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钧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吃一惊,不由得埋怨:“原来韩固和许牧已经有了作战的计划,而他和苏秦还被蒙在鼓里。”
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判断,宁钧预感到韩军形势不妙。他隐隐觉得秦军放弃对上官城的急攻,很可能就是要等待着韩国的援军,集中力量围攻援军,重点在于打援,而非围城。
韩侯应该拿出耐心,继续等待一下其它诸侯的增援,届时会聚了远超过秦军的部队,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宁钧想到:“韩侯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上官城的韩军不到三千人,就可以击退八、九万秦兵的进攻,秦军没什么好害怕的,所以才采取这么冒险的军事行动吧。”
他心中着急万分,在崇光城未做停留,随即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前往渑池支援。如果韩军未遭受他所预料的伏击,他就亲临前线观察一下秦、韩两国部队交战的情况也好。
宁钧刚走出了八十多里,就遇到了从渑池前方溃退下来的韩国军队,他们浑身血迹斑斑,战袍和铠甲都四分五裂的,狼狈不堪。看来韩军并没有那么幸运,果然还是难逃被秦军伏击的命运。
他率军继续往里走,所遇到的韩国溃兵更是如潮水般涌了过来。
他见此情景,猜想到韩军在渑池外围遭受的打击非常沉重,可能已经被秦国人全线击溃,所以才兵败如山倒。
好一个宁钧,他是久经沙场的勇将,从千军万马之中杀进杀出的武人,这时他不退反进,率领着手下的将士逆行而上,一路寻找着韩国的主将许牧和中军的位置。
与宁钧相随的其他诸侯将,像景封、季吉和冯度,看见韩军溃败的惨烈状况,早已被吓得双腿发软,他们见宁钧还是不顾危险地向前冲,纷纷偷奸耍滑,装作被人潮阻挡,故意落在后面。
只有宁钧在洛阳勤加操练的五百多军士,严格地遵守着将军的号令,纪律严明地紧随宁钧前行。宁钧的手下兵精虎猛,队列整齐,与溃逃而散的韩国军队对比十分鲜明。
宁钧赶到了渑池城与崇光城之间的一处山口,正遇到了韩国的中军部队,他远远地望见了中军的大纛旗,上面尽管已经沾满了泥水,但是隐约可见一个喷火的圆环,中间写着一个斗大的“许”字。
从纛旗上看,那里正该是韩国主将许牧的行辕所在,宁钧于是带着自己的部下追了过去。
等到宁钧赶到许牧的近前时,许牧还以为是秦军杀到了韩军的腹地,吓得脸色发白,差点从所骑的战马上掉了下来。
他本来应该是坐在战车上指挥作战的,但大概是由于溃逃之际,战车行动不便,所以就临时找了一匹战马,骑着马儿向崇光城逃窜。
宁钧向许牧喊道:“前面是韩国太尉许牧将军吧,我是苏秦丞相派来增援韩军的部队,请借一步说话。”
许牧听到了宁钧的喊话,才定下了神来,他此时也顾不得自己主将的身份,骑着战马,直奔宁钧而来,到了近前,两人都下了马,相互拱手行礼,互通了姓名和身份。
