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并不遥远的往事-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他就注意观察,看那帮小子是咋爬树的,慢慢地,看明白了。爬树主要靠四肢,胳膊腿儿要有力,用两手搂住树干,两脚蹬住树干,一左一右,手脚对称地向上挪动,一下一下地向上攀爬,当然这是最开始。等你熟练了,就可以手脚并用,象猴子一样一耸一耸地窜上树去。为了把爬树的技巧学到手,回到家里,天还不算太黑,荆志国就不再听那些个在院前唠嗑的人们唠嗑,而是自个儿一个人到荆志义家的后院儿枣树上练习爬树。那枣树不同于一般的树,枝叶间是有刺儿的,但树干没有刺儿,他就在树干上练习。本来,他就比较清瘦,这清瘦的体型帮了他,大约也就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爬树功夫练成了,能象猴子一样一蹿一蹿地上树,不知他是不是天生就有这爬树方面的天赋。一棵十几米高的树,荆志国几下子就能蹿爬到树的顶端,当然是那能停住人的地儿。有了这能耐,荆志国就总想施展,同一帮小子在山上砍柴爬树,那没啥意思。爬上树去掏鸟窝!可第一回他就遇上了一窝刚孵出不久的小鸟睁着圆圆的小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他,让他实在不忍心去掏,已经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去。于是,这次掏鸟窝就成了他最初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终于,让他施展爬树技能的机会来了。

第六十八章 捅马蜂窝() 
一天傍晚下山回家,也不知哪个小子忽然发现路边的一棵高高的刺槐树上有一个马蜂窝。说来也是怪事儿,每天上山下山走的都是这条道儿,却并没发现啥时这里有个马蜂窝。天色已晚,大伙儿决定明儿个上山时,一定要把这个马蜂窝端掉,以免人还是牲口啥时路过这儿,让这马蜂给蜇着。

    第二天上山时,一帮小子们却把要端这马蜂窝的事儿给忘了,等快要到了山上那牛吃草的地儿,这才想起来。偏巧这天,荆志义一时手头儿无事,也晃晃悠悠地到山上来了。荆志义头脚到了山上,华子随后就到了,俩人好象约好了似的。荆志义听到几个小子说起了蜂窝的事儿,眼睛立时就亮了起来。晚上的!荆志义说。这时的荆志义虽说大了那几个小子和华子有四五岁,可还没有完全脱掉孩子的脾性。胡天胡地地在山上玩了一阵子,觉得无聊,荆志义说,走!咱现在就去端那个马蜂窝。荆志义的话一出,几个小子立马兴奋起来,马上起身下山。这一天,因为山下果园里出了虫害,这帮小子们中唯一的大人齐永库并没有跟他们腻在一块儿。荆志义回头看了看也想跟着去的华子,说,华子,你就别去了!在这儿帮二小子看着牛。华子有点儿不太情愿,但还是眨眨眼,用那黑眼仁盯住荆志义,嗯!答应了一声。

    那立在路边的槐树也有年头了,长得又高又粗。一帮小子到得那槐树底下,扬着脖子朝上瞅了半天,这树实在是太高,一般刺槐树哪有这么高的!那马蜂窝黑黢黢的就贴在那最下面的树杈上,鼓鼓囊囊地一大团子。瞅够了,几个小子收回眼神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了看荆志义,又看了看荆志国,看荆志义是因为荆志义岁数最大,看荆志国是因为大伙儿都知道荆志国在爬树这事儿上是后起之秀,能耐最大。荆志国还不知道山野之事的厉害,看几个小子眼神游移漂忽,时不时地瞅他,心里有点儿美滋滋儿地,就大大咧咧地说,咱上!

