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科学家受此启示,正在模拟鳕鱼等生物抗冻的机理,用人工合成方法生产抗冻蛋白质,用来贮藏肉类食品、水果、蔬菜等。因此,对抗冻蛋白质的研究和应用,对科学发展和现代化生活都很有意义。
【小档案】
人类在抗冻上根本无法与鳕鱼相提并论,但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08年12月9日报道,绰号“冰人”的荷兰人维姆·霍夫也具有超常的抗冻能力,并创造多项人类抗冻纪录。正常情况下,人长时间处于酷寒环境中会患上冻疮或失温症。当体温低于32摄氏度时,人体各项功能开始停止,可能在几分钟内死亡,但是霍夫是个特例。当他与冰共存1个多小时后走出容器时,皮肤仍有血『色』。2000年,他只穿泳裤跳入北极冰下,创造冰下游泳最长时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当他游出水面时,气温已降到零下30摄氏度。2002年,他赤脚在北极圈内跑了100英里(约合160。9千米),完成了4个半马拉松。同一年,他还在欧洲完成了另外4个半马拉松。2007年4月,他只穿短裤攀登珠穆朗玛峰。2008年1月,霍夫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大街上近乎『裸』体站立冰中72分钟。至今,科学家仍无法完全解释霍夫为何能够有如此惊人的抗冻能力。据霍夫自己透『露』,他多年前开始练习喜马拉雅地区一种叫做“内火瑜伽”的冥想术,这种冥想术被认为可以产生热量。
第一百〇二章 插在吻上的长剑——剑鱼与鱼雷()
小问号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在我国的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都能发现一种长相很奇特的剑鱼。它肌肉发达,在海洋里能够快速游动,时速达100千米以上,速度之快,已经远远超过了离弦之箭,而且『性』情凶猛异常,挥舞一把长剑,横冲直撞,就是“海上魔王”鲨鱼遇上了也会退避三舍,不敢与它交锋。在人类的航海史上也有这样血腥的记录:剑鱼用它那锐利的长剑把舰船的木板或钢板撞击出一个大洞,甚至穿透而过!那么,剑鱼为什么能够游得那么快,那把『插』在吻上的长剑,对人类来说,有什么重要的启迪作用?
剑鱼也叫箭鱼,是一种食肉『性』的鱼类,身长达3~4米,体重约300~400千克。作为一种海洋鱼类,从外表上看,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的上颌突出近一半,而且骨质坚硬,好像一把利剑。当它追逐鱼群的时候,先是到处『乱』蹿,利用长长的利剑把鱼儿击得遍体鳞伤,再慢慢吞吃。它游得快,不仅与漂亮的流线型身体有关,体表还会分泌出一种光滑的粘『液』,以减少水流的摩擦力,再加上它那上颌突出的长长利剑,可以助它劈水前进。因此,剑鱼在海洋中以凶猛、快速著称。
剑鱼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1868年,出生在英国的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从剑鱼的身上受到启发,想研制一种水上使用的新武器。他认为如果能发明一种武器,像剑鱼一样,向敌人的潜艇冲过去,把它炸毁那将是件最开心发明。恰巧,这时候,奥匈帝国的海军部也找到了他,希望能发明一种推式小艇,小艇上装*,冲到敌人的军舰跟前就能立即爆炸,把敌人的军舰炸沉。怀特海德欣然接受了任务,开始按照奥匈帝国的海军部的思路进行研制。后来,经过一番努力,这种受剑鱼进攻猎物启发的武器发明出来,起名叫*:长约4。6米,重约135公斤,头部为尖圆形,里面装有*,中部呈圆柱形,装有发动机,尾部有水平舵和垂直舵,整个外形很像一条鱼,一旦发『射』,就能盯住目标快速游去,速度每分钟达到200米,能像剑鱼那样发出巨大的冲击力,冲向敌艇,而后把敌舰炸毁。1877年深秋,这种*在黑海上把土耳其的“英且巴哈号”战舰炸沉并一举成名。从此,各种各样的*相继问世,像电动*、自导*等,逐步走上了自己的“岗位”,在海战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剑鱼也曾让飞机设计师从中获得了灵感。他们给飞机装上一根“长剑”,这把长剑刺破了飞机高速飞行中产生的“音障”,使现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时速达到每小时3500多千米,其飞行速度进入了一个新水平。
【小档案】
剑鱼『性』情凶猛,哪怕船只也敢直面撞击,丝毫不畏惧。在英国的博物馆里,有些独特的陈列品,其中有一艘捕鲸船的34厘米厚的木板中间,镶嵌着一根长30厘米和12。7厘米圆周的剑鱼的“剑”,还有一块55。8厘米厚的木板,被剑鱼的剑穿了个孔。面对剑鱼的“杰作”,有人分析认为,剑鱼有攻击鲸鱼的习『性』,可能是把海上的船只错误地当成了鲸鱼,所以才会发生剑鱼把船只撞得人仰马翻的悲剧。也有人说,剑鱼和船仿佛是两辆急速行驶的汽车,来不及“刹车”了,才会发生不幸的“车祸”。不论哪一种情况,剑鱼的凶猛从中可见一斑。
第一百〇三章 会游泳的发电机——电鳐与电击疗法()
小问号
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象征,电灯、电磁炉、电动车等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生活如果没有电,那将是无法想象的。可是,人类发电只是近代的事儿,生活在水中的软骨鱼电鳐、电鳗等却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能发电了,而且是与生俱来,这让人类觉得不可思议。海洋中,会发电的鱼类大约有300多种,像电鳗、电鳐、电钻、电星鱼等,而放电比较足的,能击伤人和大动物的,要算电鳐了,人们称它是“会游泳的发电机”。古时候,人们就知道电鳐,我国古代的器皿和花瓶上还常常绘有电鳐的装饰图案,可见它的历史有多久远,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有多高。那么,电鳐除了带给人类艺术享受外,与“电击疗法”的诞生有什么关系?
