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却掩盖了文姜的真实才能,要知道文姜可不是个好看的花瓶或者文采极佳的文艺女青年那么简单。
要真是那么简单,她死后就不会得到“文”这个美谥。
什么叫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经邦定誉曰文,修德来远曰文。
文姜功绩在于,鲁桓公死后,庄公年幼,她通过推动齐鲁亲善,稳固了鲁国日趋下降的国际地位。
《春秋》上记载,庄公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左传》上在这句话后面直接加上两个字,奸也!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先贤们的yy先抛开不谈。
按照孔子的《春秋》体例,这是标准的两国国君会盟时的记述手法。
这就意味着,文姜在鲁桓公死后,在鲁国实际上处于摄政的地位。
后来,也就是在庄公四年的时候,文姜在鲁国祝丘举办通常用于接待诸侯国国君最高级别的享礼,隆重款待前来鲁国访问的齐襄公,这是两人在鲁桓公死后的第二次会面。
如果说在齐国禚邑的会面还可以被先贤们yy成幽会的话,那么设享礼的祝丘之会除了解读为公开的外交活动,实在没有其他解读的空间。
此次会面应该是达成了两项成果:
第一,鲁国承诺不再干预齐国吞并纪国的行动。
第二,文姜将约束鲁庄公,不让他再跳出来救援纪国,并将在近期把鲁庄公拉到齐国开展高层交流活动,争取能早日做通鲁庄公的思想工作。
后来文姜又与齐襄公举行过多次会面,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和军事方针。
通过这些公开的外交活动,文姜让鲁国重回国际舞台。
一度扭转了鲁国在国际上的颓势。
由此可见,齐女的贤名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
第183章 被调戏了()
石门在济水之南,相距不过两公里,乃人工开凿而成,因望之形似石窟面门,故名石门。
石门是通往齐国内地的咽喉要道,东西贯通,高三米,宽五米余,路基皆是是用方石铺砌。
在两千七百余年前的中国,石门绝对算得上是奇观。
石门不仅对齐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郑国来说,石门也有着特殊的含义。
鲁隐公三年,郑齐在石门会盟,巩固了之前的寻卢之盟,正式确立了强强联合的两国关系。
郑齐之间的铁盟关系至此最终得以确立,直至郑庄公身死,郑齐之间的铁盟关系都没有破裂。
也就是在这次会盟上,齐侯提议要给文姜和郑忽订婚。
不过,当初的尚且年幼的原主,心气却是极高,一句齐大非偶,不敢仰攀,大丈夫志在自立之语,让郑庄公以之为奇,终未夺其志。
往事不堪回首!
郑忽最终还是活成了原主最讨厌的样子。
话虽说的有点绕,但事实还就真是这么个事实。
对于郑忽的能够改变主意,郑庄公心里其实还是挺欣慰的。
郑齐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盟友关系,对于郑国来说,好处是相当大的。
当郑国有事时,齐国这个在中原地区有相当分量的国家会站出来为郑国发声。
作为一个中原地区的外来户,这样的支持是极其重要的。
就拿蔡国来说,齐侯为郑国请平,蔡侯多少得卖齐侯一个面子,不然,这就等于要和齐国结仇。
就像历史上,郑厉公怎么会和鲁国联合起来攻打宋国。
不就是因为鲁桓公为郑厉公请平时,宋庄公根本不鸟鲁桓公吗?
“齐侯!”
“郑伯!”
经过近十天的长途跋涉,郑庄公率领的郑国使团终于赶到齐国石门。
得到消息的齐侯早已在石门隧道西入口处等候。
两位国君相互见礼后,郑忽向前和齐侯见礼。
“忽见过齐侯!”
“子忽万勿多礼!”齐侯回礼,笑意盈盈的客气道。
郑忽连道了声不敢,开玩笑,在他未来的老丈人面前,郑忽岂敢托大。
从这也能看出齐侯对郑忽是真的特别欣赏。
之后,高渠弥、原繁等人也一一向齐侯见礼。
郑忽则跟随着郑庄公和随同齐侯前来迎接的齐国群臣见礼。
礼毕,在一片乐歌声中,齐侯牵着郑庄公的手共同走上了齐国特意为两国国君会盟准备的马车。
而郑忽则被诸儿拉着紧随其后,登上了另一辆马车。
郑忽对于这位大舅哥的热情都习以为常了,也乐得清闲,任凭他拉着。
登车后,未等郑忽开口,诸儿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吾闻子忽数日间,便平狄灭戎,可有此事?”
郑忽只能感叹这消息传的还真是快,连远在齐国的大舅哥都知道了。
对此,郑忽着实没什么想说的,只能谦虚的表示道:“兄之言过矣!不过灭二戎及赤狄一部而已,且皆将士用命所致,非忽一人之力也!”
“吾闻戎狄之中,亦有绝色,不知子忽可曾遇得?”
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颇有一种色而不淫的风采。
郑忽也不知道这位大舅哥究竟意欲何为,忙道了声“无之!”