许牧见宁钧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英气逼人,心中暗赞:“好一员虎将!有了此人的帮助,我韩军说不定能摆脱秦军的追击。”
许牧简单地向宁钧介绍了战况。原来,起初许牧率领的部队进入到渑池地区时,并未受到秦军的阻拦,但是当他们距离行军的目的地上官城还有七、八十里时,却在一个山谷中遭到了秦军的猛烈攻击。
几阵箭雨下来,韩国军队就折损近三分之一,然后成千上万黑压压的秦军就向他们发起了极为猛烈的冲杀,韩国十来万大军霎时间就被冲得七零八落,阵型早已溃散。
无奈之下,许牧向韩军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可是他们后撤的方向也已被公孙延所率领的三万多秦军给封住。许牧所率的韩军顾不得阵法,夺路而逃,四下奔溃,漫山遍野地向着崇光城所在的方向逃窜出来。
如今秦国大军紧追在后,韩国军队已丧失了一丝一毫的抵抗能力,只顾着跑路,惟恨父母少生了两只脚,丢盔卸甲,乱不成军。
宁钧听罢许牧所述,他更是心急如焚,他向许牧说道:“当今之计是要组织起有效的防守,否则,韩国大军逃回了崇光城,恐怕连崇光城都守不住,还得继续向后方转移,那样,韩国的都城新郑也会受到危险。”
许牧抹了抹脸上的泥水,回道:“宁将军所言极是,可大军已然分散,如何才能集中得起来?我也是没有办法啊。”
宁钧看许牧满腹苦水,束手无策,心想:“韩国怎么任用这么一位草包将军做太尉,估计又是个靠着溜须拍马才扶摇直上的阿谀奉迎之徒。”
他厌恶许牧,但是却不能不思解救韩军。宁钧乃沙场惯战之将,什么阵势没见过?胜利的情形下如何乘势而上,失败时如何挽救败局,他当然都是经历过多次的。
宁钧此时已经有了盘算,以坚定的语气告诉许牧:“许将军如果就这样逃回新郑,想必韩侯也不会轻饶于你。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展开自救,尽量减少损失,保住崇光城不失。”
许牧见宁钧临阵丝毫不慌乱,威武稳健的大将之风十足,他也受到一些鼓舞,听到宁钧的分析,他深表赞同,头点得向鸡啄米似的欢实。
宁钧于是就当仁不让,代替许牧主持大局,他吩咐许牧道:“许将军不能再向后退,如果你都刹不住阵脚,那其他的韩军都会跟着你退,连那些想抵挡的志士也被带着向后席卷而去。”
许牧一脸苦相,说道:“我也不想后退,可是后面的秦军追赶甚急,我们难以抵挡啊!”
宁钧说道:“秦军善于弩箭之阵,以慑对手的魂魄,如今他们也在追赶之中,自然不能摆出箭阵,而且他们也拼命向前追赶,也无稳固的阵型。”
第416章 临危不惧()
宁钧分析了秦军的弱处,然后向许牧讲出了自己的布置,他指着后方的山谷口说道:“我会率领手下的精锐军士和韩军中的不愿撤退的志士,在山口处摆出临时的抵抗之阵,削减去秦军的攻势。”
他又回手指了指溃散的韩军,吩咐许牧道:“许将军让人收揽后退的韩军,后退止步者,立斩于阵前。你再派人迅速组织弩箭部队,赶来我们的身后增援。待我的号令,向追击的秦军射击。”
由于军情紧急,宁钧顾不得和许牧客气,尽管对方贵为韩国的太尉,执掌全韩国的兵马,然而事已至此,容不得再摆弄官场上的一套虚伪举止。
许牧则确实害怕局势不可收拾,如果连崇光城都不保,韩国都城新郑受到危险,韩侯岂会容他多活一日?关键时刻还是活命要紧!
