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在。
但在后世,这里因为地处武陵山脉中难得的盆地平原,一直有“小CD”之称。在21世纪,这个地方的粮食种植面积最高的时候超过了100万亩。
关彝本来也没准备开发丹兴县:交通太不方便了,要把丹兴县里的粮食搬运出来,光是沿途损耗就不少——他开始瞄准的是巴西郡。但由于巴西郡没能拿到手,他也只有咬牙往丹兴县里砸钱。他的目标是:景耀二年移民五千人,开垦荒地十万亩。景耀三年再移民一万人,再开垦荒地二十万亩……如此到了景耀五年,涪陵郡的田税将可以达到五十万石。算去搬运损耗后也能完全实现粮食自给。
之后是投入资金,在汉平县设立陶瓷作坊。汉平县的土壤并不是生产瓷器的好土,一般的瓷器肯定销售不出去。关彝是要生产骨瓷——现在复兴社的生猪越来越多,骨头也要给我充分利用起来。这将是复兴社新的利润增长点。
接下来就是扩大产能,提升商品利润率。
以生猪生产为核心的轻工业产业链,继续集中在涪陵县——这里有乌江,物流方便。
关彝再找糜家商会借贷了大量钱粮,以更为优厚的条件吸引武陵山脉里的毕兹卡、孟兹黑、廪卡、南客部落下山,进入复兴社的工厂做工。关彝对孙刚提出的要求是,从景耀二年起,涪陵郡的生猪出栏量每年都要翻一翻。香皂的种类要多样化,牙刷的材质要高端化,果酒的包装要精美化……
安排好了郡里的庶务和复兴社的生产后,关彝带着复兴学堂的一千二百个学生,来到了涪陵县和汉平县之间的一座大山深处。
第七十三章 开始暴兵吧(二)()
复兴学堂现在有一千二百名学生。
以民族来分,汉族占了七百人,武陵山各蛮寨占了五百人。以性别来分,男孩子九百人,女孩子三百人。
九百个男孩子,年纪小的十一二岁,年纪大的十五六岁,四年之后,大多数都能上战场了。如果他们能够在未来的那一场国运之战中生存下来,他们就是关彝以后在蜀汉军政两界的根基。
三百个女孩子,战地救护什么的是要学习的。但关彝穿越前并不是医生,对医疗知识的了解也只是达到“百度医生”的级别。所以他能教给这些孩子的,其实非常有限。在关彝的计划里,这三百个女孩子其实是那九百个男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接下来,这些孩子要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训练整整三年,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如果全都是男性的话,那是绝对要出问题的。
对于一个男性来说,假如他自己一身本领,那么在正常情况下,他对那些目不识丁的蠢笨女性除了生理上的需求外是不会有其他任何想法的。作为穿越者的学生,复兴学堂的学子其见识迟早都会冠绝这个时代。这里的男学生以后会突兀的发现:要想找一个灵魂伴侣,唯一的选择就是在自己的女同学里面找。而高达3比1的男女比例,足够让这些男孩子拼命了的要把自己变得更优异。
关彝带进大山的,除了这一千二百名学生之外,还有自己的家将一百人,复兴社雇佣的仆役一百人,此外还有七十名军事教官以及以上各类人等的家眷。合计将近两千人。
这七十名军事教官中,有五十名是马过花了极大的价钱从步家手里买来的东吴无难军。
虽说是无难军,但步家本身并不缺钱,所以即便马过开出了极高的价钱,步家也只是把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五十名无难老兵卖给了马过。不过这对于关彝来说反而很高兴:我又不指望区区五十名老兵在日后几万、几十万人厮杀的战场上能起多大作用,我是用他们做教官的啊。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其丰富的战场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剩下的二十名教官,其实全都是赵家的家将——他们都是骑兵!
蜀汉的西部紧邻西羌,并不缺马。实际上东吴的战马都要从蜀汉购买。无奈蜀汉国力有限,养不起太多的骑兵。所以蜀汉的军事指挥官虽然明知在关中平原和陇西高原上与曹魏进行战斗,骑兵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仍然不得不用步兵去对抗曹魏成群结队的骑兵——这是蜀汉建国三十多年来,只打出一次歼灭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现在关彝手里有钱了,所以他也准备小规模的建立自己的骑兵部队了。
要训练骑兵,这训练的场地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说说关彝选定的地方了。
在这个时代的涪陵县、汉平县之间,是一大片的无人区。无数的山头叠嶂起伏,都没有名字。但作为后世的旅游爱好者,关彝清楚的知道,这里有一座在后世名气极大的山峰:仙女山。
后世的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风景区,是国内著名的高山草原景区——海拔两千多米的山顶,居然是平的。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是天然的养马、训练骑兵的基地。而且由于这里的海拔很高,其温度也远低于四川盆地——一年四季的气温,除了大气内的湿润度偏高以外,反而和北方的关陇地区相似。这简直就是最好的模拟战场。
所以,不选这里选哪里呢。
“呼~~~居然在如此崇山峻岭之中修筑了这么多砖瓦房,改之辛苦了。”
“呵呵呵,当不得太守称赞,从今年二月太守出发去巴东郡算起,整整四个月,过要是还做不好这点事情,那真的是无能了。”
“嗯,这步兵、骑兵的教官在哪里,还请改之替我请来。”
步兵教官,当然以无难军为主。为首是一个六十来岁的干瘪老头。不过有廖勇这样的示范在前,关彝现在绝不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
“先生不远千里来我这涪陵郡,先生辛苦了,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不敢当君候先生之名。小老儿来到这涪陵郡,俸禄极高不说,吃得也极好。小老儿的妻子、儿孙都说几十年了,从未像最近一两月这样过上天天吃肉的日子。说起来,小老儿才是承仰了君候的大恩……哦,小老儿年纪大了,嘴碎得很。回君候的话,小老儿以前在步家的时候姓步,编号七十九,所以叫步七九。呃,现在嘛,君候还未赐下关姓和编号,所以……”
“先生不必过谦,本官一直都认为,人若是有选择,没必要去用别人的姓氏。先生以前的名字叫什么?”
