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记错了呗!”
“绝对不可能。我拾一个鸡蛋,就往我屋里的小酒瓯里放一粒儿黍子。黍子粒儿正好是三十个。我是三十个卖一回,每次都是二斤一两来的,这一次二十六个,却秤了二斤半,你说奇怪不奇怪?”
“是不是白头发老奶奶给你换的?”王连氏笑道。
“怎么会是她?”
“人们说,傻梅只要不傻的时候,就是有白头发老奶奶罩着她哩。你回忆回忆,是不是傻梅来了以后,一点儿也显不出傻来?”
“这倒是真。”
“还是的。傻梅来了,白头发老奶奶也来啦。想惊动惊动你,就把你的鸡蛋以大换小,给你换过来了呗!”
“可还少了四个,怎么不一个换一个呢?”
“准是你的鸡蛋小,给你的鸡蛋大,秤里找齐儿呗。”
经妯娌这么一提,王张氏还真觉得有这个可能。因为傻梅在的时候,她能在鸡窝里捡到大个儿的鸡蛋,一个能顶两个小的。不在的下午,从来没捡到过。
但她不愿说出来,她太不待见这个小傻妮儿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二章 买笨鸡蛋()
“干娘,给你商量个事。”
马惠恩吃完饭抱着王晓叶要走的时候,腊梅喊住了她:
“小妹妹已经会走了,就是还不知道蹲下解手。我想带着她玩儿玩儿,让她学会了。下午别让她穿土布袋了,你看,行吗?”
没有母亲不愿自己的儿女快些长大的。马惠恩感激地点点头,嘱咐道:“也别光去给白头发老奶奶添麻烦,能在胡同里玩儿,就和二勇你们一块儿玩儿,有什么事也好给她奶奶说一声儿。”
“好的,干娘,我记住了!”腊梅高声答应道。
马惠恩抱着王晓叶、领着王晓华兄妹走了以后,腊梅可就发了愁:
已经有两、三天没给前世的王晓叶送笨鸡蛋了,那二十个肯定吃完了。空间通道里倒是有十来个,是用洋鸡蛋换的王张氏的。可这也太少了吧!如何拿的出手?
再怎样弄到笨鸡蛋呢?
就是用原来的办法再去给王张氏换,也换不了几个,她一天也就捡三、四个鸡蛋,已经被自己换来十多个了。
腊梅想到了(二)奶奶王连氏。
王连氏脾气柔和,也是第一个说“白头发老奶奶”是神的人。既然她这样认为,那就借“白头发老奶奶”的名义,向她去买。折腾了几次洋鸡蛋,她手里还有两块多钱。
王连氏就是老家的前邻。由于老家是东西胡同,农村里又都是北屋是正房,王连氏家的大门朝南。从队部去她家,比去老家还近。
王连氏家的房子与老家基本一样,也是三间北房跨着两间耳屋,有东、西厢房。两房儿子媳妇,大儿子媳妇在西里间屋里,二儿子媳妇在西厢房里。
二爷爷几年前去世了,东厢房住着未成年的孙子们,孙女们则都跟着王连氏在北屋东里间屋里。
腊梅是等下地的和上学的都走了以后,才去找的王连氏。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二)奶奶!”腊梅一进大门,便甜甜地叫道:“晓云和晓菊呢?没在家?”
王晓云和王晓菊都是(二)奶奶的孙女,王晓云是大儿媳妇的,王晓菊是二儿媳妇的。
王连氏:“没在,跑出去玩儿去了。梅,没找二勇去玩儿?”
“没价。小妹妹还睡觉哩,奶奶不让我吵醒她。”
“上午你带小妹妹去哪里了,我去你家坐着,怎么没看见你?”
“我带小妹妹去老奶奶那里玩儿了。”
“老奶奶?你是说白头发老奶奶?”
“嗯呐。”
“在哪里?”
“就在她在的地方!”
“她在的地方也得有个地名儿啊?”
“她不让说。”
“你能带我去看看老奶奶吗?”
