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欠起了身子,尊敬地冲史昌郑重地点头,深表赞同。
史昌这时却说着要再给苏秦送点礼物,他起身到院子中去,等走出屋门的时候,因离别而伤感,眼里的泪珠终于控制不住,流了下来,他忙用袖口擦去,又装作若无其事。
史老爷子到院子里,取出一把铁锹,在墙角处挖了下去,不一会儿就取出一个油布包裹。
他将包裹带到屋子里来,当着苏秦的面打开。苏秦定睛一瞧,只见油布包裹之中,正是一个泛着古铜光泽的弩机,与他缴获的公孙衍的那把相近,但更小巧。
包裹里还有六十柄铜制的弩箭,个个长约三寸,大小十分均匀。
史昌说道:“我这把弩机名叫‘钧通’,先后制作了三年,废掉了十几个次品,才得来这个上品。”
他又向苏秦介绍了其中的诀窍,原来弩机里有十二个大小齿轮,每次可装填十二支特制弩箭,按动机关一次,发射三支弩箭,连按两次,发射六支,连按三下,全部十二支齐出,五丈之内,笔直飞射,取人性命易如反掌。
苏秦自然是对史昌的巧工十足地信服,他亲自挨过“钧通弩”所射弩箭的伤,也亲眼见到史老爷子的机巧和专心一致的精神,从他那里产生出绝世机关,一点都不奇怪。
因此,苏秦盯着钧通弩,脸上一片肃然起敬的神色。
史昌又说道:“此弩造好已经三年有余,我一直不愿给人看,原本打算要随我一起埋入地下的,现在我看你我有缘,所以决心将它送给你。你就把它也拿走吧。”
苏秦听罢,内心感到十分不安。他伏在席上,连连推辞。
史老爷子又使出一贯的老人训斥年轻人的口气,严令苏秦收下。他甚至不客气地说道:“你如果真的不忍心,那将来再给我送回来也成,即便那时我已长眠地下,你就把它埋在我身边。”
苏秦眼里流着泪,接过了包裹,说道:“我一定把它小心收管,将来原物奉还。”
史老爷子见苏秦收下,长舒了一口气。史昌让苏秦明天就动身,两人相聚了最后一晚,又聊了很久方才睡去。
第69章 二子入秦()
第二天,苏秦简单收拾一下行李,骑上了缴获来的战马,依依不舍地和史昌道别,直到走出了两、三里,苏秦回头看时,仍见史老爷子站在院门口向自己眺望,他的眼泪象止不住的泉水一般汹涌地奔流而下。
苏秦离开终南山后,想想自己该去向何方,到底是回洛阳,还是回咸阳?
他颇为踌躇,但最后还是决定先到咸阳辞别一下魏卬,也想最后再看一眼孟婷。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有近一年,那里的状况难免有很多变化,但苏秦没料到的是变化之大已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就在苏秦远在桂霜部落的时候,他的师弟张仪辞别师父鬼谷先生,从齐国出发,前去洛阳打探他和苏代的下落。
原来,当初田铭回到齐国边境,见到了先行撤离的鬼谷先生等人,汇报了自己和苏秦兄弟兵分两路的情形,但他也隐瞒了自己的失职和不负责任的逃跑行为。
鬼谷先生于是在边境等着苏秦兄弟,三天后仍不见他们赶来,无奈只能听从孙膑的建议,先行回到齐国都城临淄城。
鬼谷先生在临淄城孙膑府上住了很久,一直没有到孙膑选好的隐居之所,就是要继续等待苏氏兄弟,盼着他们能够找来,可是望眼欲穿,仍然不见二人踪影,可把鬼谷先生着急坏了。
他觉得长此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就决定主动派出张仪,前去寻访一下。
张仪出来后,在路上就想:“究竟到哪里去找,自己一时也没有头绪,莫不如先到洛阳城苏秦的老家看一看。”
他来到洛阳,没费什么力气就打听到了苏家的地址,原来苏家在洛阳开着南北货行,城内有三家大店铺,在当地小有名气。
