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买贵了……
花上千万元进口一条生产线,然后控制在那里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的。
小型一点的设备,如刚刚兴起的微机和此前的小型机,国内其实是进口了不少的,但是,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实在寥寥。
现如今,这些问题,杨锐几乎都可以解决。
一方面,胡池身为化药振兴办公室的主任,他能够协调许多的问题,从贷款到海关,再到批文,几乎能够做到一条龙。
另一方面,杨锐的身份,在国外不是一般的好用。
欺瞒诺奖获得者,这种事情是可以做的,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更不用说,杨锐还肆无忌惮的寻找外援帮忙……
就欧洲部分来说,即使只通过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休斯顿等人,杨锐也能找到无数的专家教授。
老欧洲的老,也是体现在它的老树盘根……不是,盘根错节上面的,其实什么姿势不,只要有诺奖这样的冲击力,这样的粗度和热度,没有几家企业,能够受得了那种深入的探索与反复的摸索的。
“我的建议,南部化工可以将生产方向,到柠檬酸的生产中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这都是个很有前途的开发途径,利润应该很丰厚……”杨锐不仅给人家挑设备,甚至帮忙给他们挑项目。
国外采购就是这样,如果要生产原有的东西,你也用不着急吼吼的出国玩进口。但要说换项目,那就需要精准的判断了。
杨锐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
100万元送一个项目,杨锐早就在心里给开好价位了。
第1397章 价值几何()
1987年的年末,对于许多工厂和国企干部来说,是一个难忘的记忆。
这一年,他们旅游历了西欧、南欧的大好河山,见识了北欧的风情与姑娘,在途径阿姆斯特丹而不去红灯区的日子里,代表团的成员们,讨论出了许多个项目。
在此过程中,杨锐是全心全意的投入了进来。
科研是一个堆积沙堡的过程,需要许许多多的沙子们参与进来,这样的沙堡,才有可能竖立的久一点。当然,沙堡总是要塌的,伟大的经典物理的大厦坍塌过,伟大的完美数学的大厦坍塌过,伟大的化学……茅草屋塌了就塌了吧,没啥稀罕的。
关键问题在于,科学家是需要无限多的和无限多的的。
身为中国科学家,越是顶峰的科学家,越是希望中国强大和富强。
即使影响力不能宽广到这个程度一个行业或者几个行业成长起来,也是非常好的。
事实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本身也是不多的。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大,工业基础不错,又有的工业人口和科研人数,同时也积攒了一定的外汇,这才能闲下心来,慢慢寻找合适的产业去发展。
换成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年攒出百多亿美元的外汇可能不难,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人口就很难了,至于80年代的中国所拥有的200万科研人才,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可以说,建国30多年,积攒下来的这批科研人员,是中国最大的资产,也是中国改开以后,能迅速发展的主因。
相比于工人三个月能干活,三年能熟练,十年可精通的要求来说,科研人员的第一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甭管本科专科的,这就是差不多15年的受教育时间。
而要到能干活的程度,再加三年的硕士或者研究所行走是必要条件,学的慢一点的,6年上手并不意外。至于达到熟练要求,或许同样只需要追加三年,可要论精通的话,就不止对时间有要求了,天赋和学习的强度都是很高的。
从来只听说工人有八小时工作制,或者三班倒的,就没有听说过科研人员有按时间工作的,下班以后自学,不断加码几乎是科研人的正常生活状态。
中国产业界的发展,与其说是工厂的效率增加,不如说是不断的技术革新的产出。
武@汉著名的星期天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周末去乡镇小厂打工,给乡镇老板做图纸,装设备,教工人……
中国的乡镇工厂大部分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一个胆子大的乡镇老板,喊上几个三个月前还在锄地的泥腿子,开一间工厂就生产起来——熟练的产业工人全都在国企里,除了农民之外,乡镇企业是找不到劳动力的。
然而,泥腿子并不是天生就懂机器,会技术的,乡镇老板也不可能车床铣床焊接钳工一把抓,更不可能包揽工厂的设计,就算是山寨乃至于做假货,也得有懂行的人来教。
星期天工程师就是这样应用而生的。
类似的模式,其实到了30年后,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一家化工厂生产出了新型化工产品,一家食品厂生产出了新的食品添加,一家机械厂生产出了新的设备,但若是深究一下,很容易发现,这家化工厂,这家食品厂,这家机械厂,都没有自己的研究机构。
别说普通工厂没有了,许多上市公司的财报里,都没有大额研究经费的开销。
那么,是只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工人们自学了高等数学、CAD制图和马克思原理之后,自己琢磨出来的吗?
