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够相对充分的思考,而且能够寻求场外帮助。学术毕竟不是玩话术,用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得到较为公允的学术答案。
当然,蒋同化可以借此利用三木公司的关系,将外国科学家的成果拿出来说说,或者让三木的研究人员回答杨锐的话,然后当成是自己的回答。毕竟,三木公司研究了十年左右的律博定,在方面的积累肯定强的不行。
孙璇却没有给蒋同化机会,笑笑道:“您的想法也没错,但这样不是要连播好多天?我可没有这个面子,我们要了两天的黄金档,台长都急眼了。”
蒋同化讪笑两声:“说的也是,太费时间了。”
“而且也不好看,你们不能像是开会的时候弄的学术辩论,得言简意赅,要说一些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这样才有收视率,有收视率,才证明节目有人看,否则,咱们变成关起门来的联欢晚会了。”孙璇提醒了一句,道:“我觉得蒋所长您最近在媒体说的话挺合适的,辩论也得用这样的语言。”
言简意赅等于是简单高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蒋同化咧咧嘴,道:“我在媒体说的话,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你也是知道的吧。”
“我知道,所以,建议您今晚多准备些这样的资料。”孙璇才不管你多难呢,她要做的是自己媒体方面的工作。
蒋同化苦笑的想,一晚能准备多少资料。
不过,多给两晚也不会有太大区别。
蒋同化想到此,突然问:“杨锐确认来吗?他同意了吗?”
在蒋同化的印象里,杨锐可是要任性的多,电视台的诸多要求,不见得能顺了杨锐的心意。
孙璇却是轻轻一笑,道:“杨锐没问题的,我们副台长和他挺熟的,已经亲自门拜访过了。要是杨锐这边不能确认,我也不能找你啊。”
蒋同化听的一阵不舒服,为啥杨锐是副台长亲自门拜访的,我是你一个小编导在台里随便说说的。
可这些话都是些不了台面的小心思,说也说不出口,蒋同化呵呵两声,道:“杨锐都没问题,我也没问题。”
“太好了”孙璇雀跃而起,笑容满面,看的蒋同化也是一阵微笑。
“你稍等一下,我去向领导报告。”孙璇一溜烟的转头回去了,都不给蒋同化回答的机会。
不长时间,孙璇跑了出来,递给蒋同化一张单子,笑道:“弄好了,您是三号嘉宾,明天下午早点来,三点来吧。”
蒋同化看到写着“三号”的进门单有些傻眼,道:“还有一号和二号?”
孙璇点头道:“一号嘉宾是咱们科院的老院士,不参与辩论,是开头露个脸,二号也是科院的,狄河颂研究员,您认识吗?”
“认识。”蒋同化嘴角抽动两下,院士他是拼不过的,狄河颂的地位他也要高一层半层的。
蒋同化不怎么高兴的道:“你们已经找了狄河颂研究员,再找我是什么意思呢?”
“狄河颂研究员的观点不像是您这么明确。”孙璇找了个词,道:“狄河颂研究员还是较倾向于谨慎的,所以,我们觉得您的观点最适合辩论,所以,您也是辩论的主力。”
“还有四号五号?”
“只有四号了,一共四个人。”孙璇笑笑道:“四号嘉宾是许石教授,首都医科大的。”
蒋同化点点头,这位他也是知道的,但与他的距离远了,只是名普普通通,稍微有点名气的教授而已。
“杨锐那边呢?几个人?”蒋同化再问。
“杨锐一个人了。和杨锐观念相同,而且愿意站出来参与辩论的,没有合适的。”孙璇颇为遗憾。
“我们四个人,和杨锐一个人辩论?”蒋同化脸色发冷,道:“这不是等于说我们不如他吗?”
“怎么会,这说明秉持你们的理论的人更多啊。”孙璇笑起来眉眼飞扬,倍显青春。
这时候,也容不得蒋同化反悔了,但他莫名的有些不安心,咬咬牙,道:“能不能请一名三木公司的研究员来?他们更熟悉律博定。”
孙璇眼前一亮,道:“我觉得可以,但我要去请示一下领导。”
。。。
:
第九百三十二章 离子通道()
在出门前,他还特意打了电话给京西制药总厂,并通知了三木公司,虽然几个人与杨锐一个人辩论,有胜之不武之嫌,但是有三木的研究员一起来,还是很令人放心。
到时候,光用三木的研究员拿出来的数据,能把杨锐砸晕吧。
蒋同化坐在椅子化妆的时候,都颇为得意,并且频频向两边的研究员示好。
二号嘉宾狄河颂和四号嘉宾许石都是生物圈子里的人,说几句话,也变成了熟人,加三人的观点相近,很容易热络的聊了起来。
现在的电视化妆都是浓妆,为了让色彩不足的电视能清晰的表现出人的五官,对强烈的黑红两色是不可避免的。
蒋同化很不自在的让人涂了口红,照了镜子,突然好的问:“王院士也要这样化妆吗?”