“……多谢君候宽宏。小老儿是山越人,就叫阿达木。若是君候允准,小老儿还是恢复原名吧。”
“可以,呃,这个……老阿啊,本官这些孩子怎么样?”
说到这个,阿达木这个因为见过了太多生死,一直都是漠然的眼睛里闪露出了不一样的神采:“君候,这些孩子很好,个个都根骨强健,比我大吴……呃,君候见谅,单以身体素质而论,比东吴的无难新兵好得多。若是能严加训练并且保证膳食标准不降低,三五年之内,小老儿还君候一支超过无难的精锐!”
哼哼,那是当然了。这个年代的普通农家孩子,有哪个能像我的这些学生一样,天天猪肉敞开了吃,还有专门的轻质碳酸钙片进行骨骼强化。
“本官给你三年时间培养、训练他们。男孩子都要按照无难军的标准训练,女孩子嘛,有基本的自保之力就行了。”
“呃,君候,女孩子也要训练吗?”
当然要训练了,这些女孩子以后就是战地护士,有了她们,士兵们的士气就会高涨,受了伤的士兵存活下来的几率就会大增——能够重回战场的伤兵,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啊。
“当然要训练,不过毕竟是女孩子,老阿你可以嘴上严厉点,但手上轻一点。”
“小老儿晓得了。请君候放心。”
“嗯,本官还有两点要对你说明。”
“请君候示下。”
“第一,这些孩子每天至少要留出两个时辰跟随本官学习。剩下的时间才能交给你。但无论如何,你要保证他们每天四个时辰的睡眠。”
“呃……一天就十二个时辰,君候留给小老儿的时间不足一半。好吧,小老儿应下了。”
“嗯,第二点是,这些孩子不是普通的士兵,你要按照军候的标准训练他们。除了个人的战技之外,你要教给他们统御士兵的能力。”
“喏,这点请君候放心,便是君候不说,小老儿也是这样想的。毕竟,能读书识字的人,做个小兵实在是太可惜了。”
“那就拜托老阿了,你回去和你的兄弟们说清楚,本官对人最是宽厚,只要认真为本官做事,本官绝不吝啬赏赐!”
“多谢君候,也请君候放心。我等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第一次碰上君候这样的厚道人,敢不为君候效死力乎?”
“善,对了,这是你的同僚赵锤,教官队里,你是正,他是副。嗯,他是这些孩子的骑兵教官。这些孩子还是要训练一下骑术的,具体训练时间如何分配,你们商量一下。”
一天十二个时辰,两个时辰学文化,四个时辰睡觉,一天三顿饭至少得丢出去半个多时辰。剩下的五个多时辰还要分给骑兵教官。阿达木只觉得内心有点发苦:“见过赵兄弟,不知赵兄弟觉得这骑术训练一天需要多少时间啊。”
“呵呵呵,老阿啊!”赵锤伸出满手老茧的大手用力的拍了拍阿达木:“不要慌不要慌,现在这山顶上只有六百匹战马,锤的意思是,这人可以少休息,马可不能不休息啊。所以,每天你让两百个孩子到我这里来训练就可以了。正好六天一轮换,怎么样?”
“呼~~~”阿达木松了一大口气:“多谢赵兄弟体谅。要不然小老儿还真的怕有负君候所托。就依赵兄弟。”
第七十四章 壮哉卓筒井()
景耀二年的复兴社年终总结大会是在江阳郡召开的。
和以前在涪陵郡的太守府里开会不一样,这一次复兴社的高层全部来到了汉安县西南五十里的那块盐碱地旁。
这块地方已经不再是荒凉的不毛之地,而是天车林立,人声鼎沸。一片繁华景象。
这个地方也不再是无名之地。它按照穿越者的记忆,有了一个一千多年后本就属于它的名字——自贡亭。
“嘶~~这就是子丰发明的卓筒井么?果然是奇思妙想,巧夺天工。如此,我大汉境内很多枯竭的盐井当可重新换发光彩啊!”
