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远双目里涌动着一股奇异的光彩,说道:“当老衲圆寂那一刻,已是百岁高龄,恰如睡着一般,飘飘渺渺,神魂俱灭,不知过了多久,忽听鸟鸣树梢,风拂山岗,睁开眼来,却仍在寺庙中,晨光熹微里,老衲还是入庙时的模样年纪,寺里的老僧已于夜里圆寂。活过的那一世恍如南柯一梦。老衲走出寺庙,不再游历,回到凤凰山涅槃寺修行参悟,直至今日。”
赵启听得目瞪口呆,这个故事不可思议的程度不下于他和周敏的穿越。但觉远没有说谎的必要,难怪世人说他如活神仙,可预知未来,原来却是活过一世之故。
“长老是在梦中见过我们对吗?不知梦中的世界与现在的世界,有何不同?”赵启忍不住问道。
“见过,也没见过。同,也不同。”
“请长老赐教。”周敏道。
觉远站起身,走到亭外,指着北面一条依稀可见的银色光带道:“清江昨日是清江,今日也是清江,可昨日之清江与今日之清江完全一样吗?所以我在彼世见过的你们,是你们,也不是你们。又比如施主路遇强盗,仓皇逃窜,面前有两条一样的岔路,一条是通往绝壁的死路,一条是通往有舟楫可渡大江的生路,施主不及思考,只好随意选了一条。如果重复一次,施主没有上一次的记忆,选择的路会一样吗?或许会一样,或许会不一样,那结果便是生死之别。”
周敏不听则已,一听之下如坠冰窖,浑身凉飕飕的,冷汗直冒。觉远并非做了一个长达一世的真实的梦,而是在那个寺庙里不小心跨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去了。他在那个世界里遇见过周敏和赵启,后来不知何故,又回到了现在的世界里。
周敏一直认为不管是穿越也好,大华朝是平行世界也好,她的灵魂是唯一的,只能同时存在于其中一个世间,可觉远的经历直接摧毁了她的这个认知。原来还有另一个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里飘荡,而她并不是唯一的自己。有什么东西在她脑海里轰然崩塌,让她无所适从,惊慌失措。
赵启也理解了觉远的故事,可他没有周敏那么敏感,他关心的是一些具体的可以触碰的事情。他紧紧皱着眉头,问道:“人海茫茫,那一世里,长老并无先见之明,又怎会那么凑巧遇见我们?而那时的我们又是怎样的面貌?”
觉远道:“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老衲暂时不便细说。总之一切皆是缘定。我今日来此,有更要紧之事。”
周敏和赵启只得按耐下强烈的好奇心,觉远的言谈其实已经透露出一个十分明显的信息,那便是那一世里,他俩与现在完全不一样。如今觉远越是避而不谈,他们的好奇之心就越旺盛,可又不能强迫他。
只见觉远从僧袍的大袖子里掏出一封信笺,说道:“如今进入了雨季,如果老衲没有记错,今年的雨水比往年急而猛,大江中游地域将有大的洪灾。这封信笺里,老衲作了更详细的记载。”
赵启接过来一看,信笺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着大华朝未来多年内诸多天灾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损毁程度。周敏凑过头来,只见最上面一条写着“元熙六年,四月下旬,大雨连天,大江中游沿岸诸镇,被水淹者不计其数,百姓流离失所者近十万。”
这一条记录下面又标明了被洪水淹没诸镇的详细名录,以及具体的事发过程、原因和日期。
赵启和周敏看得心头大震,无暇细看列在后面的长串记录。如今已是三月中旬,如果再不行动起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那灾难就会再度重演。
周敏认为觉远的这份大灾记录可信度十分高,毕竟天灾并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十有八九会在同一时间节点再次发生。
周敏问道:“敢问长老,你曾说有一个天大的灾难会降临,只有双星联合才能消弭于无形,不知是否就记录在这上面?”
