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狗剩愣了一下,忙道:“不是吗?”开玩笑,京都既然不可能允许自己成为宋家平稳延续的后备力量,又怎么会伸手到渭城,又怎么会派出一个如此牛气哄哄的家伙。
唐山笑着笃定道:“不是。因为若是你出了什么意外,宋家肯定会乱上一阵子,但这种乱,不会是朝廷想看到的那种乱。”看了看尚不理解的满脸迷茫的狗剩,唐山笑着解释道:“如同宋家这般的大家族,其实都有一种传承而来的,共同的精神,或者说行为习惯。那就是他们有一种十分强劲的向心力,不管自身如何,哪怕是腐烂枯朽,一旦遇到外来劲敌,便会很有默契的搁置争议一致向外。所以,朝廷如果真的想要分化宋家,就不会动你,而是由你,去动宋家其他的人。”
狗剩打了个寒噤,终于听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忍不住道:“叔是说。。。。。。借我的刀,杀宋家的人?”
“可以这么说,也不可以这么说。”唐山笑笑,继续道:“假设一下,宋家有人想取你而代之,坐上宋家家主的位置。。。。。。”
“不用假设,这是事实。”狗剩摆了摆手。
唐山呵呵道:“像这样的人,便是朝廷可以入手的地方。朝廷甚至可以一手将某个宋家子弟栽培起来,赋予他强大的实力,然后再一手让他回到宋家争夺那个本来应是你的位置。这样既可以挑起宋家内斗,也可以顺利实现朝廷本身分化宋家甚至遥控宋家的目的,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狗剩眯起眼,沉默不语。
唐山叹了口气,知道这些话,对于狗剩来说,还是太生猛了些。
他只是一个草根少年,或许有着强烈的复仇愿望和对一切相当警惕的细心,甚至有同龄人想不到心机城府,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少年,无法和那些真正手握重权常年腾挪与政坛商界的人物做对比。那些真正运筹帷幄的算计,真正尔虞我诈的阴谋,对狗剩来说,还太狠厉深奥,并不是他能够看得到,想的到的。
他可以看出某某人要暗杀某某,他可以猜出一件已发生的事儿幕后有哪些人,甚至他可以设计一个小小的陷阱坑害谁谁,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够像那些风云之上的大人物般足智多谋睥睨天下。
一个人所接触的层面,代表了这个人所能想到的高度,而狗剩一直所能接触到的地方,不过是一个燕国的小镇,以及小镇上蝇营狗苟的各色人群。
唐山拍了拍狗剩的肩膀,道:“你只需安心,京都人,不会动你。”
狗剩点了点头,然后很快的道:“借刀杀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吧。”
唐山愣了一下,然后猛的皱起眉头,深深的看着狗剩,寒芒四起!
本文由小说“”阅读。
第三十六章 一箭南来,半盏寒暄(上)()
第三十六章一箭南来,半盏寒暄
他之所以皱起眉头,之所以寒芒四起,是因为他听明白了狗剩话中深层次的意思。
借刀杀人。
某些人可以借太守千金彭静娜的手杀自己,朝廷可以借宋家的手杀宋家,甚至宋家还可以借水师提督和渭城太守恶心恶心朝廷,但这并不代表,狗剩不可以借某某的刀,杀一杀某某些人。
比如,借朝廷的刀,杀宋家一个支离破碎。
唐山的眉头皱的像深秋北方起伏连绵的山脉,他盯着狗剩,缓缓开口道:“你疯了,你玩的起吗?”
狗剩轻轻的笑了笑,嘴角处咧开一个很巧妙但却又略微生硬的弧度,说道:“我玩不起,但我输的起,可宋家,却输不起。”
唐山抿着嘴唇,想了好大会儿,道:“可那毕竟是宋家。”
狗剩呵了一声,道:“就是因为这是宋家。”
是的,就是因为这是宋家,我才会铤而走险,甚至不惜拼出一个玉石俱焚。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是想回到这里,和一些应该知道但却并不知道自己母子两个的人说一说燕国曾有哪些人,发生了哪些故事。但从我第一步踏进渭城,踏进宋家开始,这个想法,便显得格外孱弱起来。因为宋家是那么的高不可攀,是那样的底蕴深厚,我并不确定自己能否完成最后的目的,但我知道的是,自己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
这一切只源于一个原因,我不在乎!
