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王天下-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有通透度,那就足够了,这种朦胧的感觉更加能够刺激多巴胺的大量分泌!

    “春秋版的情趣内衣!”这是郑忽第一次见到这种素纱衣后,在脑子里直接蹦出来的想法。

    也得亏同行的邓荒在他道貌岸然的脸上看不出端倪。

    不然,肯定会说:“主上看起来浓眉大眼的,原来竟然是这种人!”

    邓荒看到这件素纱衣的想法,其实和郑忽的想法,用英雄所见略同来形容更加恰当!

    这也印证了女人常说的一句话:“男人,都特么的一个尿性!”

    没有任何犹豫,邓荒直接下了订单,让女工们先生产十件,后续会接着加量!

    之所以先要十件,是因为邓荒准备将素纱衣拿去各国来个竞价出售,等热度在各国贵族间炒起来之后,他再来一波竞价!

    韭菜要一茬一茬的割嘛!

    太心急了反而不美,更何况以现在的织造效率,十件素纱衣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小!

    郑忽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他将邓荒招来,本来就是这么个目的。

    具体怎么运作,郑忽是不会插手的,他现在只需要盯着进项就行了。

    只要每年能为他贡献大量的进项,别管是钱财,粮秣还是奴隶,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事必躬亲的上位者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懂得放权,并且能够抓住关键的上位者才是真正的合格的上位者。

    《韩非子》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就是这么个道理。

    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郑忽将所有的工坊都巡视了一遍,对于这段时间工坊的成果表示满意。

    不出意外,就现在工坊之中的这些微创新和微改进而言,只要运作得当,每年给他带来几千金的收入绝对不是问题!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问题,这些改进和创新都是微小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以后不能在此基础上有大的突破,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被人模仿以至于超越!

    但这不就是创新的本质吗?

    永无止境,不进则退!

    也正因为此,郑忽在离开工坊前,特地将所有的工匠都召集起来。

    一来是为了着重表彰那些作出成果的工匠,以激励后进者要发奋自强,同时,也不忘敲打那些受表彰的工匠,希望他们能谦虚,不骄不躁,再接再厉!

    二来则是改革奖励工匠的制度,将整个奖励制度固定下来,并且具体化,透明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工坊的管理和鼓励创新。

    新制定的奖励机制,在新创制器物和某种技艺的重大突破上,直接将奖励提高到百金!

    在一般突破和微突破上的奖励也有提高。

    而且鼓励团体协作。

    不过,所有创造出来的器物究竟是重大突破还是其他,最终的决定权在郑忽。

    只有郑忽点头同意了,奖励才会发到发明人手中。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若是新造出来的器物确实在技艺上属于重大突破,却不能创造价值,那么郑忽岂不是要白花钱了。

    这样亏本的买卖坚决不能做!

    至于怎么才算突破,什么是重大突破,这些具体的细节性东西由陶孟和其他各个领域的顶尖工匠一起评定,评定每年分夏、秋两次进行,最终的结果和具体的成果要由邓荒和邓方二人确认无误之后,才会上报给郑忽。

    每个人也可以在这两次评定中,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荐,郑忽也鼓励这样的自荐。

    无论怎么说,如果这套制度能贯彻实行下去,那么未来,工坊将会成为郑忽的聚宝盆!

    总之,一切交给时间去检验吧!

    ……

第142章 不举子() 
第二天,郑忽将昨日挑选出来的工匠召集起来。

    这几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渠道的选线、测量以及宅邸的建造。

    而宅邸的建造又是当务之急。

    所以,郑忽在将工匠们招来的同时,又命人将邓方和陈奚请来。

    让邓方亲自负责督建宅院,而陈奚则随郑忽去敲定水渠的线路。

    他们二人手头的工作暂时由管鲍等人接手,算是给这两个未来的名臣一个成长的机会。

    将建造宅院的事情安排下去,郑忽便带着陈奚和几名工匠下乡去了。

    冬天,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冬天是异常寒冷的。

    这种寒冷在田野当中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股又一股的北风呼啸而过。

    冬日里特有的寒气以其独有的刁钻出其不意的穿过包裹人身体的衣裘,侵入人的毛孔,进而侵入人的五脏六腑。

    原本抵御风雨的战士,早已落了叶子,就像是被缴了枪的士兵一样,垂头丧气的,在狂风的呼啸声中瑟瑟发抖!

    郑忽带领着一行人方出城,便感受到了来自冬日使者——寒风的问候。

    天虽寒,事却不能不做!

    修渠道的事虽不如修建宅院来的紧迫,但是若错过了这个冬天,那么,想要修建就得等秋收之后了!

    农忙的时候役使国人,这种事情郑忽可不想做,也不愿去做。

    这种事情国人反对不说,还会给人一种不爱惜民力的形象。

    在中国,不爱惜民力是和暴君,昏君划等号的!