电视台的化妆师笑了起来,道:“王院士用的时间更长,他在隔壁,有专人给弄呢。”
蒋同化想起王院士一脸的老人斑,释然点头,又问:“那三木公司的人呢?也在隔壁?”
“三木是什么?”化妆师不解的问。
“我们今天讨论的药,是三木公司做出来的啊。”蒋同化微微抬头。
化妆师不着痕迹的将之压了下去,道:“这我不知道了。”
蒋同化“哦”了一声,心道:老外的架子还挺大的,别是自己带了化妆的人。
转念想想老外粗糙的皮肤,蒋同化心想:熊一样的体质,要弄成人模样,也是得费些功夫。
化完妆,吃了些饭,见孙璇进来给几个人叮嘱注意事项。
蒋同化很认真的听着,还特意的练习了两次,免得一会了电视出丑。
孙璇看他紧张,笑道:“您别担心,我们这个是录播,下午录好,晚才放的。”
蒋同化点头,但紧张依旧未能缓解。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节目是录播,但那又如何呢,你出丑的地方,电视台可不一定会剪掉,否则,为什么那么多采访的片段里面,被采访的对象都是丑来丑去的。
蒋同化咳嗽一声,左右看看,道:“杨锐呢?杨锐还没来吗?”
“来了,估计在后台被堵住了。”孙璇笑笑。
“咦,为什么?”
孙璇的脸莫名的红了一下,道:“好像是被看成了电影明星,被几位老师给拦住了。”
“拦住做什么?”
“说他适合演几个电影角色……啊,出来了。”孙璇说着,满是星星眼的看向后边。
蒋同化觉得,自己这四十多年都白活了,好像没有见过女人有这种妩媚表情的。
转过头来,蒋同化又有闪瞎狗眼的感觉。
只见杨锐身着西装,肩宽腰细,略微化妆以后,竟是同时走出来的男主播还要亮眼。
事实,杨锐身边的男播音员化妆的他精细多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罢了。
“杨委员。”蒋同化挤出一点笑容,和杨锐打了个招呼。
杨锐轻轻挑了挑下巴,也招呼道:“蒋委员。”
说着,杨锐来到了蒋同化身边,和他轻轻握了握手。
孙璇兴奋的拍手道:“太好了,这是友谊第一,赛第二的精神,你们等一下,我喊摄影师过来。”
摄影师快步走了过来。
孙璇喊道:“大家一起拍个照吧,站到一起先拍个集体照。”
在她的推动下,许石和狄河颂,还有王老院士都站了过来。
蒋同化这时候不禁再问道:“三木公司的研究员呢?也一起拍照吧。”
“哦,三木公司打了电话过来,说是不能来了。”孙璇抱歉的道:“忘了通知您了,不好意思。”
“没事,不过,为啥不能来了?”蒋同化眉头紧皱,没有三木公司的研究员在,他是真不想和杨锐辩论了。
孙璇只是笑笑,道:“邀请的嘉宾突然有事,不能来的情况很多的,我问了他们,看能不能临时找一位别的研究员,但对方说实在抽不出人手来,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原来如此。”狄河颂的观点相对立,并不在乎有没有三木的人来。
孙璇笑的很可爱,道:“这样也好,我们的翻译听说要在节目里给外国研究员做翻译,紧张的不行,现在轻松了。”
“哈哈,研究用的英语,翻译起来可不容易呢。”王院士发出大笑,显的很精神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有各位来可以了,我们觉得这次的节目一定会大获成功的。”孙璇恭维了一句,继而指挥者众人完成了合照,再分别坐在了演播室的两边。
像现在大部分的电视节目一样,京城电视台的演播室的环境简陋,光洁明亮大约是最好的形容了,除此以外,从桌椅等硬件,到具体的布置,都让杨锐感觉一种山寨的味道,像是大学里搞的辩论赛的感觉。
铺着白桌布的小方桌,没有靠椅的板凳,还有花哨的搪瓷杯,以及简单的大方桌组成的主持台,是演播室里的全部设备了。
主持人是曾经采访过杨锐的周想,她有一双大眼睛,在整容手术尚不发达的85年,堪称是少见的迷人大眼睛。
在辩论开始阶段,被周想盯着的男人都会有一些不自然。
直到几个人渐渐进入状态。
“抗心律市场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从最早的奎尼丁,到现在的氟卡尼,普罗帕酮,这些药物的应用,在国外已经是成规模,成体系的了,仅仅以你一家之言,而让国的患者失去治疗和控制心率失常的药物,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是制度弊病,杨锐委员,您觉得呢?”