电鳐主要栖息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里。我国东南沿海也有分布,只是体型稍小一些。电鳐很懒惰,游得也不算太快,经常潜伏在水底,依靠身上的电能来猎取食物。一旦发现猎物就会悄悄地游过去,接近猎物时突然放电,霎那间把一些小鱼小虾电死或电昏,然后饱餐起来。每一次,都会有很多被电死的、吞不下的动物留在水中,成为其他动物的“免费佳肴”。它要是遇上了来犯之敌,也毫不示弱,能够立即放电,击退来犯的敌人。即使像鳄鱼那样凶猛的动物,碰上那股强大的电流,也会被电得半死半活,最后无奈地离去。
电鳐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2米,很少在0。3米以下。它背腹扁平,头和胸部在一起,尾部呈粗棒状,像一把团扇。电鳐栖居在海底,一对小眼长在背侧面前方的中间。在头胸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它们排列成六角柱体,叫“电板”柱,上面储存着电鳐需要的电。电鳐身上共有2000个电板柱,有200万块“电板”。这些电板之间充满胶质状的物质,可以起绝缘作用。每个“电板”的表面分布有神经末梢,一面为负电极,另一面则为正电极。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到负极,也就是从电鳐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这两个放电器就能把神经能变成为电能,一旦需要,在10秒到15秒之间,每秒钟能放电150次,每次电压达到80伏。
电鳐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鳐发电器里的胶状物启发而改进的。
电鳐治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医生们常常把病人放到电鳐身上,或者让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电的电鳐,利用电鳐放电来治疗风湿症和癫狂症等病,达到“电”到病除。就是到了今天,在法国和意大利沿海,还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风湿病的老年人,正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寻找电鳐,当做自己的“医生”呢。受电鳐治病的启示,医学家发明了“电击疗法”,只不过这种电流的大小是能够人工控制的,治疗关节炎、肩周炎等安全『性』更强、疗效更好。
【小档案】
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鳐,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有一种巨电鳐,一瞬间能放电压1100伏左右,足以在一瞬间把人击毙。非洲电鳐一次放电的电压在22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电鳐一次放电的电压在70~80伏,像较小的南美电鳐一次只能发出37伏电压。一般的电鳐可以放出50安培的电流,电压达60~80伏,有海中“活电站”之称。电鳐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电鳐放电时,电流从背面流到腹面,时间和强度,都由电鳐自己掌握。
第一百〇四章 不会运动的动物——海绵与抗生素()
小问号
海绵并非都一定生活在大海里,少数海绵在淡水里也活得有滋有味。它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既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躯干和四肢,更没有神经和器官。更为有趣的是,它还是一种不会运动的动物,只能附着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从流过身边的海水或淡水中获取食物,但是海绵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种类多达1~1。5万种,从浅海到8000米的深海,到处都有它的踪影。格言说,“生命在于运动”,为什么海绵不能运动也照样身体健康、子孙旺盛呢?奥秘在哪里?