张仪去到苏家在洛阳集市中的一家店铺探访,却出乎意料地在那里遇到了正在打理生意的苏代。
二人相见,都十分激动,紧紧握着彼此的手,嘘寒问暖。过了一会儿,张仪问起他哥哥苏秦的下落,却见苏代难过地留下眼泪来。
张仪大吃一惊,赶忙追问究竟。苏代先将两人分手时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又接着说了说此后自己的遭遇。
他那日逃脱公孙延和高胜人的追捕,在山中停留了一天,等到确认秦国人已离开云梦山时,他走出山来。
苏代原也想过是否跟踪着秦国人,探听一下苏秦的消息。可当时他才离虎口,身上又有重伤,哪里还能完成得了追踪之事。万般无奈,他只能先回到洛阳老家,等养好伤再做计议。
苏代回到洛阳,发现家中已发生很大的变故。苏秦的妻子范菡几年前离开苏家回到娘家居住。她原本也是洛阳大商人家的女儿,家境殷实。父母绝对不让她守活寡,干脆就将她留在娘家居住,再也没送回来。
苏秦老父几次派人去接儿媳回家,次次都吃了闭门羹。后来他听说范菡回到她在娘家后,已另结新欢,气得大病一场。
他一怒之下,将苏秦的一双儿女留在府中,不许随母亲过去。然而,范菡可能也是担忧儿女搅扰了自己的新生活,竟也一直没有派人来接。
但可怜那双儿女年纪尚小,父母都离散而去。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名叫苏玉,只有八岁,小的是男孩,名叫苏瑞,只有六岁。他俩在家无人全身心陪伴照顾,苏父想委托给苏秦的大哥和大嫂,可她又一家人又都忙着做生意,哪里肯答应。
苏父见苏代回来,问起苏秦的下落,苏代不敢说实话,就撒谎说他到秦国游说秦君去了。苏父见儿子放着家族的生意不管,去卖弄口舌,他的妻子也跑了,儿女又管不了,当时就破口大骂,他对苏秦真是恨铁不成钢。
正好苏代到家了,苏父说设么都不让他再随便离开,生生将他留下,为此把洛阳集市中的店铺给他打理,也让他替苏秦尽一尽责任。
苏代因为同情两个孩子的遭遇,就暂且留了下来,一边照看着店铺买卖,一边照料两个子侄。不知不觉已过去将近一年。
张仪听苏代讲苏秦的家事,他自己竟也落下泪来,他想起了自己家中,情形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他的妻子姚玥比较老实本份,无须操太多的心。
苏代发觉张仪泪水盈眶,赶忙安慰了他几句。当他听说张仪受师父之命前来寻找苏秦时,也勾起了他的心愿:他自己何尝不担忧兄长的下落,想要前去找寻一番呢。
于是,他向张仪提出建议:干脆一起赴秦国寻访苏秦的下落。张仪听后,拍手叫好,欢欣鼓舞,他正求之不得呢。二人可谓一拍即合。
当天晚上,张仪和苏代去找苏父商量。苏代刚一介绍张仪,苏父就摆出冷脸,不理睬他。苏父认为苏秦所作所为是不务正业,所以看待张仪也带有很深的成见。
张仪为人坚韧内敛,他看出苏父的不满,但表面上仍若无其事。
苏代特意向苏父强调他们是要去找回苏秦,苏父一听,怦然心动,他自己也很多年没有见到这个儿子,尽管嘴上骂骂咧咧,心里其实很是想念。
再加上还有苏秦的两个孩子,也在等待着苏秦归来。苏父想到这里,不仅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而且主动提出资助他俩行资。
张仪和苏代两个人于是乔装成了贩卖皮具的商人,从苏家店铺里搬出了半车皮货,上路前往秦国。
苏代做过生意,熟悉买卖行规,所以在过关卡时十分顺当,一路上遇到的哨兵都把他们当成了真正的生意人。
两人走了三天,到了咸阳,先找了一间名叫“西昌客栈”的旅店住下。他们并不急于出手货物,而是先行寻访起苏秦的下落来。
