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小明现在也算是一个北军高层,在这偌大京城之中,也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当然,他是不可能留在皇宫之内的。
此时的王小明坐在主位上,他默默地看着石砖地面。这里曾经似乎是一个朝廷大员的府邸,不过当朱棣攻破京城后,此人似乎也是因为忠于朱允炆,而被朱棣杀掉了。
对于朱棣的屠杀,其实不仅仅是王小明心中有些不忍,就连道衍这个导致靖难之役真正发动的人,也是心有不忍。
道衍虽然是靖难之役爆发的罪魁祸首,但是他却并不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不论是他还是王小明,都不愿意看到朱棣过多杀戮。虽然客观看来,他们两个都是这场杀戮的推手,但是毕竟是各为其主而已。
王小明就不说了,一个见惯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虽然现在已经开了杀戒,但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屠杀,即使是他们,也是根本就无法接受。
道衍更是如此,他本是饱读诗书之人,只因为报国无门才做了和尚。直到被朱棣带回京城,他才真正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虽然这靖难之役死了多少人数都数不清,但是却毕竟是朱棣登上皇位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但是,如今朱棣已经坐上了皇位,而朱允炆也是只能跑路。这个时候朱棣杀了那么多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不但手上多了很多血债,还给世人留下了残暴的印象,实在是得不偿失。
更何况,道衍本就是一个出家人,虽然他的心里并不安分。但是他也并不愿意看到这么多无辜的人惨死在朱棣的屠刀之下。
然而,任何人对此都是毫无办法,道衍也曾经劝阻过朱棣不要大开杀戒,但是并没有成功。方孝孺,铁铉,黄子澄,齐泰。这些人虽然是朱允炆的死忠,但是也是能够辅助朱棣登基的人物。虽然这些人确实有几分骨气,但是也罪不至死。充其量也就应该是个流放,但是朱棣却是手起刀落杀个干干净净。
虽然算是肃清了朱允炆的余党,但是也让这朝廷来了个伤筋动骨。要知道,打天下,朱棣的身边的确名将如云,但是要说治天下,这些武将出身的家伙们恐怕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而朱棣一口气杀了那么多重臣,索然不至于动摇整个大明朝的根基,但是也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王小明明白这个道理,道衍也明白这个道理。甚至就连杀了这么多人的朱棣,也是明白。但是,他却依旧义无反顾的杀了那么多人。
王小明知道,朱棣并不是一个爱好杀戮的变态,他杀了这么多人的目的也不是一时的愤怒。恐怕他杀戮的真实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皇位。
王小明缓缓地吐了口气,心里一片冰冷。他原以为自己已经算是很了解朱棣了,但是直到想明白了这一层,他才发觉,原来自己还差得远。
这些被杀地人都是朱允炆的班底,自然不可能归降于朱棣。虽然他朱棣可以将这些人流放到那个深山老林中开荒,但是却并不保险。因为朱允炆还活着,而忠于他的人也并不少。虽然现在朱允炆只能四处逃亡,隐姓埋名。但是这何尝不是积攒反攻的力量的好时机呢?
朱允炆现在的确是不敢露头,但是若是这段时间过去,风平些,浪静些,恐怕他就不会那样安分了。到时候若是朱允炆跳出来反抗朱棣,那些忠于他的大臣们必然会振臂一呼,以这些人的才能,恐怕绝对会给朱棣带来不小的麻烦。
虽然在王小明的认知中,朱允炆终其一生也没有翻出一点浪花来,但是朱棣却并不知道。他并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在哪,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他只知道,朱允炆是自己皇位的巨大威胁,所以,他会用尽一切手段来将这威胁最小化。即使是用最残暴的手段,也在所不惜。他好不容易登上了皇位,绝不能容许半点差错!
除了提防随时会复出的朱允炆,恐怕这还有更深一层的心思。朱棣的残暴杀戮只是对准那些反对他的人。虽然这种屠杀以极其血腥的方式将朱棣的威严无限放大,但是这些屠杀反对者的暴行并不能说明他的强大。恰恰相反,这些残暴的行为却是说明了他的心虚。
是的。王小明轻叹了一声,朱棣的确是心虚。虽然表面上看,朱棣如今坐拥天下,麾下猛将如云,更是有千军万马誓死效命。然而朱棣本人却过得并不安心。
要知道,朱棣的皇位是来源不正的,是他用刀剑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过来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必定日夜都担心有另一个人会仿效他夺走自己的位置。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甚至就连他自己的亲生儿子,主要是稍微对那皇位有一丁点兴趣,恐怕都会遭来朱棣的杀戮。
而且,相比朱棣也畏惧那些街头巷尾的议论。虽然他号称是“清君侧”,打得是奉天靖难的旗号,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知道朱棣究竟是怎样得到的皇位。而他自己心里也是清楚,虽然:他并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他在怎样也挡不住众口悠悠。既然无法阻止你们开口,那么久让你们永远开不了口!所以朱棣不断的屠杀那些反对者,而且他还修改了史书。但事实证明,不论什么时候,反对者是始终存在着的,而历史也留下了他残暴屠杀的证据。
王小明苦笑了一下,低声自言自语道:“早知如此,当初便是不抱着那一点私心了。谁承想救了一人,却换来了更多人的殒命。”王小明后悔了,他后悔自己当日在认出朱允炆的时候没有直接将他抓起来,送到朱棣手里。虽然那样的话,朱允炆是凶多吉少,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活路。
可是现在,就因为自己一念之差,便是死了这么多人。为了一个朱允炆,便是有这么多人陪葬,真的值得吗?
