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集结号-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房。

    一会儿,陶行知拿着两摞文件出来:“这份是关于教育厅的工作分类,这份是他们给我的一部法律,叫义务教育法,我这几天刚开始阅读,这部法律可以说是集大成于一法,一旦施行,三十年之后,我国民再也无目不识丁之人,国民素质将空前提升。”听到陶行知的话,方志敏点点头。两人接过文件仔细的看了起来。

    郑源听完陶行知的话,脸不由的红起来,他们就是把后世红一部义务教育法搬了过来,这些都是你们的经验,经过后世总结,几十年的修订才形成的,当然是集大成了,不过这事不能说出来,一说出来又得一番解释。方志敏二人正在看着文件,陶行知又郑源说:“华北政府为教育事业可真是煞费苦心啊!”

    郑源讪讪一笑:“陶先生,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当今世界已进入科技工业时代,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势必会被工业国家代替,我中华民要在世界占的一席之地,必须从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向以工业为主的国家,而工业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这里面有太多的知识,必须从小学习。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再穷不能穷教育。否则我国始终会落后挨打。”

二八章 农村的变化() 
听到郑源的说话,三人感同身受,方志敏放下文件说道:“想要中国改变现状,光靠工业和教育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有作为的政府,进行统筹规划,这一切还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现在的国民政府一心只想剿共,独裁。对于国家的经济,工业,教育,民生不管不问。既便我们在怎么努力,这一切还是徒劳无功。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做后盾,任何发展,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嫁衣。”

    陶行知听完笑笑:“虽然对于贵党的主张,我也是赞同的,但我只是一个做教育的,对于你们双政治斗乡,我不想参于,只要有一个地让我踏踏实实的教书育人即可,对于其它,我没有太大兴趣。”郑源说:“方志敏同志,对于这个国家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对于这个事,我们两委已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和中央达成一致,这个林枫同志应该和你讲明白了吧!”

    方志敏点点头,刚要说话,陶行知的夫人走了出来:“我说你们几位,还在谈呢?饭已经好了,你是先吃饭,还是继续呢?”郑源抢先说道:“先吃饭,吃完饭才有力气工作吗?”陶行知笑道:“对,先吃饭,吃完饭我要与们几位彻夜长谈,你可不知道,自从看了你们的计划,我这心啊全在这上面了,一直想找你讨论一下。可你这两个月没一天在办公室,今天好不容易来了,我岂能放过?”

    郑源呵呵笑道:“好啊,我正想请你这个大教育家对我们这个规划提提意见呢!”几人有说有笑的坐在餐桌上,开始吃饭。陶行知提议大家喝几杯,被郑源给拒绝了,理由是开车不能喝酒,郑源不喝,方志敏二人更是不喝,说侍会讨论问要保持头脑清醒,陶行知见几人都不喝,只好作罢。

    半个小的几人吃完饭,又开始激烈的讨论,直到凌晨,在陶行知得到满意答复后,三人才起身告辞。今天已是一月二十九号,还有四天就是除夕,今天是郑源他们工作的最后几天,也是所有建设工地和工厂最后儿天,四天之后将放假,临近除夕,郑源没时间再陪方志敏去农村,所以只派人一个司机和几个警卫员,带着方志敏去看一下农业,其实现在北方农村正处于无事可做的时候,村里青壮劳动力都已参加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离修路近的,参加修路。远的参加水力建设。

    三人在农村走了几个村庄,发现没几个青壮年在家,到最后一个村庄时,方志以和刘畴田再也忍不住好奇,发现几个农妇带着几个孩子在门口聊天,手里还不用锤子敲着石子,旁边的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也再帮着大人忙活。二人上去问了一下,这才知道,这些男人都被政府弄去参加修路了。刘畴田问道:“你们男人去修路是自愿的还是被逼。”这几个妇女一愣,其中一个说道:“被逼?谁逼啊,一个正劳力给二块大洋,一个女人给一块,还管三顿饭,那个人不快去。要不是政府规定有孩子的不准去,不满十六岁的孩子也不准去,我和我那大儿子早去了。”

    “是啊,我们这些人都是因为有孩子,脱不开身,政府为了让我们这些人也能挣点钱,过上好日子。说是修路要用石子,让我们这些人在家一边看孩子,一人打石子,打二千公斤给一块大洋。”旁边一个妇女接话统到。方志敏问道:“这钱谁给你们,什么时候给你们,一月能挣到多少啊?“当然是村委会给了,一个日一结算,只要到月底,村长就带着村委几个人挨家收,到了份量就给一块大洋。”

    方志敏疑惑的问道:“那要不到呢?”旁边又一个妇女说道:“不到就有多少算多少呗,要是不想上交,攒到下个月也行。不过很少有不到的,不到会被人笑话的。我上月交了四千公斤,和我家那位挣的一样多。”另一个妇女说道:“行了,你还好意思说,那四千公斤,还不是有两个儿子帮你,我要也不比你少,这活只要是个人都能干,我那两个闺女也不比你儿子差,闺女一样挣钱。”