    几个小子互相瞅了一眼,谁也没言语,倒是那荆志义不同意了。国子,不行!你还不知道这马蜂的厉害,那可是能蜇死人的!还是让咱来吧!荆志国心想,你可别在这儿吓唬咱了,马蜂蜇人厉害,咱听说过,但能蜇死人,咱还真没听说!没事儿!说着就拉开了架式要上树。几个小子一看都着急起来,不行不行!这么上可不行!荆志国想,不这么上咋上?其实,荆志国也是有他自个儿的打算的,他以为爬到树上,把那马蜂窝捅下来,就迅速下来,迅速跑开,就完事儿了,就凭他的麻利和速度!荆志义又把他拦住了。国子,你上也行,但一定得把你的头脸啥的都用衣服裹住,不能有露肉的地儿,说着,他让小武儿找来了一根长长的粗树条子,试了试,挺硬实,让荆志国拿着,告诉荆志国爬到能够着的地方就用这棍子把那马蜂窝捅下来,千万不能爬到跟前用手去扒拉。捅掉了马蜂窝就赶紧从树上下来,猫在那树下别动,千千万万不能跑,你要一跑,那马蜂就会一起追你,那就坏了。到得这时,荆志国觉得事儿有点儿严重,但也不至于象荆志义说的那么严重!这事儿挺好玩儿的念想还在刺激着他,他还是挺兴奋,多多少少生出了一些个英雄气!把外衣下襟往上一搂,裹住头脸儿就要上树,荆志义再一次把他拦住了。不行!这根本抗不住蜇!那蜂针一蜇就透!二小子,把你的衣裳给国子。二小子二话没说,就脱下上衣交给荆志国,还没等荆志国接到手里,荆志义一把夺过去,拿到鼻子前闻了闻,不行不行!这衣裳都臭了!马蜂一闻到人身上这味儿,就得没命地蜇你!小武儿,把你的衣裳给国子!小武儿也是二话没说就脱下上衣,心想,荆志义还得要闻一闻,就直接交给了荆志义。这回,荆志义闻了一下子,皱了一下子眉头,没说啥就交给了荆志国,又帮着荆志国撂下来自个儿的上衣,系好扣子,用小武儿的上衣裹住头脸儿,拽了拽没裹好的地方,让荆志国只露着两只眼睛。

    看荆志义领着几个小子跑到远处深草里躲避妥当,一切准备就绪,荆志国把那根树棍往腰间草绳子上一插,摆好了姿势,双手搂住树干,腰一弓,只一下子就上到了一米多高,几下子就到了那蜂窝下方,让藏在远处草丛中的几个小子大饱眼福。荆志国到了这时方才看清,那马蜂窝着实大,宽上也有一尺,长上得二尺有余,一些个马蜂围着那蜂窝嗡嗡飞着来回巡视,一些个马蜂在那蜂巢上上上下下地爬着查看,还有一些个匆匆忙忙地飞走了,也不知到哪些儿干啥去了!还有一些个才回来的,也是不知道从哪里回来干啥去了!荆志国哪还顾得了这许多!荆志国记住了荆志义的话,左手搂住树干,右手把那树棍子从腰间草绳子上拔出,伸向了那马蜂窝,只一扒拉,那马蜂窝就从那树杈上唿地一声掉下来了,砸在地上滚动了一下子!说来也是怪事儿,正好贴在了地面的树根上。荆志国上树的功夫了得,那下树的功夫同样让人惊叹!一看大事已成,刷的一下子就从那大半截树干上滑下来,动作着实麻利神速。由于下得太快,一只脚正踩在那蜂窝上!那窝马蜂本就乱作了一团,正在寻找破坏它们家园的敌手,被荆志国一脚踩下去,成蜂死伤无数,那正在孵化的蜂蛹几近成了浆糊。死伤的成蜂不说,那活着还能动的立刻嗡嗡叫着开始反攻,铺天盖地,把个荆志国团团围住,得哪蜇哪!荆志国就觉得后背和肩膀有无数的尖针插进来,钻心的疼痛!也不知咋整的,那疯了一样的马蜂竟然钻进了荆志国用来裹头的小武儿的衣服里,顺着袖子摸着了荆志国腮邦子和耳朵,挺起腹部把那充满毒液的尾针恶狠狠地猛刺下去!那真叫一个惨!荆志国这时早就把荆志义的嘱咐抛到了脑后,猛地站起身,从头上拽下了小武儿的衣服,一边跑一边头上头下,身前身后地拍打。那蜂群好象听到了啥命令一样没命地追赶,直把荆志国的全身蜇得是一无是处,几乎就要躺倒在草地上。