甚至在当时,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决定。他是朱棣麾下的将领,本应该忠于朱棣才对,然而他却是私自放走了朱允炆。虽然这件事情天知地知自己知,但是若是真的被人发现了,自己绝对逃不了一死。
但是,王小明还是那么做了,或许是因为他心中还有几分仁慈,也或许只是一时脑子不对。总之,他还是为后人留下来这个千古谜团。而且,最让王小明感到万分激动的,是这个无人可解的谜团,居然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王小明叹了口气,看着门外漆黑的天空,他却是有几分忧愁。自从他来到这个时代,历史已经渐渐地按照他所不知道的方向发展,只是希望,这已经改变了一些的历史,不会真的改变这个世界吧!
(本章完)
第208章 杨荣()
清晨,朱棣骑着战马缓缓地想着皇宫大殿的方向行去。今日他倒是似乎极为高兴,脸上的表情也是一扫前几日的阴霾。
其实这也正常,要知道,他朱棣历尽千辛万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败了顽强的南军,进入京城,夺得了皇位。如今朱允炆已经被赶跑了,他的那些死忠分子们也都死了。现在他只剩下一件事要办——登基即位。
为了这一天,他不知努力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过,苍天不负有心人,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皇位终究还是落到他朱棣的手里了。现在他便是能够真正的完成自己多年以来的夙愿了。
当然,登基继位并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诸多繁琐的仪式还需要准备。不过对于今天的朱棣来说,这却并不是什么问题。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还差这么几天吗?
然而就在他骑马向大殿进发时,一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就在朱棣踏上皇道的一瞬间,一个人站了出来,阻挡了他的去路。
众人顿时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在朱棣集即将继位的时候,居然会有人不长眼地挡在他的面前。
由于朱棣攻克南京也没有多久,当时情况还比较混乱,大臣们也是敌友难分。虽说很多忠于朱允炆的大臣们都已经领了盒饭,但是难保某些逃过一死的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不会玩类似恐怖分子和荆轲那样的把戏。此时居然有人挡住了朱棣的去路,周围的人都是十分紧张,生怕这个人发动死亡攻势。而朱棣本人也大为吃惊,但他不会想到,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
此人拦住朱棣,却并不急切,也没有丝毫惧怕的表情。反而不急不缓地说道:“殿下,现在您并不应该马上继位。”
不应该即位?朱棣以为自己听错了。如果不是自己听错了,那么就是这个家伙疯了。笑话!老子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装了那么久的傻,死了那么多的人,无非就是为了皇位,可眼前的这个家伙竟然敢阻止我即位,凭什么!真是可笑!
而不仅仅是朱棣这样认为,就连现场的其他人也是如此想法,在场的人几乎已经认定这个人是发疯了,甚至依旧有人准备替他收尸。
朱棣看了他一眼,沉默了一下。若是平日里,朱棣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敢于如此与他说话的家伙。这些忠于朱允炆而且死不悔改的家伙,就应该赶尽杀绝!
但是今天朱棣似乎心情不错,面对这个人极其不要命的行为,朱棣居然非常耐心的问了一句“既然你认为本王不该现在继位,那么本王应该什么时候继位呢?”
在朱棣看来,这个人一定会说出什么燕贼篡位,奸贼当道之类的话来。这样他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干掉这个有些不知好歹的家伙了!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一件事发生了,就连朱棣本人也是毫无预料。这个看似是疯了地家伙居然真的阻止了朱棣的即位,还让朱棣心悦诚服照办,而他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竟然只用了一句话。
面对朱棣那暗含杀意的问话,此人并没有半点惧怕,反而对朱棣行了一礼,微笑着问道:“敢问在殿下看来,您是应该先去位继承皇位呢,还是先去祭陵呢?”
