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的林汉则不同,他有一大堆叫他老师的学生,如果再加上“神圣”的光环,政治影响力已经非常地大,甚至大得让他感到害怕。林汉一直信奉“上善若水;柔若不争;唯其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无为之道。
领导身后的白纸扇师爷所以能地位超然,说话效果大,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势力基本盘,但若是有了一定的势力基本盘,那么下场绝对不会太好。
林汉本人在政治又不是有太多野心的人,对权力也兴趣不大,实在不想跳进这淌水里去,虽然现在的他其实已经进去了。
在离开中国前往苏联前,林汉就和国内道教的宗教谈过,“教育”过那些首脑“知进退”,“自我管束”,敲过警钟。在他的建议下,官方在修改了道家教义后,玩起了“支部建在庙里面”的把戏——这事并不是中国首先发明的,神圣冲击开始后,斯大林听从了林汉的建议,为了加大对苏联境内的宗教的控制,首先就这么干了。而后欧洲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法国人和比利时人搞出解放神学后,也学着苏联这么做了。
在这过程中。做得最激进的国家居然是南斯拉夫。这个多民族多宗混和的国家,其实宗教问题非常严重。神圣冲击,对于那些铁腕领导人来说,是个天然帮助解决自己国内宗教的问题极好契机。
资本主义阵营方面,英国人已经开始在殖民地借传教之机,开始进行清洗“异教徒”的“试验”。
美国现在虽然陷入信仰迷失的困境中。但对处罚“外来邪教”,做法则是极为严厉严酷,1944年后,美国已经在国立成了专门的“宗教警察”,任务就是处理正不断冒出来的“外来邪教”的问题。
苏联方面,正准备进行大清洗的斯大林,已将宗教问题,作为大清洗的第一步。苏联是一个拥有一百多个民族,十几个加盟共和国的国家。一想到林汉带来的未来的苏联解体的情报。斯林就是做梦也睡不好。
本着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主义,一个宗教”的想法,在这一点上,铁人大叔毫不客气地借着这一契机,以打击邪教为名,开始清理国内非东正教的其他宗教。如今在苏联,契卡正将一车又一车拒绝变革的宗教人士。装进封闭的火车厢里,运西伯利亚的冰原上。从前没有进行更激烈的大清洗。只是因为担心德国的军事威胁,但现在斯大林已完成了苏联红军现代化,全面换装的计划,他可以放手地将从前没有干完的活彻底做冤魂。
在这样的世界环境下,同样有严重宗教问题的南斯拉夫,又怎么可能是避风港?铁托吸收了苏联和法国的经验。同样也在南斯拉夫国内推行“解放神学宗教”,以铁腕强行整合国内的宗教。历史上铁托是个可以一次性处理十万干部的铁腕人物,当他下定决心要借着这个契机“一劳永逸”地解决国内宗教问题,手段绝对不会温和。由于过于激烈的作法,南斯拉夫国内已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在这一点上。中国反而是最后做出反应的国家。中国直到《补天记》上映后,借着电影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世界各国集体加强对宗教的管制力度的大东风之下,方才以“中国人不能把信仰之力送给外国人”这个最好的理由,开始全面整顿国内宗教问题。
《补天记》播出后,新中国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国大规模地镇压、拘捕神棍神汉,而林汉也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道门“清理门户”。
林汉和中方上层都很明白,《补天记》这部电影也好,红色道教也罢,都是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借此将全国人民的信仰进一步地统一起来,坏处是很容易让迷信横行。
所以,在电影播出后,官方做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国全范围地全力打击封建迷信,抓捕神汉神棍巫婆,同时向全国人民说真话,告诉他们“玄武大帝”的真相是什么。
按官方的说法,所谓的神明,其实都是一个民族信仰的结晶,而神棍神汉巫婆,则是不折不扣的伪神骗子,必须毫不留情的抓捕。支部建在道庙里后,现在各地抓捕巫婆神棍最热心的人,就是道教人士。
神圣冲击开始后,那几个有神使存在的国家,都出现了宗教和政权合流的情况。哪怕是没有神使的法国、比利时都不例外。因为林汉这个“自称”道教传人的缘故,道教在这个时代的大变革期间虽然站对了队得到了大发展,但其教义也也进行了“自觉”大幅度地改动,以便能适合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需要。
在这变革的时代,那些拒绝变革的宗教,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受到各方面严厉打击,最终沦落。
这一情况,英国如此,西欧如此,苏联如此,中国也不可能例外。