如果问企业老板的话,老板一定会骂一句神经病!工人的工资多高啊,稍微有点技术水平的,一个月都超过五千块了,再要懂点马克思原理什么的,月薪妥妥的破万,谁愿意用这么贵的人工去搞研究啊。
养一个研究员,一个月三五千块钱就够了,就是这样,工厂都不愿意养,谁知道他用多久才能研究出什么东西来。
养一个薪水两倍于研究员的工人去搞研究,这样的浪费精,还不赶快开除了事,难道等他传染全厂吗?
想想一家工厂里,工人们一边工作,一边聚精会神的思考着研究,顺手用生产级的原料做实验,浪费老板一裤裆的场景,令人心醉。
不过,作为科研的大后方,工厂的技术含量越高,对于科研的促进能力也就越强。
就好像科研所需的各种试剂、设备,归根结底还是得要工厂生产出来的便宜,哪怕是采用实验室制备的,也总得有化学纯分析纯的基础试剂。
从根子上,杨锐也不介意花费一些时间,帮这些国企工厂重整旗鼓。
反正都要花时间来购买设备,重做项目,自然是要选择价值较高,利润丰厚的。
杨锐对信息的了解,在这个时代是超人一等的,而他目前的身份,又让他在使用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超人一等的姿态。
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得者,预判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化工与医药产业发展,准确了就是远见卓识,不准确才是稀罕。
事实上,杨锐目前的身份地位,免不了要写相关的产业发展的论文的,到时候,别说是分析一二十年的产业发展了,甚至会有人让你判断五十年后的世界。
包括胡池、陈厂长等人在内的企业界人士,在整个欧洲的游历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然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设备购买的机会是一闪而逝的,杨锐并不会在一个工厂,甚至不会在一个城市停留太长时间。厂长们放弃一次设备的购买,再要轮到自己,就要很长时间了。
而且,下一次,他们还是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
这个时候的代表团,就像是交了意向金的购房者,只能在开发商给出的有限空间里做选择了。
在87年的冬日里,还没有人知道,他们今天的选择,究竟是价值几何。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有一些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企业中流传:当初我们厂要是再多捐几十万就好了,那时候有个项目,**X选走了,赚了不知道多少,当时要是让我们先选了,哪里还有他们的事。
(本章完)
第1398章 酸味()
“哪位是南部化工的陈厂长?”
代表团成员刚刚抵达伦敦的使馆,就有人跑过来喊了щā
“我是南部化工的。”陈厂长有些精神抖擞的站了出来,南部化工刚刚确定了柠檬酸的生产线,国内的款项也都支付了,他自然是一身轻松,浑身舒坦,与路过阿姆斯特丹一点关系都没有。
使馆的人核对了一下证件,道:“有你的越洋电话,国内打过来的,去接吧。”
陈厂长愣了一下。国内的消息传递,基本都是通过使馆来进行的。行程都是安排好的,有事情的话,各方都会联络最近的使馆。
不过,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拍电报,速度又快又方便。
电话可就麻烦了,尤其是越洋电话,占线时间很长,往往要提前好几个小时来打,等着的时间还要花钱。
“老陈赶紧去吧,别是什么麻烦事了。”同一个代表团的人,不免有幸灾乐祸者。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的竞争可是一点都不轻松的。
南部化工凭借着对离子通道实验室的100万元捐款,早早的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生产线,很是羡煞了一些人。
在之后的一周多时间里,捐款金额不断的增加,但能拿到整条柠檬酸生产线这种的大单的工厂却并不多。
控制外汇的支出,很多工厂都是买些核心装备,剩下的回去慢慢配套的。
不得不说,南部化工是用100万元,捡到了一个漏。
当然,总有些工厂的捐款数额是远低于南部化工的,可是从本身的积极性上来说,这些工厂原本就称不上迫切。
尤其是那些没有足够管束力的经理们,更是在竞争中落在了下风。
所以,真正嫉妒南部化工的,还是与他们规模相似的,状况差不多的企业。
难道,就因为南部化工多捐了几十万出来,大家以后就要分出三六九等了吗?
这样一步登天的事情,又将大家的努力置于何处——就算大家都很久不努力了,终究,大家都是躺着生活的,你凭什么飘到云上躺着了?