二人到咸阳的集市上闲逛,东瞧瞧,西瞅瞅,看似在踅摸货物,其实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货物上,而是偷听人们的闲谈。
苏代早已和张仪商量好,先从接近秦君嬴驷的人入手,探听一下秦君是否接见过苏秦,有没有给他一官半职。
之所以选择集市打探消息,是因为那里人员混杂,消息灵通,况且苏代十分熟悉集市的门道,更容易下手一些。
果然,有一天,他们听到一个自称是咸阳宫值守宫廷的中书令,此人名叫李文,他喜欢玉器,经常出入集市淘货。苏代和张仪决定就从李文那里着手。
第70章 通宦()
苏代和张仪购买了一件精美的玉佩,在玉器行的门口,作出兜售的样子,果然引起了李文的注意。
他转着骨溜溜的一双小眼睛,傲气地看了看苏代和张仪,心里喜欢玉佩,却装作冷淡至极,说道:“这件小玩意儿,成色不怎么样,最多也就值一百文钱吧。”
苏代看他的不屑一顾的神情,打心眼儿里冷笑,但表面仍然十分谦虚,说道:“先生一看就是行家,我买的时候可是花了五百文,真是亏大发了呢。”
张仪也作出了懊悔万分的表情,与苏代两人长吁短叹起来。
“这么不值钱的东西,也就只有我才有兴趣买下把玩一下,不如我再给你们加五十文,干脆你俩转给我得了。”李文倒是仿佛变好心人了。
苏代和张仪见鱼儿上了钩,干脆就在李文要掏钱的时候,大大方方地将玉佩赠送给了他,苏代说道:“能结交到你这样精通玉器的行家是缘分,何必谈钱。快快请先生收起来。今后咱们做个朋友吧。”
李文占到了便宜,当然特别高兴,直夸苏代和张仪是豪爽的生意人,这才是发大财的主儿。
接着,苏代和张仪又如法炮制,再次送给了李文玉坠儿和玉环等物品,李文觉得从他俩身上有利可图,渐渐地把他们当成了冤大头朋友。
彼此十分相熟了,苏代方才装作不经意地询问李文:“不知秦国官员里有没有一个叫苏秦的人。”
李文当时就摇头,说道:“秦国重要官员的任命几乎都要经过我们中书署起草诏令,从未听说此人。”
苏代和张仪心中一沉,有些失望,苏代仍不甘心,又问道:“那李中书是否听说过当今秦国君上召见过此人呢?”
李文看着苏代和张仪,眼神中有些异色。苏代连忙解释说,这个名叫苏秦的人曾经借了我一百斤金,至今未还,所以有此一问。
李文听说有人欠朋友的钱不还,当场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说要揪出此人,给他俩出出气。
为了表示他对朋友所托尽心尽力,李文当即表示自己要回去认真查阅秦国官员的档案,再向官场上的老人们打听一下。
苏代和张仪不禁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然而,两天后,当他们找到李文,询问探听的消息时。李文却唉声叹气,连连摇头。说道:“我几乎看过所有官员的档案,也问遍了宫中阅历深的老中书,都未听说过苏秦此人。”
面对这一片空白,苏代和张仪真是失望透顶,然而他们并没有就此怠慢李文,而是继续给他好处,保持亲密交往,希望从他那里得到进一步的信息。
过了几天,两人又去找李文,让他帮忙查一查监狱里的罪犯中有无此人,最好连已经处决的犯人也不要放过。
苏代和张仪又适时给李文奉上了晶莹剔透的玉杯一件,李文连连得到好处,笑得嘴都合不拢。
他又尽心地找人去查阅监狱中的犯人记录,可是查了个底儿掉,也未发现名叫苏秦的人。
李文猜测他们所找之人一定是到其他诸侯国去了,否则,如果要是在秦国,不会隐藏得那么深,没有丝毫踪迹。
其实,李文哪里知道,苏秦曾经见过秦君,只不过是秦君对苏秦不感兴趣,随便打发了他。当时,苏秦是魏卬带着去的,宫廷里哪会有人注意到魏卬的一个随从?
