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朱能顿时没话说了。
“再者,本王也没想打大同的主意。”朱棣忽然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
朱能看着仿佛胸有成竹的朱棣,也放下心来。毕竟朱棣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打过任何没有准备的仗,既然朱棣现在如此自信,那么他就一丝不苟的执行朱棣的命令就好。
很快,朱棣的命令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北军连日围攻大同无果,正逢李景隆出兵救援大同,北军全军撤退回居庸关内。
与此同时,李景隆也到达了大同。他本来是来找朱棣麻烦的。但是看看这大同吧,城外大片的平原上一根毛都没有。
李景隆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自己部下递来的那种不信任的眼神。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朱棣跑了,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但是,这不重要。他的部下们可不会因为朱棣撤退了而感到高兴。他们只会认为李景隆又一次错误的判断了军情。这才让他们白白的跑了这么远。
找不到朱棣,李景隆也不打算就这样回德州。否则,他李景隆那可就真的是举世闻名了!
“传我命令,大军开拔,追击朱棣!”李景隆挥舞着手中的长剑。
“大帅,是不是再考虑考虑,我军自德州急行军至大同,士兵疲惫不堪,这个时候追击朱棣的话,恐怕……”瞿能一直跟在李景隆身边,眼看着李景隆还要继续下去,他只得出声提醒。
然而,李景隆却是打定了主意,他看也不看瞿能一眼,大声喝道:“不用说了,本帅意决!朱棣仓皇撤退,准备不足,此时我军如果能够趁势追击,必然能够大获全胜。”说完,李景隆纵马行至前军,根本就不管瞿能。
(本章完)
第86章 朱棣再战李景隆()
在北国的大地上,李景隆带领着大军缓缓的在呼啸的寒风中行进着。他们没有目的,因为他们的主帅李景隆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去哪里。
李景隆根本就不知道朱棣究竟在哪里,现在的他也终于体会到了当时陈晖的心情了。
更让李景隆感到无力的,是南军士兵们的情况。南军士兵孱弱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李景隆万万想不到他们居然会孱弱到这个地步。
他们自从兵出德州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过敌人。但是就是这样,南军士兵现在也是疲弱不堪。而且,大同地属北方,这个时候天气非常寒冷,而南军多数都是南方人,根本就受不了这样的天气。再加之连日行军的疲劳,已经有不少士兵被冻死冻伤。
“大帅,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我们还没有找到朱棣,就已经丧失战斗力了。”瞿能看着那些被冻得面色有些发紫的南军士兵,无不担心的说道。
李景隆微微点了点头,现在这个时候他也已经没有了办法。天气严寒,这并不是他所能够掌控得了的。另外,他也实在没有想到朱棣居然也会不战而退。他本来就是打得合围朱棣的主意。但是,他显然在狡猾这一个特质上低估了朱棣。所谓“兵者,诡道也。”以朱棣的性格,既然能够玩阴的,他绝对不会搞什么正面对抗这种把戏。
李景隆并不了解朱棣,至少不像朱棣了解他那样。于是,他又一次吃到了苦头,不但没有找到朱棣,还连累自己的士兵们出现了不小的损失。这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无奈之下,李景隆只得率军反悔德州,他已经不能够再令军队的损失进一步扩大了。
……
走在前往居庸关的路上,朱能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朱棣的做法究竟理由何在?围攻大同,但是面对李景隆的援军却不战而退,这似乎根本就不符合朱棣的性格。
面对朱能的疑问,朱棣微微一笑,说道:“李景隆此人我了解,他虽然胆小懦弱,但是却又有几分自大。虽然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我的对手,但是面对可以夹击我军的好机会,他是不会放弃的。”
朱能点了点头,的确,不要说李景隆,就算是自己,面对这种绝好的战机,那也是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出兵的。
朱棣接着道:“你也知道,我军现在并不能与全力以赴的李景隆对抗。所以,撤退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李景隆却不会轻易放过我们,他一定会带兵追击。但是,大同乃是苦寒之地,李景隆麾下士兵多为南人,较为脆弱。必然会不战而溃。既然能够兵不血刃的解决敌军,我们为什么要与李景隆正面对抗?”说完,朱棣哈哈一笑,驱马超过了朱能。
“二年春正月丙寅,王克蔚州。二月癸丑,至大同。景隆果由紫荆关来援。王已旋军居庸,景隆兵多冻馁死者,不见敌而还。”这是记载于史书中的一段话,短短的几个字,却描绘了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的开始。
建文二年四月,南京。
朝堂之上,朱允炆面无表情的坐在皇位之上。上到天子,下到庶民,他们都已经知道了李景隆战败的消息。当然,由于黄子澄的努力,有关于李景隆临阵脱逃的消息还没有公开。
看着朝臣们口水横飞,朱允炆心中一阵没来由的烦躁。他不明白,为什么朝廷派出五十万大军,却依旧败给了朱棣。看李景隆传回的战报中,朱棣似乎是得到了宁王朱权麾下的朵颜三卫。关于这支蒙古军队的事,朱允炆也知道一些。他知道蒙古人的战斗力强悍,或许,这就是朱棣为什么能够击败李景隆的原因吧。
“够了!”声音中带着些许愠色,朱允炆有些生气了。这些人吵了半天,依旧拿不出任何方法来阻止朱棣,昔日的智囊团似乎也没有了半点的作用。
见到皇帝发怒,众臣全都噤声,没有人敢于在这个时候触怒朱允炆,除非是个疯子。
“你们在这里吵来吵去,难道朱棣就不会继续造反了吗?”朱允炆直接一针见血“既然无用,那为何不商议个办法,来击败朱棣?”
