》改变定位,开始纯粹的摇滚乐。它以对国内外的摇滚乐的及时报道和专业解读而闻名,已成为唱片业以及青少年亚文化的风标性杂志。
“见证了国内摇滚乐的发展,传播了国际国内的摇滚信息,发掘了不少有潜力的乐队,这就是改版以来我们杂志对中国摇滚作出的一点贡献。”杂志社社长曹贤邦先生如是说。
如果把《通俗歌曲》看作平民化读物,那么《我爱摇滚乐》的目标人群很明确,就是“地下”。
行文独特,新颖,《我爱摇滚乐》一本每月带cd出版的有声刊物,其中总会发布几首国内的单曲,的信息给广大爱摇人士了方针路线的参考。被很多人称为“摇滚志青的启蒙读物”。
由于这两本风靡全国的杂志,才使人们提起摇滚,就会想到石…家…庄。这也是杜星河想起想滚,想到石…家…庄的一个最原因。
但实际上,石…家…庄和真正的摇滚重镇还相差甚远,乐队和观众缺少交流,技术和意识的单重或双重欠缺,乐队的混乱,更让人担忧的是,“地下”这个词正在被误解,地下音乐正在成为一个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和一些人用来招摇的幌子……所谓路漫漫兮其修远,这座城市要想成为真正的摇滚重镇,还需付出更多。
其实在上个位面的石…家…庄摇滚,和国内整个大环境步调基本是一致,都经历了最初的蒙昧,曾经的辉煌,以至后来的蛰伏。
上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开始摇摇摆摆地登上历史舞台后,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并开始把音乐作为精神的寄托,这一切,给崔健带着他所理解的摇滚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
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崔健穿了一件颇像清代长褂的衣服,身背一把破吉他,两个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台下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443章 《乖乖的》()
直到音乐声响起,崔…健唱出“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时,台下顿时变得静悄悄的。歌曲结束,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中,中国第一位摇滚歌星诞生了。
继崔…健之后,黑豹、唐朝、呼吸等乐队诞生,并演绎了一系列神话……
石…家…庄摇滚乐的萌芽也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当地早期的摇滚乐队“地平线”主唱邢迪曾这样回忆到:“石…家…庄人最早知道摇滚乐,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大概是八四年、八五年的样子,在原来的一宫,我们看到了美国‘朝阳乐队’与‘悲惨星期五乐队’的演出,才知道原来歌也可以这样唱。”
北…京的摇滚圈带给石…家…庄深远的影响。1993年崔健石…家…庄演唱会,唐朝来石,都无疑注入了强劲地催化剂,这时候石…家…庄的年轻人接触并接受了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并逐渐为之狂热,出现了“地平线”、“失重”等乐队。但是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这时候大多数乐队以翻唱为主。
上个位面的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摇滚黄金时代,此时的中国摇滚不再一无。有中国摇滚教父之称的崔健,再也不是孑然独立地站在舞台上,一批优秀的摇滚乐队及其歌手以先锋的姿态与他并肩站在一起。
杜星河做过统计,从1994年至1997年期间,内地关于摇滚的专辑共出了不下五十张。窦唯、臧天朔、王勇、王磊、郑钧、零点等后来都成长为一代摇滚乐代表人物。
而这段时期也是。也是石…家…庄摇滚的经典年代,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在“假日琴行”等栖息地,告别盲目模仿翻唱,大批原创乐队出现,金属、朋克、说唱等风格日益多元化,一系列的演出也拉开了序幕。
像是活跃的“橡皮泥”、“可食用尸…体”等乐队就是那个时候成立的。2000年8月13日,石…家…庄第一届地下音乐节成功举办,规模浩大,有24支乐队参加,达到了石…家…庄地下音乐的顶峰。
不过很快。2000年后没几年。中国摇滚整体就了低谷。在摇滚圈中摸索的乐手们,包括崔健在内,谁也没有预料到随后而来的寒流。
大众不再像刚刚结识摇滚时那般盲从和狂热,一部分人开始用理性的视觉面对呐喊与批判。
虽然仍有新人在摇滚的旗帜下唱红。但却是因为他们的流行而非摇滚。相当一部分摇滚乐队开始转入地下。
不同形式的摇滚活动一直在持续。但中国摇滚的方向却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当然这种模糊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不过就杜星河的感觉,纯粹的摇滚在上个位面的前景并不乐观。毕竟。摇滚的本质——自由,与体制是相悖的。
在这个位面,摇滚也正处在一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趋势里,对此,杜星河也是无可奈何。
这个位面的媒体和,纵然有发表自由言论的权利,但要真触及火线,依旧要被扑灭。
不管时空怎么转变,集权了上千年的神州大地上的一些法则,却是永恒不变的。
想到这些,杜星河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一首被他奉为经典的京味摇滚歌曲。
子曰乐队——《乖乖的》
……
我有很多心里的话~
其实很早就该对爹说说~
可每次还没张开那张嘴巴~
爹总是先给我块儿糖含着~
……
然后他笑眯眯地看着我~
爹说一切要照爹说的做~
是绝对的保证绝对的保险绝对的准没错~
我竖起耳朵听爹说话~
……
啊~~
乖乖的~~
啊~~
……
咳咳!