世上惟一可以不讲官阶大小、不论资排辈的时候,正是战场上的生死关头,那些整日琢磨人际关系、不干正事的无能之辈原形毕露。许牧此时手足无措,自然只有听命于更有能力、更有坚强意志力的宁钧。
他急忙应和宁钧道:“一切惟宁将军定夺,韩军全**将军拯救了。”说着,他命手下军士将韩军的一面红色令旗取来,交给了宁钧。这面红色令旗正是韩军中的最高级别的指挥旗帜,长约丈余,上面绣着一个斗大的白色的“令”字,鲜艳夺目。
宁钧见许牧听进了自己的话,他拱手作别,然后转身上了战马,他将手中令旗向着前方的山口一指,大声命令道:“所有韩军听令,我们不能再后撤,为了韩国,为了父母妻儿,韩军要守住那个山口,绝不能让秦军突破过来。”
他骑着战马,在韩军中穿梭了四、五圈,大声地喊着自己的命令。然后带着手下的五百多名威武的军士,向着山口方向逆行而去。
那五百军士也一边向山口处开拔,一边向着周边的韩军传递着宁钧的号令。
韩军中自然也有很多不怕死的军士,他们正羞愧于不做抵抗,狼狈逃窜,现在看到了令旗逆向而行,再听闻到将令,短时间之内,有成千上万的将士止住了脚步,调转头去,追随令旗而行。
宁钧率领不后撤的将士们到达了山口,立刻摆下了一个三角阵型,由韩将季吉率领三千军士突出在三角的前点,然后又在后方布置了另外两个支撑点。他自己居于三角阵型的中心,手执令旗,调动指挥部队统一行动的节奏。
宁钧刚刚布好阵型后不久,就看到赵将周绍率领着部下,且退且战,到了山口。宁钧看到了周绍,手中令旗一摆,季吉的突前部队让开了道路,周绍就赶到了宁钧的马前。
周绍没想到在败退的路上遇到了宁钧,只见宁钧威风凛凛、英气勃发,丝毫没有慌张和惊恐之色,他知道宁钧是一个当世难得的经验丰富又英勇果敢的大将,心中顿时涌起了暖意,像是寒夜之中的行人喝下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汤羹。
宁钧向周绍传达命令道:“周将军无须后退,你且与韩将季吉一起守住阵型的前点,看我的令旗行事。”
周绍一拱手,底气十足地答道:“末将听命,宁将军放心。“说着,他调转马头,向韩将季吉处跑去,去传达宁钧的指令。
周绍归来,恰如雪中送炭,使宁钧本不放心的三角阵型的前点也变得稳固很多。
周绍的身后不远有秦军的五百多人马紧紧追杀,他们撒欢儿地往前赶,突然遇到了周绍和季吉率领的部队的阻挡。
韩军前锋有三千多人,一下子反包围住了五百多秦兵,一阵砍杀,迅速解决了战斗。
秦军五百多人死的死,逃的逃,霎时间被消灭得一干二净。逃跑回去的秦兵向后方报告了前面的情况。
秦军的追击前锋公孙延很快得到了韩军负隅顽抗的消息,他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小小插曲而已。
公孙延也不等后面的秦军主将司马错率大军赶到,他兴奋地对身边的部队喊道:“秦军英勇的儿郎们,韩国人不知死活,竟敢阻拦我大军前进道路,你们快随我去打散他们,为我们功劳薄添上一笔。”
他边喊着,示意身边的旗牌兵将自己的令旗高举着,笔直地向前,率先带领着自己手下向山口处赶来。
周绍和季吉简单地打扫了得胜后的战场,韩军受到这点小胜利的鼓舞,军心稍振,季吉也露出了笑容。
就在这时,他们的前方狼烟滚滚,在飞扬的尘土中依稀摇摆着一面大旗,旗子上绣着斗大的两个字:“公孙”。
周绍知道这是公孙延已然杀到,他急忙让身边小校向身后的宁钧传递讯息,然后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公孙延来到了阵前,望着眼前的周绍和季吉,以及他们身边的三千士卒,哈哈大笑起来,高声喊道:“区区几千韩军,竟敢挡我秦军去路,简直就是螳臂当车。”
他一边喊着,一边亲手举起了自己的令旗,向前挥动,命令自己的部下道:“将士们听命,咱们不用分梯队进攻,直接围了过去,全歼负隅顽抗的韩军。”
随着公孙延的号令,上万的秦军向着周绍和季吉冲杀了过来。周绍则命令部队始终保持队形,死命保护住两翼,然后以梯队迎战秦军。
