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1世纪的学者,最重视的永远是经费,其次就是实验条件,有了这两项,能做出成绩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做不出成绩的,也能蹭点实惠。
但在80年代,学者们的关注点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学者不能自由流动,除了讲科学还要讲政治,甚至连荣誉的评判都不一定以成果为主,这就让大家非常注重舆论,不仅注意领导的看法,还要注意群众的呼声。
21世纪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了,学者做出了成绩不仅能跳槽,甚至能出国,所以,大家虽然在乎领导的看法,对群众却没什么畏惧感了,社会媒体更不是第一要务。
杨锐做研究生的时候,经费已然成为了学者的生命线,有了经费才有资格谈其他的。当然,文科学者主要还是要讲政治,毕竟,他们做的都是主观题。
在比平时少,但数量依旧很多的媒体的注视下,杨锐完成了剪彩和发言的步骤,宣布8811项目正式进入到了实验阶段。
而对簿耿鑫等人来说,这也意味着保密要求飞升了两级。
“院子里的任何活物,哪怕是一只羊,也得是身家清白的。”簿耿鑫在保密科的闭门会议上神情凝重。
(本章完)
第1428章 补人()
新的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与原来的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有一段距离,但已然挂上了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分院的牌子,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也都很快的转移了人事关系,大部分进入新区工作,少部分留在分院的,就变成了现场研究员和养殖员。
这也是杨锐设计好的规划。他现在已经不再是中小型实验室的负责人了,挂名“杨锐”的遗传工程实验室必然会是一所大型研究所,这就要求极好的阶梯性和容纳。
小型和中型的实验室要讲究小而精,因为经费和薪金空间就那么多,人力臃肿的话,分配就会影响到工作。不止上级和拨款单位会有成绩要求,研究员本身也是会有成绩要求的。最基础的,副研究员想评研究员就得发表论文若干,研究员还想支持项目,实现个人意志。
与其他单位和机构不同,研究所的学者们是最看重未来发展的。
如果仅仅是着眼眼前的话,做研究是真真没有意思的,不说读书的时候的种种不爽,工作以后,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再到副研究员,做的一大半的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重复劳动,剩下一小半能有什么意义,也要看跟的老板好不好,大部分还是运气。
国内如此,国外也好不到哪里去。类同于研究实习员的初级职位不用说,拿的薪水还不到中级职位的三分之一,活下来都够呛,做的事更不用说了,老外缺少无私奉献的学生,以至于研究实习员不得不承担更多的杂活,而且面临更大的升迁危机。事实上,很多初级职位都是给杂工们的,没有博士头衔的学者天然受到歧视。
然而,拿到博士头衔的学者,在研究体系内,起码还有五年左右的困难期,他们的薪水虽然是中级职位的三倍乃至于五倍,但是根据地区差异,也就是拿三五万美元而已。资历较深学科较好的,缴了各种税负,每个月拿个三千美元就要谢天谢地,如果不是对未来有着无限的展望,或者真的热爱,谁能坚持下来。
这里所说的坚持,可是以十年乃至于二十年计的。
所以说,中小型的实验室,其实是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当然,从更高管理层的角度来看,中小型实验室也是最不用操心的,采用达尔文体系,让他们自生自灭,得到的结果就不会太差。
稍微有钱一点的,稍加补贴的话,就能让中小型实验室的水平涨起来。
但归根结底,大家看的都是饱含着热情,看向20年后,30年后的世界的。
造导弹的,比煮茶叶蛋的,在这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不过,发展是大家的期望,而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总归是有人会发展不起来的。
在中小型的实验室里,不能发展起来的学者,本身就是要淘汰的学者。
大型实验室却不必如此。
那既不人性化,降低了实验室的吸引力,也对管理层提高了要求。
你得判断谁是真的要被淘汰的学者。
谁真的不行了,谁真的没有潜力了。
老实说,这样的判断太难太难了。
每个学者的研究方向都不同,想要理解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大量的脑力和判断力,很少有人能够有这样的储备和能力的。
总有人会做奇奇怪怪的偏门研究,但是,难道将所有奇怪和偏门的研究都从大型实验室里逐出吗?
做主流研究的永远不缺,大量的竞争意味着总有人落后,难道将暂时落后的人开掉吗?
在科研世界里,三年不鸣,七年不鸣,三十年不鸣,然后一鸣惊人的例子还少吗?
