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经不可一世的狼骑军如今日薄西山,将官们都垂头丧气,他们个个都被绑缚着,送到了营地中心的空地上。
当着狼骑军将官的面,张仪宣布了曼陀的罪名,包括贻误军情、指挥失当、打骂将士,等等,总共列举了十条。他一一痛诉,由传令兵翻译给了将官们,这些人果然如沙辽所言,极度怨恨葬送了狼骑军的曼陀,他们当场就纷纷表示支持张仪的做法,认为处决了曼陀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当传令兵把他们的话翻译给了张仪,张仪听后,喜形于色。他也深知,这些人不可能全部都保持与自己一致的看法,但是即便是有意见,能在明面上仍支持自己,这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管他是不是心中不忿,只要不当面捣乱,就足够了。管得了别人的举止、行为和言语,难道还能管得了别人的腹心?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张仪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没有那么傻到要求这种不可能的事情。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就向狼骑军将官们宣布了放还他们回归林胡部落的决定,同时也格外隆重地介绍了沙辽为他们的求情。抬举了沙辽之后,张仪委任沙辽做临时的指挥,让他带着剩余狼骑军将士北归。
张仪最后吩咐道:“军中不可一日无主,沙辽侍卫长尽管品阶低一些,但是他服务于中军大帐,对于全军的情况了解得更多,所以你们务必听命于他。这是从你们的安全角度考虑做出的决定,如果有谁不服,那就当场提出来。”
张仪向传令兵挥了挥手,那个懂林胡语的传令兵于是就将最后这几句话,加重语气翻译给了狼骑军的将官们听。张仪本人则严肃地扫视着面前的人群,一副威严十足、慎重其事的样子。
林胡的将官们得知自己能活着离开此地,已经是感恩戴德,听到张仪介绍沙辽的功劳,他们都看着沙辽,眼中满是感激。如今张仪再这么巧妙地从安全角度一说,将官们更觉得沙辽做临时指挥再恰当不过。
因此,当传令兵把张仪的话刚一翻译完,这些人就都跪在地上,对着张仪和他身边的沙辽,纳头便拜,口中道出感激的话语。张仪连连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
然后,他把林胡狼骑军的军务交给了沙辽,自己则带着秦军撤回到了秦军的营寨之中。狼骑军此时已只剩下奔逃之心,张仪一点儿都不再担心他们还会在此地兴风作浪,所以索性全然交付林胡人自己去处理内部事务。
他只需做的便是再派出几个信使,紧急赴咸阳,向秦王赢驷禀明秦军也要马上返回本国,而且及时停下了笼络林胡单于的事宜。
秦军的营寨在晋阳的东门之外,张仪也索性放弃了追击赵国太子的行动,他率领秦军回到营寨之后,立即布置石弘、庞赐和纪奋等人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便拔营起寨,取道赵国的离石,返回到秦国境内。
张仪刚向诸将分配了任务,门外有侍卫进来禀报:“魏军主将公孙延将军来访。”
张仪急忙让侍卫去将公孙延请了进来。公孙延此番前来,也是张仪有意邀请的。等公孙延坐定之后,张仪就向他说明了秦军的撤兵计划。
他劝公孙延道:“我看魏军也抓紧时间从晋阳城下撤退了吧,呆在这里已经毫无意义了。”
公孙延回道:“这个是当然的事,可是我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教一下张丞相,不知合适不合适?”
第585章 还有后手()
张仪愣愣地看着公孙延,心想:“这公孙延的话显得神神秘秘的,难道是暗藏什么玄机了吗?”
张仪哈哈一笑,说道:“咱们俩人是什么交情,还谈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尽管讲出来就是了,我虚心受教。”
公孙延看见张仪以笑为掩饰,他自己却一脸正经,他说道:“我觉得张丞相有一些事情还没有告诉我,比如说你下一步的行动,我不信你就这么甘心铩羽而归,无功而返,白白辛苦了这一遭。”
张仪心中吃惊,心想:“这公孙延看来还真不是好糊弄的,自己另有打算,他竟然也能看得出来。不过,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毕竟公孙延也是与自己站在同一战壕里的。”
张仪随即更是大笑了两声,掩藏着自己脸上的一丝尴尬。他说道:“知我者,非公孙将军莫属也。我的这点小小的心思和计策,哪里能逃得过你公孙将军那双慧眼。”
“我正准备在处理完我军的军中事务之后,与公孙将军细细商议呢。这不,我不是派人把你给紧急请来了嘛!”
张仪于是就把自己准备以手上的书信做证据,胁迫赵国那个内应一起在邯郸制造纷乱,干扰合纵联盟洹水大会的计划,简略地向公孙延说明了一下。
公孙延听后,他鼻子里哼了一声,说道:“我就知道你不会就此罢手的,你这么瞒着我,可就不地道了,你怎么知道我本人就没有更有利于你下一步行动的东西?”