2亿年前,海绵就已经生活在海洋里,可是18世纪以前,海绵一直被当作植物对待。后来,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以及动物胚胎学研究的进展,我们才渐渐认识海绵的真面目,终于让它“认祖归宗”。它的形状很奇特,有的像管子,有的像瓶子,有的像球体,有的像扇子,奇形怪状,不一而足;它的颜『色』也美丽多彩,有鲜红『色』的,有银灰『色』的,也有白『色』的;它的个体大小相差也很大,小的几毫米,大则十几米……
海绵不会游泳,也不会走动,又是怎样获得营养呢?原来,它的体壁上有许多小孔,仿佛泡沫塑料一样。每一个小孔都是一张小嘴巴,依靠吮吸海水来获取营养。一个高10厘米、直径1厘米的海绵,一天内能过滤海水20千克。大量的水流经海绵的体内,使它源源不断地得到了营养和氧气。可见,虽然海绵不能动,可是不愁吃、不愁喝。
科学家发现,海绵的生命力特别强大,有着奇特的再生能力。如果将海绵切成许许多多小块,抛进大海里,它们不但不会淹死,相反,每一块小海绵还能渐渐长大。即便把海绵捣烂,混合在一起,一定条件下,过不了几天,小海绵又长出来了。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橘红海绵和黄海绵捣碎成细胞悬『液』混合在一起,发现两种海绵按各自的种属重新排列和聚合,形成新的橘红海绵和黄海绵;如果把捣碎的海绵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见海绵细胞三五个聚成一团,不久就变成一个个新海绵体。可见,不论是海星还是海参,它们的再生能力与海绵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海绵不仅再生能力强,科学家还发现,它的体内含有天然的抗生素。虽然海绵不像其他动物那样经常运动得以提高健康水平,但是它依靠这种抗生素在大海或湖泊里维护着身体的健康成长。美国纽约的乔治·拉奇里博士对120种海绵进行研究,发现近一半的海绵体内含有某种抗生素,对真菌感染、肺结核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从而揭开了海绵呆在原地不动却生活得很健康的奥秘。科学家从海绵体内还分离出一种『药』物,可以治疗白血病,从它的体内提炼出来的另外两种物质,对癌症、大脑炎等病也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海绵,看上去弱不禁风,其生命力的强大,对人类的启迪是非同一般的。
【小档案】
人们通常所用的海绵与海里生活的海绵不可同日而语。其实,生活在海里的才是真正的海绵,人造“海绵”只是仿造了海绵的结构而已。如果把海绵从水中捞取上来,在海滨挖坑埋藏,待等烂掉肉质,剩下纤维状交织的骨骼,再经过漂洗,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海绵。由于这种动物在工艺、医学和日常生活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全世界每年需要大量的海绵,供不应求。17世纪末,英国阿伯伊斯特威斯市的许多人以采集海绵为生。现在,地中海、红海和美洲沿海都在进行人工养殖,将海绵切割成块状,用绳子系在架子上,投入海水中,只需2~3年就能够大量收获,其经济价值非常高,成为人们致富的一种项目。
第一百〇五章 江海湖泊养育的骄子——鱼与第六感觉()
小问号
如果说鸟儿失去飞翔的天空,无异于失去翅膀的话,那么鱼与水的关系就更特殊、更重要:没有水就没有鱼的生命!鱼,是“江海湖泊养育的骄子”!因此,鱼千变万化,各种各样,有的模样长得很古怪,有的生活方式很奇特。总之,为了适应水里的生活,鱼在不断地进化、努力地改造自己,包括形状、功能等都在生存的竞争中渐渐趋向完善,或渐渐走向亡种灭族。鱼,让人类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明创造,包括“第六感觉”、“水下发『射』*”、“水下电波发『射』机”、“音响集鱼装置”等。想一想,这些发明创造与鱼之间有什么样关系?对社会进步产生了什么作用?
鱼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本领也各有千秋。
鱼的身体结构非常特殊,它能在完全黑暗的水里,特别是海水或深水中,正确地探测到水流的方向和障碍物的位置。那么,鱼依靠的是什么呢?有的鱼有眼睛,有的鱼眼甚至完全弱化,成了瞎子,可是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鱼身上有神秘的“第六感觉”,这就是它的侧线。鱼的侧线是由上千个细小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延伸到鱼的整个身体,形成一条很细的线,因此人们叫它“侧线”。受此启发,不久前,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机器人研究专家开发出一套人工侧线,它能让水下机器人也拥有“第六感觉”。当然,鱼身上的那微小细胞在机器人身上变成了小硅片,这些小硅片能够对水流作出感应,从而帮助机器人辨别水流方向、障碍物等,更好地指导机器人在水下活动,找准想去的方向。
鱼不论生活在水下或水面,都要捕捉食物,而且各有所长。生活在南亚海洋中的『射』水鱼,身子是银『色』的,身体侧面有黑『色』的纹路,以“百发百中”的『射』技著称。它们经常在水面上游动,一旦发现水面附近有小虫就立刻调整姿势,把嘴尖微微『露』出水面,迅速喷出一股很急的水注,把低飞的小虫子瞬间“击落”。由于『射』水鱼有这种奇妙而高超的技能,人们都称它为水中的“神枪手”。科学家发现,『射』水鱼能够准确击落猎物,得益于它那不寻常的眼睛。原来,『射』水鱼的眼睛不仅大,而且鼓鼓的,能够自由转动,视网膜也特别发达,甚至在黑暗中都能看见物体,再加上『射』水鱼还有一套精巧的喷『射』机构,这使得它能够“百发百中”。受此启发,*发『射』专家把『射』水鱼的这套本领移植到水下工程中,改进了水下*发『射』技术,提高了水下发『射』*对目标的命中率。
水下世界并不是寂静无声的。鱼儿在水下唱歌、讲话,要传递各种各样的复杂信息,尽管内容复杂,我们人类听不懂,可它是客观存在的。如:青花鱼,它能发出一种信号,和百米之外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