    远处草丛中的几个小子一看大事不好,唿啦一下子站起来,荆志义率先冲了出去!好在那天荆志义没有象往常一样只穿一件背心,而是穿了一件长袖上衣,脱下上衣,几步就冲到了跑过来的荆志国身边,抡起上衣发狂一样的拍打。齐家二小子和小武儿紧随其后,也红了眼。那小武儿是个有心数的孩子,上衣给了荆志国裹头,藏身时就顺手拔下了身边几棵粗大的蒿草,这时正派上用场。那简直就是一场人蜂大战!最后,几只活着的马蜂一看实在拼不过,还是逃命去吧!那高高的槐树底下和荆志国跑过来的路上,马蜂尸横遍地,一片狼籍。

    战斗终于结束。荆志国不用说了,荆志义和齐家二小子,小武儿,个个浑身是伤。荆志国伤得最重,身上几乎没有好的地方,红肿的大包连片,只是还不够均匀,远远看上去足足能粗上一圈儿,那脸肿得上眼皮和下眼皮挤到了一块儿。还好,还都能走动。齐家二小子牛也放不了了,救命要紧,想必山上那华子还不知道山下这几个小子受此劫难,一个人还在静静地帮着放牛呢!几个人相互搀扶着下得山来,直奔荆家沟荆志义家而去。去荆志义家是最好的选择,全荆家沟,要说谁家最有可能有药的话,那当然就得是他家了啦!

第六十九章 结义() 
几个小子就象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伤兵一样到了荆志义的家门口。唉呀!不行!齐家二小子忽然喊了一声,牛还在山上呢!就是到了这时,他也没忘了牛。唉呀!你就不用管了!华子不是在山上呢嘛!那晚上她一个丫头能赶回来吗?听到这话,荆志义也有些个拿不准了,华子咋说也就是个才十四五岁的丫头,那三十来条牛哪!下半晌再说!也就只好这样了。说着,几个小子已经进了荆志义的家门。

    荆志义的妈正好在家,冷不丁看见几个小子相互搀扶着从外面走进来,吓了一跳,唉呀!这是咋啦?让马蜂蜇了!妈!咱家有啥药没?荆志义妈见他们作成了这样儿,气得咻咻的,一边闷着声儿斥骂了几句荆志义,一边赶紧把几个小子安顿下来。你个糊涂蛋!不是跟你说过多少回了,让蜂子蜇了就用窝瓜花糊吗?嘴上说着,拎起一个柳条筐就出去了。回到屋里来时,洗了手,把掐回来的窝瓜花先攥碎了,再放在一个钵子里捣成了糊儿,逐个地糊在几个小子受伤的地儿。荆志国伤得太重,身前身后都是伤,都得糊上窝瓜花糊,就不能躺着了,只能仄歪着靠墙坐着。荆志义的妈坐在荆志国身边,一边给荆志国往脸上身上糊窝瓜花糊,一边说,国子,你咋能跟这帮子崽子山上山下地疯!你在家是小崽儿,你妈看到你让蜂子蜇成这样,不得咋心疼呢!荆志国脑袋迷迷糊糊的,听到荆志义妈说出这些个话来,也不知咋的,鼻子一酸,两行眼泪就从那肿得严严实实的眼眶里涌了出来。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大娘把咱们几个都骂了,按辈份,她得管齐家二小子叫小叔哪!心里这样想着,一点儿一点儿就睡着了。

    荆志国醒来时,晌午已过。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不再那样疼痛,但就是觉得全身被啥东西箍住了似的,特别难受,眼睛已经能睁开一点儿了。荆志义,齐家二小子,小武儿,都躺在炕上,光着上身,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糊着黄了吧叽的窝瓜花糊。几个小子中,小武儿伤得最轻,看荆志国醒了,就凑过来,国子,饿了吧?能起来不?吃点啥!火炕中间儿,摆着一个紫檀色的小炕桌,桌上放着一个粥盆,旁边一个大盘子里是黄澄澄的苞米面大饼子,还有一盘炒土豆丝和一小碟萝卜条咸菜。折腾了一上午,确实是饿了,肚子已经咕咕叫了。荆志义的妈从外屋走进来,看了看荆志国,又看了看几个小子,脸上有了笑模样。快!都起来,赶紧吃饭!几个都睡着了的小子,这会儿早都醒了,只是在别人家,不象在自个儿家,想着得有点儿样儿,再说人家荆志义还没动筷儿呢!荆志义是看荆志国还睡着,所以才躺着没动。见荆志国醒了,又听荆志义妈下了命令,几个小子立刻象饿狼一样,也顾不得身上那肿胀箍得难受,爬起来一顿胡吃海喝。只有荆志国稍微稳当点儿,也不是装稳当,实在是他伤得太重,这会儿虽然觉得轻松了不少,但不动还行,一动,那是碰哪儿哪儿疼。吃饱喝足,那身上可又轻松了许多。齐家二小子还惦记着山上的牛,吃完饭就想下地上山。被荆志义叫住了,他告诉二小子,他妈已经让人到山上果园去了,告诉齐永库,让齐永库晚上帮华子把牛赶回来。

