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那些部落大人来说,燕北与州府赢了最好,就算是输了将来公孙瓒掌握幽州,也与他们害处不大;但对阎柔可不是这样,他是一定要让燕北赢的,否则公孙瓒掌握大权之后绝对不会放过他。
富贵险中求,这也是他的机会,凭借此次率领胡人作战建立功勋,在汉朝幽州得到属于他的官职地位。
“阿志以前打过仗?某看他在战场上游走没有丝毫胆怯,勇气可嘉!”
将阎志称呼为阿志时,总让姜晋心头带着异样的快感。过去燕北总叫他阿晋,现在……他有了一个阿志。
“称不上打仗,从小性子跳脱,随在下周游塞外,校尉知晓胡人轻生重勇,时常私斗,见惯生死而已。比不得校尉随将军南征北讨的见识。”阎柔的话令姜晋感到开怀,两手托着微微隆起的腹部哈哈大笑,拍着阎柔的肩膀说道:“必不称我校尉啦,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你我年岁不差,我称你阎兄,你称我姜兄便是,我看你们兄弟是知兵的,不如让阿志在我部下做个曲将,如何?”
区区曲将,阎柔是看不上的,尽管阎柔如今不过是白身,但谁要说要他做个曲将那可就算是侮辱他了,不过姜晋的意思是让阎志做个曲将,而且是姜晋部下的曲将,在阎柔看来是不错的选择。当下便拱手笑道:“那在下可要替小弟多谢姜兄青睐了!”
这一仗姜晋胜了,不日兴许就能再升任校尉,到时候若是自家兄弟争气,兴许能搏个十七岁的军司马,那可就是不小的官职啦!
第五十七章 幽东四郡()
,。
摊子铺的太大了!
燕北有生之年第一次因为地盘太多而感到忧愁。
随着姜晋守住蓟县的战报一同过来的,还有荀悦、鲜于银、鲜于辅、程续等州府从事,蹋顿为首的幽西三郡乌桓部落首领一同联手写就的书信,共举燕北为新任幽州牧,请他移至蓟县以幽州之首的身份将兵南下为老州牧刘虞复仇。
幽州牧,好大的官职哟!
“公与,事情的发展比燕北预料中要快许多,现在州府众人推举我做幽州牧,你怎么想?”燕北再一次走进辽东郡府,召集麾下众将与官吏议事,当先便向沮授问道:“你是一定要跟我同去的,辽东太守的继任人选,你有考虑了吗?”
燕北有些烦忧地抬手轻揉太阳穴,对堂下众人道:“还有辽西、右北平、玄菟三郡的太守,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听到他这么问,堂下的郭嘉伸出去拿枣子的手顿了一下,接着缓缓点头才接着去抓了一把藏在衣袖里,趁人不注意的以后塞进口中缓缓咀嚼着。
治政并非燕北强项,他是出兵放马的将军出身,即便是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郭嘉也能从燕北此次准备前往蓟县继任州牧的用人方面看出来,燕北在大局的把握上十分精准。
辽东为基,北部玄菟、南部乐浪,西面的辽西、右北平,这五个郡才是燕北真正抓在手中的,事实上现在牢牢在握的也只有幽州东部的四个郡,右北平也仅仅是在计划之中而已。
至于幽州西部,那里人口稠密,豪强士族众多,即便燕北被众人推举继任州牧,也无法像东部数郡一般挥如臂使。
尤其让郭嘉感到满意的是燕北如今的态度,若是寻常人知晓自己被人推举为州牧,只怕要乐掉大牙,可燕北如今神色平常甚至还带着些许忧虑……这才是做大事的人,不为眼前微小的利益而喜形于色。
幽州牧这个官职是好做的吗?且不说州郡内部在刘虞死后几近四分五裂,此次州府从事共推他为州牧也仅仅是为了抵御公孙瓒罢了,现在移驾蓟县,是有悖于燕北的战略思想的。
依照目下燕北的兵势,最能抵御公孙瓒的位置便是从广阳郡一路向东,渔阳、右北平,统合三郡数十座城池作为缓冲,且战且退,用长途作战的辎重补给来消耗公孙瓒兵势的锐气,将最大的压力转移到袁绍的身上,而给予幽东三郡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这样下去少则明年、多则两年,公孙瓒便会自幽州退出,到时候无论别人愿不愿意,幽州都是燕北的。
可如今州府从事将燕北推到前台,求的便是要他速胜公孙瓒……燕北有速胜公孙瓒的能力吗?军中各部老卒不足一半,甚至有的校尉部到现在兵员都还未招满,这种情况下打上几仗,家底就全拼光了。
即便打退公孙瓒,于燕北何益?
