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王天下-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庄公胁迫祭仲立公子突后,又胁迫他将女儿嫁给辅佐公子突的大臣雍纠。

    公子突继位后,祭仲专权,公子突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雍纠看出了公子突的心事,于是,二人定下毒杀祭仲的计划。

    雍纠归家之后,祭仲的女儿发现雍纠有点不对劲,用酒将之灌醉后,套出了二人合谋毒杀祭仲的计划。

    之后,此女便立刻跑到祭仲家,问她的母亲也就是祭仲的老妻“夫与父孰亲?”

    祭仲的老妻道:“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此女这才哭着将雍纠与公子突合谋毒杀祭仲的计划说出。

    于是,祭仲杀雍纠,逐公子突。

    “这个时候他不应该做出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决定,虽说只是定亲,但这会引起猜忌的!难道是自家老爹默许的?”

    郑忽虽不解其意,面色上却显得极为高兴。

    “承蒙上大夫厚爱,愿以女遗之,然婚姻之媒,父母之命也,父君可知此事?”

    纳个妾哪有这么多讲究,只要郑忽和祭仲两方同意,这事就成了。

    郑忽之所以这么问就是想告诉祭仲,我虽然也很想答应,但是这件事还得经过郑庄公的同意才行!

    当然了,郑忽更多的是存了些试探的心思,想看看这件事究竟是祭仲自作主张的,还是自家老爹张罗的?

    这么明显的意思,祭仲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他也不拐弯抹角,“此事君上已经知晓,然君上又不愿强逼世子,故让臣来询问世子之意?”

    郑忽暗道了声果然,以祭仲的性子是不可能在自己世子之位刚稳固,就将女儿嫁给自己的。

    国君刚为储君扫清障碍,正卿未经国君同意就着急忙慌的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储君,这可曾考虑过国君的感受?

    是以郑忽刚才就有预感,这或许是自家老爹为自己张罗的,为的就是让自己的世子之位更加稳固!

    刚才他之所以会有此一问,完全是出于谨慎。

    对于此事,他当然不会有意见。

    先不说这是自家老爹安排的,拒绝了就是打自家老爹的脸。

    单说能与祭仲结亲就意味着他在未来可以得到祭仲的全力支持,虽说祭仲这人在自身遇到危险时并不靠谱。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靠谱的,而且来说,臣子靠不靠谱不仅是其性格决定的,还要看国君的御下手段。

    就如秦始皇之于赵高李斯之流,始皇帝活着的时候,他们只不过是匍匐唯诺之辈,只敢揣摩着始皇帝的心思进言,对始皇帝的决定不敢有丝毫的拂逆。

    等始皇帝一死,他们却换了一副面孔,原因在哪?

    在于胡亥、扶苏皆不能制!

    不仅赵高李斯之流,霍光在武帝、昭帝、宣帝面前又可曾是用同一副面目示人的?

    毫无疑问,祭仲此人也是藏着两幅面孔,关键就在于郑忽未来能不能制的了他!

    像石碏那种纯臣,太少了!

    看着架着马车,却是一副微笑不言模样的祭仲,郑忽笑道:“唯,多谢上大夫美意!”

    祭仲亦在专心驾车之余,笑着道了声善,算是对郑忽的回应。

    这事虽然成了,但是郑忽在心里却也活动开了。

    “若按照历史上此女在及笄之年嫁给雍纠来算,此女现在应该在六岁左右的样子,当然这是最低年龄,大一点话应该在十岁左右!”

    “怪不得祭仲会说先定亲,等年龄大了再嫁给自己的话,原来还是个小黄毛丫头!”

    “不过,自家老爹对自己还真是上心!”

第92章 不如友生() 
郑国宫室位于西城区正中微偏北,而在宫室北面与宫室仅有一墙之隔的地方,矗立的是郑国的宗庙石室。

    当车马再一次的停在新郑的宗庙石室前,郑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自车上缓缓走下,原繁早已在宗庙门前等候,两相见礼后,原繁引着郑忽走进宗庙石室之中。

    “这一次总不会再出一次宗庙事故了吧!”

    郑忽在心中自嘲道。

    两次虽处同地,他的心境却是大不相同。

    ……

    告庙策勋宴饮已毕,郑庄公单独将郑忽叫到他的书房之中。

    行礼落座之后,郑忽向郑庄公汇报起了他这一路上所发生的事。

    “此事,你处理的不错!”

    “此皆赖父君平常教导之功,儿只不过是随机应变罢了!”

    郑忽毫不吝啬的送上了一记马屁。

    之后,见郑庄公并未多言,郑忽接着道:“儿有一事不明,还请父君示下?”

    “嗯?”

    “儿前时尽收洪水以北之地时,便已令人传信于父君,为何至今未见质押的蔡人回返?”

    郑忽一边说,一遍打量着郑庄公的脸色,见其并无异色,这才心内稍安。

    “我儿不言,我都快要将此事忘却了!”

    “来人!”

