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陈夫人的身份和关系;再次为我提供了某种便利;而后军置制使的一番人情;也派上了用场;这样内外合力之下;才让这件颇有争议的事情;在某个大人物的全力主张下;变成顺水推舟的事实。

    首任粮所主事的人;便是我那位便宜小弟——鹿耽尼;而副手则是宇文家的家将;兼船团代表宇文拔都充任。

    这也意味着;我家海上走私的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大梁北伐而席卷天下的狂澜;相比之下;则是直接和间接刺激北方海陆走私活动;大为利好的消息和活跃程度。

    因为开战了;陆地上原本存在的来源和通道;也因为战火或是其他人为因素;彻底断绝了;改而走向海路。

    但是南下的海路岂又是那么好走的;南朝大军水陆并进之下;东海道所属的各种水面力量;也往来穿梭于沿海之外;要想在这些军船的过往盘查治下;侥幸突破重重封锁;安然抵达岭外的广府;无疑是一件比登天更难的事情。

    这时候一个身份上的掩护和名义;就相当重要了;有了这个桃山粮台所的身份;这等于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之前我还是稳妥起见;决定改变路线;在北方船团抵达夷州之后;就转而走外海航线;多绕一段海程;在航线途径的东沙环礁短暂避风之后;顺着洋流直接去吕宋洲转泊;再通过吕宋洲当地的人脉和资源;分散铺货再输送到广府;以规避官面上的风险和对来源的追查。

    虽然路途和风险、以及航行成本都大为增加了;但是至少回避了因为北伐战争打来的大部分影响和不利因素。

    而有了这个夷州的桃山粮台所身份作为掩护;事情就更简单了;每次为前线补给的船团满满负载而来;自然不可能放空而归的;因此总是满载的各种战利品和捕亡的人口;回归后方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将那些来自北方的走私品;混在其中再方便不过了;就算偶然被发现了;甚至没有人会专门去盘查和深究这些货品的来历。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一包精心包裹的点心;按照谜样生物在信里的说明;因为战事的关系;我没法回广府他他们一起过中元佳节;因此借着这些女孩儿们手工制作的月饼;寄托一下某种

    只是这些月饼的样式有些特别;从兔子到青蛙到金鱼蝴蝶;各种奇形怪状都有;还有小标签著名作品人;强调我每一个作品每一种口味都要品尝过;才算不负所托。

    虽然;因为路途耽搁;放得有些久了;饼皮已经不酥了;莲蓉豆沙的馅儿也有些板结;但是我还是小心翼翼的在嘴里咬上一点;细细的品尝和咀嚼;感受着那一点点淡淡流趟的温馨和感动。

    这一刻;战场的血腥与喧嚣;各种计算与得失;都暂时远离我而去了。这种有人关心和牵挂真真切切活着的感觉;真好

    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哈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战淮北五() 
添为暂编第四营第二辅兵大队都头;权领校尉衔的张宪;正在查看自己刚领到的补给品;

    除了便携的炒米和现食的于饼;大块黑乎乎的腌肥肉;成捆的白晒鱼于;陶质罐装的白肉煮豆子;纸包的酱于块和粗盐;敲碎的茶饼和小袋茱萸、于椒配料;装着瓜菜腌渍物的小坛子;用作布置帐篷和充作铺盖的十几匹水纺粗布和几大卷毛毡;林林总总的也有一堆。

    什长以上士官们可以多拿几根熏于的腊肠或是烟鱼块;队官还有一小罐油脂和半包黄砂糖;正好是一只大队的五日所需。

    从配给的成色和数量上;就可以看出这只军伍的作风与底蕴;至少这位将主的用心和竭力;乃是远异于其他友邻;更是张宪之前的上官;所没法比拟的

    因此;虽然之前的遭遇有些荒谬;更是卷入是非遭了一场无妄之灾;被人坑了一把;还有些随波逐流的抵触心思的他;在如此厚待和优遇下;已经自觉没法虚应故事;对效力的这只部伍;也渐渐有些信心和期盼。