我不在乎宋家成为什么样子,我更不在乎将来的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
唐山看出了狗剩眼睛中流露出的漠然,所以他也沉默了下去,仿佛是叹息一般喃喃轻语:“我没想到,你的仇恨会那么深。”
狗剩没有说话,他只是别过眼,看着快要光明四溅的天空,一言不发。
他当然恨的深,因为他知道当年那个女人在床上如人干时,有多痛苦。
仿佛很久,又仿佛一瞬间,唐山呼了一口气,看着狗剩道:“既然如此,我不再说什么。但你要记住,朝廷也并不是好相与的,庙堂之高的人,永远比江湖之远者,更为难以捉摸。”
狗剩点头道:“我有分寸。”
唐山看着他,道:“那就把握好分寸。”
说完这句话,唐山摸了摸他的头,目光复杂的看了他一眼,只留下一句话便转身窜出了窗户,没有一丝声响,整个人便消失不见。
狗剩抬眼,没有发现一点唐山离去的影子,所以他很快又低下头,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他闭上眼,捏了捏鼻子,哼出了一段长长的气息。胸口,有暖意丛生。
唐叔走前留下的那句话,仅仅十三个字。
“别怕,我拼尽一死,也会护你不死。”
。。。。。
。。。。。
平静了许久的宋府终于有了一丝让人侧目的波澜,平日里总爱碎碎念哪个少爷脾气好,哪位太太爱用哪里胭脂水粉的下人们也终于找到了新的话题,以至于让宋家大爷宋敬云都皱起了眉头,将管家毫不留情的呵斥了一顿。管家也是有苦难言,只能将委屈往肚子里猛咽,心想着那个地方来的客人,哪能不引起议论,何况那两个人是如此不成比例,谁能忍不住不去絮语两句?
只是当五十多岁的老管家想起那两个客人的时候,本来委屈的心也不由得颤了一颤。
那个模样看着有点憨,甚至有点傻的大块头,生的也太。。。。。。太猛了点吧?老管家不禁想起那个背着巨大木箱的家伙,忍不住在心里连连惊叹,那般精壮的身子骨,肌肉几乎都要破衣而出,不知到底是吃啥长的,竟然会长出这样高的个子,这样壮的身子!
而这些,却还不是老管家最为惊讶的地方。
真正让他震惊到根本听都没听清府里下人讨论内容的,则是那两个客人的来头。听说,他们两个是来自于京都的。
来自京都,来渭城干什么?
自然是做太守的!
如此年轻的太守吗?不说见多识广起码也眼界颇丰的老管家简直要暴跳着问上一句:咱们吴国开国至今,有听说过那么年轻的封疆大吏吗?
你娘的,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呀!
管家瞄着花厅里坐着的人影,恨恨的叹了口气。
宋家家主宋敬涛却没有想的那么多,自然,他也不会像管家一样想东想西,他想的,只是从取栗郎处得来的关于眼前这两个年轻的人的履历资料。
王梓丞,二十七岁,京都原兵部老尚书王维海之孙,二十岁单人单骑负弓进松山,做了一名平寇轻骑手。六年后,升为标长,进阶速度可谓是吴国军方历史最慢者。但至此以后,却一日六迁,从一名手下二十骑手的标长,升为平寇校尉,麾下六百轻骑手,个个如狼似虎,将号称五千匪患的松山,打的再不敢越境一步。深受土匪劫掠之苦的边界百姓称其为“平乐将军”!
