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下场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这种大型武装商船唯一的优点就是自持力较强。可以长期在海上作战。当英国船团的船只四散而逃时,这些武装商船可以帮助捕猎,是很好的破交助手。八月份才过了二十天,整个英伦三岛的海外物资流入数量就萎缩了七成以上,从量从美国“租借”而来的装备、矿物,白白送给了德国人资了敌。在美国海军不撕破脸下场的情况下,德国海军已经能做到对英伦三岛进行相当程序上的封锁。而在八月三日晚,就在丘吉尔下台滚蛋前昔。被扣押在爱尔兰海一侧利物甫港的法国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突然遭遇德国海军的“人操鱼雷”的袭击。当时德国人派出一首专门特制的潜艇携带两条“黑鱼”到了利物浦港外。装载黑鱼的潜艇专为执行这类特种任务设计的“母艇”,每艇可搭载三条黑鱼。这两条名为“黑鱼”的潜水装置。其中一条黑鱼上携带着金属切割器。利用金属切割器,德国人先在港口的防潜网上开出一个大洞,而后另外两条黑鱼载着两名“水鬼”携带数枚定时水雷潜入港内。这是第三代黑鱼,最初的设计思路用于潜入斯卡湾袭击英国战列舰,然而开战时已是十月,水温较低。加上斯卡帕湾的英军防守,并不方便潜入。而后冬季降临。北大西洋过于冰冷的海水也不适合“黑鱼”出动,直到夏季降临。黑鱼才有出击的机会。位于爱尔兰海内海的利物浦港,是内华达号战舰停泊的港口。两条黑鱼上的德国水鬼潜入后方才发现,由于英国人为防备德国鱼雷机通过航母空袭,在内华达号战列舰周围垂下了严密的防鱼雷网,根本就找不到潜入战列舰水底安装水雷的空间。不过当时被英国海军的扣押的法国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恰好也停泊在附近,这艘法国战舰,由于英国人还在自由法国的人为其归属而扯皮不清,该舰的防卫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周围并没有垂下防鱼雷网,于是当晚倒霉的敦刻尔克号就遭了池鱼之殃。比起速度缓慢的铁乌龟内华达号,敦刻尔克号这艘高速战列巡洋舰反而是更有价值的目标,因为速度的优势,他对现在一票在大西洋上玩破交的德*舰威胁更大。两条“黑鱼”上的德国“水鬼”将带进港内的定时水雷安在了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的龙骨部位,启动,然后撤离。一个半小时后,定时器引爆,随着轰隆隆几个巨响,这艘法国海军最后的战列巡洋舰被炸得进水无数,龙骨大损,最后一屁股坐沉在停泊处。由于其停泊处水位较浅,倒是没完全沉没。但是经此一役,该舰也五痨七伤,龙骨严重受损的他就算浮起送进船台维修,也没有太多的修复价值了。而同样的八月份,另一个让英国人感到震惊和恐惧的事件,来自于西班牙。八月五日,就在丘吉尔下台的这一天,西班牙也向德国屈服了。经过谈判,弗朗哥同意给德国陆军让道,允许其军队进入西班牙,并在马拉加和加的斯两处修建大型机场。到八月十五日,第一批德国轰炸机都这两处机场起飞,轰炸了直布罗陀要塞。直布罗陀要塞是个顶级地下混凝土要塞群筑垒加上一个混凝土筑垒,其防御强度更在马奇诺防线之上。英国经过百年经营,在这儿修建的堡垒,其顶盖可以轻易地抵挡一吨重的炸弓单的正面直击。而安装在要塞里的要塞炮,也是各国战列舰不敢靠近的存在。八月十日,一批德国高空轰炸机飞临直布罗陀要塞上空,胡乱地投下了几十枚1。4吨重的穿甲炸弓单后就扬长而去。这些在三千米高空扔下的炸弓单毫无准确度可言,大都掉到了海滩边上。震死了一堆的海鱼让要塞官美美享受了一顿海鲜大餐外,什么战果都没有。而后每天德国轰炸机都会飞临要塞上空,然后在三千米高度水平投弹。