秦宫里的中书令是大多是净身入宫的男子,充当了国君在宫中的贴身文官,消息最为灵通。通过中书令李文都打听不到苏秦的下落,苏代和张仪不禁又是灰心,又是着急。
难道一个大活人,能消失得干干净净不成?
张仪有一股子勇劲儿,这天,他带着恨意说道:“我们干脆去找高胜,毕竟人是他带到秦国的。”
苏代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因为他们主动去找高胜,可能会惹上麻烦。当初高胜跋涉千里之外,深入到云梦山,就是要抓住鬼谷先生和他的徒弟,可惜没能得逞,如今,鬼谷先生的门徒竟然送上门来,他岂能放过?
苏代向张仪讲明了自己的顾虑,张仪却坚定地认为不妨冒险一试,因为现在的情形是:如果不去找高胜,就得空手而归,他们如何向鬼谷先生交代?
苏代见张仪都可以不顾风险,自己就更不能袖手旁观。他也决心一不做二不休,从高胜那里下手。
两个人商量一下,觉得还是稳妥为好,先尽量隐蔽起来,暗中监视和窥探。如仍没有效果,然后再另作计议。
高胜作为西土墨家的头领,为扩展地盘,在秦国广收门徒。西土墨家在咸阳的势力很大,因此他的府邸几乎是路人皆知。
苏代和张仪各自乔装改扮一番,看似整日游逛的富家子弟,他们又往脸上粘贴了胡子,尽量不让高胜认出来。
两人打扮妥当,来到了高胜的府邸外,一边在周围游荡,一边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想要发现些蛛丝马迹。
一连三天,他们只看见高胜带着墨家弟子,进进出出,也有些官员模样的人来府上拜访,却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他们忍着心中的失意,仍然在坚守。
第四天早晨,苏代和张仪并肩往高胜的府门走去,眼睛观望着周围的动静,苏代突然发现从府里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辨认出来此人时,他心惊不已,连忙伸手拉住了张仪的衣袖。
张仪被苏代的动作吓了一跳,低声问道:“你为何如此紧张?”
苏代伸手指了指高胜府门口出来的人,说道:“你看那个人,不正是在密林中袭击我们,被我打伤的黑衣人吗?”
张仪顺着苏代手指的方向看去,见到一位男子装束的青年,个子不高,身材窈窕,正要外出办事。
张仪也觉得有些熟悉,但又不敢肯定,说道:“我看着也眼熟,但不是很肯定,干脆我们跟踪过去,再看个究竟吧。”
苏代点点头,说道:“我敢打保票一定就是一个人。兄台所言极是,我们正好随着他,瞧瞧他与什么人接触。”
两个人于是就装作闲逛的模样,一路跟踪上了那个青年。
那个青年并没有在意身后,他急匆匆赶着路,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咸阳的西城。
第71章 捉人()
苏代和张仪一瞧所到之地,不由得相视一笑,原来跟踪着那个青年,他们竟然来到了非常熟悉的地方,就是咸阳城的集市区。
今天正逢大集,人山人海,上万的人挤在几条大街上,喧闹异常。
苏代和张仪在咸阳集市里呆了十多天,熟知此地的街巷,因此,尽管人很多,挤来挤去,他们还是轻松跟上了那个青年。
只见他在一间绸缎店的门口停了下来,站在那里等人。苏代二人就假装在附近的店铺挑选货物,眼睛紧紧盯住他。
过了片刻,绸缎店门前来了五个人,其中一个青年男子上前拉住他的手,说了几句话,两人就一起进入店中,还有四个人个个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显得十分孔武有力,他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