是不管多么难走的路呵~
你爹我都曲曲弯弯地挺过来了~
曾经尝过的酸甜苦辣咸的香的臭的~
是比你这小鬼吃的饭都多~
所以说孩子~
我知足你就应该总是乐着~
不许皱眉头弄深沉假装思索~
象如今这样好吃好喝好穿的~
是你老子拼了命才挣到的~知道不?
你乖乖的!
……
……
我憋得实在很难受啊~
非得马上现在跟你说说~
可话到嘴边还没一半儿啊~
你就给了我,给了我一个大嘴巴~
……
然后狠呆呆地瞪着我~
说是兔崽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我说:“就是爹给我的那块儿糖啊~
它压根就不是甜的”~
……
……
在上个位面的1994年,子曰乐队由主唱秋野命名并组建于北…京,因其拥有着奇特的“京味”,独特的配器和新颖的演绎方式,引起了音乐界人士的普遍。他们独特的个性在前卫艺术界、艺术批评家圈内的影响也超出了以往传统形式的摇滚乐队。
在上个位面,子曰乐队被乐评家们称之为:‘有着奇异京味风格的相声说唱摇滚‘、‘具有剪纸风格的现代音乐‘、‘中国的戏剧艺术摇滚‘。
或许说“子曰”这个名字,大家不知道这支乐队是谁,但如果说出他们创作的一首广告歌,那估计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今年过年不收礼》那首疯狂轰炸了国民的脑白金广告歌,正是出自这支乐队之手。
还有上个位面很的80后电视剧《奋斗》,片尾曲《相对》,也出自这支乐队。
杜星河最早听这支乐队的歌,还是来自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北…京乐与路》。
这部在上个位面2001年,由寰亚出品,香港女导演张婉婷执导,舒淇、吴彦祖、耿乐主演的摇滚电影,外界评论褒贬不一,但由罗大佑担任音乐总监,使得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品质很高。
电影中大部分的原创音乐都来自子曰乐队。
那时杜星河听到电影中的摇滚歌曲,当真是一惊。
在当时来说,他对国内摇滚的认识,还局限于崔健的凝重硬朗、唐朝的洒脱磅礴,而子曰乐队的音乐,相比之前的摇滚乐,完全就是个异数。
第一次听子曰的音乐,对杜星河来说完全是一种颠覆性的,因为子曰的音乐完全破坏了摇滚音乐一直给他的那种或激情飞扬、或沉重辽远的印象,对于这个风格独树一帜的乐队,他只能是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后来仔细品味一番后,他才发现这个乐队的独特魅力,他们平淡古雅的配曲,朴实戏谑的歌词,都让人耳目一新,原来摇滚乐也可以这样做。
他们清新流畅、古朴婉约的编曲,有别于一般摇滚乐队在节奏强度和旋律份量上的煅铸,反而很注重音乐氛围的营造,在平淡无华自如流畅之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却偏又在这朴实中,跳脱出更深层次更具张力的音乐个性,更理性更人文化的音乐偏偏能反馈出音乐本身的敏感情绪化特质,子曰乐队的功底可见一斑。
在种种注重乐手个性的写意、工于音乐激情的创造的风格各异的摇滚乐队之中,子曰工笔白描式的音乐手法,就显得那么的卓尔不群。
子曰的吉他手文霖,是个醉心于布鲁斯的吉他好手,他轻灵缤纷的吉他演奏,加上秋野酩酊浑厚张弛有度的贝司,还有陆勋稳而不悍的鼓和张越大巧若拙的打击乐,就构成了子曰乐队严肃立体、轻快淋漓的人文化摇滚音乐的特色。
后来子曰又增加了一个键盘手周飞,要在音乐氛围和整体性上大下工夫,再加上众多民乐乐器的参与,使得他们越来越摆脱掉西方摇滚音乐模式,而在带有鲜明京味文化意味的奇异音乐之路上走得更加深邃遥远。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子曰主唱秋野那现代但并不晦涩,戏谑但并不滑稽,诙谐之中有些微微苦涩,调侃背后有些淡淡悲哀的唱腔和歌词,他讲述的依旧是大家身边的、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我们早已熟悉,但却被我们忽略,我们能够感知,但却刻意要淡忘,秋野凝重地将其轻取过来,而后又复杂地将其淡然发挥,看似飘忽,实则萧瑟。