这种在三千米高度水平投弹的作法,简直就象是针尖上扔碗豆一般,有如儿戏,投下的炸弓单毫无准头可言。胡乱地散落在岛上各处,在岛上象种萝卜般留下一个巨大的弹坑。驻岛英军检查弹坑后发现,这些空投而下的航弹,都是特制混凝土穿甲航弹。利用高空势能砸下,能钻入地下十米左右的深度才火暴炸。几个大型要塞群顶盖足够坚硬。倒是能顶住他们的直击,但那些防护相对较落要小要塞小堡垒就难以抵挡。虽然德国飞机每次投弹都是在高处水平“胡乱”投掷,但针尖上扔碗豆,总有命中的一天,到八月十六日,直布罗陀上一个小型堡垒运气不佳地被对手一弹直击,击穿顶盖,驻守在堡垒内的几十名英国当场粉身碎骨。比起直布罗陀上麻麻的要塞群。这座小堡垒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火力点,损失还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是真正让守军感到恐惧的,是八月十八日那天。十六架装有四个发动机的he177重型轰炸机飞临直布罗陀上空投下的超级炸弹。he177是德国正在开发中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历史上由于德国空军首脑过度沉迷于俯冲轰炸,脑洞大开的要求这款四发重型也能执行俯冲轰炸的任务。结果导致设计部门被迫使用了双发动机串联的2x2的设计,结果整个点歪了科技树,导致he177一直难产,到德国战败都整出象样的四发重轰来。这个位面则不同。历史脑洞大开强迫he177去执行俯冲任务的乌德特,早就被赶去当航空兵学校的校长。再也没有瞎指挥的机会。而在林汉和汉娜这对穿越者狗男女的指导下,德国空军开发部门的人也没有瞎指挥。he177的开发走上了正途。不过四发轰炸机的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到1940年八月时,整个德国也只造了四十架。这款重型轰炸机其实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1941年前根本是不可能正式装备空军。其实以德国的国力和汽油产量,根本无法象美国人那样海量地制造重型轰炸机玩战略轰炸——其实整个二战,全世界只有美国一家玩得起用b17和b29“海”玩战略轰炸,英、德、苏这三国的国力都做不到——二战后的苏联倒是做得到。但汉娜和林汉看中并不是重型轰炸机的远程轰炸能力,而是他巨大的载弹量。1940年时,he177虽然还是不成熟的产品,但是汉娜已向享克尔公司要求定购一批特制的he177,以便能安装特制的七吨重的超级航弹。(炸弓单这词老是违禁要审查,我以后都用航弹代替)英国人在直布罗陀要塞只有一个立足点,少量的防空战机根本微不足道,德国空军进驻其周边机场后,很快就压制得对方要塞空军抬不起头。随着当地机场的长跑道修好,he177也进驻此地。七吨重的超级航弹,是德国空军依汉娜的指示,仿照未来英国空军的“大满贯”航弹的思路设计的。这种混凝土穿地航弹利用势能的优势从高空狠狠砸下,穿透力极强,什么堡垒要塞都抵抗不住。七吨重的超级航弹只是起步产品,更重的十吨航弹也早就开发好。只是由于目前he177的大马力发动机还在开发准备中,载重量有限,暂时只能用七吨重的航弹“将就”一下,这种七吨重的航弹德国人称之为小赫拉克斯(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名字);而十吨重的航弹称为大赫拉克斯。这些飞临直布罗陀要塞上空的的he177,他们从距离要塞百公里外的机场上起飞,拆除了全部的武器和所有可减重的东西,同时被当成“前线轰炸机”来用的他们。燃油量也减掉了三分二,总算可以挂载着七吨重的航弹起飞。第一天他们在直布罗陀要塞上空投下了十六枚七吨重的航弹,部分失去准头直接落入海里,但砸在岛上的十一枚则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十一个巨型深洞。