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妃,凤临天下-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不和了欧阳度,席上几杯酒几篇诗几句豪言,却也敌不过琵琶声声催人泪下,那歌姬一首《将军令》运指如飞,筝筝有力,弹得那个风生水起,那曲调时而委婉,时而激昂,时而轻巧时而又波澜壮阔让人心潮澎湃,众人皆坐无言,表面上乐声万种风情妙不可言,底下里却是驰骋于风沙漫漫浊火烈烈的生死战场……

    曲毕许久一片安静,作诗斗酒的热念全弹没了那份心思却沉重了,生死战场到底是离得他们遥远,但这宫里的明争暗斗又何尝不是如同战场,康丰的气候这一阵子多变,也不知有多少人要受这气候的牵连,但即便如四君这般隐淡内心还是有热血的,只是欠了那么一个引子而这首《将军令》又恰是那个引子。

    须臾的目光从这些人脸上扫过,挥手令歌姬退下,嬴侯像是想到了什么,呷了口酒道:“自从公子回来后这康丰九城便传唱起了一首歌谣,歌中大意是公子泾末争权夺位想要弑君登基,也不知出自何处,颇有用心啊。”

    “用心是有用心,事实也是事实。说是宣王外出许久日子了,现在又是逆贼叛乱又是公子相争,一片风雨飘摇都这般田地了还不现身,怕是遇害一事遮也遮不住了。”薛公道。须臾点点头,表示赞同,趁势说道,“应该不是遇害,而是被挟持了,否则三股势力相绞早就分出一个胜负那天子之位也不会空着,所以我今天明人不说暗话,特请各位来也是为了这一事,我要拔云见日弄清这一真相,保宣王安然,还请各位能够相帮。”

    “是啊,现在这朝中乱的,这国乱的,没有一国之主怎可行?公子我支持你,再没有一个明白人出面,这俊文山一乱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而朝中至今还闹轰轰乱糟糟一团只顾王位相争,我怕早晚会……”薛公痛心疾首不忍再说下去,这四君子除却须臾之外,家中均是康丰巨富其势相加堪可敌国,他们必须出面施压让皇室平乱否则于国于家皆是不利。

    “可惜我身体不好,伐南之事半途而废,平乱一事也力不从心,那我就只能做作为公子该做之事,倾自己全力将这宫中事情理上一理,清上一清。康丰四君一向洁身自好,上可对天,下可对民,这一次,我们要对得起的,是自己。”四人交情非浅,说话也无需绕圈,与之相处所应所求都慨然坦白,须臾倒觉得自家兄弟反是没有感情,不然此次归国,那些曾经可以一起喝酒的皇兄皇弟们为何就视他如眼中钉子?自以为又多了一个假想敌?

    泾末颁布公子令,凡城中有传唱其弑君歌谣者,一律严惩不怠,然纸包不住火,传泾末欲行夺位狼子野心之势越压越是反弹,城中也不知谁人写了几千份告子民书张贴于城中各街各道,一时间千夫所指百官所骂泾末之名臭不可闻。泾末于甘棠街的青铜像被人砸了多少牛屎粪,以致守像侍卫由原本八人上升为十六人。

第八十三章 康丰风雨() 
第八十三章:康丰风雨

    国之无主城内开始混乱,有大批百姓开始涌入郡衙,又有一些激进的民众混于其内杀烧抢掠混水摸鱼,以前人人道是康丰治军最为得体百姓夜不掩门,无偷无盗无匪那守城的军卒每天只知道睡大觉。但现在风气变了,气得辅国公大拍着桌子说一群刁民定是背后有人指使想要哗变,命人强行镇压以致康丰城内好一番腥风血雨。

    百姓如是蝼蚁尚可镇压可城内四大家族就不同了,况且还是这四家联名请谏,辅国公这一阵子头发掉了不少,他虽有监国之名但无实权又无虎符在身那各地驻军他指挥不动,但好在有些将军依附于他系其羽党,现在又是关键时刻总不能坐视北燕叛乱不管,一时间倒也集齐了五万兵士。