朱棣顿时一愣,旋即恍然大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要知道,朱棣虽然是造反,但是他造反是披着合法外衣的。所谓“扫除奸臣”是也。是打着“清君侧”旗号的公然造反。说得粗一点也就是即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但是随着他如今攻克了南京,巨大的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他竟然一时之间忘记了立牌坊,只是一心要当婊子。对于朱棣来说,他是靠着自己老爹当初留下的制度才有了出兵的借口。无论怎么说,如果不先拜一下老爹的坟便是继位,那是很不妥当的,于是朱棣连忙拨转马头,去给老爹上坟。
这个胆大包天的人叫做杨荣。在朱棣继位以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翰林。他的上司也非常的著名,也就是方孝孺,黄子澄之流。
在那些书呆子云集之地,即使你以前不是个书呆子,也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变成以后书呆子。毕竟掌权的就是黄子澄、方孝孺那样的人,上行下效也很正常。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杨荣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等生。他与他的那些同事们有很大的不同,他实在不是个书呆子,而应该算是一位心思缜密的谋士。
杨荣是洪武四年生人,老家福建。此人自小便是优等生,而颇为优越的家境也让他没有吃过很多苦。但是,优越的家境和恭维的声音并没有使杨荣迷失自己的方向。他始终秉承着为“开创完事太平”的理想而读书。
但是,在朱允炆掌权时期,杨荣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大老板是个笨蛋先不说,上司也不聪明。正日里就只知道读些“圣贤书”,丝毫不真正的体察民生疾苦。在这样的环境中,杨荣即使身负大才,也是无处施展。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朱棣打进京城,赶走了朱允炆,大明朝顿时换了主人。在杨荣眼里,朱允炆那个没有什么能力的老板远不如朱棣这样有雄才大略之人。虽然后者很容易喜怒无常,而且爱好亲自抄刀子砍人。但是跟着这样的雄主委实要比跟随朱允炆那样的人要好的多。杨荣知道,自己报效国家,展现平生所学的时刻来了。
于是有了今天这一幕。
从他的行为来看,可以看出杨荣已经精明到了极点,他不仅仅是摸透了朱棣的心理,同时也看透了遮羞布下权力斗争的真相。他知道朱棣是不会允许有人诟病他的皇位“来路不正”。他也知道朱棣虽然行造反之事却不愿意背造反之名。于是他站了出来,他成功了。
这样的一个人比他的上级方孝孺、黄子澄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如果朱允炆能够真正的识人善任,那么朱棣未必就能够成功。不过可惜,“如果”二字,在历史中从来都是可悲又可怜的笑话。
杨荣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让朱棣记住了他,并且在未来委他以重任。而杨荣也的确不负朱棣所望,他和另外几人帮助朱棣开创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并且,在未来一个暗潮涌动的夜晚,他也成为了一个影响了整个大明命运的人。
(本章完)
第209章 宁王的下场()
皇宫之中,一处偏殿。
一个神色严肃的中年人正等待在此,他时不时的走来走去,脸上更是有着几分忧愁,似乎是有什么麻烦事一样。
这个人是宁王朱权。
几年以前,他还在自己的封地安安心心地做一个土财主,虽然日子过得并不算是舒心,但是至少在自己的封地里,自己还是无人敢惹的。
但是,自从那天朱棣到来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自从那一天开始,朱权便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在他人手里的恐惧以及被囚禁在朱棣军营中的屈辱。
虽然他现在依旧好好的站在这里,而且这几年朱棣对他也是不差。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几年究竟是如何度过的。虽然朱棣并没有表现出要杀了他的意思,但是他却是知道,那只是朱棣嫌杀他费力不讨好而已。若不是这几年来自己一直安安分分的,恐怕自己现在早就已经脑袋搬家了。
而且,宁王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如今的时局,曾经能够威胁皇帝的九王已经不复存在了。要知道,在朱允炆在位时期,他朱棣是藩王,建文帝要削藩,朱棣反对削藩,最后逼不得已只能造反。而现在现在朱棣是皇帝了,他自然也要削藩。虽然现在朱棣还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也没有表现出削藩的意图。但是只要是稍微有一点脑子的人都会明白,朱棣是绝对不会允许有哪位藩王以他自己为师的。而朱棣要削藩,他们这些幸存下来的藩王自然也会反对,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如今还侥幸活着的藩王们,已经无力造反了。
当初的九王被朱允炆整垮了几个,剩下的这些不是想自己这样的孤家寡人,就是根本就没有匹敌朱棣的能力。他们这些人最终的命运,恐怕也是逃不了被朱棣一个个解决的下场。
在反帝反削藩的斗争终于获得胜利后,朱棣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相应的,这个时候他会不会拔刀指向这些不久之前的战友们,也是极有可能的。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皇家没有什么所谓的父子兄弟,血脉情分本来也算不上什么。中华几千年的王朝更迭,盛衰兴亡,那一朝那一代,不是鲜血所积累的?自古以来父子兄弟相残都是家常便饭。做出这些事的也是人,他们也是有人性。他们做出这种行为只是因为受到了不可抗拒的诱惑,这个诱惑就是无上的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权力,掌握天下苍生的权力!是这世上至伟至力的存在!
有权力就可以清除所有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