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腊梅:“谢谢起伯伯!”

    锅借来了,腊梅又指挥孩子们用三个整砖支起一个简易“灶”,然后让郑存梁抱柴火、王秀春添锅,王晓华洗地梨儿。然后三个孩子围在“灶”前烧火。

    腊梅则在耳屋里坐镇指挥。

    由于三个砖都紧挨着地面,烧这样的“灶”是个技巧:火着起来以后,必须让“灶”里的柴火有些悬空,风能吹进去,火势才旺。否则,光熰烟,不起火。

    三个人把火烧的一塌糊涂,光冒烟,不起火苗。

    腊梅又让郑存梁找来一块砖,放到“灶”门前,把“灶”里的长柴担在砖上,“灶”里的火苗一下“腾腾”燃烧起来。

    地梨儿很快煮熟。腊梅又指挥人们把“灶”拆除、灰烬打扫干净,地面上不留一点儿痕迹。

    送铁锅的时候,还特意嘱咐王晓华给伙房里的人们留了一碗。

    伙房里的人们闻着锅里的肉香,吃着清口的地梨儿,可就议论开了:

    王馒头:“奇了怪了,这孩子被车轱辘轧过去,昨晚上又发高烧,愣一点儿事没有!脑子还灵光起来。刚才煮地梨儿,她俨然就是个指挥官!一点儿也看不出傻来。”

    “你还认为她傻呀!”朱一勺嚼着嘴里的地梨儿,意味深长地说。

    王馒头:“所以我才感到奇怪呢。难道说轧了这一下子,把傻梅轧死了,又来了个灵透的?”

    普奶奶:“不是说有个白头发老奶奶罩着她嘛!白头发老奶奶在她身边时,她就不傻;不在身边时就傻。我看着还真像这么回事。”

    朱一勺:“我看呀,不是有时罩着有时不罩着的问题了,保不住就常跟着她了。”

    来蹭地梨儿吃的吴一吱儿也说:“刚才煮地梨儿,我在一旁看了个全过程。她就像个指挥官一样,指挥这个做这,指挥那个做那。

    “用砖支的破灶最难烧了,那三个孩子烧不了,光熰烟。经她一指挥,火苗儿立刻就旺起来了。

    “我看呀,她比这几个孩子哪个也聪明。这一轧,莫非还真把傻气轧跑了?”

    朱一勺:“不是从轧着以后开始变的。昨天下午杀猪的时候,我就观察她了,她在积肥坑边上的土堆上坐了多半下午,一点儿也没动。

    “当男孩子拿着猪尿泡跑到她身边时,她一拳把猪尿泡打向半空,还让孩子们追着往高里打,别让猪尿泡落下来,俨然就是一个指挥官。

    “要按着她的说法去玩儿,猪尿泡就不会落到地上被小狗儿咬坏。”

    王馒头一愣:“你这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一下午也没傻笑。而且,孩子们也尊重起她来了,还把猪尿泡递给她。要搁过去,早被摁在地上骑大马了。”

    朱一勺:“还有,她每天都捡人们扔的碎馒头,下雨天也捡,你们见过她晒的馒头干儿了吗?”

    伙房里的人们和吴一吱儿都摇摇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二章 蜂蜜() 
朱一勺:“下雨天捡拾的剩馒头,又拿到哪里去了?她在咱的眼皮底下进进出出的,多会儿见她往外拿过?”

    王馒头:“你是说,她折腾到神家那里去了?”

    朱一勺:“咱没眼见的事,不好说。反正她屋里没有。那天搜查铁锅,我也去看了看,只有一个席篓子里有几捧干馒头块儿。

    “昨天打扫杀猪场子,队长让我去拿竹扫帚,我仔细看了看席篓子里,还是那几捧干馒头块儿,这与她捡拾的很不成比例。

    “当时我心里就打了个点儿,所以,一下午我就光注意着她了,有时候,她的神情不但不傻,还很像个大孩子。”

    王馒头:“你有怀疑,怎么不早说?”