“她说了,不让大人去!”
得!饶了半天又卡死了!王连氏自嘲地笑了笑:这孩子,今天一点儿也不傻,看来,白头发老太太罩着她呢!
“(二)奶奶,白头发老奶奶要吃鸡蛋,让我给她买。她让我按四分钱一个,你家里有吗?”
“大小一样,都是四分?”王连氏惊喜地问。
“嗯呐。”
“给现钱?”
“嗯呐!”
为了表示诚意,也为了让王连氏放心,腊梅从衣兜里掏出一把纸币:“这不,钱都给我了!”
王连氏一看乐了:先不说与神家打交道有福气,就这价钱,也比小卖部贵的多。
小卖部里四毛五分一斤,大些的一斤秤十二个,小些的十三个,有时赶上个儿特小的,十四、五个都秤不了一斤。四分钱一个,比按斤卖强多了。只要给现钱,这买卖做的!
“行,我卖给你,正好家里攒了有二十多个,我还打算卖到小卖部里呢?”说着抱出一个席篓子,数了数,二十八个。
腊梅立马给了她一块两毛钱。
“我找你八分。”王连氏说着,就要开抽屉。
“(二)奶奶,甭找了,”腊梅赶紧拽住王连氏:“我给老奶奶说过去就行了。老奶奶有的是钱。”
那是,神家要没钱,天下就没有有钱的人了。嘴上却说:“占老奶奶的便宜,多不好意思!”
“(二)奶奶,甭不好意思,她嘱咐我了,多几分钱就多几分,不让我给人们较真。”说着又冲王连氏一笑,小声说:“她白给人的东西多了,你占她的光,她也会高兴!”
“你这张小嘴儿,也忒会说!”
王连氏高兴得不行:二十八个鸡蛋就卖了一块两毛钱,要是拿到小卖部,连一块钱也卖不了。真是太合算了!
“(二)奶奶,以后有了鸡蛋,你别卖小卖部了,都卖给白头发老奶奶,我来替她买。”
“对对对,(二)奶奶多会儿也不往小卖部里卖了。老奶奶什么时候要,你就家来拿。”
心里却说:既多卖了钱,还与神家扯上了关系,傻子才往别处卖去哩!
腊梅从王连氏家出来,又去了老家。见王晓叶已经睡醒,给王张氏说了声,支开王贵勇,带着王晓叶去了前世的县城。
已经成了习惯:第一站必定去前世王晓叶家(这里出了两个王晓叶,就以前世王晓叶和现实王晓叶称呼吧,也是两个王晓叶的真实身份)。
腊梅是用加重飞鸽自行车推着现实王晓叶的。
加重飞鸽自行车是前世王贵勇给买的两辆中的一辆,另一辆是加重永久,一共花了前世人民币三十元。虽然是旧的,但这世的五金产品都贵,一辆少说也能卖四、五十元。
腊梅本打算给父亲和哥哥买的,一是无法融进这个家庭;再就是通过观察,她发现现在的自行车还很少。
整个王店村,就只有村支书和大队长两个人有,连小队干部都没有,这个时候推出来,忒扎眼,也就一直在空间通道里放着了。
现实王晓叶从来没坐过自行车,又是坐在大梁上,既新鲜又胆怵,两只小胳膊紧紧抱住自行车把,一副害怕的样子。
没有办法呀:现实中自行车还不普及,根本没有卖带小孩儿的自行车小木椅子的;
前世里这样的大梁自行车已经过时,都是在后衣架上装小椅子,而后衣架还要用来驮东西。所以,只好委屈她坐在光秃秃的自行车大梁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三章 王晓叶见王晓叶()
叫开门以后,前世王晓叶被这一情景惊呆了,忙抱过现实中的王晓叶,埋怨道:“你自己比自行车也高不了多少,还推着个小孩子,你们两个都摔着怎么办?”
腊梅笑笑说:“不远儿,这个有大梁,我就推着小妹妹来啦。”
前世王晓叶:“这是你妹妹?”
