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先生,你看,这雄关壮哉如斯!我大清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关内土地,这是何等的光辉时刻!”多尔衮在欢喜岭扎营之后,命各部迅速做好战斗准备,自己带了一班汉臣登高望远。
这里除了范文程之外,还有刚刚星夜疾驰到达不久的孔友德、尚可喜和耿精忠。
几人纷纷赞颂:“王爷为大清立此不世战功,可喜可贺!臣等佩服!”
哈哈哈哈。。。。。。
多尔衮大笑起来。
八旗各部在自己的固山额真和甲喇章京以及牛录章京和参领佐领指挥下,列好的阵势。只待天亮之后发起进攻。
。。。。。。。。
李自成有些着急了。
大顺军昨日攻坚一昼夜仍未能夺关,现在黎明到来,只能靠野战获胜了。他压上了全部的兵力,自角山至渤海,李字旗号遍地都是。大顺的将士布成一字长蛇阵,列出决战架势。
一天了,士卒都有些疲惫。但是他们仍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京师的一切仍在眼前,皇上已经说了,打下山海关,里面的金银财宝谁抢到就归谁。
“宋三,这下子你没法和我抢了”刘老七抱着一具冰凉的尸体,喃喃自语。
这尸体正是讲黄段子的宋三,昨晚的攻城战大顺军伤亡不少,可是未能拿下关城,只占据了关外的北翼城和东罗城。
刘老七回忆起晚上事情:
冲啊——
冲锋的呼喊仍回荡在耳边。
放箭!放箭!开炮!开炮!给老子冲,杀!
无数的士兵蜂拥而上,扛着盾牌,拿着腰刀。也有人架起云梯,推着楯车,一股脑的向关城涌去。
轰轰轰。。。。。。嗖嗖嗖。。。。。。乒乒乓乓。。。。。。
杀红了眼的士兵挥舞着刀,砍向和自己装束不一致的人。
噗通!是尸体掉落护城河水中的声音。
“啊。。。。。。呀。。。。。。嘶。。。。。。”受伤的士兵大声的惨叫着夹杂着战马的悲鸣,仿若一幅人间地狱的景象。
火把灭了再点燃。云梯倒了再架起。滚木礌石落下来,咬着牙去承受冲击,冲上城墙的兄弟在卖力的拼杀。
杀杀杀!
天亮了,有细若游丝的锣声传来,鸣金收兵!
终于结束这一切了,除了尸体,士兵们匆忙抬着还未死去的战友,又如潮水一般退去了。山海关前又恢复了宁静,吴三桂的关宁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双方都在****着伤口,暗暗等待下次的短兵相接。
。。。。。。
吴三桂下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这个决定和他之前预想的一点也不一样,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但不管怎么样,现在,保住命要紧。山海关总兵高第已经有些动摇了,军中的弟兄对闯贼的进攻颇感吃力,出现了军心不稳的现象。多尔衮嘴上说的好好的,行动上却任由兵马停留在关前五里处,丝毫不见帮忙迹象。看来非要如他所说,剃发留辫称臣不可。
娘的!剃发就剃发!豁出去了!
吴三桂确实支持不住了。他心里下定了决心,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而且,我也不是无条件的剃发称臣。多尔衮,你记着,这笔账咱们迟早得算!
(本章完)
第31章 喋血山海关(下)()
大顺元年十月二十二日,晨。
李自成终于开心起来了,因为在郝摇旗的带头冲锋之下,大顺的将士将吴三桂率领出关迎战的兵马,团团围住,差点一举歼灭。若不是刮了大风,让吴三桂趁机跑了,这仗自己就赢定了。但同时负责警戒的李过也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鞑子正在关外五里处扎营。
不过,令人感觉到奇怪的是,这些鞑子似乎一点也没有进攻的意思,甚至看不出来他们会偏向哪一方。或许他们只是来看看自己如何消灭吴三桂的吧。
在胜利的氛围中,李自成心里感觉很不错。
但吴三桂不开心。
如果没了关宁铁骑和山海关,他吴三桂就像暖壶没有了壶只剩下盖,毫无价值。
他的部队长于野战,所以在战事最为危急的时候,果断下令骑兵向外冲锋,试图冲散围城的闯贼。没想到的是,李自成正等着自己出来。
“伯爷,你快走吧。这里我们顶着,下辈子再追随伯爷。”眼看着亲兵一个个的倒下,他却无能为力。只能挥着马刀冲杀出去,吴三桂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老兵,大多数从很早就追随自己,忠心不二,可以说是兄弟般的存在,而现在,他们惨死在贼人的刀下。
“报仇,报仇。”吴三桂疯狂的踢打着胯下的战马,那战马受了刺激,也随之疯狂的左冲右突。
终于,它带着主人冲出了重围。
多尔衮已经观望了很久,他清楚的知道吴三桂撑不了多久了。果不其然,哨马带来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王爷,吴三桂来了。”一名戈什哈引着满身鲜血的吴三桂走了过来,他用满语对着多尔衮禀报说。
范文程和孔友德他们彼此对望了一下,又一起看着多尔衮,没有说话。这里也轮不到他们说话了,只需要静静地看表演就好。
吴三桂觉得自己惨极了,不仅是肉体更是精神。
几人所站的地方是威远堡,这是至关城东二里的己方堡垒。现在,他将要在这里,在建奴的注视下,剃发称臣。他抬头看了一眼,这里除了满人,还有几个他的熟人:洪承畴。。。。。。
“舅父怎么没有来呢?也许他来了,还可以再做一些努力。”吴三桂心想。他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洪承畴可以投降,自己也可以投降。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平西伯,看起来你的样子不太好。有什么需要我大清帮助的吗?”多尔衮率先发话了。“天下在掌中矣!”他心里想着。
吴三桂知道他是故意的,羞辱自己,也彰显他的威严。于是,他随了多尔衮的意,斩钉截铁地回答:“请大兵共诛李贼!”