    朱一勺:“要不是她要锅煮地梨儿,今儿上午我还不说。咱哪里说了哪里了,谁也别出去说去。我总觉得这孩子不简单。”

    帮厨的成伯母:“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好多人都说她与过去不一样了。”

    王馒头:“你们说,是不是身子是傻梅的,脑子成了白头发老奶奶的了呢?”

    朱一勺:“这个不好说,不过,两次大难不死,这个孩子确实不一般。将来也一定是个有福的人!”

    普奶奶:“白头发老奶奶是神,如果把她变精明了呢?”

    朱一勺:“不好说,神家的事,不是咱老百姓能猜的出来的。”

    中午吃的是猪肉馒头。每个人还分了一个月饼。

    中秋节的气氛一下被渲染起来,人们一边吃饭一边小声商量起晚上供奉月亮的供品来。

    “大家都想想,想起来了就大声说,看看能凑几样供品。虽然吃食堂了,这个风俗还是要坚持下去。”王贵兰提议道。

    生产队是一个众人组合在一起的大家庭,生产队长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事无巨细,样样都得想到。八月十五是传统民俗节日,作为队长,不可以不过问。

    队长这一发话,人们便纷纷议论起来:

    “枣算一个。现在有的树上还能摘到鲜枣。”

    “再到城里买苹果、橘子、桃,算上月饼,凑个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是供奉天地爷的。这是供奉月亮奶奶,六六大顺最好。”

    “想的倒美,谁去城里买?老爷们都没在,你一个妇女,来回三十多里路,回来时还得背着买的东西,赶得回来?”

    “你看这天儿呀,说不准哪会儿下,别再淋在路上。”

    “那怎么办?”

    “就地取材。有什么算什么。只要心诚,月亮奶奶不会挑你们的理儿。”队长一旁说道:“下午去,城里也没卖的了,去了也白去!”

    人们又把目标转向现实:

    “那就刨两垄花生,每家装一盘,这个可以算一个。”

    “还有毛豆,过去也用过。到地里拣几棵还没成熟的晚豆子,食堂里给煮熟,一家装一盘子,算一个供品。”

    “买不了鲜桃,让王馒头给咱蒸面的,一家蒸一个大面桃,上面点上几个红点儿,有这么一说也就行了。”

    “还真行。问问王馒头,下午蒸干粮不?”

    “蒸,发着面哩。”在厨房里帮忙的普奶奶说。

    “那就让队长说给王馒头,反正蒸什么也是吃,不就变个样儿吗?”

    队长:“这个可以办到。”

    “有枣、花生、毛豆、面桃,再加上月饼,凑起五样来了。谁愿意凑六样儿,再到小卖部里买盘儿点心或者糖果就行了。”妇女队长闫兰花总结性地说。

    “下午收工的时候,大家齐大呼地拔点儿花生,找点儿嫩毛豆。不要耽搁正常收秋时间。”队长宣布。

    然而,人们并没有从地里拔回花生和毛豆。因为还没到半下午,老天爷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了,人们都被从地里淋回来了。

    午饭腊梅吃的葱花香油稀面片,是朱一勺忙里偷闲给她做的。由于吃的清淡,腊梅又注意多喝水,下午没有再发烧。

    雨一直不停地下,腊梅出不去。

    王晓华和王秀春中午都要在家里守着小妹妹睡觉,小妹妹醒不了,她们也来不了。

    腊梅正百无聊赖地望着雨幕,心里期盼着王晓华和王秀春的时候,郑存梁一身水湿地闯了进来。

    郑存梁光着上身,头发往下滴着水珠,哈着腰抱着个布包,一进门就嚷:

    “腊梅,你看这是什么?”

    腊梅:“不知道,难道是什么好东西不成?”