腊梅:“嗯呐。”
前世王晓叶:“多大了?”
腊梅:“一周岁另八个来月。”
前世王晓叶:“你们两个长得有点儿不大像。”
腊梅:“我妈说,我随我爸爸。”
“”
说着话,三人来到客厅里。
今天客厅里有两个客人。经前世王晓叶介绍,两人都是国税局家属院的邻居,是串门说话啦呱来了。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卖嫩玉米、买旧衣裳的小亲戚?”邻居甲问道。
“是的。”前世王晓叶回道:“别看人小,很会做买卖,小账儿算的倍儿清。”
“这是姊妹俩?”邻居乙问。
前世王晓叶:“我问了,说是。”
腊梅见前世王晓叶有些不确定,对邻居乙说:“是的,这是我小妹妹。”
邻居乙:“亲的?”
腊梅点点头:“嗯呐!”
邻居乙:“你们姊妹俩长得有些不大像。”
邻居甲忽然像发现什么,两只眼睛在前世王晓叶和现实王晓叶之间来回转了转,笑呵呵地对前世王晓叶说:“晓叶,这个小姑娘跟你有些傍符,说你们是祖孙俩,保准有人相信。”
邻居乙闻听,也看起来:“哪里是傍符,简直是太像了。你们看这小嘴儿,这小鼻子儿,还有这一双大眼睛,活脱脱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王晓叶。”
前世王晓叶也看出来了。但被人们说出来,又觉得不好意思。笑笑说:“这孩子的妈妈与我哥哥很熟悉,才扯上的亲戚。与我一点儿血缘关系也没有。怎么会相似?你们看走眼了吧!”
“才没看走眼呢!要不让你这个小亲戚说说,”邻居又转向腊梅:“小姑娘,你说,她们两个长得像不像?”
腊梅心里说:她们就是一个人,能长得不像吗!嘴上却说:“有点儿像,只是我妹妹的脸显的圆些。”
邻居甲:“这是小哩,吃的又胖,脸蛋儿都扎撒的原因。要是长大了,下去婴儿肥,保准一样。”
邻居乙:“哎,我说晓叶,你快着努力当个名人吧!将来以后给你拍电影、电视什么的,就让这个小姑娘当你的特型演员,饰演你不用化妆。”
前世王晓叶:“你们就糟改我吧!我一个癌症病人,有什么前途!”
邻居甲:“那可说不定,抗癌明星也是名人。你工作再做出成绩来,不一样成为名人?”
在两个邻居的说笑声中,前世王晓叶抱着现实王晓叶说道:“她们说咱两个长得一样,咱们看看镜子去,让奶奶看看长得像不像?”说着拿出一个梳头镜子观看起来。
“还真有点儿像。”前世王晓叶高兴地说道,并亲了一下现实王晓叶的脸蛋儿一下。
现实王晓叶在前世王晓叶怀里,不哭不闹也不笑,忽闪着一对大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又看看客厅,好像被陌生的环境吸引了似的。又好像心灵相通,与前世的自己融为一体,倾听着人们的评判。
哈哈!有谁抱过小时候的自己?!
前世王晓叶办到了:五十一岁的她抱着一周岁另八个月的自己,优哉游哉,美得不行,竟然在客厅里转起圈子来。
邻居们见前世王晓叶来了亲戚,说笑了一会儿,也就离开了。
前世王晓叶可就忙活开了,拿出两个大水蜜桃,给了腊梅和现实王晓叶一人一个;
又拿出糖盒,一人给装了衣兜里一把糖果。看着现实王晓叶抱着水蜜桃歪着脑袋啃的样子,笑得“格格”滴!
腊梅却无心多待下去。放下笨鸡蛋和嫩玉米、鲜红薯叶,把王晓叶收拾出来的旧衣裳搭到自行车后衣架上,现实王晓叶抱到大梁上,推着离开了前世王晓叶家。
今天出来的晚了些,还有很多事要做,她必须快马加鞭。
走到背人处,腊梅赶紧闪进空间通道。
自行车太高了,别说前世王晓叶担心,就连路人都向她投来不解的眼神:什么时代了,还有小孩子推着五、六十年代的加重飞鸽自行车,还驮着个小孩子!