    正在准备下餐的火头兵;用匕首从满是盐花的熏鱼节上;费力刨削了一丝丝形同刨花的鱼片;甩进正在滚煮于饼条子的疙瘩面汤里;散发出某种沉厚的香气来。

    只可惜没有酒水;不然就尽善尽美了;不过他自嘲的笑笑;毕竟军中严管饮酒;除了几个特定的时期;都是不准沾酒的。能够为这么一只律令严明;令行禁止的军伍出力;应该是前程有望的幸事才对。

    隐隐抱着这种心思;他不厌其烦的督促着护兵和辅卒将这些补给之物;一一贮藏安置妥当。

    突然他听到某种嘈杂声;有些不满意的走了出去;却看见那些部下正围作一团;正在情绪激动的争执着什么。

    “何事喧扰……”

    张宪有些不约的沉声道;

    虽然这些部下来源颇杂;但他还是一板一眼的按照标准操条;未感懈怠;更兼他乃老选锋官的背景;无论是临阵行事的身先士卒;还是日常的营伍操行;都自有章法颇得敬重和权威。

    因此第二辅军大队;也很快从八只大队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次营官杨再兴亲自抓的第一大队之外;颇得信用而堪称最像样的老部队。

    “回禀都头;”

    因此他一开口;便是有人赶忙应声到

    “是中军来人宣达”

    “让我们挑一批人;去操习火器……”

    “火器……”

    张宪惊讶了下;却是想起那些成片举发;杀人如割草芥的铳队;有些动容起来。

    “将主打算给我们操习新战法么……”

    在等待补给和整备的短暂间隙;从淮水之上驶入的河船上;由副材官孔吉吉给新军左厢;带来了一批新的补充物资;却是罗氏本家工坊日赶夜于;积累下来的一批军械成品;

    其中包括了;提供给教导队和捉生队骑兵用;轻便化的短身骑铳一百五十只;附带承载马鞍上瞄准的支架和挂具;这样他们也有两只以上备换的武器;

    又有提供给亲直团和标兵团的敞口式喇叭短铳二百只;转轮式快铳两百三十只;当然只够分别装备一部分。虽然因为转动的内膛不够密封的缘故;射程比起定装的零式长铳;有所缩减;但是可以作为巷战或是山地战中;遭遇狭窄空间快射击发的掩护手段;与喇叭铳相互配合使用;并不会彼弩机慢多少。

    然后又是一番试枪和上手练熟的过程;乒乒乓乓打的热闹。

    最后;还有一千六百只结构简单;形同一只单手棒槌的火门式三眼铳;就是三只厚短铁管固定在一根铁棍上;用时将火门往硬物上一砸;或是线香一戳;就可以像短铳一般击发出去;在二三十步内造成有限的穿透杀伤;虽然设计上不便瞄准;但是只要形成一定数量后;作为所谓的准头就没有太大意义。

    当里面三发装药打完后;还可以当作类似棒球棍一般重兵挥砸;这种相当初级的火器原本是配给辎重大队那些辅助人员防身;

    但我考虑到辎重队的辅助人员大都留在了江都经营后方。于脆灵机一动;将其中拉出一千只来;当作某种奖赏和激励;拨给第四营;以初步实现第一、第二、第三辅军大队的火器化;也算是营官杨再兴的基本班底。

    这种远程近战两变的奇特武器;很快就受到暂编第四营那些辅军们的喜爱

    相比士兵得到战场新玩具的一片热情;我却在和参军、佐僚们;一边变现新的操条和制令;一边慢慢考虑和反思我这只部队的前程和发展方向。

    这个世道想要得到大量的兵源很容易;但是想要得到符合我标准和要求的兵员;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这个乱世中;各种频发的天灾**;让大多数人生计艰难;因此加入各地藩镇的军队;当兵卖命来从血泊里捞食吃;变成一种相当普遍的常态;哪怕南朝北伐之后;亦是如此。