“抗心律理论还是很有研究和发展的价值的,一刀切的打压,是不应该和不正常的。”
“我对律博定有一定的了解,事实,我在国外的时候,还吃过这个律博定,不管是从各种报告也好,我个人的感觉也好,我认为律博定是安全的。”
蒋同化王院士和许石等人,一个接一个的发表意见,其又以许石的言辞最为激烈。
他甚至蒋同化还要心急的跳了出来,喊道:“杨锐同志,我劝你最好尽快从gmp委员会辞职,你是生物学家,并不是医学专家,凭什么审核新药?而且还与医药界的主流观点发生这么大的冲突,你觉得是你错的了?还是我们都错了……”
周想阻拦了一下,笑道:“好,正方的观点都发表完毕,现在请反方发表你的意见。”
周想看向杨锐的表情稍微带些同情,她不懂学术,但能听得懂蒋同化等人的话,杨锐明显是落在了下风。而且,周想很确信,自己的观点和观众的观点是一致的。
杨锐的脸却看不出沮丧或者失败的情绪,他向周想点点头,道:“我从后往前回答吧,首先,许石教授说我不是医学专家,而是生物学家,并且说,我的观点和医药界的主流观点发生了大的冲突,对此我是否认的。”
杨锐的回答,立即激起了许石的反应,后者身子一动,想反驳。
周想立即阻止了许石,笑道:“我们是一一辩论的方式,要等杨锐说完了,您才能说。”
杨锐微笑,却道:“我觉得没关系,我和许石教授一问一答也许更容易解决问题。”
周想眨眨眼,显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停”演播厅里坐着的导演站了起来,道:“杨锐委员,不要擅自修改规则。”
杨锐耸耸肩,道:“对面四个人,我一个人,如果我要一次回答四个人的问题,复杂且不说,观众也会听的忘记了前面人的话吧。”
导演迟疑了一下,道:“这是标准的辩论规则。”
“我们这不是标准的辩论啊。”杨锐指指自己两边空空如也的位置,道:“导演,要不然让我们试一下,如果您觉得不好看,我们再改。”
“好吧。”导演总算没有坚持,示意摄像机重新开始。
“许石教授。”杨锐并不看镜头,微笑面对许石,道:“您对抗心律药物也有一定的研究,如果要您给抗心律药物做一个分类的话,您会怎么分?”
许石想了一下,道:“这是分类学的内容,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吧。”
“您看我这样给它们分类如何,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和单离子通道阻滞剂,这样说,您觉得可以吗?”
“恩?恩,这个……这样分也不是不行。”许石有些迟疑,他显然还没有关心到这个问题。
“我知道我在北大所任职的职务名称吗?”杨锐的问题一环接着一环。
许石愣了一下,却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主持人,许教授大概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了,我自我介绍一下可以吗?”杨锐征得同意后,面向观众,道:“我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主任杨锐,这个离子通道,与多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单离子通道阻滞剂,是一个离子通道,它们正好在我的研究范围,所以,要说有的生物学家是不擅长医学的,可能,但我对律博定以及抗心律药物的了解,我是不会简单谦让的。
周想带头鼓掌,杨锐微微弯腰,落落大方。
许石的脸,却是一下子的红了起来。
。。。
:
第九百三十三章 采访中的采访()
能够进出细胞膜的物质,是最有能力作用于细胞的物质。%
正因为如此,离子通道作为药物的作用靶点,是新药研究最重要的一环。
从60年代开始,离子通道是医药公司研究的重点,也是少数他们会做研究的基础科学。从靶点到新药的过程是很繁琐的,至少还有两三个大的步骤,耗时起码十年,但医药公司依旧会花钱在这里,也是因为离子通道的研究实在是太过于重要。
任何想要竞争对手更早推出明星药物的医药公司,都得对离子通道相关的研究付出大量的心血。而著名的心脏病药受体阻滞剂,是离子通道研究的翘楚。由此诞生的重磅炸弹数不胜数,仅用于心脏病的,有噻吗洛尔吲哚洛尔普拉洛尔氧烯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艾司洛尔卡维地洛索洛尔
因此,做离子通道的学者,也是生理学专家。
诺贝尔生物奖的全名是生物学与生理学奖,亦是同样的原因。
无论是学术还是常识,都很难将生物学和生理学,或者医学区分开来的。
只有早期的博物学家,也是达尔时代的生物学家的名头,才略有不同,但到了现代,认识动植物多只是一种基本功而已,不管是动物学家还是植物学家,又或者微生物学家,归根结底,最终还是要研究到细胞乃至于基因层面,因为这是更容易研究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和分析生物的更快捷的途径。
杨锐坐拥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要说他不懂医学,观众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学术界首先要笑起来了。
许石本来是想和杨锐争辩一下他的个人能力的,毕竟,杨锐才是刚过20岁的样子,算是有能力跨界,也不应该跨多远。
他没想到,杨锐一下子把北大的衔给举了起来。
要说这种行为,其实是有些不好看的,奈何杨锐的年龄和北大的名头之间的差距,却只让人感觉到了光环加身。
许石至今还没有资格拥有**的实验室呢,对此也只能羡慕嫉妒恨的圆场道:“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