燕北在太守上的安排,显然打的是保存实力的盘算,先去做州牧,但却不将所有兵将都拉过去,依然布放于渔阳、右北平、辽西一代,一旦事不可为便放弃广阳,向东退却。
这在目下对燕北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了。
郭嘉嚼着枣子,轻轻笑着。
‘燕州牧,很狡猾啊!’
沮授意欲难明地对燕北拱了拱手,他纳闷燕北是真不知道人选还是假不知道……燕仲卿是空手宝山而不自知啊!
“将军,辽东郡贤才甚多,县令赵范、石韬、徐庶可为一地郡丞主政,甄尧亦可外放万户大县,辽东书院中有郭昕等人亦可充作小县长吏,足矣将各郡握于掌中。”沮授拱手说着,这才接着说道:“将军若要人接任辽东太守,不如将燕东调任辽东,以石韬任乐浪太守、赵范为玄菟太守,甄尧调至广阳蓟县令……至于徐元直,其长于军略,可入将军幕下从事。”
燕北缓缓颔首,实际上沮授的想法要比燕北更加稳妥,紧紧攥住幽东各郡,就能让他们在将来的幽冀纷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乐浪的人力、玄菟的地势、辽东的财物,三者合一,便是度辽将军部如今的势力总和。
若说对辽东最了解的人,一定并非燕北,而是以外来户之身在辽东任数年太守的沮授。
燕北心中也是这样想的,对于沮授的尽职尽责感到无比欣慰,点头说道:“那就按公与的意思,任用他们为太守县令,今后幽东三郡,也还是要公与多多费心了。”
“将军言重了,除此之外,还有二人需要将军亲自去劝说他们出仕。”
听到沮授这么说,倒是让燕北十分惊讶,问道:“难道这辽东郡还有谁是你沮公与都请不动的吗?你可别说是书院的那几位,他们燕某也是请不动的!”
连连摆手之下,沮公与看着燕北对于管宁等人避之不及便发笑道:“并非是那几位长者,而是客居书院编书的陈长文,将军若再不劝说他出仕,编完书多半就要离开辽东了。除了他还有东道赵都尉的外甥,河内司马伯达,司马氏如今迁来辽东避祸,却并未求田问舍,显然无久居之心,属下与伯达见过几面,才学是有的,不过未能说动其出仕,恐怕还要靠将军亲去了。”
“大善,这仗打得燕某险些将长文忘记,除了他,途经上谷时也要为子干先生扫墓祭拜才是。”燕北说罢才对沮授问道:“河内司马氏,来了辽东?”
沮授点头,默不作声地自袖中抽出一块白绢交给燕北。燕北不解地接过,低头看了一眼便已经了然,对沮授轻轻点头,这才接着向堂中众将交代完事宜,待众将散去,燕北才拉着沮授问道:“公与,司马氏有几个孩子?”