众臣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
方孝孺站了出来“陛下,此事诘问各位大臣已经毫无用处。不如派出军队,帮助曹国公击败朱棣。”
朱允炆的脸色有所缓和,方孝孺总算没有让他失望,提出了一个有用的建议。
“那爱卿认为何人可以单此重任?”
“臣举荐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此二人乃是前朝老将,曾跟随先帝征战天下,如有这二人辅佐,曹国公必然能够击败朱棣。”方孝孺拱手说道。
朱允炆沉吟了一下,虽然比起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名将来说,那二人是不如的。但是,毕竟实战经验丰富,也可以一战了。
“传朕旨意,着武定侯,安陆侯,速速领兵驰援曹国公,不得有误!”
……
李景隆接到了朱允炆的圣旨,他知道,这一次与朱棣的决战是无法避免的。而且,这一次他也知道,朝廷下了血本。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两人带兵援助自己,现在自己麾下的大军多达六十万,比郑村坝大战时期还要多上十万。如果这样还是不能战胜朱棣,那么他就可以切腹自尽了!
当然,李景隆这一次对自己也是信心十足。他的信心多数是源于自己的帮手。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这两人都是洪武时期的老将,身经百战,不容小觑。
尤其是郭英,此人在当年太祖皇帝起兵时就伴随朱元璋的身旁,经历大小战争无数,更是曾经跟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讨伐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不世枭雄。若论冲锋陷阵,他比擅长防守的老将耿炳文更加令人信服。
当然,这还不是李景隆真正安心的原因。武定侯虽然战斗经验丰富,但是朱棣也是身经百战,更是深得李文忠这样的当世名将真传,若是两人真的阵前相决,恐怕还是朱棣的胜算更高一些。
在李景隆看来,北军之所以强大,除了那些蒙古骑兵之外,也就是朱棣那神鬼莫测的攻势了。否则,以南军的人海战术,击败北军并不是什么难事。
蒙古骑兵虽然冲锋陷阵,单兵破围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但是,李景隆相信,只要自己能够谨慎一些,凭借着六十万大军,困死朵颜三卫也并不是难事。
真正令他头疼的,是朱棣。很多时候,将领是军队的灵魂。朱棣就是北军的灵魂,到现在为止,正面作战还没人能够与朱棣抗衡。李景隆经过郑村坝的失败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他知道自己不是朱棣的对手。所以,为了针对朱棣的用兵风格,他专门找了另一个帮手。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确找对了人。
建文二年夏四月,李景隆进军河间,与郭英、吴杰会师白沟河。在这里,他即将与朱棣再次相遇!
(本章完)
第87章 平安()
建文二年四月,朱棣率领大军到达苏家桥,他将在这里与李景隆再次相遇在战场上。
初夏时节,北方的寒冷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一切都有了新生的气息。
然而朱棣的心情可并不像现在的天气这样良好,他虽然不将李景隆这样的笨蛋放在眼里。但是,对于接下来的战争他还是很紧张的。他已经通过自己特殊的情报网得知了这一次李景隆的帮手是什么人。他知道郭英,吴杰这两个人的能力,再加上南军此次倾力而为,想要取得胜利绝对是难上加难。
但是,朱棣也毫无办法。他不能有什么异想天开的心情,总不能盼着南军一夜之间全都染上疫病吧,那不现实。
对于朱棣来说,能不能击败李景隆,已经不是能否得到皇位的事了。如果他失败了,那么下场就是死!朱棣从一开始就明白,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他,朱允炆。两个人之间只有一个能够活下来。因为他们争夺的是天地间最宝贵的东西,而只有一个人能够得到。
权力的斗争就好像是一场规模空前浩大的游戏,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只能永远的玩下去,能够成功胜出的就只有一个。权力的游戏没有胜败之分,只有生,与死。
所以,朱棣不断的进攻,再进攻。他接连的击败朝廷的军队,无数次创造奇迹。因为他知道,为了能够活命,他不能输!