    郑庄公将门外的寺人召来。

    “君上!”

    “你去传我命令,让原繁大夫即刻将质押在此的千余蔡人礼送出国!”

    寺人低声唱诺之后,领命而去!

    郑忽看着自家老爹一副毫无波澜的模样,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知道他是真忘了还是假忘了。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多说也无异。

    于是,郑忽便不再对这件事发表意见。

    其实,郑庄公一开始确实是如郑忽所想,小孩子脾气发作,存了些恶心蔡侯的心思。

    后来,只顾着清理三公子的党羽,将这事就给忘了。

    现在,郑忽突然提起,他才想了起来,他也知将这千余蔡人扣押不放,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而且临近岁首了,再不放人,不单蔡侯那里要顶着莫大压力,若是蔡侯将此事言于国人,还会引起蔡国国人的同仇敌忾,对郑国不利!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

    “祭大夫可曾对我儿言,其愿以女遗之?”

    “是有此言,不知父君意下如何?”

    郑忽虽然已经知道这是自家老爹安排,但是免不了的还是要询问意见,这是一种对自家老爹的尊重。

    郑庄公没有正面回答郑忽的话。

    “祭仲此人智多,我自继位以来,凡有大事,必与之谋,足勇,伐卫、伐宋、东讨西征,仲之功不可谓不大!”

    “然智计多者好为诈,勇武胜者多为虐,我与仲君臣二十余载,其恭谨异常,未曾有丝毫懈怠,我亦不知是其本性耶?抑或其伪也!”

    “未来我儿若能用其勇智,则社稷之福也,若不能则杀之,否则必为社稷之患!”

    郑忽听到这里,不得不对自家老爹的识人之明感到佩服。

    历史上发生的事就是对他此时所说的话的最好证明!

    “父君之言,儿必刻在心中,时时谨记!”

    郑庄公点点头,算是对郑忽的话表示认同,接着又进入了下一个话题。

    “子突、子亹、子婴,皆被我勒令禁足,如今就在宅邸之中,我儿以为该如何处置?”

    郑庄公紧盯着郑忽道。

    郑忽被看的有点心头发虚,要按照他的想法,那就是全杀了,以绝后患。

    正所谓削柱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斩草不除根,逢春又再发!

    想是如此想,郑忽却不敢说出来了。

    不然,传出去就是一个兄不友的名头。

    就拿郑庄公来说,《左传》上对孔子《春秋》中所书郑伯克段于鄢的解释是,称郑伯,讥失教也!

    意为郑庄公身为哥哥在父亲死后却没有教育好弟弟,这是失职的!

    像在三代以前,帝舜也曾布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而这种观念在当今依旧是主流。

    所以,郑忽不敢提杀之以绝后患的事。

    弟虽不恭,兄却不能不友!

    况且,郑忽也不知道郑庄公究竟是何想法。

    但是依照郑忽的猜测,郑庄公是肯定不希望他这三个弟弟死的。

    毕竟,曾经这三位也是他的爱子。

    现在这只是属于政治斗争失败,可大可小,关键的决定权还在郑庄公手里。

    郑忽也不想在此时恶了郑庄公,得不偿失!

    现在又不是他郑忽掌权!

    而且来说,郑庄公也只是询问他的意见,实在没必要搞成不死不休的局面。

    虽说现在不把这三位搞死,以后可能会有后患,但是无可奈何啊!

    当然,郑忽也得表个态,让他老爹安心。

    “儿尝闻《斯干》言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弟虽不以儿为兄,儿却不能不以弟为弟。”

    “且《棠棣》之谓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弟之于儿手足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儿实不敢自戕躯干以绝人子之孝!”

    “然善不可失,恶不可长,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儿身负长兄之义,亦不忍见弟因积恶而丧身!”

    “故儿心中实难决断,惟父君能明断万里,儿谨奉父君之教!”

    说完,引身一拜后,将头贴在坐席上,表示自己甚是惶恐!

    其实呢……

    什么惶恐,什么不能决断。

    他早已经把态度表达的很明确了。

    既不能将三公子杀了,又不能就这么不疼不痒的过去了。

    “自家老爹将祭仲的女儿许配给自己,让自己和祭仲绑在一辆战车上的目的或许也没那么纯吧!”

    “政治交换?让自己以后不再对自己的这个三个弟弟穷追猛打!”

    郑忽突然想明白了。

    之前他还疑惑,为什么自家老爹刚帮自己扫清障碍后,就把祭仲送到自己身边,难道就怕自己势大威胁到他吗?

    现在看来,这只是一场政治游戏罢了!

    他现在还没有钳制祭仲的能力,即便将祭仲送到他身边又如何?

    而自家老爹却能通过这件事得到自己不再追究三公子过错的政治承诺!

    毕竟当父亲的都这么信任你了,你总不能让自己的父亲伤心吧!

