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血歌-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钱吴宇花得是无话可说,毕竟在这乱世,实力才是一切。

    同时安置那些流民,发给他们耕牛与农作物等,则又支出了两百万两银子。

    这一共又支出了七百万两银子。

    加上之前的,一共支出了两千七百万两银子。

    五千万两银子一下子就花去了大半。

    这让吴宇是肉疼不已,不过也没办法,眼下大明的危局还可以用钱来解决,而要是那天连花钱的不管用了,那大明也就真的完了。

    所以这钱必须花。

    而在吴宇改革期间,各地的消息也是纷纷传回了朝廷。

    最先传回来的,就是洪承畴北上,进攻陕西的消息。

    当吴宇得知这个消息时,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这洪承畴还真是能折腾啊。

    他这两攻陕西,是让吴宇之前西征的成果彻底化为了乌有。

    洪承畴不仅打通了进攻四川的路线,更是在陕西是横冲直撞,无人可挡。

    也就是说,洪承畴随时可以从四川进攻陕西,也可以从陕西进攻四川。

    而在陕西,洪承畴一路是无人能挡。

    除了西安府与潼关之外,其余的地方已经基本落入洪承畴之手。

    而西安府与潼关之所以没有落入洪承畴手中,是因为那里有悟德子,与玄虚子。

    悟德子是吴宇回京时,安排在陕西的,就是为了以防不测。

    而玄虚子,则是吴宇后来派去镇守潼关的。

    也正是有了他们两人的存在,西安府与潼关才没有落入洪承畴之手。

    不过即使没有陷落,但悟德子与玄虚子的情况却是极为不妙。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手下的那群将士。

    留在西安府的将士,原属于卢象升的西征大军。

    他们的战斗力虽说比一般明军要强,但那些将领却一个个拥兵自重,谁都不服谁。

    以前有卢象升与曹文诏等人在,那些将领还不敢放肆。

    但如今卢象升等人不在,而眼下西安府内又没有能震得住他们的将领,所以那些骄兵悍将们是看谁都不顺眼。

    西安总兵何洪生性本就懦弱,又是文官出身,那些将领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中。

    而洪承畴也敏锐的发现了官军的这弱点,老谋深算如洪承畴,怎么可能不使些手段。

    所以在洪承畴的刻意挑拨之下,西安府的将士关系是越发激烈。

    要不是有悟德子与玄虚子两名仙师压着,恐怕那些家伙早就起内讧了。

    而后来加入的卫所军,不但没有缓解矛盾,情况反而是越发激烈了。

    而至于江南,情况完全是一边倒。

    南直隶还好,还没有丢失。

    而江西等地,则是连战连败,短短数月间,江西大半都落入上官武手中。

    江西之所以败得如此之快,除了江西的官场腐败,兵备废弛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要原因就是江西没有修者坐镇。

    没有修者的军队,与有修者的军队,那战斗力完全不能比。

    往往江西的明军一看到御空而来的上官武后,就失去了斗志。

    而在面临如潮的反贼大军,更是一败涂地。

    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要是再没有支援,恐怕整个江西都会落入上官武之手。

    对于江西的局势,吴宇也是无可奈何。

    他眼下已经是没有修者可派了。

    对于修者一事,到底该怎么解决,吴宇曾问过玄妙子与海东青及崔成秀等人。

    他们经过激烈的争吵,后来得出了一个结论。

    眼下普通军队面对修者,基本无解。

    除非拿人命来填。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普通人对修者的畏惧之心可能会渐渐消退。

    之前的金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真正想让普通人对修者的畏惧心消退,最重要的一点是得让他们知道修者也会死。

    这点很重要,在封建社会,迷信这东西有着超乎寻常的力量。

    而只要普通百姓不在迷信那些修者,知道那些修者也会被杀死,那他们对他的畏惧之心就会大大消退。

    可怎么才能让普通人对修者的畏惧之心消退呢?

    吴宇一时犯了难。

    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就是儒道佛三家,而其中以儒家思想影响最大。

    这也就导致了百姓的迷信心理。

    想要百姓消除那些迷信心理,就要解放他们的思想。

    改变他们原有的价值观。

    改变思想?吴宇想到这里,不由得一愣,一个有些熟悉而陌生的名字是浮现在了他脑海之中。

    吴宇仔细端详着坐在对面的一名年轻人。

    这年轻人大概十八九岁的模样。了,长得是唇红齿白,相貌清秀。

    年轻人一副典型的儒生打扮,但却没有带方巾,长发是用一根布带随意的系在脑后。

    虽说是身穿儒衫,但显得是随意至极。显然此人的性格并非那些普通儒生一般古板。

    吴宇在看那年轻人的同时,那年轻人也在打量着吴宇。

    他本来是来京城游学,今日却经好友介绍,说有一名儒者大师要拜访与他。

    他当下不敢大意,是连忙在家里侯着。

    可当他见到吴宇时,却不禁一愣,这难道就是那儒家大师,怎么会如此年轻?