    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就像诸夏民族自古就懂的在春天狩猎绝不猎取怀孕的母兽一样。

    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虽然在此时并不存在,但是诸夏民族却始终信守不渝。

    从根本上来说,诸夏民族的统治经验是取法于自然的。

    据《史记》载,黄帝时期“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将自然之法引入到人事中,算是诸夏一贯的传统了。

    沿着洧水河畔溯游而上,沿途寻找最佳的取水地点。

    郑忽一行走的很慢,且都是步行,天寒地冻,洧水的河面上都结了一层薄冰。

    陈奚在前面引路,郑忽则反复的提醒几人要注意安全。

    这要万一落水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在这个医疗水平极其落后的时代,一个重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人的命。

    人的脆弱在伤病面前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郑忽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他不是专业的医生,除了略懂些急救知识外,其他的他只能像现在多数的人一样,听天由命!

    中午,一行人在河边驻留,随从护卫在周围捡些木柴,架起来烧着热汤。

    郑忽则和几名工匠及陈奚围在火堆旁,讨论着从洧水引水的问题。

    首先,引洧水的决水处,地势既不能太高,也能太低,太高了不易于引水入渠,太低了又容易积水。

    第二,尽可能的要距农田近,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

    郑忽一行,一上午就在按照这两个条件在考察地势,不断的进行比较。

    也找到几处合适的地点,讨论从哪一处规划为宜。

    没过过久,他们的讨论被一婴儿的啼哭声打断。

    在寒冷空荡的冬日里,显得特别凄厉,让人心里猛的一揪。

    在这种情况下,郑忽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都说古代经常有弃婴的事情发生,今天或是真的让他给碰到了。

    没有丝毫犹豫,郑忽立马让仇前去查看。

    说起来,不举子即孩子生下来就被抛弃或者溺死,在宋朝的时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但这并不是说明这个问题只有宋朝才有。

    相反,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产粮少,加之政府的苛捐杂税很重,在历朝历代不举子都是存在的,而且问题还相当严重。

    郑忽也没想到,他都已经将长葛的全部赋税蠲除了,竟然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民生难道真的已经艰难至此了吗?

    还是说因为某些迷信的原因?

    若是前者,郑忽谈不上责怪其父母,毕竟若是养得起,谁愿意抛弃自己的亲生子女。

    若是后者,郑忽怒则怒矣,却也无可奈何,大环境如此,要想转变这些愚夫愚妇的思想,一来必须得用重典,二来则是要将民间的神权收归中央,加强引导。

    在这个时代搞无神论,搞唯物主义那是离经叛道,绝不可行!

    短短的时间内,郑忽想了很多,这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反而是事关国本的大问题。

    本来就已经是地广人稀了,如果再这样任由不举子或者人殉消减人口,那么,总有一天,人口问题会成为郑国的大问题。

    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基数作为支撑,不然,衰败只是早与晚的区别。

    我太祖说过:“人多力量大!”

    这绝对是国家发展不变的真理,在此时更是尤为恰当。

    原本郑忽是准备在宿麦收获之后,民众的口粮增加,再下令鼓励生育,现在看来确实不能再等了。

    没过多久,抱着婴儿归来的仇印证了郑忽原来的猜测。

    果然是有人不举子!

    看着小脸被冻的通红的婴儿,郑忽心里面真的感觉挺不是滋味的。

    刚出生没多久就要面对这样的苦难,若不是今天被他们一行人碰到,或许就要被冻死也说不定!

    同时,郑忽也惊叹于人的坚韧,一个婴儿也不知道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坚持了多久!

    “快,取热汤来!”郑忽急忙吩咐道。

    众人手忙脚乱的将热汤奉上,郑忽试了试温度,又吹了吹,小心的喂了婴儿几口。

    或许是感受到腹中的暖流,婴儿也配合着郑忽喝了几口,之后,在郑忽温暖的怀中沉沉睡去。

    见婴儿睡下,仇这才小声的向郑忽汇报起刚才的情况。

    这是个女婴,被丢弃在河岸边不远的林中,仇找到婴儿之后又在周围寻觅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其他人的踪迹。

    听完仇的汇报,又看了看怀中沉睡的婴儿,郑忽开口道:“陈奚!”

    “卑下在!”

    “附近乡邑,何处距此地最近?”

    “应是成乡!”

    郑忽点点头,当即下命令道:“二三子且随我去成乡!”

    “唯!”