当《补天记》在欧洲热播的时候,林汉既不在中国也没有回兰芳,而是躲在德国,在他的起家之地基尔避开风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黄裳大师在《九阴真经》开篇的这段话,说的是武学的道理,同样也是政治上的道理。神圣冲击过后,政治上没有太多野心的林汉,感觉到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这段时间实在太大了,余是就决定主动后退,以自我流放的方式躲到德国不肯回去。
关于这一点,他对国内也毫不掩饰,直白地发电报说明了。至于拍电影什么的。反正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叫中国影视圈的那些人,主动地坐飞机乘火车过来,或者直接通过电报联系。按林汉的设想,他会在德国先待半年,差不多时再回兰芳去。他给中方上层的说法是:没什么要紧的事的话,我就不回国了。
欧洲在变化,中国变化,美国在变化,在积累了无数的量变之后,世界终进入了质变的阶段。
大变革,已经开始!……
ps:求点赞。
第452章 阿留申战役()
1944年元月过后,林汉就一直待在德国,半内都没有回到中国去。在这里,他继续以“萨菲罗斯”的身份传教,平时所做的事,就是借机教导一下教中那些虔诚的女信徒,替她们洗涤一下心灵乃至身体里的污垢什么的。除此之外,他余下的时间,就是寄灵在最大的寄灵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上,充当工业设备的加工厂。
象林汉和汉娜这样的存在,除了在战争中拥有现代雷达的作用,另一个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利用自己对金属的融合操纵能力,加工一些极复杂的工程设备。
后者这方面的能力,以林汉最为强大,汉娜次之,至于其他的舰灵,又再次之。这一点林汉和汉娜研究过,其原因可能涉及到“灵魂”完善程度问题。林汉可操纵金属达到原子级别,汉娜也可以做到,能力差他一些,至于其他舰灵则做不到这一点。
林汉不想在这个时间点回国,最高兴的人当然是汉娜。为了充份发挥林汉的“生产能力”,提尔皮茨号借口改造,被重新拖回了干船坞,并暂时移走了尾部炮塔。然后该舰尾部被改造成一个小型加工厂,由林汉负责加工一些常规手段难以生产的高级机器设备——比如精密机床,喷气发动机的叶片和关键零部件,或增强航空发动机的零件强度等等。
这些生产出来的产品,一部分会以“友好”的价格卖到中国去,一部分德国自用。至于喷气发动机,现在的德国,已经开发出了第一代的喷气战斗机。
由于是现在是和平时期,德国也不缺少珍贵的稀有矿物。目前开发出来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发动机使用寿命,已达到七十小时,经林汉消耗信仰之力增强后。更可提升到一百小时。
一百小时的使用寿命虽然还是短了,但真的面对美国b17海和b29海时。艰苦的空战中,很少有战斗机能用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倒也够用。
目前德国已组建了两个喷气战斗机中队进行试飞,一支是使用双发喷气发动机的me262;另一款则是谭克博士开发的单发动机的ta183。
双发动机的m262,将作为截击机使用,目标是对付未来可能的敌人美国的b17或b29,单发动机的ta183则是针对美国人p47战斗机。
就目前而言,已开发出来的me262和ta183。综合性能方面,优于历史上同期的产品,尤其是ta183,历史上有名的一些气动设计上的错误,已经得到了纠正。
不过由于技术新产品,目前这两款喷气式发动机还很不成熟。虽然林汉和汉娜抄袭后世成熟的第一代喷气发动机的气动外形,同时也带回了一些亚音速度时代气动设计的理论资料。但在亚音速空气动力学才刚刚起步的时代,即使有穿越者带来的超前知识保证可以少弯路,但要完全吃透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的大量的时间去试验和完善。
拥有了喷气式战斗机后。汉娜和林汉最担心的美国飞机的高空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虽然这两款飞机现在还极不完善,但这一两年内。美国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在太平洋方向,德国还有时间。
为了对付美国的四发重型轰炸机,me262安装的是两门最新研制30毫米的mk104ii型机炮,而ta183则是四门20毫米机关炮。
而活塞式战斗机方面,德国由于穿越者的影响,在航空发动机方面总算没有点错科技树,现在已成功地开发出2000马力的航空发动机。海军方面考虑到未来极有可能是针对美国飞机为对手,所以是新式飞机换装第一优先的兵种。
到1944年年初时,德国海航正在集体换装使用2200马力风冷式发动机的ta152t型。至于从前作为过渡产品的液冷式战斗机。现在正逐步从海军中撤装,可折叠的机翼将会换回陆基型。交由海军陆战队使用。而ta152t的改进型,使用2400马力风冷式发动机的ta152t3型。现在也已开发出样机。不过由于现在是和平时期,德国海航换装新飞机的速度并不快。