没有管理者或研究所,愿意做这种故事的背景板。
风险极大也不环保。
另一方面,大型研究所对初级职位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在国外,这样的矛盾最终就产生了技师的职位。
他们对固有的实验非常熟练,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异常熟悉,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思路开阔,养的小白鼠都比别人养的壮实健康。
但是,技师的进步空间狭窄,往往只是听命形式的中坚力量,可能永远都站不到聚光灯下。
类比一下的话,技师很像是军队里的士官。
在小规模的战斗中,他们可能比军官还要有用。
但是,技师与士官一样,晋升就非常困难了,提升的空间也有限。
在军队改革中,中国最终也是搞出了职业士官的制度。
而在研究系列中,国内是否需要技师,仍然处于争论当中。
杨锐却不管这些,自顾自的搞了相应的序列,再将人事关系丢到分院就算完了。
在分院工作的研究员们,很快都感受到了工作的变化,但是,反对者几乎没有。
短时间来看,科研是个很透明的体系,自己的能力如何,做的好不好,有没有潜力,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
对于许多只能在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里工作的科研员来说,他们能向技师的方向发展,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技师一样是有跳出的空间的。
最近的例子,就是谷强同志。
“恭喜本所研究员谷强,发表论文于自然”
食堂前的公告栏里,金黄色的大字与头等的横幅一样显眼。
而在公告栏和横幅的下方,还有红色的大字和横幅:“恭喜本所研究员谷强,连续发表4篇论文于顶级期刊。”
顶级期刊,在研究所系统内,是直接表明的,包括s在内,一个个的名字,都是写出来的。
顶级期刊配人名,在杨锐的推广下,很快成为了杨锐下属几个实验室的最高荣誉。北大、清华和中科院,也都有意识的学了去。
荣誉,是打破一切禁锢的法宝。
谷强红光满面,就站在食堂门口向大家作揖,像是新郎官似的。
很快,杨锐也带着许正平、簿耿鑫等人,一并前来。
“恭喜恭喜。”杨锐老远抱拳,并且送上一封红包。
红包是他自己出钱的,得了诺奖之后,杨锐开销要自由许多。给发表了顶级论文的作者发红包,也快被杨锐完成一个传统了。
“谢谢杨教授。”谷强捏了一把红包,更加激动和感谢了。
这篇论文,正是杨锐答应,还给他的论文。
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谷强开发出来的“一锅搅”的技术,并没能第一时间发表。
不管是从个人还是学术角度来说,谷强都等于对团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因此,杨锐曾经许诺,一旦该技术被人提前发表了,就还一篇顶级期刊的署名论文给谷强。
谷强的运气不错,并没有失去“一锅搅”的署名权,尽管如此,杨锐后期还是给谷强了福利——另一篇自然期刊的第一作者,以示奖励。
这已经是学术领域的灰色地带了。在完美的科研世界里,谁做出来的成果就由谁来署名发表才是正理。
然而,世界并不是完美的。
杨锐也没有这样的道德洁癖。
利用实验室超卓的实验条件,以及出色的眼光,杨锐愣是安排谷强刷了两篇论文出来。其中一篇顺利的登上了自然。
尽管营养不足,但顶级期刊就是顶级期刊。
如今,谷强手握4篇顶级期刊论文,俨然已是国内一线的大学者了,理论上,他现在只要站出来,立即就能获得一个大项目的指挥权,再拿下来,就是国内顶级的大学者了。
但是,捏着红包,谷强笑的直不起腿,又哪里会做这样的考虑。
除非请他回山大当校长,否则,单论项目和经费,国内生物学界,哪里有比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好的地方。
“你现在做的,就是对我和研究所的最大回报了。”杨锐说着学阀套词,轻轻拍拍谷强的粗爪子。
泡的药水多了,再好的护肤品都救不回来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谷强不知怎么想起这个词了,竟有士为知己者死而后已的感触。
想当年,他虽然是个桀骜不驯的超级实验员,但是,顶级期刊却是个不敢想的梦,甚至连梦都不算,他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至于现在——诺奖之外的荣誉,对谷强的难度,都比不上当年的顶级期刊对谷强的难度。
“你有难题就说出,咱们又不打仗,不用死来死去的。”杨锐开了个玩笑,将话题拉到了喜庆上来。
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里面,刊发论文到顶级期刊,就是比结婚还喜庆的事,有时间的都会来庆祝。
事实上,这也就是比结婚喜庆的事。中国一年就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没有几个值得全球知道的。
“只要攻克目前的显微镜瓶颈,我们就能解决第一模块的主要问题。”谷强也不是个擅长说话的人,开口就是工作。
“这个已经有解决方案了,我们回去就说。”
“啥方案?我怎么不知道?”谷强身份第一模块的负责人,马上不干了,直接拉住杨锐。
学阀比军阀就这么一点不好,遇到的傻子比军阀还多。
杨锐走不脱,只好耸耸肩,道:“国内在显微镜方面有专长的人不少,我们准备补几个给你。”
“从哪里补?”