    自从发生了这场磨难,荆志国不消说,荆志义他们这几个小子好象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几个人更加密切,几乎不分彼此,更加默契,真就是抱成了团儿,那人蜂大战,不说是生死考验也差不多。原先他们就经常腻在一块儿,现在可不仅仅是一块儿耍的事儿了。荆志国觉得,是他们的心贴到了一处。

    也就是几天后的一天,几个小子刚刚在山上凑齐,荆志义就来了,说,咱爹咱妈下晌儿得到咱大姑家给大姑的孙子过满月,晚上得在咱大姑家吃饭,得挺晚才能回家。你们几个晚上到咱家吃饭!说好了啊!几个小子一听,眼睛立马都亮亮地,瞅着荆志义,又互相瞅了瞅,接着就是点头。那,你会做饭吗?咱哪会做饭?那你不会做饭,咱去了吃啥呀?齐家二小子问。这你不用管,你带着嘴去就行了!几个小子眨了眨眼,跟着就又是点了点头。荆志义又说,这事儿,除了咱几个,任啥人不能说。这三个来月下来,荆志国对这荆志义说的咱几个,他知道当然还要包括齐家二小子的哥哥齐永库和华子的。果然,荆志义又补充了一句,就咱六个!荆志义说的大姑,只是荆家一族中走得比较近的人家而已,就住在荆家沟的下沟,离荆志义家所在的中沟也有二里左右的路程。要是论起来,那应该也是他荆志国的大姑。

    荆志国记得非常清楚,那一天是农历八月初一。就在荆志义家的西屋,他们喝了挺多的酒,都是玉庄屯小酒厂自个儿酿的小烧儿。喝着喝着,大家就有些个兴奋,扯东扯西地唠了许多,当然是必须要说到前几天的人蜂大战,大伙儿对荆志国爬树的功夫那是赞不绝口,众口一词,厉害!有的还表达了某种怀疑,国子,你以前练过吧?那也太厉害了!咱们打小儿就爬树,也没你那两下子!又说,志义真够意思,不顾死活地往上冲!说着说着,就都说到了啥义气,仗义之类,大伙把那次人蜂大战看作是对哥们意气,对生死与共的一次考验。后来,也不知是谁说起了听说的梁山泊故事,一百单八将,个个仗义!又有人说起了啥演义里有个叫关云长的那才仗义呢!三国!对!三国!那里面的人,也是个个仗义!齐永库说,那是评书上说的,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么!这时,那齐家二小子就说,三国里有桃园三结义,咱们咋不来个五结义。二小子说这话的时候,那嘴已经喝得不太听使唤了,本还是个孩子,能有啥酒量!把五结义说成了五结律。小武儿这时已经喝得离开了大家围坐着的炕桌,坐到地上的长条板凳上去了,听到这话,就一下子站在了那板凳上,板凳一栽歪,险些摔倒在地上,嘴也是不太听使唤了,哼哼叽叽地说,对!对!咱们就来个五结义!咱们是荆家沟五侠,不,不对!是五男侠加一女侠,六侠!把咱华子姑奶也带上!按辈分,小武儿跟荆志义和荆志国一辈儿,得管华子叫姑奶。有人纠正说,结拜不分男女!就六侠!六结义!这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那天,唯一没喝醉的就是华子,开始时,是里里外外地炒菜做饭,后又侍候这几个小子喝酒,她也喝了酒,但她始终只是那一盅酒。再后来,是华子把大家的酒杯都拿到灶间洗过后,又拿上来,重新倒了酒。再后来,是荆志义牵头,大家伙都从炕上下到地上,都跪在了地上,面向正南给老天磕了头,因为这屋子南面是窗户,从窗户可以看到天。于是,就是那一天,大伙儿正式结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