秦军纷涌而至,韩军节节抵抗,但毕竟人数不占优势,他们且战且向后退却,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秦军的兵锋已经进抵到韩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周绍望着黑压压的秦军像潮水一般汹涌而至,一浪高过一浪,担心自己的防线守不住,他冲入秦军阵中,不避刀矢,冲击砍杀,身上也被秦军的刀枪伤到了好几处。但是周绍咬牙顶住,坚持在宁钧的令旗指挥下行动。
周绍本是一位赵将,他都能如此奋勇争先,韩国的将士也深受鼓舞,他们紧随周绍左右,宁死不退。
第417章 一招制敌()
韩军最后的阵脚堪堪都保不住,这时,周绍猛然看到宁钧骑在战马上,手中挥舞着高高的红色令旗,做出了后撤的旗语。周绍于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公孙延正苦恼于对手的顽强抵抗,迟迟打不开局面,忽然之间,见到对手向后退去,他心中大喜过望,急忙命道:“儿郎们,韩国人扛不住啦,咱们趁胜追击,不容他们逃掉。”
他手中的秦军蓝色令旗继续前指,潮水般的秦军又向前攻击前进。
但是秦军前进不到五百丈,公孙延忽然见到一员大将披盔贯甲、威风八面,他指挥着韩军向着他们反冲锋了过来。
这位稳健自若的大将正是宁钧,他接连挥动着令旗,上万的韩军从正中和左、右两个侧翼,同时向陷入三角阵中的秦军发动了突然的逆向冲击。
秦军只想着趁势而进、奋勇追敌,哪里能想到突然之间深陷反冲锋之中,这时他们简直毫无阵法,既无梯队,也无层次。等他们意识到危机四伏时,韩军的刀枪已到了鼻尖。
事起仓促,有准备者自然要比毫无防备者更占得先机,因此,尽管韩、秦两军人数相当,可是韩军立刻就取得了优势。
秦兵向来都是训练有素,他们遭遇到了起初的慌张之后,尽快稳住阵脚,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大声吆喝着经验欠缺的新兵,要他们不要惊慌,并主动将散乱的秦兵集合成一个个的小组,三、五、十人成群,组成临时的小方阵来迎战韩军。
韩军取得了初时的胜利,他们冲入秦军之中,如砍瓜切菜一般将秦兵纷纷放倒,杀得痛快淋漓。然而,随着战斗的深入,在秦军后来有组织的抵抗下,双方渐渐又陷入了胶着状态。
宁钧见韩、秦两军交织如麻,心想:“不好!如此持久接战,韩军定会吃大亏。久拖不决,司马错率领秦军的主力部队赶来,韩军形势不妙。”
宁钧在秦国的军队中服役十多年,深知秦军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战斗力。此时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韩军终究还是要落得下风。
好一个英武硬气的宁钧,他把手中的令旗交给了周绍,让他接着指挥韩军。周绍推辞道:“还是由宁将军你来指挥吧,我恐怕承担不起。”
宁钧回道:“此刻两军进入接战之中,周将军只需注意别让秦军偷袭了我军的中军纛旗,待我将秦军中军纛旗夺来,秦军自然就会溃败。”
宁钧说着,就坚决地将手中的令旗交给了周绍,然后,他从自己的马背上取下了狂龙银枪,用目观瞧着秦军中军的准确位置所在。
宁钧发现公孙延所率领的中军正处在战场外围的一处高地上,公孙延的蓝色大纛旗竖立在他的身旁的战车上,公孙延手执着秦军副将的令旗,在那里一边焦急地喊叫着,一边挥舞着手中之旗。
宁钧一抖缰绳,催动胯下战马,向着公孙延的方向奔驰而去,他一路杀来,见到阻挡的秦兵,手中的银枪挑、刺、戳、点,银枪轻盈翻飞,所过之处,血溅四处。
秦国的老兵有人从前在秦军的阵营中见过宁钧,也有那些参加过安邑之战的兵卒,他们都见识过宁钧的声势气派和神出鬼没的枪法,有人就大声提醒着周围的秦兵:“不好啦,‘雷公将军’宁钧杀过来啦,大家小心。”
宁钧在马上听到了喊声,心中瞬间产生疑惑,自己什么时候成了“雷公将军”?
他岂知自己在安邑之战时,在临云城下,在秦军的万马千军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令秦兵闻风丧胆。此后,他已经在秦军中被传开了一个绰号“雷公将军”。
那些没见过宁钧的秦兵见一位身上罩着素袍将军,头戴铮亮的头盔,身穿宝蓝色的甲衣,银枪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