    辅国公思来想去这乱也是要平的这位也是要争的,只是孰轻孰重的问题,这五万兵士派去平叛,那这内斗他就少了一份胜算,但这四大家族的势力他又不能视如不见,他辅国公一年得之于朝廷的钱能有多少?但夺位之势各方各面都需要钱来打点,这方面倒是全靠四大家族的营运将之贴补的了。当然这利得都是双向的对谁都没有坏处,但一旦失去四大家族的支撑,他就像那千里马儿瘸了腿想跑也就不能跑了,思来想去干脆一咬牙,继八公子之后命赫连洙领兵五万再次平叛俊文山之乱。

    须臾去找了泾末痛哭流涕以表自己并未有夺位之心,几壶酒下去,两人倒也勾肩搭背一并痛陈当今世道。以须臾在宫中酒鬼之名,流连**之好,泾末自是未把这样的人放在眼里,只是如今乱世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为好,自是表现极为热情,酒到深处情亦流露,须臾醉熏熏的对泾末说道:“五哥,说句不好听的你也别轻看我,我此次回来还真不是因为身体不好……”

    “哦?那是为了什么?”怕是酒后要吐真言,泾末有些窃喜。

    “我是在军中受了他人之气,在那呆不下去啊,宁越这个狐狸做什么事都得以他马首是瞻,池晏庞即那一伙习武之人自侍劳苦功高,以我轻之,我在军中就当我是个鬼啊……是个鬼啊……我说的话,那都是个屁啊……是个屁啊……你知不知道?”须臾将鬼啊屁啊字眼加重以表愤慨,说得咬牙切齿似有深仇大恨不报此生就不成仁了。

    泾末哈哈一笑,须臾却搭着他的肩将一口酒气吐在泾末脸上,凑过去一脸贼兮兮相,“五哥,我告诉你啊,我在军中得知一个消息,说是那镇南侯……镇南候有不居之心……”

    “什么不居之心?”泾末一征,摇着须臾再问,那须臾却是一脑袋扎在桌子上起不来了,任凭再怎么摇晃身子软成一团如是烂泥,恨得泾末眼珠子都瞪绿了,一拳击在桌上骂了句:“喝酒喝成这副德性,生来有何用?”

    泾末不敢大意去找辅国公,这会儿两人既要面对外变又要内防沣良与池壁来势迅猛挑衅,辅国公决定先下手为强,首先是以池门百户倪趾告变,诛杀了池壁一臂校尉盘山、葛奇译。泾末颁下公子令责备池壁,并派遣人马去逮镇南候府上有关此案的幕僚成师承。

    池壁自己也很清楚:那些年自己的做派和日益壮大的实力已经让朝中权臣为之侧目,再如今儿子又手拥重兵怕是更让人心存恐虑忌惮了,只是那时侯宣王坐阵尚还宠信,握有兵权的池晏还在康丰,依恃如此谁也奈何不了他!现在宣王生死不明朝势不稳,看来辅国公是夺位心切说是成师承实际上是打算拿他开刀了,如此气焰是势有必得,志不在小啊。

    御史大夫沣良身边的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的御史中丞突然于家中死了,有人亲见其接到辅国公派人送来请谏说要邀其于府上一聚,去时还好好的,归时就这般七魂六魄皆没了,一时朝中茅头直指辅国公。

    沣良甚郁合着几个朝中相帮大臣在甘棠街“十二泉”美其名曰看戏,实则包下整个堂子相议此事。堂上这戏也有趣,讲的是一个大户人家子女争夺财产一事,弱势的原本以为争之无妄,其中有一个聪明儿说势单确实力薄,但抱成团儿那力量就不可小觑了,到最后确实如此每个人都分得衣钵满满心满意足。

    沣良不由心动,眼下之意他和池壁确是属于弱下,辅国公心狠手辣连那宣王都敢谋害,现在监国权势中天,大有将自己打压的苗头,若不及时打止这一发就要燎原还有可能危及十二子佩远,论狠辣还真斗不过他们,看来只能讲讲手段了。

    沣良私底下试探了几番池壁还真没想到一拍即合,两人又联合了几位王爷共同上书太后指控辅国公泾末,要兴师“清君侧”,名义也很冠冕堂皇:“平难”——平定国难。奏章上援到的是《祖训》:“朝庭上倘若隐藏有奸恶小人,那么诸王列侯可以训练好自己的军队等待命令,一旦得到天子密诏,诸位即可统兵讨之”。其后又一一罗列罪证,包括大家传得沸沸扬扬的弑君一罪,到底无风不起浪。