而那个对其毕恭毕敬身负大木箱站在王梓丞身后连坐都不坐的雄壮汉子,更是让宋敬涛的眉头微皱。
周亚太,先天金刚身躯,力能扛鼎,仅以血肉霸道之气而生生逼近真武明意境,曾是松山上某个土匪头子,后不知为何,便跟在了王梓丞身边做了小弟。也是一日之间,由兵部直下批文从白丁之身跃迁至副校尉之职。且曾领三十余骑横穿半个松山,伤亡仅有一人两骑。。。。。。
宋敬涛很不明白,拥有如此赫赫战功的人,怎么会来到了渭城,做了渭城的太守。
尽管当今天子常不拘一格降人才,但这等升迁,这等官职,也太骇人听闻了点。
桌上有正冒着热气的茶水,喝不惯茶的王梓丞只饮了半盏,便轻轻放下,微微咳了一声,看了看主位上宋敬涛的脸色,笑道:“宋三叔,晚辈才到渭城,许多事儿,还得多仰仗您。”
宋敬涛笑了笑,将方才王梓丞拿出的吏部并尚书省文书放在一旁,道:“我与王老尚书已是旧识了,若论辈分,倒还是要叫声世叔。你既然是老尚书的长房长孙,那便也是我的侄儿了,咱们一家人,何必要讲这些繁文缛节。”
王梓丞摆摆手,道:“这可不是什么繁文缛节,临出京都时祖父便跟侄儿说,一定要先来拜访三叔,他老人家说了,你狗日的小兔崽子要是敢不去给你三叔磕头请安,我非断了你的狗腿。。。。。。侄儿这双腿长成不易,当然要好生保护才是。”
一旁的宋敬云哈哈笑道:“老尚书人已归老,但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当年。我也时常让武安那孩子去看望老尚书,每每收到家信,都是‘老当益壮’四字,真真当得起国之柱石!”
王梓丞笑了笑,随口道:“爷爷说了,什么国之柱石老当益壮,死后也依然是子孙厌烦的枯骨一把,经不起折腾的。”
宋敬涛点了点头,道:“老尚书淡泊明志,令人叹服啊。”
二人你来我往,亲热十分,可王梓丞身后的周太急却不耐烦的哼了一声,心道这他妈的宋家老三真他妈会装糊涂,什么令人叹服,大哥都直白的说了,你宋家功劳再高也要知进知退,你狗日的反而在这顾左右而言其他,当真以为咱是没脾气的人?
王梓丞瞪了他一眼,抱歉道:“三叔不要见怪,乡野粗鄙人,登不得大雅之堂。”
宋敬涛点头表示无碍,看了一眼被他放在一旁的文书,似乎在想些什么,好久才缓缓道:“老尚书辞归多年,所幸将门无虎子,有你松山军功赫赫,王家尚书这个金子招牌,早晚亦是你们年轻人的囊中之物。”
王家老尚书经营兵部,为吴国支撑起半片升平苍穹,使得吴国尽管是在最为危难凋敝之际,亦能鼎足并立于神州之上,这份功劳,实在大的难以言说。虽是多年前便乞了骸骨,但后辈中却又出了这么一个惊才艳艳的人物,纵横松山消弭了为祸边境的多年匪患,再经些许锤炼,未必不是吴国江山日后的新一位兵部尚书。
王梓丞却丝毫没有受宠若惊的意味儿,而是淡淡的笑了一下,轻声道:“都是天子治下之臣,帝王樊笼豢兽,唯上中下心一字耳。”
本文由小说“”阅读。
第三十七章 一箭南来,半盏寒暄(下)()
第三十七章一箭南来,半盏寒暄
听到这话,最先皱起眉头的,不是宋敬涛,而是坐在一旁的宋敬云。他抬眼看了看这个在吴国军方有着传奇般惊艳的人物,心中惊起寸寸波澜。然后他站起来,转身便走。
几乎是同时间,周太急也站了起来,他不解的看了看自己大哥的眼神,心想你让我退下干嘛,这又不是中军帐,你又不是将军!但他一句话没说,还是退了出来,因为他从来不会怀疑自己大哥的话,这是一种很没道理的道理。
屋子里再没了其他人,只有一老一少两个互称叔侄的家伙。
同时,花厅也陷入了久远的沉默。
好半响,王梓丞才缓缓开口:“祖父的意思,三叔应该很清楚。”
祖父,自然指的是王老尚书。王老尚书什么意思?方才便已说过,无论是国之柱石还是老当益壮,死后依然是子孙厌烦的枯骨一把。这便是老尚书要表达的意思:知进,亦知退。
宋敬涛笑了笑,温言道:“宋家的意思,朝廷应该也很清楚。”