    “你猜对啦。”

    郑存梁抹一把下巴上的水珠,一层层揭开布包,露出里面一个干向日葵饼一样的东西,塞到腊梅的手里:

    “蜂蜜,可甜啦,还清火,闹嗓子吃这个最好了。”

    腊梅笑笑:“所以,你就用上衣包了来!小心雨水把你淋病喽。”

    “我身体没事,棒着呢。”郑存梁拍拍胸脯,挠挠水湿的头发:“在树林里找到的,刚一摘下来,就下起雨来了。这个怕水,水一冲就化了。”

    腊梅抬头望了望他,看到他的脸肿得像个大脸盆,大大的眼睛也成了一条缝,着实吓了一跳,关切地问:“你的脸怎么啦?是不是与谁打架了?”

    郑存梁低下头,小声说:“不是的,蜂蜇的。”

    腊梅心里一阵感动:为了能让自己吃上蜂蜜,他竟然去摘蜂窝。大白天的,蜂都在蜂窝上进进出出,不挨蜇才怪呢!

    想起昨天晚上在他家里时,由于自己发烧昏迷,他竟然拽着自己的手哭泣。看来,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孩子,今生要有他相伴,足矣!

    腊梅赶紧放下手里的蜂窝,拿起他的上衣抖了抖,掩盖自己的感情流露。

    上衣湿了一多半儿,再看看郑存梁身上的短裤,水湿水湿的。怕他着凉感冒了,把夹被递给他:

    “你围上夹被,把短裤脱下来,我给你晾晾干。”

    “这”郑存梁咧了咧嘴。见自己的湿裤子往下滴水,不能坐也不能躺,只好依从。围上夹被后,脱下了短裤。

    腊梅披上块油布,拿着湿衣服来到西厢房餐厅。这里半晌不乏时没有人,正好用来进、出空间通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三章 秋傻子雨() 
别看这里下雨,前世却是艳阳天。把湿衣服晾晒在前世租赁的院里,又在空间通道里找了一件男孩子穿的牛仔短裤,一件跨带背心。

    “这是给我的。”郑存梁望着干衣服高兴地说。

    腊梅:“嗯,你喜欢就要,不喜欢,等你的干了,换过来再还给我。”

    “是白头发老奶奶给的吧?”

    “不是她还有谁?”

    “哇哈!我终于也有了一身白头发老奶奶给的衣服了!”

    郑存梁高兴得抱着在地铺上打了两个滚儿,张了两个跟头,全然不知道屁股露了出来。

    腊梅背过脸去:“快穿上,人来了看见不像话。”

    郑存梁“嘻嘻”笑着,背对着腊梅穿上衣服。

    这个时期的男孩子六、七岁夏天还光屁股,郑存梁也只有九岁,对男女之别还朦朦胧胧。学校里有男女厕所,才知道男孩子不能当着女孩子脱裤子。

    腊梅又捡起蜂窝。既然人家忍着被蜂蜇、辛辛苦苦摘了来,自己不表示表示,也太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好意!

    腊梅伸出舌头舔了一下,赞美了一番。然后把蜂窝掰开,递给郑存梁一半儿:“我一个人吃不了,咱俩一块儿吃。”

    “不,你闹嗓子呢,吃了好得快!”

    “我已经好了,不烧了。你不吃,我也不吃。”

    “好好好,咱俩一块儿吃。”

    两个人一人拿着一半儿,用手指头把里面一桶桶的蜂蜜抠进嘴里,屋里弥漫起蜂蜜的香味儿。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幸福的就像一对小情侣!

    这天晚上,雨一直没停,社员们供奉月亮只好停留在每个主妇的心里了。

    吃晚饭的时候,王晓华和王秀春,都要来给腊梅做伴儿,腊梅婉言谢绝了。而是留下了郑存梁。

    队部是个“闹鬼”的院落,两个小姑娘以友情为重,大着胆子住下,心里未必不害怕,腊梅不想让她们提心吊胆地睡在这里。

    郑存梁就不同了,一来他是小男孩儿,胆子大。再一个是他昨夜已经在这里住了一晚上,睡的很踏实。

    看这个阵势,晚上必定要有一个人来给她做伴儿、观察她。如果让郑存梁走,来看着她的不是队长,就是吴一吱儿。

    她虽然是成年人心性,但在人们的眼里,她还是个小孩子。如今生病了,没有人照顾是不行滴!