蜀汉第一大官商糜照糜伯耀,这时候满脸兴奋之情难以自抑:作为一个生意做到极致的超级商人,糜照盯着盐业这块蛋糕很久很久了。只是因为蜀汉政权从刘备开始就对盐铁看得太紧,糜家纵然经营百业,但也从来不敢朝盐铁伸手。这次托复兴社的福,糜家终于可以进军盐业了。这实在是可以在糜家宗祠里向糜竺老先生烧香汇报的大喜事。
“哈哈哈,糜奸商,怎么样?被吓到了吧?这卓筒井,以毛竹为盐井的井壁和通道,打到一定深度后,卤水自然向上喷出。现在这自贡亭里打得最深的盐井,已经有七十余丈。比起以前人工挖掘的宽口浅井,多出十倍有余……”
“哼~~~张令行,你少在哪里嘚瑟。要不是子丰,你能知道这里有卤水?你能知道这卓筒井之法?”
“这倒也是。可是为啥就偏让我碰上了呢?哈哈哈哈~~~怎么样,你羡慕吗?嫉妒吗?”
“好了,别显摆了。赶紧说正事。我们都是偷偷从涪陵郡跑出来的。把会开完了我们就得赶紧走。万一被朝廷的人发现了陛下心里会很不痛快的。”
“喏,兄长,请兄长示下。”
“我来问你,现在打了多少口井?每日出盐量是多少?”
“喏,兄长,各位股东。最近大半年,自贡亭这边一共打了三十五口盐井,其中有三十二口已经出卤。这三十二口盐井中,有二十九口伴生天然气。因为每月都有新的盐井出卤,所以这每日出卤量都是变化的。小弟这里最新的数据是前天的,嗯,前天的出卤量是一万八千石卤水。”
“这每日伴生的天然气用来熬盐够用么?卤水的出盐量是多少?”
“兄长,足够的!这伴生天然气不光熬盐够了,连整个自贡亭每日的生火煮饭都是够用的。卤水的出盐量嘛,兄长,我们这里的卤水真是质地绝佳的卤水啊,一石卤水,熬干之后一般可以得盐五升。比起我大汉其他盐场一石卤水只能得盐一升整整高了五倍!非但如此,这里的卤水熬干后,杂质极少,盐粒细软洁白,不需要任何提纯都是上好的精盐!”
这里是盐都嘛,卤水出盐量有百分之五实属正常。而且自贡出产的井盐,其氯化钠含量高达99%以上。剩下的1%里,也含有丰富的碘。可以说,如果全蜀汉的老百姓都能普遍的吃上自贡盐,什么“民有菜色”啊,比较常见的大脖子病(因为缺碘引起的甲亢),都会得到彻底的扭转。
“这么算下来,一天的产盐量就是900石,一个月就是27000石,一年就是……”糜照简单的心算之后情不自禁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三十二万四千石!”
可是关彝下面的话更让糜照崩溃!
“怎么才这么点,你这半年都在干什么!”
还没等糜照替张遵说情,张遵自己已经朝着关彝深鞠一躬:“兄长恕罪,这卓筒井虽然出盐量极大,但无奈它是窄口深井,要打到卤水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目前自贡亭这边最深的一口井,打下去七十仗,整整耗时三个月,所以……”
“罢了,是为兄太着急了。现在朝廷的司盐校尉给咱们盐场的买价是多少?”
“说到这个,兄长,小弟也是一肚子的火啊。司盐校尉给我们的价钱是每石两百钱!”
“什么!他们怎么不去抢!子丰,你知不知道我糜家商号从这里进盐价钱是多少?每石八百钱!”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蜀汉、东吴、曹魏三国的盐政都是全部专卖制:盐场归国家所有,生产、运输、销售全部为国家掌控。
而自贡亭的盐场因为关彝和刘禅的协议,实行的是就场专卖制:这里的盐场属于复兴社。盐生产出来后全部卖给国家。然后其他商人到这里向国家购买。
这个新制度的提出,确实遭到了蜀汉官僚体系尤其是司盐校尉的激烈反对,但在关彝表示可以公开卓筒井技术并且刘禅当着朝廷官员背书:只此一例,绝不再开后。这个新制度才勉强得到了执行。
但是谁都知道最大的暴利是垄断,以前蜀汉的司盐校尉全权把控了蜀汉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现在这份垄断破了一个大口子,你说人家怎么高兴得起来?所以司盐校尉府给自贡亭的盐定价极低!
实话实说,200钱一石这个价钱对于有伴生天然气熬盐的复兴社来说,并不是无利可图的。张遵就私下向关彝表示:扣除人工成本后,净利润可以达到100钱一石。最近这半年,自贡亭的食盐产量累计已经达到了七万石。复兴社光是这一块净利润就有七百万。
但是这里面有七成是刘禅的,一成是黄皓的。复兴社实际拿到手的只有一百四十万!
钱赚得少一点倒是小事。本来关彝打的就是藏兵于此的打算:只要这里的盐业生产能够替他养活一万以上的产业工人那就足够了。
真正让他火大的是,司盐校尉府以两百钱一石的价格收购了他的盐,转手却以八百钱卖给商人——商人也是要逐利的,而且还要加上运输、销售的成本——这样一来,最后自贡盐卖到老百姓手里的时候,差不多还是一千两百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