“不知道,反正明天开始调档案,你看中谁就拿谁。有想要的人吗?”
“我想要的多了,人家都是大拿,不可能来的。”谷强笑了起来。
“8811项目是国家重要项目,你想要谁,就请谁来。”簿耿鑫很少说话,说话的语气却很肯定。
(本章完)
第1429章 螺丝钉()
在全国一盘棋的时代,科学家同样是国家建设的一枚螺丝钉。
有些时候是重要的螺丝钉,有些时候是强行拧上去的螺丝钉。
后世由学者自己申请项目,拨款单位只管批准与否,最后用同行评议的模式判断成果,是80年代中后期才渐渐开始施行的,但要到全面施行,那还得小十年的时间呢。
而在此之前,真正拥有科研自由的学者是极少数的。
当然,任何学者的科研自由都是相对的。例如正打的如火如荼的两伊战争,如果一方突然祭出超牛的生物武器,甚至基因武器,那杨锐是否需要配合做相关的研究跟进,就是国家层面的考量了,并没有多少任性的空间。
邓稼先最终成为中国核武器的总设计师,也是出于各方面考量的。他的学术能力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低调的性格,单纯的背景,适合的年龄等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杨锐的实验室,以前做的项目,要说重要也是重要的,但时效性终究差一些。所谓的改变世界,有的项目在完成的那一刹那,就改变世界了,比如原子弹,比如飞机,比如互联网,但有的项目,虽然也会改变世界,却只能说是润物细无声似的,比如钾离子通道的研究,它会在接下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挽救百万人的生命,并进一步的在未来五十年乃至百年间,以更新的技术模式,挽救上千万人的生命,可要说它改变世界,还显的不够。
pcr倒是称得上改变世界。在pcr发明的瞬间,刑侦的世界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像是指纹改变了所有的犯罪方式一样。生物学和医学的开发模式也被永久改变了,无论是疾病的筛查还是治疗,它改变了很多现有技术的操作模式。
不仅如此,所有改变世界的技术革新,带来的还有人类精神世界的改变。
就像是原子弹,以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能力,真的要用核弹洗地,轰平日本列岛,他们起码得再等一年甚至更久。铀浓缩决定了原子弹的生产进度就快不起来。
但是,原子弹事实上终结了二战,而且永久的,立即的改变了战后的态势。
飞机也是如此。
不同于热气球和飞艇的自由,令飞机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彻底的改变了世界。如果看100年前,当时社会对未来的设想,不同的飞行模式永远都是重点。
克隆羊,带来的亦将是人类思维的永久改变。
多利羊本身自然算不得什么,它是一只患有关节炎的绵羊,软弱如鸡。
然而,多利羊从出生的那一瞬间开始,它生存的每一个状态,都代表着非凡的含义。
在此之前,如牛的胚胎移植,都只能选择现有的胚胎进行移植,想要迅速的扩大一个种群的数量,依旧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克隆羊之后就不是这样了。
理论上,一个人是可以无穷无尽的克隆出成千上万的克隆人的,克隆熊猫或者克隆金丝猴亦是如此。
俯视历史上的长河,多利将是比一切二战将军更显眼的存在,或许比所有的二战领导人都重要。它那患有关节炎的膝部,将比罗斯福的小儿麻痹症更重要;它的肺炎与咳嗽将比丘吉尔的雪茄更出名;它坚持活下来的每一天,将比斯大林在红场上的讲话更重要;它的邪恶,如果发生了邪恶之事的话,将比希特勒的计划更庞大,更有威胁。
以1988年的观点来看,很少有人能比杨锐看的更加深远。
但是,仅仅是普通的生物学家看到的内容,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了。
谁也不知道,这只即将开启的潘多拉魔盒,将展示给大家什么样的成果。
换做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此时说不定就会忍不住讨论叫停了。可是,在这个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绝对不会因为太过于先进而被叫停。
“你可以直接点人,也可以找人推荐。但是,保密级别不够的,你不能给他们描述细节。”簿耿鑫将谷强带到一间密闭的房间内,给了他一个大名单。
写满了姓名和一句话简历的名单,厚重的能塞两个西瓜进去。
谷强讶异的问:“这是全国的生物学家名单?”
“保密级别高的。你最好先从这里面选,不够的,你再从外面找,要重新政审,得多花些时间。”簿耿鑫面无表情的回答。
谷强不禁有些心虚:“谁的名字能上去?这是按照啥排序的?”
“上面做的名单,你就别操心了。”
谷强想了想,就开始翻名单,一翻两翻的,就翻到了g打头的序列,明显是在找自己的名字。
簿耿鑫看见了也不吭声,就站在谷强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