张仪的眼睛顿时瞪大了一圈,他更是感到了惊讶,公孙延原来也有后手的预备措施,这可是出乎他的意料。他心中也顿时觉得公孙延不是一般的精明,这种人如果成为了自己的对手,那可真难对付。
张仪原本在渑池之战时,帮助公孙延脱困,安排他返回到过去的宗主国魏国,是为了能够在合纵联盟中布下一粒棋子,关键时刻能改变合纵的大局。
没想到,人家公孙延大概也是利用了张仪的这个心理,所以爽快地答应下来,但难保他心中没有自己的盘算。出于公孙延自身的利益,他岂会自始至终地听命于张仪、听命于秦国?
张仪嘶嘶地吸了几口凉气,他再次朗声一笑,说道:“公孙将军真是会说笑,我做的事情本来也没想要瞒着你的,何必多疑?咱们精诚合作,定会让那合纵大会土崩瓦解。”
张仪说着,他就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了那两方丝帛质地的书信,递给了公孙延,说道:“这军中事务繁忙,我还没有来得及给公孙将军看一看这两封书信呢,以至于公孙将军疑心于我,是我的过错,得罪得罪。”
张仪主动地向公孙延展示了这两封书信,也是要打消他的疑虑,当张仪听说公孙延谈到他事前的安排时,更决心再次与公孙延合作,如此则自己的行动计划更为周密。为了共同的目标,不合作是极不明智的。
公孙延接过了书信,粗看了几眼,就将书信还给了张仪,他显得信心满满,说道:“其实不用张丞相出示书信,我也猜到了赵国为林胡人做内应的人是谁?我还正准备着去诈唬他一下呢。”
“不过,有了张丞相手中的这两封书信,那他更得心服口服,甘心情愿地为咱们卖命了。”
张仪笑着问道:“如果我刚才没有听错,我记得公孙将军说,你将有极为有利于我的东西,不知道公孙将军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公孙延定定地看着张仪,他好像是在权衡是不是值得告诉张仪所掌握的东西,不过他很快就决定了下来。
公孙延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老夫自认为能与我匹敌的人非你张丞相莫属,既然都是聪明人,那咱们也就打开窗户说亮话。老夫为了自己的前程考量,特意在魏国的使臣陈需那里安排下了一个钉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
他又忽然止住了笑声,显得很郑重地说道:“现在我们有了赵国的内应,加上预先布置的人员,应该能有所作为的。”
公孙延于是向张仪告诉了所布置的人员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打算。张仪刚一听,就明白了过来。
所谓各自为己,取同存异。原来公孙延这么做是有他自己的利益,目前在魏国,公孙延可谓权倾朝野,但是就是无法跨越一个人,那就是魏国的丞相陈需。
他在陈需出使赵国,参加合纵大会的随行人员里,买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目的正是要在合纵大会上捣乱,借机除掉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政敌,一举而两得。
张仪心想:“公孙延的算计,不可谓不严密,不可谓不精巧。此人的机心真不可小觑。”
不过有了公孙延这个精妙的布局,与临时找到的这个赵国内应的突破口一结合,那在赵国邯郸掀起一股滔天的浪涛,并非什么难事。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霍太山擒拿赵国太子的军事行动失败,但却又无意中带出了这么一个机会,张仪内心暗叹:“真是天助我也!”
而且眼下的这个机会更好,用力少而成效大。张仪不禁有些后悔:“先前劳师动众,耗费了秦国的钱粮布帛不说,还让军队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真是得不偿失。”
他尽管心里后悔,但是嘴上却不会想公孙延说出来,同时,张仪也深知:“事情往往都是在无意之中,一步一步地出现了各种机会的,万事的演变总归不会循规蹈矩,也是这个事无绝对,随变万化的原因。”
张仪心想:“想必他公孙延和我也一样,原来都以为擒拿赵国太子这一招更妥当,更是十拿九稳,所以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偷袭赵国太子的行动计划吧。既然如此,如果自己在公孙延面前表现出了悔意,岂不是让公孙延抓住了话柄,奚落自己一番?”
同时,张仪也不由得对公孙延的野心有所警觉,他发觉公孙延的志向就是一个诸侯大国的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其志不在小也。
“设若公孙延当上了魏国的丞相,他不再需要自己做外应,那他还会死心塌地帮助自己搞连横吗?”张仪不由地摇了摇头。
公孙延不同于张仪和苏秦,他们都是阴差阳错地必须选择了或连横、或合纵的一条道路,谨此一条,别无选择。但是公孙延却好像根本不会在乎选择合纵,或者是选择连横,对于他而言,好像更重要的是要保住了自己绝对权力。
“为了这个绝对的权力,公孙延可以合纵,也可以连横。这才是他的可怕之处!”张仪想到了这些,他不知不觉中再次摇了摇头。
公孙延盯着张仪,看他的反应,没见到张仪表态支持自己,反而看到张仪摇头晃脑,公孙延还以为张仪是反对自己的计划,他着急地说道:“张丞相难道没看出老夫的所设之局的精妙吗?为何摇头不语?”