    太后有些棘手,再怎么说这辅国公都是她的亲生儿子,是宣王的兄弟,左手是肉右手也是肉,这割肉的事情就割到自家头上了,她也必要有所舍弃,虽说宫外那些相传辅国公弑君的传言她也有所耳闻,但到底是作不得真,此乃大事除非有真凭实据她也不得妄动。说起来这些日子确为不见宣王身影,她也暗中派人正在察探,那边事情还未察查清楚这边又发生了“清君侧”事件,她也不敢马虎,这是明日张胆的要起兵造反啊。

    太后为了安抚大家情绪随后颁下懿旨,命沣良与池壁暗中调查宣王失踪一事,全线搜查宣王下落,不得走漏半点风声,同时暂收辅国公与泾末监国之职,移交太子无央。

    然而沣良与池壁的“清君侧”一事就此尚未息事宁人。

    宁越收到十二云骑兵暗线的密报,脸上露出一点笑意,对于须臾其人他并未看错的确是有宣王之姿为王者气魄,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放心把整个康丰安危交与此人,先是舆论造势反泾,后假借四大家族之手将康丰兵力外调平叛,再假意投靠泾末,让辅国公起了池壁要起兵夺势的疑心致其先下手,然后假作辅国公府的请谏迫死御史中丞,为的是达到让池壁跟沣良暂时联手的目的,一番“清君侧”削了辅国公监国之职该是令辅国公咬牙大恨吧。

    不过目前来说最大的隐忧还是宣王的安危,只是从种种迹象来看,宣王应该暂时还未遇害,否则辅国公早就起兵夺位了,宁越猜是尚未得到传国玉玺,虎符与天醒,这些都是辅国公想要得之,而宣王才得以维命的基本。

    宁越看了看北燕地图,视线在阴山久久未曾离开。

第八十四章 多此一举() 
第八十四章:多此一举

    朝野里皆在传宫中雨妃被刺,刺客至今未能抓获,太子符卫被禁君临阁,一年不获允许不得参与朝事,董相府上被一伙匪儿所劫银两无数据说达到三万两,而苏家被赦,苏长宁又被任命为金锦十六州巡察史,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谣传纷说千百种。

    这些天大街上庭尉府的人在四处抓人,凡是外地人说谁谁谁看着像匪人的一律抓走,害得大街之上白日里都冷冷清清,以期能躲则躲避开这种说不好就死人的“蝗虫”之灾。

    然而御史府门口不知何时摆了十只大箱,据值夜的衙役说不知怎么就睡着了,醒来时就发现了那十只大箱子,打开时里面满满都是白银让他们脸上的神情也不知是悲是喜是怒是笑了,只知道愣着愣着也不知道多久,大概这世上没有什么比约有三百万两的白银给人心头带来的震撼更强烈了。

    半夜里被叫醒赶过来的周赐一瞧也有半刻儿的走神,如此多的银两就这么静静的躺在大街上,倒也是“趣”事一桩,趣就趣在那边董府说丢了‘三万两’,这边就硬生生跳出来‘三百万两’,似乎如此种种俱是故意做作给大家看的一场大戏啊。

    想起周策前些日子所劝戒之事,“董府里近日会发生些事,你站着看热闹便好。”便一时心下了然,周赐唤了些衙役,要将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银两尽缴国库。

    一下子解决了三百万两‘租金’,墨王闻之自是喜得眯起了眼,但也仅仅片刻他的神情变得虚幻恍如隔世,他挥挥手示意将那些银两抬走,转身时周赐发现墨王脸上居然有一行清泪在他瘦削的脸上流下来,似乎时间在那泪的痕迹里都变得荒芜没有尽头。

    站在殿下的董荣光望着银子眼神发呆,面上衰败颓然全无半分血色。这时一听收缴国库忽心生悲意又转而继之两眼一翻,直愣愣晕死过去,倒下去之时还不忘看了看箱子喃喃了一句:“银子……银子……”

