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蒋同化和国内大多数研究所一样,都采取重点课题保障。但是,算是其实验室里最重点的课题组,经费也很难达到百万元的级别,按照一个课题组三五名研究员的配置,人均还是达不到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水平。
当然,其重点保障的课题组的成果也是不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后者现在发表的章起步是以的,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2000年以后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水平,而蒋同化的实验室,仍然停留在80年代的水准,也是发一篇sci章满意,发一篇极限。
这样的结果,必然令双方的经费差距越来越大,等到科研改革,将经费制改成项目申请制以后,双方的差距还要拉大。
李强和蒋同化差不多同时想到了这样的结论,两人间的气氛顿时不好了。
“这个我承认,你们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确是有钱。”蒋同化叹口气,又争取同情的道:“咱们国家积弱,咱们搞研究的,只能千方百计的节省一些。实际,这个手套,咱也不是用不起,只是觉得用着不划算。你们离子通道实验室,拿着国家的钱,随便浪费,我看是不以为荣,反以为耻。”
蒋同化说话还是很有水平的,大家都是官方实验室,一下子升到了利国利民的高度。
许正平却是不虚,摇摇头道:“蒋所长,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敢情研究员的身体在你眼里都是升官发财的材料,反正能用用着,等60岁退休了,早点死还能给所里省点退休金是吧?”
蒋同化被说的眼皮子直跳。
众人的目光也嗖的望向他。
在场的都是研究员,对蒋同化冠冕堂皇的话本来不感兴趣,又有几个人真的愿意将一个塑胶手套翻来覆去的用?这好像吃一天的小龙虾,只能用一双手套。吃小龙虾还能脱了手套直接,搞生物学研究的,有时候也的确是脱了手套直接的,但那付出的是健康成本了。
扪心自问,谁都不想要一双冬疼夏胀的关节变形手。
蒋同化分明看到周围人的表情都变了。
或许大家的表情没变,是蒋同化自己心虚了。
在蒋同化考虑如何削减影响的时候,许正平又向前站了一步。
只听许正平音色洪亮的道:“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最近一直在招人,待遇和条件,也都是极好的。我们实验室主任杨锐同志较年轻,大家应该都知道情况,杨锐还在读,但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毕竟,我们主任没有官衔,也不会用科研人员的血染自己的顶戴。”
蒋同化气的脸都涨红了,大声呵道:“许正平说话归说话,谁用科研人的血染自己的顶戴了。”
许正平笑而不答,周围人的纷纷议论却是令蒋同化难堪。
这时候,国医外贸的人员也走过来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连忙宣布会议开始。
大家各自落座,蒋同化仍然气的不行。
不过,生气归生气,蒋同化也不是特别在意此事。
但接下来几天,“用下属的血染自己顶戴”的故事,却莫名其妙的在科研圈子里传播起来。
也是蒋同化的人缘太差,最近几年,他借着梁家的东风,很是抢了些好处,像是排挤杨锐的动作一样的事情,他自己都不知道做了多少。梁家势大,普通的科研员无力抗争,但在茶余饭后,说些蒋同化的坏话,却是大家都乐意的事。
几天的功夫,红顶戴的故事,竟而传到了梁家耳。
……
。。。
:
第905章 药效学实验方法()
“我也没想到。”蒋同化卑躬屈膝的陪着笑,心里又是愤怒,又是屈辱。
他是梁策的大师兄,梁策大了不止十岁。
这些年,蒋同化不知道帮了梁策多少忙,然而,现在是他俯首于后,而梁策倨坐于前。
曾经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应得的尊重,或许换到了一些金钱,一些方便,一些权力,但并没有尊重的影子在里面。一丝一毫都没有。
蒋同化所幻想的情感的羁绊,在梁家人眼里,不过是干净利落的交易。
蒋同化望着梁策年轻而傲然的表情,不禁有些黯然神伤,又有些畏惧。
梁策却是看都不想看蒋同化的模样,听到杨锐的名字,令他的胃燃起熊熊怒火。
怒火的燃料,来自于补选的失利,来自于家族的压力,来自于失败的懊恼,来自于对杨锐天赋的嫉妒,来源于对自身天赋不足的痛苦,来源于对未来的迷茫,来源于对未来的渴望……
“血染的红顶戴,呵呵,第一次听说,有搞研究的被挂这么个名头。”梁策没机会冲着杨锐发泄怒火,只好将目标对准了蒋同化。
蒋同化无奈苦笑:“谁知道传闻能传的这么离谱。”
“学校的院墙,都有你的大字报了,你说你得罪了多少人。”
蒋同化心说,这些人里面,有四分之三是为你得罪的。
仰起头来,蒋同化小声道:“他们也是说说而已。”
“无风不起浪,不过,红顶戴这个名字起的,实在诛心。”梁策有些不自然的学父辈说话,但内容却是令人惊心。
蒋同化不安的注视着梁策的脸,浑身闷热的好像躲在三伏天的谷仓里似的。
“我觉得,此事背后有人操纵。”梁策接着看向蒋同化,问:“你认为呢?”