多尔衮仍然淡淡的说“此意果真?”
“大王明鉴。。。。。。”吴三桂刚刚说话,便被坐在一旁的洪承畴打断。
只见洪承畴抢先一步说:“三桂报君父之仇。岂得不真!”
吴三桂心想,这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去,也正好撞到了自己的心里。他决定做个样子出来:“大王,洪大人此言正是三桂心思。。。呜呜呜。。。。。。帝君被那李贼逼死,三桂不能为他报仇,实在是没有尽到做臣子的本分。。。。。”他揉了揉鼻子继续用这种哭声说着:“我的父亲也被那李贼禁锢在营中,以做要挟。如此弑君辱父的李贼,三桂恨不得生吃他们的肉,痛饮他们的血。但三桂兵力有限。但凡多上个几万人马,也不会来劳烦大王助阵。请大王看在你我比邻的份上,借大兵与我,共击李贼。事成之后,三桂愿奉上山海关及京师土地与大王,以犒劳大兵。恳请大王出兵相助,三桂拜首!”
做完了这一切,他屈膝下跪,伏在地上,听多尔衮是什么态度。如果这样再不行,那就只有鱼死网破了!
多尔衮连忙扶起吴三桂,脸上是一副关切的神情,他动容地说:“你们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领兵前来成全这一美事。先帝时事,在今日不必说,也不忍心说。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大清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你们可以通告大小官员百姓,勿须惊慌。但有一些事情,不可不说!”
吴三桂一听有戏,立刻接过话茬:“大王但说无妨,既是一家人,不必客气。三桂还是做的了主的!”
多尔衮要的当然不是三桂对明朝的忠心,更不是感情愤激的眼泪,他想得到的是三桂投降,以及出兵助战应得的报酬。因此,双方话题很快就集中到具体条件上来。
两方商量的时间不多。讨论过后,多尔衮开始思考起来。吴三桂屏气凝神,期待着最后的结果。
吴三桂提出酬谢清朝的条件,归结起来,一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二是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三是,请清兵入北京,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三个条件以前两条最为重。
多尔衮想到自己力主出兵以前,在盛京和那些大臣旗主们讨论的事情。
那时大多数的旗主都想着占据关外土地就足够了,至于山海关要不要都行。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要来到这泱泱的中原大地,当这里的主人是一种多么荣耀的感觉。
范文程说的对,若是以前夺取河北数省,以自己的力量有限尚不敢有更大的希图。但如今吴三桂亲自前来,愿与自己合击李自成,这等于借助吴三桂消灭大清的劲敌,而吴三桂又可以借助己方之力雪君父之仇。在何乐而不为!
况且,吴三桂提出“裂土”酬谢,把黄河以北土地让给大清,是完全符合自己的既定的目标的。想到这里,多尔衮眉开眼笑起来。
“平西伯既有如此诚意,我大清不助你一臂之力是真的说不过去。本王接受你的条件,从速发兵,夹击李贼!”多尔衮确认吴三桂再不会耍什么花样,又补充道:“李贼与你方装束甲仗相似,无法辨认,恐致误伤,平西伯可否与将士们剃发以相区别。”他抛出了最后的通牒,这也是决定吴三桂命运的事情。剃了发,从此就只能跟大清绑在同一辆战车上。
“大王说的是,方才说我并非懦怯,使我再得万名骑兵,何惧于贼!今为兵少,故向您乞师,盟誓、剃发无恨!”形势紧迫,容不得犹豫,吴三桂慨然应诺。
接着吴三桂把他所率诸将方献廷等引见给多尔衮。双方算是达成了一致。
多尔衮见目的达到,又考虑到时间万分紧迫,让吴三桂的兵马全部剃发来不及,便对吴三桂说:“你回去,可令你的兵士用白布系在肩上,作为记号。不然,同是汉人,无法分辨,恐致误杀”。同时又命令道:“和硕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多铎听令!待平西伯返回之后,你二人统兵跟进。阿济格从北水门入关,多铎从南水门入关!我自统帅中军从关中门入关。平西伯听令,命你部人马前出至石河西岸右翼迎战!”
“喳!”这是满语应诺声。
“三桂领命!”吴三桂既已投降,自然要听命与他。
……
再次回到关前时,昔日的平西伯已经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变成了留着金钱鼠尾发式的满臣!