“七个,长子司马朗如今已至加冠,幼子尚未开蒙,所以将军,这便是属下给你那片帛巾的原因……司马伯达如今正为几名幼弟的学问而忧愁,辽东书院应当是他们的好去处。”
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
,。
七月初四,辽东细雨绵绵,燕北邀司马朗共游千山。
褪下沉重的铁铠,着短袍的燕北纵马疾驰穿过原野,将护卫的骑兵队与司马朗远远地甩在身后。奔驰,似乎只有奔驰的速度与力量才能让燕北重新寻到几年前的自由,不再被混乱的天下大势左右,不再为浮于俗套的人际所拉扯。
猎猎红尘仿佛随着掠过身旁的风一同消失,说的是要与司马朗同游,可决定了赛马之后燕北便再难收住这种沉溺在快感中的奔驰。
再勒住马匹,晃眼便以至山脚。
山道上人迹罕至,来自西邸的丹山宝马却如履平地,直攀至半山腰百年前先人所立凉亭。随意拴住坐骑,脱下蓑衣挂置一旁,燕北跪坐在凉亭中望着山间青松翠柏间升腾起的雨雾,竟一时望得痴了。
谬误,燕北的人生中仿佛充满了谬误。
黄巾屯长是错,反叛军侯是错,他总是试着更正自己的选择,可那些因此而做出的决定,却总能使他卷入更大的麻烦中。愈陷愈深,不能自拔,不能自制。
这真是他从前想要的人生吗?
锦衣玉食,千骑高牙,固然威风了得……昨天夜里他梦到年少时曾携刀纵马狂奔过的塞北大漠,四下里是大漠上鬼哭似地呼啸风声,天很黑,夜很凉,单骑控三马嘶风,身后是燃起冲天大火的乌桓部落与成群怪叫高呼喊打喊杀的乌桓骑兵。【。】
多快意!
可那些记忆在他脑海中萦绕的却总是锈迹斑斑的短刀与好似钝刀刮肠般的饥饿,最令他难以忘怀。
似乎在记忆深处令人印象深刻的总是那些隐晦而难以启齿的感觉。
挥散不去。
“将军骑术高超,在下佩服不已。”司马朗虽然这么说着,心下却颇为不以为然,认为是燕北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终究草莽出身,用人御下也不过是如此拙劣手段罢了。背后虽被雨湿,山间凉风却让略感疲惫的司马朗精神为之一振,随着燕北的目光向远处望去,阳光穿不透厚重的云层,却令山间云雾更显迷人,不禁开口轻声道:“这真是难得之景!”
“伯达来了,是燕某失礼了,数年不曾纵马,一时忘了伯达。”燕北的脸上有些尴尬,再抬起头来又将自己装进厚厚的伪装中,拱手说道:“伯达非我部下,不必称做将军……辽东,比不得中原,伯达在此迁居,可还顺心?”
司马朗定定地看着燕北,顺不顺心……又并非是他们司马氏想来!
原本他只是想带着兄弟前往黎阳,在做黎阳谒者的姑父赵威孙庇护下躲过关东关西的讨伐大战,却不想连赵威孙都身不由己地跟随作战,而他们则跟着黎阳百姓跟着大军夹裹着一路来到辽东,这么个与中原比起来好似不毛之地的辽东郡!
汉度辽将军的兴起之地,对司马朗没有任何诱惑,凡此种种不过亲眼所见燕北是如何穷整个辽东使他的兵马钱粮充足罢了,走出襄平,辽东南部各县乡亭甚至有百姓劳作时连衣服都没得穿,光着屁股见到人时只能蹲在田里。
“燕兄,恕在下直言,辽东并非久居之地。”司马朗思前想后,大约燕北约见自己便是想要让自己在其麾下出仕了,不过他是真没这个想法,与其为难倒不如照实相说,道:“初至辽东,的确一派欣欣向荣,郡府造桥修渠,开垦荒田。而将军兵将雄壮,外能御侮内可安民,更为不可多得。”
司马朗说的句句实属,让他不愿久居辽东并非是燕北的错,他不知从前人们说的辽东穷苦是何般模样,但自他避难于此,的确是亲眼见到辽东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两年中,灾丰交替,但哪怕是灾年收上四十万石粮草也已经远超幽州各郡,更何况去岁收上过百万石的粮食,郡府仓禀之实亦使得辽东拥兵两万有余仍不觉穷兵黩武。
就算是将国中朝廷贤吏派到辽东郡,恐怕都无法将事情做的比马奴出身的燕北做的更好了!