第二天他们又如期而至,再次投下同样数量的航弹。这一回投弹技术有所上升的他们,落到岛上的航弹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三枚。而后每天德国的he177都过来投弹,不多不少,每次都是十六枚。虽然命中精度极低,但是看着岛上一天比一天多的巨型沉坑,要塞的守军心中的恐惧可想而知。因为从这些航弹的穿透力来看。一旦被其正面砸中,什么要塞都抵挡不住。在德国对英广播里,德国播音谈起正在发生的空袭直布罗陀要塞时,毫不避讳地向英国听众鼓吹着这种超级航弹的威力,并声称十吨重的威力更大的航弹也已准备好。而到了二十日,英国人联系德国人要求谈判这一天,飞临直布罗陀上空的he177的数量,增加到了三十二架——因为刚刚生产完毕的十六架he177在这一天加入了轰炸直布罗陀的行动。“直布罗陀要塞是很坚固,但我们第三帝国有得是时间。从今天起,每天he177会往这儿投下四十八枚七吨重的“赫拉克斯”,空军将为分早上,下午。晚上三个波次展开空袭行动,每次投弹十六枚。”“按计划,九月份底后。布置在直布罗陀一带的he177的总数量会增加到七十二架。每天投弹144枚,到时候大赫拉克斯也将登场。直布罗陀要塞再坚固,但终有被砸开的一天。时间是站在第三帝国这一边的,我们有得是时间,我们可以慢慢地等待“命中目标”的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德国播音员所说的会在十月份开始投掷十吨重的大赫拉克斯,但实际上以德国目前的发动机开发进度。这一设想1941年前都不可能实现,十月份后每天投掷144枚“小赫拉克斯”也是在吹牛。但是此时的英国政府和直陀罗陀的守军,看着岛上日渐增多的巨型深坑。心中对守住要塞已不抱任何希望。直布罗陀虽然修得极坚固,但最大的弱点就是离陆地太近。欧克斯事件是压垮英国人战争意志的第一根稻草,而he177四发轰炸机投掷的“小赫拉克斯”则是第二根稻草,但真正让英国人感到崩溃的,却是来自南亚印度的战局。同样是在八月,在印巴北部的战场,苏联红军经过几个月的“稳扎稳打”,拿下了阿富汗,夺取了克什米尔,占领了整个巴基斯坦,终于实现了沙皇时代几百年梦想:将熊爪伸进印渡洋里洗手。面对庞大的苏联红军,精力都放在欧洲和德国人“搅基”的英国政府,只能空间换时间,前线军队步步后撤,一直溃退到印度境内。阻碍苏联红军前进的,仅仅只是补给问题,更重要的是德国的原因。斯大林是个稳键的军事家。德国会在一个月内打败法国,完全出乎斯大林的意料之外。几年林汉和斯大林的会面时,林汉“粗略”地告诉斯大林,“历史上”德国在“三个月”内打败法国,当时斯大林还为认为林汉是在吹牛“少报”了时间,但事实证明其实他是多说了。即使现在苏德同盟了,但这个同盟是十分脆弱的。斯大林防备德国之心远胜英国。虽然这场战争苏联在土尔其和巴基斯坦方向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但斯大林的注意力始终放在欧洲。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再疯狂,也不会激进得将铺子铺得太大,占领了巴基斯坦,取得了印度洋的入海口后,斯大林已感到非常地满意,决定稳一稳消化前期的所得,所以也在这时候配合德国向英国提出“和谈”。与此同时,在印度东部,经过大半年的准备,解放军也将公路修到了印度边境,经过半年多的物资贮备,几十万解放军涌入印度,深入印度境内约五百公里的纵深,“解放”了东北印度,然后同样因为补给的原因,也主动地停止前进。和苏联相似,解放军也面临着战线太长,补给困难的问题,战前解放军制定的战役目标,也只是解放东北印度,同时借此增强对藏南地区中国国土的联系力度和控制力度。在取得了缅北地区后,中国和藏南的联系被大大加了。和苏联相似,解放军此战的战略目标,也只是解放东北印度,将其从英国的控制下“独立”出来而已。本土反战情绪高涨、直布罗陀危机,印度面临崩溃,三管齐下之下,即使有美国表弟在身后输血助力,英国政府终于也支撑不下去了。周一了,大家一定要多赞啊,今天要是赞率上百分七,我一定加更。先更新五千字,正在写后面的ps:周一了,大家一定要多赞啊,今天要是赞率上百分七,我一定加更。先更新五千字,正在写后面的