觉远轻轻叹息了一声,说道:“这场大灾祸并非老衲亲历,我用一世修为也只推算出个大概。不知其具体所指,亦不知其将于何时发生。只知其为祸之烈不下于洪水、地动。所幸上天有好生之德,老衲推算出此事的转机就在两位施主身上。”
赵启忍不住抓了抓眉角,问道:“这事可真伤脑筋。”
觉远双手合十,低宣了一声佛号:“老衲泄露天机,命数将尽。消弭祸患之事就托付于两位施主了。至于两位想知道的事情,老衲已详尽记录在册,藏在涅槃寺方丈内。三年之后,两位方可翻看,否则后患无穷。”
说完之后不等两人再问,飘然而去。
觉远去后,两人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之中。这样一副重担落在肩头,谁也轻松不起来。山顶的风越发强劲,天空之中乌云再聚,酝酿着下一场暴雨。
赵启望了望天道:“我们下去吧。”
周敏忽道:“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也在做着一个很长很真实的梦,待梦醒之后,我们还在学校里?”
赵启想了想道:“很有可能。”
三日后的黄昏,名闻天下的涅槃寺主持觉远禅师于方丈内圆寂,留下一册天启录,已递呈御前,据传,册内记载了大华朝未来四十年将会降临的天灾人祸。这个消息在皇帝赵启的有意推动下,迅速席卷天下。成为街头巷尾茶坊酒肆里谈论的热门话题。
赵启此举旨在借助觉远活神仙之美誉,清除救灾过程中的舆论和信任障碍,否则民众甚至朝廷官员难以全力配合。在这则消息之外,赵启和周敏商量着又着重宣传了天启录乃觉远禅师用余生寿元所换,成功激发民众由衷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123章 明君贤臣()
觉远圆寂后第七日,赵启以皇帝之名,追谥觉远为天启禅师,封涅槃寺为天下第一寺。这七日内,舆论已然发酵,赵启的追谥和册封又将此事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潮,又趁热打铁,将觉远的第一则预言昭告天下。
自觉远离开颐苑,回到凤凰山,赵启和周敏亦起驾回宫,直奔垂拱殿,共商救灾要是。
这垂拱殿位于后宫最南边,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休息的场所。北面与皇帝居住的福宁宫相接,东边是大节时接受群臣朝贺的紫宸殿,隔着一条东西大街的对面便是日常朝会之所文德殿。文德殿之南便是朝中大臣在大内处理政事的办公场所。
这条东西大街名为天街,来往的皆是巡守的禁军,将外朝与后宫隔离开来。大华朝为免再出一个武帝,对后宫妃嫔干政管控甚严,周敏尚是大华朝第一位踏入垂拱殿的后妃。
淑妃听说皇帝回了宫,却不来找她,反而带着宸妃去了垂拱殿,甚是不乐。打发了几波人去请,却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淑妃哪里按耐得住,亲自上阵去拉人。刚到福宁宫门首就被拦了下来。
福宁宫乃皇帝偃卧之所,除皇后外,若无宣召,任何妃嫔皆不能入内。淑妃气得跳脚,又见守门的内侍虽恭敬有加,却无丝毫放她入内的意思,只得打道回府,生闷气去了。气了一回,忽想起什么似的,破天荒主动去了一次坤宁宫,找皇后告状。
垂拱殿内,内侍汇报了淑妃离去之事,周敏啧啧称奇道:“你把她拦在门外,就不怕她生气?”
赵启苦笑道:“事有轻重慌急,她要是生气那也没法子,过后我去哄哄她就行了。”
周敏笑道:“你这话说得一股渣男味儿。”
赵启再次苦笑道:“好啦,别说她了。还是继续讨论救灾的事吧。”
周敏却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吩咐下人去准备茶点来吃。赵启无奈,只好陪她一起用了些儿。
周敏挥退殿中所有服侍的内侍宫娥,从百花碟里拿起一块豌豆黄,轻轻递到赵启唇边,笑道:“尝一尝,味道不错。”
赵启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周敏手一送,把剩下的半块也送入他口中,差点儿把他噎着了。周敏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赵启忙喝了一口茶,才说得出话来:“你要噎死我啊!”