    几个妇女借着这个话题,叽叽喳喳的聊了起来。方志敏和刘畴田感觉他聊的挺新鲜,干脆坐下和这几人又聊了起来。这时一个妇女说道:“这周围村里大部分青年都出去挣钱了,你那个村的,这么大的人还到处游荡,不知道去挣点钱养啊!”方志敏被这妇女问的一愣,不知如何回答。

    刘畴田在旁边马上说道:“我们是商人,从外省过来,去年这时候来时,这儿的青壮年都在村里外面晒太阳,今年过来就没见过这种事,所以感到奇怪,就想问问。”刘畴田问的这个问题,在这时的中国农村是个普遍现象。中国农民勤劳是无话可说的,只要是农忙季节,没人在家闲着。

    可问题是在北方农村,一到冬天都是农闲季节,大部分农民都处于无事可干状态,即便是地主家的长工,到冬天也没有太多活,无非是打个柴,磨点面的家务活,地里没活可干。所以只有扎堆聊天晒太阳。不是他们不想干,而是真的没活干,这时候的中国,工业不发达,没有这么多厂矿企业供他们劳动。即便有,光城里的闲散人员都用不完,那轮的到他们。

    不像我们这个年代,只要勤劳就饿不着,到处有活干。再说这个时代,剥削严重,即便勤劳一点也不见得能吃饱饭。如今李天文他们一下子给出了那么多好处,谁不想吃饱穿暖,当然没人原闲着了。这的那个妇女听到刘畴田的话笑道:“你以为我们愿闲着,那不是没活干吗!现在有活干了,还能挣钱,谁不想去阿!再说了,以前地大都是地主家的,到了冬天,地主家也没那么活干,即便干了,也挣不到几个钱,还死累人。

    现在不同了,地是政府的,我们只管种,一亩地交三成收入,其余都是自己的,我们都用心种,早早干完了,也好出去再挣一份工钱。这样日了也会越过越好。你是商人,不用愁这些,我们是小老百姓,就只有靠出大力了。对了,你是商人,干什么的商人?”妇女不经意的问了一句。方志敏看看刘畴田,意思是,我们再怎么往下编。

    刘畴田说道:“我们是粮商,准备收点粮食。”“什么?”几个妇女惊叫起来,手里的话也放下了,显的有些紧张。刘畴田天明所以连忙问道:“怎么了,难道你们这儿不准收粮买粮?”妇女笑道:“不是不准,你有收粮证吗?没收粮证,我们可不敢卖给你们?”“为什么?”刘畴田诧异的问道。妇女小声说道:“我们这儿不准私人收粮,要是被上面知道,要坐牢的。”“这又是为什么?”刘畴田问。

    这妇女说道:“这我们怎么知道,反正我家现在也没粮卖给你,今年刚分的地,还没出粮食呢!”妇女说完再也不现二人,其他妇女也不与他们答话。刘畴田还要问,这妇女急了,说道:“你们快走吧,不然被人知道了,你们要坐牢的。”说完起身推走两人。两人见到如此状况,只好做罢悻悻离去。

    两人一路不明所以,决定好好看看到底为什么。这也是李天文他们三人的无耐之举,现在的中国农业是国之根本,粮食更是重中之重。中国正处在混乱时期,资本市场混乱,商人更重利益,作为国之根本的粮食,市场价格显的优为重要。碰上丰收之年,粮商大肆压低收购价格,百姓辛苦一年,得不到多少收入。一旦出现灾荒之年,粮商又恣意库存粮食,大肆提升粮食价格,谋取暴利。

    李天人三人作为过来人,早已看出漏洞。所以一拿下山东,郑源就开始清理土地,粮商。土地施行改革,收为公有,重新分配,根据各地土地产量,分成几个等级收公粮,一级地三七开,二级地二八开,三级地一九开,对于开荒的土地,到政府备个案,免五年公粮,五年之后上交政府,政府给于一定的补偿,此地还由本人种植。农民剩余粮食可以自由出售,政府会收购一部分。所有粮商不准再屯积粮食,全部充公,自愿充公可以补偿,改为经营粮油,这个粮指的是面粉或是再加工产品。北方是以小麦和玉米,小米为主。小麦和玉米必须加工的面粉才能食用。

    而这时的粮商都以屯积原料为主,也就是屯积小麦,玉米这种原料。面粉厂只有向他们购买原料。所以说,粮食价格基本掌握在一批大型粮商手中。李天文和郑源决心改变这一状况,成立粮食管理局,由政府控制粮食价格。除非是面粉厂,不准在出现私人大量屯积粮食。即便是面粉厂,也根据大小定出一个限额,而且由政府每年给出一个指导收购价,在收购过程中,不得低于此价的百分之十,不得高于百分之三十。以防止高价屯积和低价剥削。

    面粉厂再收购时,必须有政颁发的证书,当然也不是不允许私人收购,不过私人收购的粮食必须上缴国库。农民除一部分上缴国库之外,其余的由自己处理,可以卖给政府,也可以卖给给面粉厂,卖给私人收购商也可以,不过必须让他出示收粮证。私人收购者也有一定的存粮限额,数额一到,必须送到县级粮管所。这样一来大部分是由政府收购。一旦市面出现粮商紧张,政府会开放粮仓,投入市场,遇上丰收之年,则大量收购,保证市面粮食价格稳定。而且规定,存粮不得超过二年。