宋家的意思更为明显,明港和渭城两件事儿,已经说明了太多东西。
王梓丞皱起眉头,道:“可是侄儿不明白。”
“我宋家是吴国的宋家,也可以是朝廷的宋家,但当家的人,必然要是,也只能是宋家人。”宋敬涛端起茶碗,用青瓷盖子微微拂过水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声音很沉很稳:“也就是,我的儿子。”
王梓丞不习惯喝茶,所以他的茶如今依然还剩半盏,已然渐渐变凉,就像他现在的语气一般,充满了萧瑟的味道:“可您知道,朝中有很多人盯着宋家,他们不想宋家如此风光,且会依然如此风光。”
“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将宋家割裂,让您和老太爷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分崩离析,甚至他们可以不去刺杀谁谁也依然能轻而易举的让宋家内斗,一手推波助澜,一手遥控渭城。。。。。。三叔,到那个时候,您想过没有,宋家又该怎么办?”
“您真的以为,就算您的儿子不死,他就能接过宋家大旗吗?武陵和兰明是何样人等?就算子阳子刚他们,恐怕也非等闲之辈。更不要说京都还有一个武安在窥探渭城。。。。。。三叔,风雨欲来,非一伞可遮天下啊。”
王梓丞知道自己说的全是废话,因为对面的这个男人,不会想不到这些。甚至,他会比自己想的更深,更远,更有见解。但除了说这些,王梓丞并不知道自己还应该说些什么,所以他紧紧皱起眉头,停了好久,才说出一个可能比较新颖但依然显得白痴的话题。
“祖父说过,天下之大,莫大于皇权!三叔,有皇权当头,您难道还不低头吗?”
一直带着微笑沉默听他说话的宋敬涛忽然笑了,然后很快接上话茬,问道:“如何低头?”
王梓丞张张嘴,半响才如同叹息般道:“壮士断腕,壁虎断尾,祖父说,请三叔舍得!”
舍得舍得,自然是有舍才有得。舍去家业,图得平安,这便是舍得。
宋敬涛笑了笑,轻声道:“我可以拆分宋家,将我的兄弟和侄子独立出家族体系之外,分领宋家海路甚至是陆路生意。这样的宋家,等同一跳滔滔大江散成数条温顺的溪流,再不会对吴国造成任何威胁。”
“我也可以默许朝廷的介入,使户部工部相关人员把持住宋家商路要点,使宋家脖颈,套上朝廷项圈,成为朝廷手中的一条招财家犬,如此所谓的尾大不掉也就成了笑谈。”
“我可以做的手段很多,但问题是。。。。。。”
宋敬涛盯着王梓丞,一字一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的,我手握宋家,可以轻而易举的让宋家选择无数条路去走,也可以一声令下让吴国去掉最大的威胁,赢得滔天的财富。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太多太多,但一切的一切,终归要回到最初的那个原因——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宋家是宋家的宋家,并不是朝廷豢养的家畜,更不是所谓的满门忠烈一腔热血。说白了,宋家,是一群商人。既然是商人,那自然要逐利,若是没有利益,甚至是伤害了自己的利益,那我凭什么去做。不要说什么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为臣之道,宋家有哪一个人在朝廷从仕?既无臣,何来为臣?
王梓丞忽然觉得自己嘴里有些干涩,所以他抓起了那盏凉茶,犹豫了一下,却最终没有饮上一口,而是再轻轻的放下,道:“可三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