第333章没有永远的敌人(第二更)()
历史上在1945年,英奸丘吉尔被赶下台后,接替他的是现在的工党党魁艾德礼,随后的几个月里,德国战败投降,日本也很快步德国的后尘完蛋。
此时,苏联虽然得到了半个东欧,自身却元气大伤,英国虽然人命损失不大,却也财政接近破产,只有美国,一枝独秀的美国的,凭着其强大的军力,以多得吓死人的海军,一举成为世界霸主。
此时的英帝,仍然不甘就此退出世界的舞台,仍然想挣扎一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将世界两极化,想引发美苏对抗,让大英帝国借此喘上一口气,然而美苏两国政府首都不是傻瓜。
从1945年后到朝战,美国基本上就在忙一件事,彻底拆掉搅屎棍英国,确立自己在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话事人地位。
1945后的那十几里年里,英美关系是多么奇葩。
从英国人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大陆政策导致其对希特勒控制欧陆产生恐惧,由此导致导致了一系列混乱的决策,以致催生了丘吉尔这个头号英奸。为了让美国成为盟友,丘吉尔基本上把大英帝国能卖的都卖了:1) 加勒比的几乎所有海军基地 2)英国所有尖端科技的图纸,包括雷达,原子弹的理论验证等等 3)英国本土和所有殖民地向美国完全开放。
在真实的历史上,英国人的想法是盟军从地中海登陆意大利和巴尔干,坐看大小胡子在波兰互相放血,最后盟军下山把两个一起收拾了,这样搅屎棍又是欧陆唯一的强国了,又有着从苏俄铁蹄中拯救东欧和巴尔干人民的光环,和美国平分世界。想法很好。。。。。。
但是世界从来不会轻易按照人们的最优想法运行的。火炬行动之后,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摆了英国一道,给斯大林吃了定心丸,表明了消灭德国前我们都是盟友这个态度,实际默许了美苏平分欧洲的大势,对英国佬的地中海战略我不反对也不支持。英国人只好自己下场玩了一把安吉奥登陆战。结果打个意大利都差点被推下海。
到雅尔塔会议后,美苏瓜分世界的新格局已定,三巨头合照只有丘吉尔苦笑,布雷顿森林凯恩斯几乎是在求美国人在贸易主导上放搅屎棍一条生路,美国人不为所动。两个消息传到伦敦,英国p民自然啥也不懂,但看出苗头的不列颠精英活撕了丘吉尔的心都有,这也是后来丘吉尔在英国选举被赶下台的重要原因。
战后,不死心的搅屎棍英国佬巴不得美苏立刻打起来。一方面把罗罗的发动机送给苏联——后来成为著名的米格15发动机的来源。一方面在联合国大谈铁幕,玩起了美苏对抗的冷战,难道英国人精神分裂了吗?
不是,英国人当时的如意算鼻,是打算用一个强大的苏联吓唬美国,离了我搅屎棍,欧洲防务靠谁?为此工党甚至不惜养苏自重。可惜,当年巴黎和会做的太恶心。美国人不愿当第二回傻子,而且一个强势的苏联实际上也是美国需要的(否则怎么收欧洲的保护费)。
另外。英国人大谈战后国内经济多么困难,言外之意是想赖账,赖掉租借法案欠下的一屁股美债。美国表示想赖可以,一方面联络苏联共同和甘地联络,一方面加紧把布雷顿森林并入联合国体系,47年尘埃落定。布雷顿森林进入联合国框架,一个月后美苏双重背书的印度独立,加拿大签署北美防务一体化协定,大英帝国彻底成为历史。
历史上英国人最后的一点挣扎, 苏伊士运河战争。老欧洲的最后一次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