    要不是他对那好友信服至极,恐怕当场就要拂袖而去了。

第四百一十章坐而论道() 
他黄宗羲虽说不是什么儒者大师,但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孩子。

    “敢问何为道?”吴宇望着这黄宗羲,是突然沉声问道。

    他自然知道对面的是黄宗羲,他这次找的就是他。

    所以他没有废话,是直接问道。

    黄宗羲一愣,吴宇这问话来得极为突然,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当他仔细品味这句话时,原本眼中的漫不经心是立即消失不见。

    他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板。

    “道者,所行也,事也。”黄宗羲缓缓开口道。

    吴宇闻言不禁乐了,黄宗羲的这回答没出他的意料之中。

    道,所行也,事也。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

    看来这家伙还是个刚出茅庐的未经世事的书生。

    “老生常谈而已。”吴宇笑着摇头。

    “那敢问何为道?”黄宗羲闻言并未露出丝毫不满之色,反而是严肃的问道。

    “道,我心即为道。”吴宇语气一肃,是沉声道。

    黄宗羲闻言脸色一变,是失声惊呼:“阁下难道是心学大师?!”

    不怪他这么吃惊,心学自从王阳明创立以来,在大明可谓是流传甚广。

    吴宇刚刚所说之言,完全与他之前见过的那些心学大家说得一般无二。

    只不过他之前见过的那些心学大家,口气完全不能和吴宇相比。

    我心即为道!

    这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不自量力。

    但不知为何,黄宗羲听到吴宇说出这样的话,却并没有觉得吴宇狂妄。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非也。”吴宇摇头:“在下只不过一名到处苦求救世良方的穷书生而已。”

    接着他继续说道:“如今大明积弱如此,我苦思不得其解救之法,听闻先生通晓古今,博文强记,所以今日特来请教。”

    “不敢。”黄宗羲闻言是急忙起身,朝吴宇是深深一礼,是语气肃然道:“阁下为了天下百姓,此等大义值得学生一拜!”

    学生,显然黄宗羲已经真正把吴宇当做前辈来看待了。

    吴宇却微微一摆手:“在下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阁下太客气了。”

    黄宗羲闻言,脸上没有丝毫不满,反而是急忙起身:“是学生迂腐了。”

    说着他又重新坐下,只不过他现在再看向吴宇,眼中是渐渐亮起了一抹光芒,心也是变得激动起来。

    对于一名热血青年来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是他们的梦想。

    跟何况如今大明危急至此,这更让他是忧虑无比。

    虽说他有满腹经纶,一腔报国热血,但却无人赏识。

    他只能是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而如今在他面前,就有一位救世济民的贤者。

    怎能不让他是心生激动。

    而当他听说这位贤者,向他请教救世之法时,怎能不让他是感到兴奋。

    见黄宗羲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吴宇微微一笑:“阁下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好,那学生就献丑了。”黄宗羲深吸了一口气,稍稍整理了一下措辞,然后是沉声道:“学生认为,如今大明积弱,全在制度之上。”

    果然!

    吴宇心中一颤,看来这黄宗羲与历史上的传闻一般无二。

    想到这里,吴宇心中隐隐有些期待起来,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是沉声道:“愿闻其详。”

    “大明危急至此,完全是制度之祸。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

    “但如今如何?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而且,从我大明立国以来,官场腐败,学生认为都是太祖废丞相之祸。有明之无善政,自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是为何?”吴宇饶有兴趣的问道。

    “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彼此是平等的。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座,在舆为下。还多少保持着主客关系。现罢除宰相,天子专权独断。这样,天子就更加高高在上,更加奴视臣僚,更加专断独行,为所欲为。所以大明官场才腐败至此。”

    “你的意思是要设立宰相?”吴宇皱起了眉头。

    “没错!”黄宗羲点头:“必须设宰相。”

    “虽说我大明有内阁,但废除宰相后设立的内阁大学士,其职责只是备顾问以及根据皇帝的意旨批答章奏,内阁没有僚属,没有力事机构。”

    “根本不能与昔日的宰相相提并论,内阁既无实权,而天子又不能或不愿处理政事,于是就依靠一群凶残的宫奴来进行统治,这就出现了我大明为害至深且巨的宦官专权。”