开玩笑,在自己即将订婚的时候,和未来的大舅哥在一块讨论女人,这要传过去了,那还得了!
诸儿闻言,便未再多问,只是脸上挂着少许的遗憾之色。
郑忽见状,终于是记起来了,他原本只是对这位仁兄的印象,只是在文姜私通上面,却忽略了他的本性——好色!
郑忽的这位舅兄,什么都好,要容貌有容貌,要才干有才干,兼之温和有礼,要说唯一的缺点就是好色。
用色中恶鬼来形容绝不为过!
而且他的好色口味简直能和殷纣王相媲美。
纣王时,九侯有好女,献于纣王。九侯女不喜淫,纣王怒,杀之,醢九侯。
历史上,郑忽的这位舅兄娶于王室,王室贵女和九侯女一样不喜淫,然后王室贵女就被冷落了,最终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诸儿向郑忽询问的目的已经很明白,这货估计是搞个戎狄的女人,尝尝鲜!
郑忽没有,诸儿自然也不能强行索要。
两人本来在成周时就结下了良好的友谊,女人这个话题更像是男人间的调味剂。
是以,在郑忽明确表示没有之后,二人很快就岔开了这个话题。
“吾却是要在此先恭贺子忽了!”诸儿一脸喜色的道。
对于郑忽这个妹婿,诸儿还是颇为满意的。
郑忽的相貌才干都是一等一的,和文姜算的上是一对璧人。
而且郑忽又是郑国的法定继承人,郑国现在更是一跃而成中原大国。
可以想象,郑忽和文姜的结合,在未来,对他绝对会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喜,同喜!”郑忽客气道。
“吾妹近来对子忽可是思念的紧啊!”
看着诸儿挤眉弄眼的表情,郑忽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茬。
这话说的,不思念的紧能给自己写信,郑忽心说。
见郑忽不说话,诸儿也不恼,只是继续笑着调侃道:“吾听闻子忽以《野有死麕》赠于吾妹,看不出来,子忽却也是个妙人啊!”
“吾可是听大妹所言,小妹极喜子忽所赠之书,韦编三绝!子忽得爱如此,可以无憾矣!”
郑忽的这位舅兄还真是上瘾了,调侃的话一句接着一句。
而且还说的郑忽无言以对,郑忽实在被说的无奈,只能干站在车上微笑以应,任凭诸儿调笑。
婚前被人调笑,实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郑忽对此谈不上恼怒,对自家舅兄一波接着一波的调笑,全当没听见。
倒是诸儿看着郑忽吃瘪的样子,越说越来劲,一路上就没停嘴,时不时的还大笑两声。
引得郑庄公和齐侯侧目而视。
不过,当看到两人相处的如此融洽,郑庄公和齐侯还是比较高兴的。
当然了,齐侯还是象征性的向郑庄公道歉道:“竖子无状,还望郑伯莫要见怪!”
郑庄公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见怪?
郑齐两国的盟友关系在下一代能有良好的基础,这是郑庄公希望看到的。
毕竟,郑齐两国没有地缘关系,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相互扶持是最好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
第184章 拉齐国上车()
石门城守府前,郑齐两国国君及士卿大夫皆在此下车。
一路上囧着脸,一言不发的郑忽也不例外。
虽说原本定立石门相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敲定郑忽和文姜的婚事。
但事实上,经过郑忽这只蝴蝶近一年的扑腾,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以及国际上的形势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没有这个石门之约,郑齐两国国君早就实现了会面,以共同探讨时局。
所以来说,郑忽的婚事在这次石门相会中,反而成了相对次要的事情。
到时,只需郑庄公提议,齐侯表示同意。
然后,两国国君共往齐都临淄将此事宣告天下,这事就算成了。
当务之急是两国国君共论国际形势,达成共识,取得谅解,守望相助。
这才是最重要的!
入正堂,郑庄公和齐侯居上座,郑齐两国群臣分坐于两侧,泾渭分明。
郑忽和诸儿一左一右同坐在下首首位,四目相对,二人皆有肃穆之色。
郑庄公和齐侯再次寒暄一番,很快便切入正题。
齐侯作为东道主,首先向郑庄公通报有关蔡国的相关情况。
“寡人蒙郑伯信任,托以请平之事,不敢称辛苦,谨敬事而为而已,蔡侯已应允寡人,愿遵郑蔡邓之盟,宋公、卫公亦许诺!”
“然虽如此,蔡、宋、卫三国亦托言于寡人,愿与郑伯相会于鲁都曲阜,以定新盟,不知郑伯意下如何?”
郑庄公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三国这是要搞事情的节奏。
既然愿意遵守邓之盟了,又何必再会于鲁国。
这样做的目的不用说,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国想联合起来从郑国割点肉,以报复郑国从蔡国身上割肉的做法。
齐侯自然也明白,这三国肯定是不怀好意,所以,紧接着劝道:“郑伯若是不愿,此事便做罢,若三国攻郑,齐虽小,地方千里,有甲士二万,绝无旁观之理!”