    …………

第143章 一家不举,全族连坐() 
成乡,在洧水河畔以西,距洧水极近。

    从郑忽下达前往成乡的命令,到一行人抵达成乡,前后不过一刻钟。

    一行人走的极快,连沿途绿油油的麦田也无暇顾及。

    寻找女婴的父母还在其次,在如此寒温之下,若不能及时找一避寒温暖之处,以婴儿的体质,在旷野之中,很难支撑下去。

    进入成乡,在陈奚的带领下,郑忽一行未做任何停留,径直的前往成乡乡宰家中。

    成乡乡宰名为成禾,四十来岁,面容洁净,留着三绺髭髯,没有多数官吏身宽体胖的形态,干练的模样,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

    从父、祖辈开始,他们家族便世为成乡乡宰,以谨厚闻名于乡里,当然了,官僚嘛,名声再怎么好,屁股底下说是一尘不染那也是绝对不可能。

    不过,好在这一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贪不占,尤其是当得知长葛被封给世子后,更是谨守职分,未尝有懈怠。

    原本成禾正在家中整理文牍。

    托郑忽下命令核查人口的福,成禾在接到长葛官寺中的行文之后自然怠慢,趁着核查之事还未进行到成乡,先做些准备工作,以免到时候出现纰漏,他这个乡宰肯定是难辞其咎!

    当听到外面密集的脚步声,他眉头一皱,又有些摸不着头脑,正欲将皂隶唤来询问一番究竟怎么回事。

    却看到守门的皂隶匆匆而来。

    未等他开口询问,便有些惊慌的道:“主上,世子来了!”

    成禾闻言大惊“何事竟劳烦世子亲临?”

    “卑下不知!”

    心中虽有些忐忑惶恐,在此刻也只能强压下去“罢了,还是先随我迎接世子罢!”

    “唯!”

    匆匆忙忙的从书房赶到正厅,却看到郑忽已经端坐在上首,随行的还有他的老熟人令丞陈奚以及其余人等,家中的皂隶已经奉上了热汤。

    让成禾感到略微诧异的是,郑忽的怀中竟然抱着一个孩子。

    “见过主上!”

    “见过陈令丞!”

    成禾一一作揖行礼。

    郑忽怀抱着婴儿,不便行礼,微微颔首示意!

    成禾见状,当即让人从郑忽怀中接过婴儿,并嘱咐将婴儿送到内室,由他的夫人先行看护。

    “未知主上前来,可有要事?”送走了婴儿之后,成禾这才开口询问。

    “谈不上要事,只是途遇女婴,天气又寒,故此前来找一避寒之所!”

    听到这,成禾心中微微一松。

    “主上仁厚!”

    “卿可知这成乡近来是否有生产之家?”

    这就想找孩子的父母了,成禾自然能听出其中的含义。

    微微沉吟了一个下,成禾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据他所知,今岁冬天,成乡确实有几家产子。

    而会选择把孩子丢掉的,应该是甲夫家,甲夫家原本就已经有三个女儿了,最大的不过七岁,家中劳力奇缺,仅靠给公家种地,根本养活不了这么人。

    而且前段时间,也不知道从谁口中传出来的,说甲夫家刚出生的女儿不祥,克父母!

    所以,以成禾想来,这女婴应是甲夫家刚出生的小女儿无疑。

    于是,成禾将心中的猜想事无巨细的向郑忽作了汇报。

    郑忽听完,心中一叹。

    你说责怪女婴的父母吧,一家本来就已经有三个女儿了,却只有一个男性劳力,生存的压力被无限放大。

    而且,在此时来说,在人们的观念中,女儿就是个赔钱货。

    干活出力气不如儿子,长大了嫁人还得准备一份嫁妆。

    本来就已经有三个女儿了,再养一个女儿,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若是个儿子的话,或许咬咬牙就过去了,但是,却是个女儿,这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样的选择,实在让人感不到太大的惊讶,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业文明确立之后,就开始普遍存在。

    不但是普通农家,就是衣食无忧的富贵人家不也如此吗?

    这不但是出于家庭劳力和传承的问题,更是男女在承担对父辈的责任不同造成的。

    老话说,养儿防老!

    西汉时期的仓公,说过一句最为人所熟知的话“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一旦父辈有急事,女儿能提供的帮助实在寥寥。

    确实有缇萦救父的例子,但,天下能有几个缇萦?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郑忽身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的目光却不能仅限于一家一户,他要为郑国,甚至是整个诸夏民族考虑。

    叹了一口气,郑忽让成禾带路赶往甲夫家。

    甲夫家在成乡最西,有茅草屋两三间,杂草和土夯成的墙头已经开裂,整个家庭用一贫如洗来形容绝不过分。

    成禾领着郑忽走进甲夫家的院落,入眼皆是一副破败景象,狭窄的院落,透风的土墙,茅草稀疏的屋顶。

    总之,所有的一切让人倍感心酸。

    “甲夫,甲夫,可曾在家?”入院,成禾便唤起人来。

    “在哩!”话音刚落,便从堂屋传出一声应答,只听声音便能感觉出这位甲夫的情绪有些低落!

    没过多久,用几张破木板拼钉而成的房门应声而开。

    “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