他的作品中没有绝望,没有批判,有的却是漠然的漫长和快意的永恒,音乐中更大的空间和思索被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听者。
杜星河后来看过子曰的现场演出,子曰的现场是难以形容的,他们对音乐演绎水准的到位和对现场气氛的把握能力,出类拔萃的音乐加上秋野幽默轻快的表演风格,使得现场永远充满着掌声和笑声、欣赏和赞叹。
老崔说过:“现场是摇滚的灵魂。”
子曰对现场音乐的驾驭和完成能力正是一流的。
他们的现场有别于专辑中保证效果而透出的几份严谨密集,反而显得更加轻快,一干乐手完美自如的演奏和秋野直白浓郁的吟唱,再加上他不时轻松欢快的讲解说笑,使人无法不被感染而融入其中。(。。)
第444章 《北…京乐与路》()
说起子曰,就不得不说说帮杜星河揭开地下摇滚世界背后面纱的这部《北…京乐与路》。
杜星河曾问过身边玩摇滚的朋友,真实的地下摇滚世界是不是像《北…京乐与路》拍的那样的。
有不少朋友说扯淡,北…京地下的摇滚生活根本就不是那样的,那导演就是个骗子,那部片子也是部大烂片。
但在杜星河看来,《北…京乐与路》却不像身边朋友说的那么烂。
这部片子的导演张婉婷,在上个位面是位比女强人许鞍华更具女性特征的香港导演,曾执导过发哥的《秋天的童话》,《八…两…金》,《宋家皇朝宋氏三姐妹》等经典港片。
比较近的由任达华和吴君如主演的《岁月神偷》,是张婉婷参与编剧并监制的作品,《岁月神偷》的导演罗启锐,是张婉婷的丈夫。
为纪念电影百年献上音乐舞剧《电影之歌》正是出自这对夫妇之手。
《北…京乐与路》,也是由这对香港夫妇合作编创的。
《北…京乐与路》和以往张婉婷执导的片子有很大不同,这部影片中,不再有《秋天的童话》中令人心旷神怡的无剪辑效果和行云流水般的运镜,不再有《宋家皇朝》里史诗般的厚重笔触,张婉婷一改往时作品中所流露的女性细腻,告别唯美和精致,毫不犹豫地举起dv,记录青春的沸腾、记录时代的喧嚣。于是《北京乐与路》中的一切都变得粗糙而真实。
灰色天空下的鸽子、楼群,多元混杂的人流车流、三轮车、糖葫芦、华灯和霓虹、路边的剃头摊、风筝老头、秧歌老太、集贸市场、大小胡同,五花八门的符堆砌之后,观众可以通过这部影片看到一个清晰而平民化的北…京。
影片以耿乐饰演的男主角平路演唱子曰乐队经典歌曲《磁器》为开篇,逐渐拉开了一个灰色的故事。
杜星河第一次接触子曰的音乐,就是从这首《磁器》开始的。
磁器,也作“瓷器”,在北京方言里是“铁哥们儿,好兄弟”的意思。
瓷器翻译成英文,也正是a的意思。
在这首歌里有一语双关的意思。
特别是这首歌中还有一段独白的口音很像“校长”。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杜星河就生出了一种很不一般的感觉。
这首歌当时一下子就抓住了杜星河,后面男主人公——耿乐饰演的平路,祝酒时说的“男子汉大丈夫,不挣窝囊钱。不喝跌份酒。不抱小**”更是说出了很多豪情万丈的摇滚人的心声。
这片子的故事讲的并不复杂。却很悲情。
男主角“平路”,一个地下摇滚乐队的主唱,他短短的一生。仅仅代表了北…京摇滚的一个很虚幻的侧面,但在影片中却无端地显得很真实。
他十八岁在北…京站跳离了父亲的火车,也从此跳离了父亲对他寄予的希望——火车司机,从此踏上了自己的乐与路。
他自认为很叛逆,认为所谓摇滚精神就是反叛,所以很暴躁,很没耐性,浑不吝,然而却在一个唱片公司那里受到了空前的羞辱。那个人很轻蔑地对他说:“年轻人,今天我心情好,就教教你:能红起来的乐队,都是在外面反叛、里面听话的。”他愤而离去。
这个时候,影片突然响起了鲍家街43时代的汪峰那首著名的《晚安,北…京》,画面则到了颓废的平路和那个酒吧女疯狂地**。
跟着,一个人坐在破败的城墙边,从不流泪的他,哭了;
再跟着,他在一个小站邂逅了自己开火车的父亲,上演了类似朱自清先生《背影》那感人的一幕;
跟着,几近崩溃的他在倒在一棵大树下发出了这样的宣泄:
我到这傻b地方来干什么啊我~
我唱着垃圾歌给谁听~
我本来是想好好搞音乐的~
结果给音乐搞了~
……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