郑庄公对齐侯的好意表示感谢。
“齐侯为郑请平,费力已多,寡人常恐谢之不及,今若因郑事而轻动刀兵,实非寡人之愿,齐侯勿复言!”
郑庄公最终还是决定去一趟曲阜,看看这三国究竟会玩出什么花样。
开玩笑,他怕过谁,左右不过是三个手下败将而已!
况且,齐侯为郑国请平,别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对郑国有一个交代了,齐侯的这个面子一定要给。
不然,齐侯虽不说,仍然愿意支持郑国,但心里多少都会留下一些疙瘩。
得不偿失!
“宋公、卫公、蔡侯可曾与齐侯言期何日也!”
“即在下月中!”
算算日子,郑庄公这一行忙完齐国这一趟,干脆也不用回去了,直接奔鲁国曲阜就成了,还省事了。
“寡人闻,天子似有意插手此事,已遣使至商丘会宋、卫、蔡三国,郑伯须留心一二才是!”齐侯压低了声音,爆出了一个惊天大料!
郑庄公闻言,虽面色如常,但心里的恨意却骤然上涌。
郑忽距离二人较近,自然听到了齐侯的爆料。
对于这个不安分的天子,郑忽心里也是腻歪的难受。
只要有能搞郑国的机会,天子比谁蹦哒的都欢。
现在竟然还和宋国搅到一块去了。
郑忽对于天子的节操,还真是……感慨!
要知道,宋国和成周小朝廷的关系其实也就那样,仅仅维持在不至于撕破脸的程度。
当初,郑庄公假命伐宋的理由是什么?宋国不朝!
而且还是长时间不朝,翻遍《左传》,自王室东迁至今,宋到洛邑朝王的记载,一次也没有。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宋国是中原地区的老牌大国,在中原地区号召力很强,王室东迁至中原后,宋国根本就不带周王室玩。
这也很好理解,宋人尽是殷商遗民,对周王室的恨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周王室不行了,宋人击掌欢呼还来不及,想让他们朝王,门都没有!
历史上,孔子为什么不受宋人待见?不就是因为孔子是殷民之后,竟然妄图恢复周礼,这简直是一巴掌打在了宋人脸上,宋人要是能高兴了,那才是咄咄怪事!
别以为宋国的统治者是带路党的后代就一定会跪舔周王室。
带路党最大的技能就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自己人都照背叛不误,更何况其他人?
节操什么的,对带路党来说都是多余的!
唯一让郑忽没想到的是,天子现在竟然自降节操,没羞没臊的遣人至宋,商讨怎么对付郑国。
天子这是嫌周礼崩的还不够快吗?
果然,共同的敌人是促使联合的催化剂!
“齐侯大德,寡人谨谢之!”
郑庄公言后,郑忽及郑国群臣亦起身拜道:“齐侯大德,外臣谨谢之!”
齐侯忙回礼,口称不敢。
这事,齐侯做的确实很到位,绝对当得起郑庄公及郑国群臣的感谢。
蔡国的事通报完,接下来就该由郑庄公通报郑国国策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军事方针。
郑庄公强忍着心中的恨意道:“自王室东迁至今,王道大坏,天子威缺,权稍下移,诸侯或朝或否,戎狄猾夏,此诚寡人之所忧也!”
“故寡人欲以举国之兵,并力北向,以攘戎狄,以全天子,以效诸侯!”
“郑伯可谓明哲之君也!”齐侯称赞道。
他自然知道郑国与王室势同水火,所以,他根本提都没提,郑庄公这是忠臣之举。
这句话说出来,除了会让郑庄公感觉这是恶心人!
对于郑国向北攻伐戎狄的意图,齐侯也能看出来,无非是贪求戎狄的土地和人民,什么以全天子,这是屁话一句,齐侯完全不信。
不过,这也给了齐侯一个明确思路,尊王攘夷什么的,不止郑国能玩,齐国也能玩。
要知道齐国北有瞒狄,东有莱夷,要是能和郑国一起玩尊王攘夷,对齐国也是极为有利的!
不过,问题是郑国有没有想要拉齐国上车的意向。
若是没有,他也不敢公然剽窃郑国的创意。
两国盟友,真这么做了,无疑是要撕破脸。
但,舔着脸问吧,齐侯实在不好意思,好歹一国国君,这么丢份的事,传出去还不得惹的列国耻笑!
还好,郑庄公没有让齐侯等太久。
“然郑小,虽有尊王攘狄之心,恐力有不逮,若齐侯不弃,寡人愿与齐侯共偕之大道,不知齐侯意下如何?”
尊王攘夷这种要大义名分有大义名分,要利益有利益的好事,郑国自然不能吃独食。
吃独食从来都是遭嫉恨的。
把齐国拉上车,对郑国来说,好处多多。
郑齐本来就是铁盟,再经此事,可以预见,未来郑齐能好到同穿一条裤子。
当然,前提是,郑齐两国在未来国力仍然相当,而且依旧面临着中原其他国家的挑战。
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