周敏笑道:“我是看你太过紧张了,所以逗你笑一笑。”
赵启道:“这是我当皇帝以来第一次处理这种大事,能不紧张吗?”
周敏道:“你越紧张,思维越凝滞。这次的事情,我们先理出个头绪,具体的事情,你可以交给大臣们去办。不然养着他们是干嘛的?”
赵启道:“好吧,等晚上我再把他们召来议事。”
周敏点了点头,说道:“我们这次是预防灾害,比灾后救灾要容易。可你心里也要有个谱儿。你得先让大臣们相信洪灾一定会发生,不然的话,他们将信将疑,办事也不会尽力。”
赵启道:“一旦计划落实,有近十万百姓需要撤离和安置,这将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现在全凭觉远的一句预言,只怕难以令人信服,说不定会有大臣进言阻扰。”
周敏笑道:“这你完全不用担心。你别忘了这是古代,百姓对神佛的之事多是信的,觉远这活神仙说的话指不定比你这个皇帝还管用。”
赵启笑道:“这算不算威名震主?”
周敏道:“你以为封建帝王是吃干饭的吗?若非佛家讲究因果善恶,对皇权不构成大的威胁,反倒能安抚生活贫苦的百姓,有利于社会稳定,否则早被打压下去了!”
赵启笑道:“原来如此。你懂的真多。早知道我大学时少打游戏,多陪你去图书馆看书就好了。还好你在我身边,不然我一个人可应付不来这些麻烦事。”
周敏白了他一眼,道:“少来拍马屁!你以为你一两句甜言蜜语,我就傻得替你挑重担啊?”
赵启耍赖皮似的说道:“你不管也不成,我天天求着你,看你烦不烦?反正你也逃不了。”
周敏心中一动,谁说她逃不了呢?她总不能一世守在宫里,看他与别人恩爱白头!这些天她越想越明白,如果继续与赵启这样相处下去,迟早有天她会再次爱上他,重又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可现在赵启正为了救灾之事烦躁,她不想在这时候说这个来增添他的负担。
“我们懂不懂这些都不太要紧。皇帝也是一种职业,我们既然不是科班出身,那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我们就把这次救灾当作一次实习,一个突破口。”
“你说得对。我之前也查过史料,想从各朝各代的明君身上学点东西。现在也偶有所得,只不过没有实践过,缺乏自信。”
“你且说来听听。”周敏笑着鼓励道。
“自古太平盛世,明君与贤臣总是成对出现,可见这种组合能发挥出治理国家的最优效力。本质上就是一群厉害的人,上下齐心,向着同一个目标,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我算不上厉害的人,我要是能找到一群厉害的大臣,让他们帮我来治理国家,就算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在于君臣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你要他们帮你分忧解难,又得担心大权旁落被架空。既希望他们齐心协力,又要防着他们拉帮结派挤兑你。总之想要成为明君,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周敏听得不住点头:“你要找出一班厉害的大臣,也不难,天下之大,何愁无人才?我们只需要扩大选材范围,你又年轻,选出一些好苗子,慢慢培养,他日就能随你一起成为明君贤臣了。不过这属于教育改革的范围,是另一个宏大的议题。我们回到当下,你对现在这班掌权的重臣有多了解?毕竟你得找一个人总领此事,还得派人下去坐镇指挥,人选不当,事倍功半。”
赵启沉声道:“还算了解一些。说起来我这个皇帝还是很幸运的。开国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相位,又立下规矩,内侍一律不得学文识字,怕他们擅权。到如今,外无权臣,内无权宦,大权在手,我想要干点什么,都很方便。我想好了,巩固河堤撤离百姓一事,需要工部、户部和兵部一道参与,这三部尚书官阶一致,只怕协同不便,还得一个有能力有威信,地位在他们之上的大臣来临时统筹。可满朝里,有这个资格的,只有苏大学士和定国公两个。苏大学士本来年事已高,而定国公又是偏向于军事,都不太适合。”
周敏笑道:“你就是想偷懒,所以没想到你自己才是最适合统领此事的人。至于下派去坐镇指挥的官员,我们只要提出相关要求,可让大臣们推荐,符合要求的,你点头就行。”
赵启顿时眉舒眼笑,道:“亏得你提醒,不然我还在为此事头疼。”
第124章 无谓争端()
周敏看看天色已晚,便命传膳过来。守在殿外的宫娥内侍顿时忙碌起来,掌灯的掌灯,布菜的布菜,两人在殿中吃过,漱了口,坐着慢慢饮茶。
暮色苍茫中,窗外的树影也模糊了。再过片刻,大臣们就该来了。
周敏站起身对赵启道:“待会儿好好表现,我先走了。”
赵启急道:“你不在这里陪我?”