腊梅把旧衣裳放在空间堂屋里,让王晓叶依然在堂屋拼图上坐着吃水蜜桃,她自己骑着儿童自行车,驮着嫩玉米来到农贸市场。
嫩玉米很好卖,人们已经认识了她的品种,买的基本都是老主户。为了买她的嫩玉米,有的早早地等在了这里。
除了嫩玉米外,腊梅还拿出来了十八个笨鸡蛋。
为了试探行情,腊梅没有把所有的笨鸡蛋给前世王晓叶,而是还是给了她二十个,剩下的她拿到农贸市场。
她想看看笨鸡蛋在这里好卖不好卖。最主要的是人们认同不认同!
“这是散养的母鸡下的笨鸡蛋,是吃活虫供养起来的,保证有营养。”腊梅拿出鸡蛋又吆喝起来。
“你的嫩玉米确实是老品种,比杂交玉米、水果玉米都好吃,这个大家都看得出来。这鸡蛋是带皮儿的,可不好说。”
“有的人批发了养鸡场里的小洋鸡蛋,冒充笨鸡蛋卖。回去一打开,鸡蛋黄儿一点儿也不黄,跟大洋鸡蛋一个样!”
“是啊,买鸡蛋就如同隔山买老牛,买回去吃的时候才知道。为了不上当受骗,我宁愿吃洋鸡蛋。”
“”
人们围着笨鸡蛋议论纷纷,谁也不蹲下看一眼。
腊梅:“我这个绝对是笨鸡蛋,鸡蛋黄儿像橙子一样黄里带红。你要不要?要要,我磕开一个你看看。保证橙黄橙黄的。
“自己的鸡下的,不多,就十八个。你要包圆儿,磕开的一个你拿走,不算钱。”
“当真?”一个中年男人问。
腊梅:“当真!你有玻璃杯没有?要有,就磕到你的玻璃杯里。”
中年男人:“那好,我去找一个水杯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四章 卖笨鸡蛋旗开得胜()
工夫不大,中年男人找来了一个高个儿玻璃罐头瓶,能当水杯的那种:“往这里磕!”
腊梅:“你自己拿,我磕。我拿你别再说我做着记号。”
“不会的,谁拿还不一样!”中年男人说着,还是拿了里面一个大个儿的鸡蛋,交给了腊梅。
腊梅在水泥地面上轻轻磕了磕,然后两只手一掰——一个橙黄色的鸡蛋黄儿混合着乳白色的液体,滴落到透明的玻璃罐头瓶里。
“嗬,蛋黄儿真黄!”
“看来,还真是吃活虫儿下的。”
“你怎么知道是吃活虫儿?”
“圈养的笨鸡现在也都为鸡饲料,下的鸡蛋黄儿不黄。只有放养着,才能下出这成色的鸡蛋黄儿。”
“是啊,是啊,鸡是吃虫子的,它放养着,就能到处捉活虫儿吃!老常年的鸡都放养着,蛋黄儿都跟这个似的,黄的发红。是笨鸡蛋无疑了。”
“”
人们又是一番议论。
“你都要了不?”一个中年妇女问中年男人:“要是要不了,匀给我几个。”
中年男人用手将鸡蛋一护:“一共才十八个,还磕开了一个,我如何要不了!再有这些我也照收不误。”
“你捂着干什么,我又不给你抢!”中年妇女白了中年男人一眼,揶揄道。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鸡蛋了,真怕你给抢了走!”中年男人“嘿嘿”笑着,给了腊梅十七块钱。
“你家里还有没有?”
没买着的人们问道。
腊梅:“有,我们村里的鸡都是放养的,你们要买,我给你们回些来,成色与我这个绝对一样。”
“那好,我们明天等在这里,买你的笨鸡蛋。”
卖笨鸡蛋旗开得胜!
腊梅高兴之余,却又发起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