但是,只有在辽东生活一段时间才能知晓在一派安详中隐藏的害处。
“郡府粮仓丰实到老鼠想来都不屑去吃那些仓底的旧粮,但郡中百姓仍旧穷得连裤子都穿不起;军卒雄壮可一日三餐,可黎民黔首却仍旧年年会被饿死冻死;铁邬每日产出农具、兵器及手工艺品何止上百,郡中除了少数豪强与富裕的军卒又有谁能买得起,只能堆积在武库等待生锈或被阁下应对下一场战争。”
司马朗心知这些话一定会触怒燕北,却仍旧拱手说道:“阁下在黎阳,在冀州,在青州,在整个北方不断迁来新的百姓至此,可他们却除了充为田卒军户别无其他活路,那些上了年岁的长者只能在城外等待郡府施舍方可活命,新的流民不断被迁来,旧的百姓却不断离开辽东寻找新的活路,将军,辽东郡……”
整个辽东郡,像燕北新打下的纥升骨城,是一座军镇,是燕北的私人领地。这里的田卒是燕氏的佃户、这里的军卒是燕氏的家兵、这里的商贾是燕氏的商贾、这里的工匠是燕氏的匠作……辽东郡没有土地兼并,因为所有的土地早已被燕北兼并。
司马朗在辽东郡看到燕北无人可比的务实,但正是这种务实使得郡中吏民被生生分割为两个天地,能为燕北出力役、兵役的田卒、匠人、军卒,生活便富足到无以复加,可其他人呢?
甚至比不上辽东马场里的那些牲畜!
这样一切都在燕氏强权的操控之下的土地,如何会有士人的生存空间?早先田地是燕北的,后来燕北将田地交给郡府,可郡府也是燕氏的郡府……甚至还兴起可笑的变法,将每户所拥田产数量都有最大的限制,司马朗能够料想,只要变法仍旧在继续,辽东郡便不会有多少真正的士人与豪强。
第五十九章 俱为浮萍()
,。
燕北并未如司马朗所想大发雷霆,因为他知晓司马朗所说的一切俱为实情,他并非是不想改变如今百姓挨饿受冻的现状,只是这件事在短期内难以达成。
迁入百姓的弊病到如今方才显现,令人措手不及。从前辽东民户太少,他便不留余力地迁徙流民至辽东,大力开垦荒地。如今荒地开垦出来,他甚至将半数田地交由郡府分配,但却仍旧有很大阻碍。
田地根本不够。
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几年中辽东开垦出上万顷土地,从伐木制船建屋至除草开田已形成行之有效的开垦法度,但当他交由郡府分配足有六千余顷土地,却仍旧无法分到流民手上。
穷兵黩武的坏处,显现地无比清楚。
这些年四下征战,他部下将士阵亡何止一万?那么多家眷需要赡养,作为抚恤的几千钱根本不够养活五口甚至更多的遗孤,可他的兵还是要继续招募下去,便必须为士卒的身后事打消顾忌;战阵有功者何止一万?田地不过初一移交郡府,便以极快的速度在数旬中分配一空,甚至对那些战死者的慰劳根本称不上厚重。
一条人命不过让他的家眷分到二十亩、三十亩田地而已。
这便是出现司马朗口中州郡仓禀足而百姓流民仍旧饿死的原因,沮授只能源源不断地拿出粮食或招募流民造桥修路,拿赏钱与饭食来养活他们……可渠与路,都不会一直修下去。【。】
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伯达,坐下。”燕北看司马朗那副时刻准备着以理据争的模样感到好笑,不由莞尔,招手让他坐在一旁,这才对司马朗说道:“你知道历来的辽东郡,是什么模样吗?在燕某年少时,有民七万户,郡国兵千余,就像襄平,不过只有三百驻军。那时候高句丽常寇边,郡兵不能御,年年为东胡所略,豪强大氏都要带着奴仆逃进山里……现在辽东有民十七八万,就算连年大战,仍有两万可战之兵,句丽寇边,我汉家将兵东去,打得他们废黜大王割地求和!”
“尽管,燕某还是养不活这十七八万人。”燕北言语有些许低沉,但转眼便已昂扬道:“但辽东郡,辽东郡现在能养活十二二三万,比从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