    她从心里感激队长和吴一吱儿对她的关爱,但她毕竟是大人心性,能以让一个小男孩儿在这里陪着自己,也不愿意让大老爷们过来。

    何况这还是自己前世、今生心仪的小男孩儿!

    郑存梁也很乐意在这里吃住。虽然睡的是地铺,像狗窝,但也柔软,何况还有腊梅在,白头发老奶奶又给了他一身衣服,正在兴头上。

    再就是这里的伙食比他们队上好。他说:“我们队上早就吃窝头了,菜也没十一队炒的香。”

    虽然都是吃大食堂,水平却不一样。这取决于各队从户里收的粮食的多少、品种的好赖。

    从户里收的粮食,各队归各队,队与队之间不实行平均。十一队地主、富农和中农成分的占多半儿,家底富裕,收上来的粮食比别的队上都多,而且小麦多过粗粮。

    这样的比例很正常:麦子是细粮,金贵,比玉米好存放,富裕的人家都存放麦子不存放玉米。

    多有的户都是存了几年的麦子,一次性上交队上,所以收的麦子多过玉米。

    几大囤冒尖儿竖流的麦子,不吃馒头吃什么!

    对于郑存梁在这里吃住,在十一队里却落了个好名声,都说这孩子懂事,重情义,小傻妮儿救了他,他这是知恩图报,像照顾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照顾起来,还拜了干兄妹。

    至于男女之情,没一个人往这上面想。先入为主,在人们的心目中,腊梅依然还是一个小傻妮儿,虽然有时候明白,那是因为有白头发老奶奶罩着她。

    一旦不罩着了,她还是一个小傻妮儿。郑家绝不会娶一个没人要的傻子当儿媳妇。

    郑家则把他们在一起,看成了小孩子过家家、闹着玩儿,也就没有阻拦。

    两天后,郑存梁是被腊梅“撵”走的。虽然人们不说什么,腊梅也愿意让他在这里,关键是他忒碍事。

    雨从八月十五下午下起来,就一直没停。

    农谚说:“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也就是说,如果农历十五这天有雨,不要紧;如果农历十六是阴天,未来半月中,阴天会多于晴天。

    这句话是针对下半月,上半月则是: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

    八月十六,天仍然阴沉沉的。没有一丝儿风,没有一点儿雷声,雨点儿紧一阵儿慢一阵儿,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队长王贵兰嗅了嗅潮湿的能拧出水来的空气,望望漫天雨幕,惊怵地想:别再是秋傻子雨!

    秋傻子雨就是整个秋季雨水不断。一旦出现这种反常的气候,人们就说老天傻了,成了秋傻子了。

    下这种雨时不响雷,也不刮风,雨丝不粗不细,不停不歇,傻乎乎的就是下。一下起来就收不住脚步。

    庄稼活儿就是这样,无论多么忙,甚至忙的黑白天连轴转,一下雨,就得停摆。因为黑土地里一下雨,黏糊糊的没法站脚,泥里水里,农活根本无法干。

    至于收庄稼,那就更不行了。庄稼一经雨水浸泡,就是收回家来,老天爷不给晴天,得不到晾晒,也是霉烂。

    望着雨幕想心思的还有腊梅。

    从这个时代过过一次的她,知道这就是秋傻子雨,而且一下就是二十多天,等老天爷睁开眼睛的时候,地里的庄稼烂的烂,发芽的发芽,再没收回一颗粮食粒儿。

    但这事她不能说。可说了又怎样?让社员们冒着雨到地里收庄稼?到处湿漉漉的,庄稼也湿漉漉的,收了来又往哪里放?

    场院里的玉米穗儿盖的是草苫子,这个只能挡紧雨、阵雨,像这样不紧不慢长时间下,草苫子早已洇透,雨水渗到玉米穗儿上,场里的玉米也难逃膨胀发芽的命运。

    丰收不丰产,真的是狗咬尿泡空喜欢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四章 掰玉米() 
望着雨幕,腊梅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空间通道的掩盖下,冒雨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