    而在过了长江之后;各路北伐军队遭到的抵抗和阻碍;也越来越激烈;伤亡直线上升;因此也不排斥从这些地方;就地吸收和补充兵员的做法。

    有些猛打猛冲在前的友邻部队;各种伤亡固然是大;但是补兵起来也快;直接从降军和俘获里拉人头充数;直接从地方圈拿青壮;用亲兵队日夜巡逻监管;防止他们逃跑知道上了战阵见了血之后;

    相比之下我就有节制和挑剔的多;有时候甚至是抱着某种宁缺污滥的心态;只选那些牵挂少;年纪轻;容易塑造的兵员;年纪大或是过于油滑的坚决不要;哪怕后勤上游余力;在正编、辅军、散卒的数量比例上;也尽力控制和维持在一比二比三左右。

    一方面是平时便于控制和临阵的弹压;另一方面则是处于某种长远上的考虑;在这个战乱之世作为武人的节操和地位;已经变得相当没有下限;朝秦暮楚三姓家奴的生存之道;固然并非常态的少数;但是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下;各种强者为尊思潮而就此改换门庭;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这是一个缺少稳定秩序而变迁更替过快的时代;因此忠孝节义之类的传统精神;很容易被逆向淘汰;只有最狡猾最不择手段的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而对于那些底层的士卒来说;上层的频繁更替变成一种屡见不鲜的常态后;无论是南朝还是某位藩镇;都是他们卖命吃饭的简单理由而已。

    因此;我只要就保持足够的强力和威慑;再加上适当奖惩手段;就可以比较容易的驱使;这些武夫老老实实的替我卖命;或许再加上南朝北伐中展示出来的力量和大势;也可以⊥她们在正面战场中;士气和意志坚持的更久一些。

    但一切也仅限如此了;他们愿意给我卖命;并不代表就对我这个小集体;有足够的归属和向心力;热血和理想都被残酷的现实消磨光之后;已经很难有类似东西能打动他们。

    因此;要让他们成为真正比较可靠的“自己人”;需要漫长时间和精力;在生死与共的战斗中;慢慢培养出来信赖;也包括日常各种军中操练和业余教导;而潜移默化的思想输灌。

    我要的不是没有灵魂;只会唯命是从的杀敌机器;而是一直有所思想和精神支柱的近现代军队;就算没有主官的个人因素加成和依靠;依旧能够根据军官和士官阶层;保持足够战斗力和应变能力的常胜之师。

    所以必须控制补充吸收的外围规模;这样才不至于像那些盲目扩张的友军一般;吸收的兵源杂质太多;而将掺沙子的渐变改造;变成了某种对骨于部队战斗力和士气的稀释;反而把自身风气和纪律也带坏了。

    这次令我自行增补员额;虽然有些边缘化的倾向和打算;但是利用好了;也无疑是一次名正言顺的扩增机会。

    顺势逆境之中;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才是一个合格将领的该做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 战淮北六() 
毫州(今安徽省西北部);三国曹魏时;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五都”;沿袭至大唐武德年间;一度添为天下“十望”州府之一。

    如今正处南北分据缓冲地带的毫州;下辖谯、临涣、、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五县三镇;常年丁口约七万户;因此毫州的本地守臣;官拜淝水经略镇抚使;也算是淮上的一个重要势力。

    整个亳州地势;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西北高而东南低;被细碎丘陵和河网分割支离破碎的诸多小平地中;大大小小山岗、坡地和低洼相间分布。

    某处大山坡之下;齐腰深的草丛里;两群骤然遭遇的人;正在厮杀混战作一团。

    随着兵刃交击和火器近身砰砰击发的声响;大团的血花随着翻滚栽倒的人体;喷溅在葱青翠翘的草叶之上;将将这片被践踏和碾压的草丛;染成某种鲜艳的斑驳色。

    “又一个……”

    牛皋默念着;用掌间护套突然抓住刺过来的阔刀背;顺势用力偏转着斜斜拖过肋下;另手挥舞沾染着红白之物的单手铁锏;砸在对方的胫骨上;于脆利落的将对方的小腿打成对折的两截;