    众大臣一瞧忙唤着太医,唯有周赐笑笑过去掐了掐董荣光的仁中,说道,“天降三百万两白银,董相大概闻之想起了自己被劫的三万两,所以悲从心来……无碍……”

    这一日正是北燕所给出的十日之限的最后一天,北燕使臣欧阳度已经一催再催。

    墨王宣了苏长宁谨见。

    雨妃之事乃传言,太子也未得定论,董府虽被劫却怕惹火上身察出自己贪污受贿之事未曾报案,唯这苏长宁之事确凿,这一段日子以来群臣的目标一直都对准苏长宁,要求处死苏长宁重新捉拿苏家归案的折子越来越多。

    这其中多数来自于朝中清流一派,他们一边痛恨墨王昏庸但又恪守忠君之道,容不得一点离经叛道,这些人中尤以蔡起云为首上表曰:“苏家一向自持功高盖主,行止骄矜,嚣张狂妄,其女苏长平,苏长安叛国,苏长宁抢夺粮草,劫持周大人,更是胆大包天,目无王法,罔顾国纪……”

    人生在世固多相厌相恨,还不是对那所谓的名声不满,似乎被人强披的光环不压于言舌弹簧之下就得不到平衡,本就女子入朝堂浊了清高之人眼睑,即便有些官品也依然得不到一份真正的尊许,若稍有不慎染些黑点,便更是被他人明里耻笑背里讥讽名不符实。

    但是反过来若苏长宁以一介布衣之姿站在战场的最前面保护着南陵国土,怕又是另一番光景又一片赞许了。所以穷极终,也不过是名声威望而已。

    苏长宁曾经的部下如今已经位列人臣、亦或是一些曾经以命相托的武将、或者内心里求安稳之士辈也会为苏长宁说些好话,以致大殿之上争议之声一片嘈嘈杂杂不忍啐听。

    苏长宁站在朝堂之上听着如此纷说倒也沉默不语,以前众人还多半可以背里讥刺苏长宁浪得虚名,可自从她于“无稽之乱”领兵出征之后,众人这背后的腹诽也就不那么自信了。但不满毕竟还是不满,所以今日朝堂之上一见人人表面淡淡,实际上十几双于官场浸淫已久的眼睛紧盯着她,嘴皮子瑟瑟抖动,个个披着律法律条来打压这享名极盛的“女子将领”。

    “好了,朕不想再听这些,此事容后再议。”墨王心底里把苏长宁恨之入骨,虽然雨妃的伤势在太医的调理下已稍有好转,但这刺客未曾抓到到底是心事一桩,雨妃说刺客蒙面看不清面目,但这宫中众多侍卫也未曾有所发觉也未免太不中用,墨王心下里暗自觉得此事与苏长宁定是脱不了干系,但又没有证据,再加上北燕的立场,用租金五百万外加送上苏长宁一颗脑袋,来交换国之安稳以及皇后一直心心念念着的国舅爷。

    眼不见心不烦,这苏长宁反正逃不了横竖都是死的下场,墨王冷笑一声,随后颁下旨意,命苏长宁即刻领翼龙卫一百,护送银两和欧阳来使前往五牧。

    蔡起云欲再进言,他身边面色沉稳的周策暗暗向他摇了摇头,蔡起云虽然四十有几身子**的像块枯木,倒也意会了周策意思,当时按下蠢蠢心意不表。

    “在建章殿上为何阻止我?”蔡起云仰头将杯中的清酒饮尽,对好友絮絮叨叨,“这苏家叛国一案罪证确凿,突然蹦出个小丫环顶罪着实可疑,那丫头势单力薄,又有何能力刮起如此强劲的政事之风?”

    周策将好友与自己的酒杯斟满,目光略过好友微红的面孔,触及那毫不掩饰的抑郁眼神,不由一声叹息,“你又何必多此一举?此次苏长宁五牧一行,墨王定是另有打算。”

第八十五章 无有归期() 
第八十五章:无有归期

    “此事为何?”蔡起云仰头,问,“我一直觉得奇怪,朝中这么多人,为何偏偏要派苏长宁做巡查使?那么多男儿当真都敌不过一介女流?难道?这其中另有玄机?”

    周策握着杯子的手停在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