几个人盯着老陈的背影,暗自嘀咕着,内心盼望着南部化工出点不大不小的糟心事大家能开心一下。
几分钟后,老陈带着凝重的表情回来了。
最不爽老陈的魏仲,故作关心的笑着道:“怎么样?没什么事吧,怎么还卡着点打电话过来,厂子里没什么事情吧。”
老陈呵呵的笑了两声,魏仲不爽他,他又何尝不知道。
老陈也不想和魏仲瞎聊,只是摇头不语。
魏仲自以为说中了,脸上的笑容都灿烂了,道:“你也别想太多,厂子里的事,总有人做嘛,就是出点什么麻烦事,也是免不了的。咱们出来这么久,厂子要是还能一切正常的话,那要咱们也就太没用了吧。”
说完,魏仲觉得自己说的笑话好好笑,笑的肩膀都垮掉了。
老陈斜眼看了魏仲一眼,道:“我们厂成了部属重点了。”
嘎。
魏仲的笑声,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似的刹住了。
国企工厂,看钱是必须的,级别也是不能放弃的。
哪怕是从成本利润的角度看,部属重点也要强的多,至少,比他的工厂要好的多的多。
“恭喜了。”
“陈厂长,您可厉害了。”
另有几名干部听到了,都凑到了老陈跟前。
“运气好,运气好。”老陈谦让着,道:“我也没想到,突然之间就给评上了,厂子里还以为我做了什么工作。你们说,我能做什么工作,一天到晚都在忙,这么多的国家一个一个的跑过来,累也累死我了。”
“部属重点可不容易,我们厂申请了好几年都没成功。”
“还是靠那套柠檬酸设备。”老陈并没有隐瞒的意思,一口气就说了出来:“我现在才知道,柠檬酸的市场有多缺货。部里看我们搞的好,就主动提出要给一个部属的名头,其实也没什么大用。”
“还没什么大用?部属重点的话,起码多开出几百万的费用吧。”
陈厂长嘿嘿的笑了两声,没有接话。
“怎么的?比这个还多?”旁人惊讶的问了出来。
魏仲更是瞪大了眼睛。
一套柠檬酸的生产线已经够过分了,现在哪怕是给老陈涨10快钱,魏仲都要心里不平衡了。
老陈却是有些乐,道:“多给了一大笔,我准备再请杨主任帮忙弄个项目了。”
进口设备是极昂贵的,便宜的几十万元的规模,全套的动辄就是千万。
虽然现在是有不少的便宜生产线,可是,只要是一套生产线,就令人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了。
凭什么啊!
魏仲使劲拽了两下耳朵,希望听的真切一些。
老陈却是左右打量着,问道:“杨主任去哪了?”
“就在后面呢。”有人给指了个方向。
老陈兴匆匆的去了。
“这家伙,运气真好。”干部们免不了要议论纷纷了。
对国企来说,多添一条生产线,就是多一份的收入。
现如今,好的设备和生产线,能赚到的钱太多太多了。
这是一个工厂拼了命的生产,物资竟然还会供不应求的年代。
相应的,设备仪器也是供不应求的。
别说国内不一定有相关的成套设备,就是有的话,普通工厂也不一定能抢得到。
当然,最的还是资金问题,能够解决资金问题的国企,少之又少,很难给予判断。
南部化工却是做到了。
“妈蛋,我们当初怎么就不知道多捐几个!”说话的人,心中亦是起了酸味。
第1399章 报纸()
“资金是从哪里来的?”杨锐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更胜于南部化工的部属重点。
87年的中国,外汇储备仍然是百亿的规模,与泰国或者印尼这样的国家相比,都要弱鸡一些。
虽然不断的有钱入账,但是,出超依旧非常严重。
的比如粮食和油料的进口,都是一日不能停的。而在此之外,各种工业品的进口,不可避免的享用品,以及消耗最多的机械设备乃至于原材料,都需要的外汇。
即使到了30年后,人民币依旧不能在世界范围内通行无阻,更不要说是现在了。
老陈露出笑容来,低声道:“奥地利了贷款,只要我们买他们的设备,就可以全额使用贷款。”
“全额?多少?”
“看咱们买哪种设备了,还没有敲定具体数字,听说是很不少。”老陈顿了一下,又道:“杨主任,我们南部化工的项目,能不能加度敲定下来。狼多肉少啊。”
贷款再多,数额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像奥地利这样的国家,他们虽然能给出不少的贷款来,可是相对于中国的需求来说,是远远谈不上满足的。
中国的事情,很多时候就是谁快人一步,谁就拿到核准,后面的只能吃灰。
杨锐只用了几秒钟的思考,就道:“既然是贷款买的设备,速度又要快,我看就不用开发新项目了,上马柠檬酸好了。”
“再上马一条柠檬酸的生产线?”老陈有点心虚。
柠檬酸的用途是很广泛的,作为有机酸,它既可以用于食物,又可以用于医药产品中。人们常吃的果酱、糕点或者饮料中,都可能含有柠檬酸。它能够同时胜任酸味剂,抗氧化剂和PH剂,换言之,它是有味道的有机防腐剂,比亚硝酸钠之流要好用的多。
做医药产品的话,柠檬酸同样管用,包括抗凝血剂在内的多种医药产品,都有柠檬酸的使用,乃是最广泛的几种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