    “不过,《棠棣》中还有这么一句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郑忽幽幽的想道。

第93章 不如友生(续)() 
郑庄公看着郑忽一副既惶恐又问心无愧的模样,心中满意。

    他身为父亲怎么可能对郑忽的性格不了解。

    先前郑忽多谋而少决断,现在谋虽愈多,决断也愈多,颇有一副明主气象。

    这也是他决心传位给郑忽,不再左右摇摆的原因。

    而无论先前还是现在,郑忽对他这个父亲都不失孝道,对长辈也不失恭谨,对兄弟也未曾有排挤。

    种种事情表明,郑忽虽然还存在小的瑕疵,但是却也不失大义!

    于是,郑庄公放心了。

    “我欲将子突、子亹、子婴的封邑移至边鄙,以固郑之边疆!”

    “唯!”

    郑忽应了一声,明智的不再多言。

    本来在郑庄公面前耍个小动作,就够郑忽提心吊胆的了。

    要是再唧唧歪歪,肯定会让郑庄公反感。

    而且,郑庄公既然这么说,就代表他心里已经有了决断,郑忽总不能问他要把三公子的封地移到哪吧!

    先不说这不是郑忽能决定的,问了也是白问。

    就说刚才郑忽才说过此事任凭郑庄公决断,如果此时他真这么问了,郑庄公会想,是不是你觉得三个弟弟还不够惨,还想把他们打发的更远一点。

    只要这么一想,郑忽前面表现出的一副仁爱兄长的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所以,除非郑忽不想让这三位公子跑到边境上啃土,而想让他们的境遇更好一点。

    否则,就别多问。

    容易引人联想!

    郑庄公见郑忽确实是言行一致,更加满意!

    浑不知郑忽存的是暂时放过他们的心思。

    在郑忽心中,最忌惮无疑还是公子突,其他二公子可以活着,公子突必须死!

    这不单是因为公子突的母国是宋国,他有强援的问题,更是在于他这个人的能耐不小且权欲心极强。

    如果任由他活着,他是绝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当他的闲散公子的,少不了一阵折腾,这对郑忽来说是个威胁,对郑国来说更是个不稳定因素!

    从历史上他做的那些事就可以看出。

    为了得到君位违心的答应宋庄公的索贿。

    得国后不满祭仲专权,图谋杀掉祭仲。

    被祭仲驱逐后跑到自己的封地栎邑,联合栎人杀掉了新郑派去的栎大夫檀伯,自己坐起了土皇帝。

    再之后便一直蛰伏待机,等祭仲死后两年,终于觅的良机,诱劫大夫甫假,使甫假为其杀子婴,终于复位成功。

    而在这之前,他整整蛰伏了十七年。

    十七年平入境淡如水的生活依旧没能磨灭他对权力的渴望。

    他就像一条毒蛇,凡是被他盯上的猎物,不吃到腹中他是不会罢休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公子突和郑庄公极像,也怪不得郑庄公死前想传位给他。

    而这也正是郑忽留不得公子突的原因。

    任何人被一条毒蛇时刻盯着,都不会安然自若。

    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杀了这条毒蛇。

    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郑庄公当然不知道郑忽心中杀心已起,觉得在此事上多少还是对郑忽有些亏欠。

    毕竟既然已经决定以郑忽为嗣,就应该帮助郑忽培植势力,尽量的扫清障碍,这也是此时列国国君都在普遍做的事情。

    像周桓王想立王子克为王,就将王子克托付给周公黑肩。

    齐桓公怕诸子争立,将太子托付给宋襄公。

    而卫宣公更是奇葩,刚开始想立公子伋为君,将公子伋托付给左公子泄,后来娶宣姜,生公子寿,又将公子寿托付给右公子职。

    也不知这货是否是在女人身上用力过多,失了理智,他真不怕自己死后,两派争位导致卫国大乱?

    郑庄公虽然帮助郑忽扫除了一些障碍,甚至将祭仲和他绑在一块,但是也给郑忽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

    他又不是卫宣公,自然知道自家的那三个儿子和郑忽不一心。

    在这种情况下,还将他们留在国内,对郑忽是个极大的威胁。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啊!手心手背都是肉。

    总不能将他们都驱逐出去,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吧!

    再厉害的枭雄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一点感情。

    像李二陛下也算是个枭雄了吧,杀兄逼父,但是不也依旧希望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能兄友弟恭吗?

    但,这可能吗?

    就像法国作家卢梭说的那样“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

    同样地,有了榜样,那么榜样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在中国这片土地来说,更是如此。

    君不见,历朝历代无论是改革还是制定政策都要从故纸堆里翻出些先例、故事,没有这些东西,就会有人喊有违祖制!

    郑庄公移共叔段于京,祭仲不也是先说的先王之制么?

    “看来只有等以后找个机会再补偿子忽了!”郑庄公想道。

    他本来就是把共叔段之乱的发生归咎于母爱不公。

    所以,才致使他四子皆爱。

    吸取教训嘛!

    “我欲将子突移封至颖谷,子亹移封至虫牢,子婴移封至胡!”

    郑庄公最终还是将他的决定对郑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