蒋同化的脑袋里,警钟长鸣。
同样的问题,他在十年前回答过,那一次,有人受伤了,有人下放了。
这一次呢?
背后有人操纵?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你怎么想?”梁策又问了一句。
蒋同化讪笑两声,还是不敢,小声道:“我想,还不至于吧。”
“不至于?不至于怎么会传的这么快?”梁策问。
蒋同化无法回答。
梁策再道:“不能这样子算了。我是为你出头,你想怎么搞?”
蒋同化心腹诽:你是没有进gmp委员会,所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难道陪着你疯吗?
想归想,蒋同化还真的只能利用梁家的力量。
思忖片刻,蒋同化道:“我觉得,还是不宜打击面过广,支持杨锐的人也很多,再者,他如今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能从专业方面入手,这个最好了。”
“从专业方面搞杨锐?”梁策看傻子似的看蒋同化,道:“国内现在的情况,不论声望,有几个学术杨锐强的?”
梁策不喜欢杨锐是利益冲突,他的眼光还是维持在一定水准以的,自然看得出杨锐的成果之强悍,尤其是pcr的应用越来越广,眼看着又是一代x光的皇者之势,这让他对蒋同化的建议一点信心都没有。
蒋同化却是延续着自己先前的想法,而且又有进步的道:“杨锐出的成果较强是不错,但这些成果都是他出的吗?我看不见得。有句话说的好,堡垒都是从内部垮塌的,我之所以接触李强,是想从内部搞倒杨锐。你如果愿意出面,我觉得还有希望。”
“你能找到证据?”
“我考虑从两方面。”
“恩?”
“一方面,我继续联系杨锐的实验室里的人,要能挖几个过来,咱们不是有人证了?”这是蒋同化早想过的法子,只是第一次试探,很是糟糕。
梁策缓缓点头:“这个主意不错。”
“二一个,我考虑咱们能不能集几名学者,将杨锐的论从头到尾的捋一遍。”
梁策皱眉:“这可是个大工程。”
“我知道,所以要你支持。”蒋同化总算把腰给直起来了。
梁策想了一会,道:“好,我来找人,你来组织。”
两个人秘议已定,立即执行。
几天的功夫,蒋同化在自己的研究所里,弄了一个小组,开始研究杨锐的论,还特别邀请了几名顾问。
看别人的章本来是研究的一部分,集研究某个学者的章也是很正常的。不过,80年代的国内科研界很少这样做,主要是国内学者的研究价值低于国外,而集研究国外学者的章,又受限于资料和信息的难以获取。
相之下,杨锐的论既有国际一流的水准,又容易获得,蒋同化还真的正大光明的给研究了起来。
这一次,也是蒋同化第一次认真的阅读杨锐的章。
看论是很累的工作,不是像看消遣类籍那样,读过算的。
如果真的只是读一遍,那除非是有逻辑性的问题,否则,章是读不出问题的。一篇论几百千把字,有时候要写一年两年,是快的不行的,也得写一个月左右,想有逻辑性问题,实在不容易。
所以,真正的读论有两种,一种是不做检查的读懂,通常需要反复阅读,有时候还要阅读章涉及到的参考献。
一种是有检查性质的读论,要做重复试验,要考虑各种实验因素的适用范围。
前者是学习形式的,后者一般是为自己的实验做准备,如要用到某篇论的结论,那做重复实验也是有可能的。
像是蒋同化这种找茬型的读论,自然得做重复论,读也得细致的读。
蒋同化由此也设定了几个课题,装模作样的要做项目,循着杨锐的论的后续而去。
这一读,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蒋同化是闷头苦读,几乎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了,直到一个周三的早晨,他实验室的副手张泽宇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来,递给蒋同化一本新鲜出炉的,道:“您说要杨锐的资料,情报所刚给送过来的。”
“什么东西?”蒋同化一路审查杨锐的章,然后看到钾离子通道的项目的时候卡住了。
不管是以21世纪的标准,还是20世纪的标准来看,钾离子通道的研究都是极难的。
在85年的当前,它更是纯纯的理论性研究,要读懂都是很不容易的,重复实验几乎不可能——不是说蒋同化做不出来,而是因为钾离子通道的实验本身有一定的几率性,重复成功,本身意味着能够发现一种新的离子功能,这是能发表到cell的成果了,此门仍然大大的敞开着,说明受限制条件很多,首先受限制的,是经费先。
蒋同化不会为了检查杨锐的论,而大动干戈的开一个大项目。
这让他的读论之路格外不顺。
张泽宇也知道蒋同化心情不好,如果可能,他会换一个蒋同化心情好的时间来报信,然而,蒋同化最近没有心情好的时间啊。
“杨锐出了一本药效学实验方法。”张泽宇用手点了点皮的右下角。
蒋同化顺势看过去,杨锐两个大字,刺的人眼疼。
。。。
:
第906章 打钩()
“怎么是药效学实验方法,这是gmp的项目吧。 ”
“杨锐做过多少药效学的实验,敢大言不惭的写实验方法了?”