“开城门!”
守城的士兵看到一队人马飞驰而来,还以为又有闯贼来攻城,吓得立刻戒备起来,弓箭手开满了弓,随时发射。
“开城门!”吴三桂又喊了一遍。
“好像是伯爷回来了!”守城的士卒总算有人反应过来。
“伯爷的头发呢?”有人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
“你小子,管什么头发头发,快开门!”年纪稍长的士兵呵斥质疑的人。吱吱吱……
沉重的木门被机械牵动着,缓缓的打开了。
过了一会儿,随之而来的清军大队也浩浩荡荡的进入关内。
吴三桂依计划行事,率五万兵马出关迎战。
多尔衮的重兵则鳞次列阵于渤海滨大顺军阵尾薄弱处,待机出击。他还额外告诫各部不得急进,尤其是多铎。
……
李自成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既然鞑子的军队按兵不动隔岸观火,而吴三桂又主动向己方发起进攻,此时不灭了他岂不是太可惜了。
于是他指挥大军在石河西岸的红瓦店一带摆开决战的阵势;北自山,南至海,绵亘二三十里,阵如一字长蛇,面向山海关,展开了一举夺关的态势。
做完这一切,李自成带少数随从人员,立马于西北角一座高岗上,战场全貌,尽收眼底。此刻,他的心情起伏不定。他起自西北高原,而跃马纵横于中原大地,征战已十多年,出生入死,经??眼里,他低估了吴军的战斗力,也没想到清兵会来得如此之快,“因此全不提防。”可是,他从昨日与吴军首次战石河,已感到辽东边兵是他与明兵作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他已意识到,今后的命运,“成败决于一战”。为了保证这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他已把全部军队包括精锐都投入了战场。
尽管他已倾注了全力,仍不免有几分担心!
他正想着,吴军呐喊着飞驰过河。忽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尘土蔽空,刮得对面不见人。吴军的呐喊声,伴着狂风怒号声,不顾一切地直冲己方右翼的后部。
那里正是李过的防区,李过也是个悍将,手底下的人更是毫不畏惧地迎了上去,一场空前的血战开始了。
关宁军复仇心切,加上吴三桂亲自出马,大将吴国贵提刀跃马,身先陷阵,那些被激励起来的士卒个个自奋,无不一当百,在阵中奋力冲突。
李过一点也不示弱,他的部队奋勇进击,前者死,后者继进,以优势兵力对吴军实行了三面包围。】
一时间,在广阔的战场上骑兵东西驰突,喊杀声不绝于耳。很快,石河的水有了血色。
李自成居高指挥,看见吴三桂军向左突,即令号旗左指,李过迅即进围;向右突,则令号旗向右指,再进围。围合、冲开、再围合、再冲开。。。。。。如此反复,阵数十交,不知凡几!
下午时分,激战仍在在继续进行。
隆隆的炮声震耳欲聋,弓箭手的箭矢更是如雨一般落下。被炮石击中的士兵、中箭的士兵纷纷倒地,后面的士兵则在他们的尸体上奋力拼杀。“炮声如雷,矢集如雨。”
“传令下去,联营并进,不要给他们丝毫的喘息机会!”李自成立马观战,屡下号令。在他的指挥下,吴三桂的人马逐渐失去进攻的势头……
。。。。。。
“王爷小心!”一名戈什哈飞身护在多尔衮前面,大炮发射的实心弹赫然飞入了城内的庙堂附近!
“你们不能越伍躁进,此兵不可轻击,须各努力,破此,大业就会成功。”多尔衮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及出征的诸大臣说道。他部署兵力:清将士向海的方向鳞次布列,冲击农民军的阵尾。阵首已被吴军咬住,两头进攻,使农民军无法合围。
部署完毕,清军待命。多尔衮继续观阵,寻找战机。
战斗已持续到中午,吴军激战半日,已筋疲力尽,眼看支持不住了。多尔衮看得十分清楚,抓住战机,突然下令突击。
“杀啊——”
蓄锐待战的清军闻令,如弦上之箭,一下子飞也似地冲了出去。三吹角,三声呐喊,以正白旗骑兵为先锋,两白旗数万铁骑从吴军的右侧插入,一时间万马奔腾。马甲从马上发射出一批批箭矢,像飞蝗一样密集地射向农民军。步兵刀枪并举,怪叫着冲入李自成大军阵中,剑光闪烁,锐不可当。
李过发现了这种现象,立刻组织人手补缺。同时他让亲兵去询问李自成的应对策略。
李自成发现一大队身着白衣手执白旗的人马已冲破农民军阵势,也即刻下令李过率后军迎击。然而与此同时,刘宗敏的前军也同时陷入苦战。他们都被这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军队冲散了阵脚,此刻正拼命地指挥部队聚拢在一起。
李自成很惊异,莫非是有神仙助吴三桂不成。
不过他的这种想法很快打消了,一个僧人飞快地跑来急忙跪在他的马前,说:“执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必是满洲兵,大王赶快回避。”
听了僧人的禀报,李自成没有说一句话,策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