周敏笑道:“我一个后宫妃嫔,怎好公然插手朝政?只怕他们一见我在场,先忙着攻击我,把正事给耽误了。”
赵启无奈道:“那你去屏风后面坐着,他们瞧不见也就完了。我也安心些。”
话音刚落,就见一名内侍匆匆进来,禀道:“启禀皇上,翰林苏大学士、定国公以及六部尚书,大理寺卿等大臣已在殿外等候宣召。”
周敏朝赵启粲然一笑,带着黄桃和白梨从后门飘然去了。刚回到清芬殿,还没来及歇一歇,就见皇后宫里一个女官来请。
周敏忙了一天,头晕脑胀,皇后的面子却不能不给。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随着那宫娥穿过后苑,走过重重宫殿,来到坤宁宫。刚迈进主殿,见淑妃赫然在座,周敏懒得去想她为何在此,恭敬给皇后行了一礼,与淑妃彼此见了礼,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了。
皇后面上带着惯常的工整的微笑,柔声问周敏道:“宸妃在颐苑可还住得惯?”
周敏忙笑道:“若非皇上硬拉着我回宫,我还真打算赖在那儿了呢。皇后不妨将宫务推过一边,改日带着众姐妹一道过去乐一乐。”
皇后叹道:“世人都道皇后母仪天下,无比尊荣,实则你们也知道,我是行动不得自由,言语不敢稍错,反被这虚名所缚。”
周敏的脑袋昏昏沉沉,一时无暇体会皇后这话的深意,只好随意敷衍了几句,静候她说重点。
淑妃却笑道:“皇后娘娘太过严于律己了,便是略松些儿,谁敢说什么?对人又太宽仁了,那些不识好歹的,不说心存感激,反越发张狂,连祖宗家法都不顾了!”
周敏瞥了一眼满脸酸意的淑妃,不由奇怪这两个死对头什么时候竟在一路了。周敏此刻再迷糊,也听出了淑妃言外之意。
皇后轻轻咳了一声,肃容对周敏道:“我听淑妃说,宸妃妹妹在垂拱殿里耽搁了一个下午?”
周敏意识到问题所在,可事实如此,她也没有狡辩的余地,不过这些对她构不成威胁,但也不想招惹是非。
“的确如此,不过其中别有内情。”
“什么内情?明明是你为了显出自己受宠,缠着皇上带你进去的。那地方连皇后娘娘尚且不敢涉足,你倒好,一呆就是一下午,真是好大胆子!你置祖宗家法于何地?”淑妃情绪激动的指责周敏。
周敏双眼微微一眯,两道锐利的目光紧锁淑妃,冷冷一笑道:“皇上硬拉我去的,我怎好违反圣意。你有本事在这里大呼小叫,何不去垂拱殿找皇上理论?”
一句话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