“去铁酮的时候应该没少做。”
“总共几个月的时间,又能做多少。”
实验室里的研究员议论纷纷,他们还都是倾向于蒋同化的。
蒋同化的表情阴晴不定。
他想到了杨锐之前在gmp委员会的委员们面前说的话,所谓将之前的论结集出版,骗鬼去吧你之前的论和药效学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蒋同化这些天的工作是看杨锐的论,虽然才查到钾离子通道的部分,但之前之后的论,蒋同化都已通读过了。他敢用便秘十天打赌,里面绝对没有药效学的论。
如此一来,却有可能推导出一个更可怕的结论,杨锐的确是用了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本新。
或许时间用的更久一点,如他在gmp委员会组建之前开始写这本了,但这仍然不能掩饰其飞快的速度的事实。
正常人写一本学术专著,怎么都得三五年时间吧。
蒋同化一边想着,一边打开杨锐的《药效学实验方法》阅读起来,期望看到一本粗制滥造的学术专著。
然而,这种情况的几率之低,连蒋同化都知道不可能。
杨锐怎么可能出一本粗制滥造的,诋毁自己的名声呢。
“还真的是实验方法。”蒋同化翻了几页,诧异起来。
在学术专著,这种编撰形式的产的逼格是最低的,实验方法也不例外。
但是,它毕竟是一本,逼格论又高了许多倍。
另外,要原创一种实验方法,也不是容易的事。
实验室里的实验方法,说起来工厂里的工艺流程简单,可也简单不到哪里去。
如果说,改进辅酶q10的生产方法是一件困难的事的话,改变辅酶q10的实验方法也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杨锐这本里,会有多少种原创的实验方法?
蒋同化心想:以杨锐的年龄和经验,能有三种大概不错了。
不过,考虑到杨锐毕竟是写了一本,蒋同化将原创实验方法的数量,默默翻倍,增加到了六种。
用六种原创的实验方法写一本,也是够划算了,只能说是勉强不丢分的。
但究竟有多少种,还得仔细看一遍。
蒋同化心里这么想着,呼喊着手底下人过来,道:“大家一起过来,有见过的实验方法喊一声,咱们对一下杨锐的这本。”
只有一本,再复印又很贵,大家头挤着头的在一起看。
蒋同化一页一页的翻,开始翻的很快,因为都是常见常用的实验方法。80年代的都是这样,在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此类编纂式的籍都是越全越好的。
尽管受限于篇幅和编者的精力,各种编撰类的籍不可能无限膨胀,但较新和较经典的方式,还是要集其的,至于如何撰写和决定篇幅例,取决于籍的类型。
杨锐的是冲着gmp去的。蒋同化看了一会看明白了,如其名,这是一本纯粹的,专业的,专注于药效学的籍。
而gmp委员会成立以后,不可避免的还会涉及到新药审核的问题。
药效学的高地,代表着新药审核的权利。
蒋同化更是心生警惕,心想:杨锐是想要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成为权威吧?
想一想,蒋同化更是心生无奈,杨锐做出来的去铁酮,虽然还没有完成临床实验,但它却是最近些年,国内最出名的新药开发了,若是以欧美标准看的话,说是唯一的新药开发都不为过。
而国内的gmp委员会,又或者新药审核制度,原本是学习欧美的。
杨锐在这个专业领域里的影响力,还真不是蒋同化所能企及的。
当然,国的新药审核没有欧美的那般严格,其价值亦不能与美国fda相提并论,尽管如此,蒋同化还是一阵的不爽。
“有没有见过的原创方法吗?”蒋同化将的三分之一的翻了过去,这些都是烂熟的经典药效学方法,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动。
众人亦是纷纷摇头。
“从这里开始是有较多变化的了。”蒋同化注意到了杨锐的分章,《药效学实验方法》总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经典药效学方法,第二部分是常用药效学方法,第三部分是最新药效学方法。
即使是21世纪以后出版的籍,其实也差不多是类似的分类方法,经典药效学方法的确是能在络查到的,但一个实验几万乃至几十万元的成本,真的要相信百度吗?万一搜到的是莆田药效学方法怎么办。
蒋同化快速通过了《经典药效学方法》的章节,拿出一个本子,放在面前,道:“咱们从第一个方子看起,有确定看过的打钩,不是特别确定的,说先不要划勾,最后,有不确定的,咱们分开来查,小刘,你来标个数字。”
“哦。”实验室的老么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