而和德国一海相隔的英国,其海军发展,受阿尔托莉娅影响,现在皇家海军也正在研究使用风冷发动机的台风战斗机。无论是大西洋空战还是太平洋空战,各国的海军航空在战斗中都遭遇了液冷式战斗机在地面高射炮火的打击下,防御过于脆弱的问题。现在英德国都准备将舰载液冷式战斗机替换成风冷式。就连日本,随着新式紫电式战斗机服役,从前只是权宜之计的雨燕战斗机,同样也正在从日本海军中撤装。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国航空兵经过近一年蛰伏,同样也已完成了前线战斗机的换装工作。
海军方面,大批性能优秀的4u海盗式战斗机和6恶妇式战斗机的到来,替换了落后4野猫和水牛式战斗机。
陆军方面,使用废气涡轮增压,高空性能极其优秀的p47闪式战斗机,也这一年年初大批地装备陆军,淘汰掉了落后的p40和p38。
至此,美国二战航空兵历史上著名的“奶瓶三兄弟”终于在这一年齐聚一堂。
1944年一月二十日,美国方面终于发动蓄势已经第一波反击行动。
反击的号角是阿拉斯加半岛进行的。
阿拉斯加半岛,位于白令海的布里斯托尔湾与太平洋之间,从美国阿拉斯加州本土向西南伸出的陆地,长约800千米。阿留申山脉纵贯全境,构成半岛骨架。多火山。终年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极地太平洋气团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1月气温0c左右。
由于地处偏北,历史上,哪怕是到二十世纪,整个阿拉斯加的人口也只有50万人,是美国人口最少的州。
而在太平洋时期,该地的人口就更少了,是极荒凉的一个洲,这里人口极其稀少,美国人这边儿军事力量更是十分地薄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出兵占领这里部分岛群,用于警戒美国海军,防止其从北方突袭日本的警戒哨。
翻开地图看,在北太平洋地区,阿拉斯加半岛就象是一条长长地伸太平洋的啄木鸟的舌头,而从舌尖向西望去,可以看到乌纳拉斯卡岛、乌母纳克岛、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基斯卡岛、阿图岛等一系列密密麻麻的岛屿群,一直延申到堪察加半岛。
这片庞大的岛群,统称阿留申群岛。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实际占领的,也只是离阿拉斯加半岛较远的安德烈亚诺夫群岛以西的大片岛群。至于以东靠近北美的乌纳拉斯卡岛、乌母纳克岛,以及最重要的阿拉斯加半岛,日本方面连碰都没碰。
对于日本来说,阿拉申群岛其实是块鸡肋,吃下这里,政治上的意义更大于军事上。当时的日本人,也不乏一些头脑发热者,提出趁机占领附近阿拉斯加半岛甚至是夺取整个阿拉斯加,但这种愚蠢的建议都被李华梅和日本海军完全地否决了。
二战前的阿拉斯加,自淘金潮结束后,又重新变为人烟稀少的荒地。日本人真的想拿下这里,短期内榨取不到什么资源不说,更会被美国人将这里变成泥潭,将他们毫不客气地陷进去。
有过1935~1936年中国战争惨败的阴影后,现在日本军部的中二们在这一点上已经清醒了不少——就算不清醒也没有用,海军不配合的话,这些陆军马鹿根本不可能自己游过太平洋?再说了,就日本那可怜的燃油供给水平,就算海军想配合,也没有那么多的油维持一条跨越太平洋的补给线。
对于美日两国来说,阿留申群岛都是远离本土的战场,军事价值不大,而在这作战,补给压力巨大。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来说,这不是问题,而对于日本来说,则是大问题。
1943年旧金山之战后,美国展用了收缩战术,海军主力舰合部东调,进入大西洋,开始了乌龟流的囤兵战术。
但是,避走的,仅仅只是主力舰。在太平洋,美国海军唱主角的,是护航航母。
到1944年一月时,美国光是在太平洋里,拥有护航航母的数量,是六十五艘,这些护航航母是作为主力战斗航母还未造好前的临时补充。
而后美国海军就以大量的护航航母为机动兵力,靠送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前往阿留申群岛东部分阿拉斯加半岛,扩大在这里的军事基地的模样——在这之前,为了弗莱彻舰队能够完成那次史上距离最远的偷袭,美国方面在1942年下半年时,已经在这里兴建了多个军事基地了。
ps:一更,晚上还有一更
第453章 虎头蛇尾的战役()
如果以白令海北端的阿纳德尔湾为中心点,再以这一中心点到阿留申群岛的距离为半径,用圆规画一圆圈的话,你便可发现,阿留申群岛自东向西延伸部分与圆的轨迹几乎如出一辙。如果把白令海比作一条河,那么阿留申群岛就恰似露出水面弯弯的一长串‘踏脚石‘,从阿拉斯加半岛出发,踏着这些‘石头‘,便可‘走‘到‘河‘的对岸的堪察加半岛。
阿留申群岛的岛屿群最大的特点时,彼此的距离相距并不远,相邻的岛屿间鲜有距离超过七百公里的。大部分海域都在陆基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内。
针对这里的特点,美国方面先是在自己控制的乌姆纳克岛上扩大军事基地,而后靠着陆基机场的掩护,于1944年一月发动了收复附近的安德烈亚诺夫群岛的战役。
这场战役,并不是很突然的行动。
战前,美国人在阿拉斯加半岛周边美控岛屿上不断增兵、大规模地建设陆基机场的情报,如此浩大的工程量,哪里可能保密。早在四个月前,相关情报就不断地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