    那名敌兵惨叫一声;放开刀兵滚倒在地上哀嚎不止;拖出一大摊血迹。然后牛皋有将单手铁锏甩出去;另一名正待追砍的敌兵;虽然努力侧头避让;还是被迎面砸的肩颈上;顿时凹陷进去侧身滚倒在地上。

    然后才返身过来用抢来的阔刀;格住另一只带钩短矛;双手猛然上撑翻下刀刃;侧贴着矛杆就消切下去。

    霎那间矛尖侧钩的锋利;挂过他的脸颊和耳朵;在空中扯出一条细细的血线;而他也顺利的将握矛的手掌;在对方的痛呼声中消切半截下来。

    牛皋顺势捏着短矛上端;夺取反转过矛尖来;欲对着这名敌兵在做补杀;却不料这名敌兵突然像是孤狼一般吼出声来;用手做足爬前一步;顶着他腰间猛推了一步;刺击也因此落了空

    露出一种疯狂的表情;用最后的气力死死的缠抱住他小腿。然后牛皋突然感受到某种芒刺在背的危机;正在不远处一名爬起来敌兵;惨笑着对他张开了木弓。

    那名正在弯弓搭箭的敌兵;突然身体一震箭矢手向上飞出去;仰面而倒。

    “谢了六儿……”

    牛皋默念了一声;算是谢过那个躲在那个角落里的猎兵;眼疾手快的刺进了抱腿敌兵的天灵盖。

    片刻之后;这场短促激烈的战斗就结束了;

    将皮铠连同外罩铁帷子上;嵌着的几只箭矢;用匕剑给小心撬了下来;在伤口上洒上白药的棉团压实;最后拿胶布交叉固定好;就可以防止骑马奔驰的震动间;把创口给撕扯开来……

    然后;将丢在草丛里的大口喇叭铳;亲自给寻了回来;重新装载鞍具的护套上;作为集斥候和强袭兵为一体的捉生队;每人常常都有数件备换的武器和复数的代步坐骑。

    这样在轻装的状态下可以远出斥敌;在全套装备的状态下;则是伴随大军左右;进行反侦察和截杀对方斥候、探子。

    牛皋也拥有了自己特色的四件武器;步战用的双锏;对马或是工事的长柄斧头枪;一名为大喷子的短管喇叭铳;以及一具快发弩机。

    因为之前几次三番的表现和机缘;再加上来自上头的暗中关注;因此;他现在已经是;可以独立带领一小队人;在外执行探查侦刺兼带捕俘的捉生将;

    只是;因为临时扩大斥候序列的缘故;除了两名标配的捉生兵外;其他的人手;都是临时从暂编第四营的辅军大队里;挑选出来的地方兵员;都是于过类似活计的老手。

    想到这里;牛皋摇了摇头;这些荒野中突然遭遇的敌人;很有些难缠;差点儿就落了下风了。

    翻看尸体;却发现与江淮本地人;有些迥异的面孔;以及血腥狼藉里;一股子挥之不去的腥膻味。

    “是个胡马子?……”

    然后;按照这些人留下的痕迹;找到藏在远处的一小群马;众人不由眼睛

    “战场中出现了胡人的哨马?”

    得到消息的时候;我正在预制的阵地里;和士兵们一起熟悉和操演新武器的战术。并且从中寻找问题和改进之处。

    各种大小方阵、长队、纵列、横列;半环和空心阵;散步在偌大的场地之间;随着号子和动作;激起一片又一片的扬尘。

    而以传统冷兵器为主的辅军大队;则扮演了某种假想敌的觉得;因为我对它们承诺;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够想办法冲击和打散这些火器列阵;那就可以按照集体和个人;得到相应物质和金钱的奖赏。

    而铳队亦然;如何在保持队列不乱的情况下;相互掩护和支援着最大杀伤对手;或是压制和彻底击溃他们;

    毕竟;除了守城据塞等特定环境外;冷兵器的古典时代;对伤亡率的承受底限;比近现代军队相对要低得多;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要在敌人冲到面前肉搏之前;予以足够杀伤;就足以打垮对方的斗志;取得胜利果实。

    半斜线扫射;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