    对于政府存放年限,郑源有他的解决方案,一是转卖其他省份,二是食品加工,如点心,方便面等。三是工业用途,比如说青霉素,就需要大量淀粉来培养菌丝。郑源对此并不担心。虽说计划是好的,由于山东解放不足半年,土改刚刚完成,很多规划还没实施。现在刚刚结束清理粮商的问题。

    在这过程中,很多粮商不愿交出粮食,郑源拿出他的铁腕手段,对执行此事的负责人说,再有两年抗战就要爆发,我们没时间温水煮青蛙,必须铁腕处理,我不惜血流成河,只要老百姓能得益,我不在乎我的名声。身为具体执行者的刘光兴,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本来对这些人就不存好印象,听到郑源的话,更是放开了手脚,率先对几个大粮商动手,整个八月到九月间,山东十大粮商被刘光兴灭了六个,全是灭门。人口达上千人。从此,再也没人敢私自屯粮。

    方志敏和刘畴田又走了几个村庄,发现村庄里除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和五岁以下的孩子,没人闲着,到傍晚时,二人又来到一个村庄,这时村庄里已升走渺渺炊烟,二人带着几个警卫向村里走去。这的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两人回头一看,一大帮子青壮年约二十几人,身上背着行囊,人人手里提着一片猪肉,肩上还扛着一小袋子东西。

    待众人走近,方志敏上前问道:“老乡,你们这是干吗去?”众人也发现他人几人,见有人问话,众人停下脚步,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出来说道:“我们这是在刘王庄修路,这不下工了吗?过几天就过年了,再有个三四天就开始停工,工地上给大伙放假过年。”“噢!”方志敏这才想起来,已到年关。看看众人手里的东西,方志敏问:“这是你们卖的年货?”

    中年男人笑道:“这不是卖的,是工地发的,每人二十斤面粉五个猪肉。”方志敏一听来了兴趣,问道“每人都有?”中年人嘿嘿一笑:“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反正我们这个工地人人一份。”方志敏又问:“为什么给你们发这些?”中年人挠挠头:“我也不知道,当官的说是看我们干活勤快,这是给我们的福利,我也不知道这啥叫福利。”

    方志敏倒是听郑源说过福利一事,可他也没明白什么叫福利,难道郑源说的福利就是这个?方志敏带着疑问。刘畴田也是如此,不刘畴田又问道:“听说你们干活有工钱,这东西不会是扣了你们工钱给买的吧?”“说什么你!”“会说话吗?”“你谁啊,那儿的”…

    刘畴田一句话,引来众怒,众人奴目圆睁,对着两人发难。中年男人立即安抚道:“哎,哎,乡亲们,别动怒别动怒,我看这几人不像本地人,不了解情绪,我给他们说道说道。”说完转过的对方志敏两人说:“二位不是本地人,不了解情况,我们这自从解放军来了以的,地主被取消了,地都分给老百姓了,欠地主家的租子也不用还了,虽说以后会向解放军缴粮,但我们拿大头,他们拿小头。我们今年这个日子算是过好了,再也不愁年关了。

    这不一听说解放军政府要修路,我们就去了,本来就没打算要钱,可人家解放军政府规定每人每月二块大洋,我们都没敢想,今天发完工钱,每人又发了二十斤白面,五斤猪肉,惊的我们一跳,以来没遇见这样的政府,你再在这儿胡说八道,小心惹急我们,让你们好看。”刘畴田和方志敏一愣,连忙陪不是说:“我们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走过那么多省,没见过像山东省这样的好事,你多担待。”说完两人赶忙离开。

    这时天色渐黑,二人带着几个警卫员到附近县城找一个旅馆休息,随后几天,两人又去了周围几处农村,越看他们的疑惑越大,不管修水力的也好,修公路的也好,还是一些在工厂里干活的农民也好,每人回家,都拿着一样的东西,这些都是白给的,他们那来这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曾经农村的闲冬,如今变的异常忙碌,没人在站在大街上晒太阳,不管男女老幼,只要能动的,多多少少都会干一点有利于建设的事。他们准备再回去问一下郑源,就这样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方志敏和刘畴田带着众多疑问,返回了济南。

二九章 除夕() 
自从打发达方志敏两人后,郑源这几天组织人员开始监督各个私人工厂的福利发放情况。郑源决心将这种传统从后世移过来,让他成为现在的传统,本来现在很多私人厂矿企业在过这种大节时,都会或多或少的给工人学徒的一些小恩小惠,这种事是在工人工资极低的情况下,一些会办事的老板对工人的一种收卖。这时候一些学徒工还没有工资,最好的主机师傅一年也不过十几块大洋。

    《大染房》大家都看过,一个商阜的学徙一年还捞不到一个大洋。很多黑心老板根据不顾工人死活,更别说是工资了。郑源实施劳动法时,虽然大部分人赞同,但都是一些有实力的资本家。一些个体小户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