    吴宇听到这里,心中突然一动。

    他对设立宰相没什么兴趣,但如今听这黄宗羲一说,却有了新的想法。

    于是他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

    “学生认为,设宰相一人,参加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

    “阁中又缴之御前而后下该衙门如故事往返,使大权自宫奴出也。此外,宰相设政事堂,下分若干房,分管天下庶务。凡事无不得达。设立宰相,是一种限制君权过分膨胀的有效措施。”

    “不错,不错。”吴宇缓缓点头。

    黄宗羲见吴宇如此,不由得大喜,以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吴宇的赞同,刚想拜谢,却听吴宇缓缓说道:“但在在下看来,还是有些不足啊。”

    “还请前辈指教。”黄宗羲闻言,立即起身,是朝吴宇深施一礼,是诚恳道。

    “指教不敢当。”吴宇摆摆手,随即他神色一肃,是沉声道:“其实你之前刚刚所说之言,其本质无外乎制衡二字。”

    “制衡?”黄宗羲仔细品味着这两字,眼中露出一抹疑惑之色。

    “可是法者,国之权衡也?”黄宗羲开口问道。

    “非也,我所说的制衡非法家所说的制衡。所谓制衡,就是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第四百一十一章收徒() 
“《管子、轻重》里面曾说: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意思是,通过创造新的规则,达到有利于自己的一种新的平衡。我所说的制衡就是这个意思,通过规则,达到有利于大明的一种平衡。”吴宇缓缓说道。

    “你所说的法者,国之权衡也。是制衡的第一阶段:权衡阶段。”

    “所谓权衡,就是权贵之间的制衡。

    而这种制衡建立的基础就是通过法律明确权贵之间的权利划分,通过君主、权贵和法律来令他们不能随意使用权力来剥削人民,而这种权贵之间的制衡的关键则是法律,因为法律是唯一令制衡得以存在的基础。

    但是这种制衡关系是脆弱的,因为哪怕是做到了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杜绝了秦始皇那样的极度挥霍权力,也无法完全阻止权贵践踏法律来谋取私利。

    因为在权力就是一切的社会里,拥有权力的权贵只要坑瀣一气,就无法做到他们之间的制衡,就会腐蚀掉国家。”

    “原来如此。”黄宗羲闻言,是恍然大悟,看向吴宇的眼中满是敬仰之色,他诚恳的问道:“先生,这制衡既然有第一阶段,那想必就有第二、第三阶段吧?”

    “不错。”吴宇点头。

    “这第二阶段,就是抗衡阶段。

    所谓抗衡,就是让人民拥有权力来对抗权贵。

    这种制衡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让人民拥有对权贵的监督权、甚至是选举权,这样虽然权贵拥有权力,但是因为人民拥有监督权和选举权,那么就使得权贵无法乱用自己的权力,只能用权力来为大家服务,才能够保障自己拥有这样的权力。”

    “并且还要权力与权力制约的多权分立,以及限定高位权力者掌权年限的方法。”

    “秒啊!”黄宗羲听到最后,是抚掌大赞道:“要是我大明能如此,那何愁天下不太平!”

    呃,吴宇有些愕然,他没想到这黄宗羲竟然直接看重了这第二阶段的制衡。

    他作为后世之人,他刚刚所说的这些自然不是他所创的,而是后世经历过无数战争与奋斗再总结出来的。

    而这所说的制衡第二阶段,在后世也是流传及广。

    而其后果就是建立了像西方民选制度的国家。

    对于那些国家,吴宇向来是没什么好感的,所以自然不希望大明日后变成那样的国家。

    “非也。”吴宇摇头道。

    “这是为何?”黄宗羲一愣,是有些不解。

    按照他看来,这样的制度已经是很好了。

    要是大明能这样,传万世不敢说,国祚再延长数百年也不是问题。

    “这种所谓权贵和人民公平的民选制度,其实还是不公平的,因为掌控权力的还是权贵,社会上依旧存在人民和权贵之间的差别。”吴宇缓缓道。

    “这……”黄宗羲闻言立即陷入了沉默。

    他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那到底该如何?”黄宗羲继续问道,此时的他再也没有丝毫轻视之心,心中满是对吴宇的敬佩之情。

    “制衡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交衡:交衡阶段。

    所谓交衡,就是交叉制衡。

    交叉制衡,就是建立一个每一个人都是掌控社会某一种利益的至高权贵,又是别人掌控利益下的人民的思想。”吴宇沉声道。

    “只有这样,国家与社会才能长久。”

    “这是什么意思?”黄宗羲有些不解。

    “所谓的交叉制衡,实际上就是让社会上所有人都成为拥有监督之权、参政之权、决议之权、行政之权的公民,建立一个公民联合执政的公民体制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