公孙延的插话打断了张仪的沉思,他从思绪中缓过来,赶紧打消公孙延的疑虑,说道:“公孙将军何出此语,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得到你的共谋,再好不过了。我们同进退,此事定能大获成功。”
两个人随即就对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展开了细细地密谋,这种隐秘之事,他们当然是不敢随便让外人知道的,因此,张仪将自己帐下的侍卫们都打发开了。
密谋了一个时辰之后,两个人核对了行动的每一个细节,这才彼此相视一笑,心头各怀打算。
公孙延说道:“可惜今日军中事务繁忙,老夫也要回去魏军的营地,遣散魏军回国。如果不是因为形势紧张,咱们正可以为此奇谋共饮一杯,以抒胸臆。”
张仪也显出了极大的遗憾,回应道:“公孙将军道出了我的心思,不能共饮一杯相庆,真乃憾事。然而,我们又何必急在一时,将来密谋之事大功告成,咱们再痛饮不迟。”
公孙延也深表赞同,两人一同朗声大笑了起来。后来,公孙延告辞回去处理魏军的事务,张仪也抓紧时间把自己的军务料理清楚。
第二天一早,秦军和魏军在各自的临时主将的带领下,启程踏上归国的道路。而张仪和公孙延却各自带领了二十多人的贴身亲随,装扮成了林胡商人的模样,踏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是由晋阳通往真定的,他们准备取道阳泉关,到达真定城,然后再向南进入邯郸。
就在这一天,屈辛率领的合纵军大部队也抵达了太行山中段的滏口关,他见到了正焦急地守候在那里的周绍,两人在关下相见,彼此热烈拥抱,都喜极而泣。
屈辛问起了太子赵雍的行踪,周绍轻松地笑了一下,回道:“我昨天就在滏口关见到他啦,在三千军士的护送之下,已经连夜回邯郸去了。”
第586章 斗智不斗力()
屈辛这时才一颗心落到了肚子里,他说道:“这样就好,我们总算是不辱使命,顺利地完成了这趟任务。这大概是我经历的最惊险刺激的一次长途行军作战了。”
周绍惊奇于屈辛率领合纵军全身而归,几乎未损失什么兵力。他问道:“我还一直为你们的安全担着心呢。屈将军是如何摆脱了那些虎狼似的追兵的,快给我讲讲。”
屈辛谦虚地说道:“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不过是在中途设置了一个口袋阵,利用弩箭射击和两翼包抄的战术,将林胡狼骑军干掉了一、两万人。”
周绍闻听,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说道:“哎呀,我的老天爷,你一下子以三万合纵军干掉了林胡部落两万狼骑军,还说是小事一桩啊。要说那狼骑军的威风,哪一个中原诸侯不是闻风而丧胆。这些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善战骑士,号称以一当十的勇夫。”
屈辛却很不以为然,回道:“战争不是光靠勇猛和体力就能取胜的,宁斗智不斗力,斗力者败,斗智者胜,这是铁的规律。陶醉于勇猛刚烈、热血冲头的人只能是任人指使和宰割的可怜虫,热衷于此者也是一些智力有限的傻瓜而已。对付傻瓜,办法多得是,太容易了。”
屈辛说起了宁斗智不斗力,周绍突然想起了苏秦在他们临行前交予屈辛保管的第三道锦囊,他问道:“苏丞相的第三道锦囊,不知屈将军是否用得上,不知究竟写了些什么?”
屈辛笑了,心想:“这个周绍,还好奇心还真是足,大概一直惦记着一窥究竟吧。”
屈辛回答道:“临行前我答应过周将军的,一定要在我们两人同时在场时,才拆开了锦囊,岂可轻易食言。那个锦囊我一直保管着,并没有拆封呢。”
他说着,就在自己的怀里掏了一阵子,摸出了那个显得有些皱巴巴的锦囊。因为屈辛一直忙于指挥部队边战边走,一天一夜都没合眼,锦囊难免在衣袍里被揉皱了。
但是,锦囊封口的火漆却还是完好无损,屈辛向周绍示意了一下,说道:“你瞧瞧,这不是完好的嘛。”
周绍好奇心重,伸出手去,想要接过锦囊,但是突然想到这样显得无礼,他又缩回了手去,说道:“嗨嗨,我只是奇怪锦囊中有什么而已,到了万分紧急的时候,其实屈将军你拿出来看看,又有何妨呢。”
他不住地嘟囔着:“不必那么多心,你看就好了。”但是嘴里说着,眼睛却一直紧盯着锦囊不放。
屈辛嗤嗤地笑了出来,心想:“你这是嘴上不急,但心里急,难道我还看不出来吗?”
他干脆成全周绍,把锦囊递给而来他,说道:“这最后一道锦囊还是周将军亲自拆开来看罢。”
周绍起初还谦让一番,但是屈辛一再推让给他,他后来也憋不住好奇,取了过来,一把撕开了火漆的封口,然后从锦囊中取出了一块不大的白色丝帕。
在丝帕之上,只写了十几个字,“最危险处,宁斗智不斗力。智斗者胜,武斗者败。”
短短的十几个字,周绍看了足有一刻钟,他不是很明白这段话的确切意思,什么斗智不斗力的,怎么斗智,怎么斗力,不是很含混不清的吗?
周绍将锦囊还给了屈辛,说道:“这是什么锦囊妙计,我可看不明白。你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