李景隆已经发出了进攻信号,他已经带领着军队出发了。朱棣知道,自己必须应战,并且要击败李景隆。对于朱棣来说,一次失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他,输不起。
无论如何,朱棣都带领着大军向着白沟河挺近。对于朱棣来说,让他感到欣慰的莫过于南军统帅依旧是李景隆了。对于李景隆这样的对手,他并不担心,他从来没有将李景隆放在眼里。在他的眼中,李景隆不过是一头软弱的绵羊,还肩兼职着为他运送军需物品的运输大队长职务。
朱棣召开了军事会议,他轻松的给诸将分配任务,而经过前两次的战役,朱棣的军事才能和威望都得到了众人的承认,他们相信只要跟着朱棣,就不用惧怕任何敌人。只要跟随在朱棣的身边,他们就能过击败任何敌人。
当然,与李景隆相同,朱棣这一次也不是两月前在大同的小打小闹。他也是倾巢而出,他相信,自己此次依旧能够轻松的击败李景隆。
王小明也跟随在朱棣的身边,但是,与信心十足的朱棣不同,他对于这次战争充满了担心。他不是朱棣,他知道李景隆这一次已经找到了一个可怕的人,一个真正能够与朱棣抗衡的人。但是,他却没有办法提醒朱棣,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但却只能够与自己说。
“此次李景隆出战,不知以何人为将?”依照惯例,朱棣依旧询问了李景隆麾下将领的名字。
马三保从容不迫的拿出一张纸,现在的他已经算是一名真正的将领了。他清了清嗓子缓缓的念道:“瞿能、俞通渊、指挥滕聚……”一个个的名字被马三保念出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王小明都没有听说过,想来应该是些无名之辈。
“还有先锋平保儿。”马三保收起手中的纸张,忽然他仿佛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来了!王小明心中一凛,这个人的确还是站到了朱棣的对立面。这个未来朱棣最头疼的敌人之一,终于来到了朱棣的面前。
不出所料,当朱棣听到平保儿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原本一直从容不迫的脸色顿时变了,自起兵以来,一直淡定自若的朱棣第一次流露出了惊愕,忌惮的神色。
众将面面相觑,他们从未见过一贯冷静的朱棣出现过这样的表情。在他们的印象里,不论是耿炳文这样的老将还是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朱棣一直是从容淡定。可是,面对平保儿这个名字,朱棣居然会如此失态,这个平保儿究竟是何方高人?
说起这位平保儿,那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平保儿,本名平安,虽然名字意味祥和,但是此人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杀人如切菜的猛将。
平安的父亲叫做平定,他曾经跟随朱元璋共同起兵。也曾经与常遇春这样的人冲锋陷阵。他战死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平安接替了他的职务。当然,平安也继承了他父亲的勇猛。
但是,这并不是平安真正著名的原因,其实,平安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朱元璋的养子。也就是说,他是朱棣名义上的兄弟。
当然,这并不是朱棣真正正视平安的理由,朱棣的兄弟很多,就算是亲兄弟也不乏废物之流,名义上的兄弟又如何?真正让朱棣感到不安的,是因为这个平安,曾经跟随他一同作战。
平安曾经是朱棣的部下。他曾经跟随朱棣深入大漠,横扫蒙古草原。他跟随朱棣战胜过强大的蒙古人,他了解朱棣,就像朱棣了解李景隆那样。
对于一名将领来说,最恐怖的敌人,不是他有多么强大,而是他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自己。
朱棣深知平安的勇猛,而且,平安无比了解他的用兵方法,对于朱棣来说,这样的对手无疑是最难缠的。
沉默良久,朱棣用他那低沉的声音说道:“平保儿此人曾经多次随我出塞,征讨蒙古。他深知本王用兵之道,此人必然是一个劲敌!”
众将沉默了,他们并不了解平安,但是他们了解朱棣,朱棣那样眼高于顶的人都对平安如此的重视,可见这个平安的确是有过人的本领的。
这时,王小明忽然站起身开口说道:“殿下,既然平保儿是您曾经的部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招降于他?”王小明这绝不是空穴来风,他隐约记得,朱棣在登上皇位后,平安似乎并没有被朱棣杀掉,他似乎是投降了朱棣。当然,王小明也不太确定,因为朱棣登基以后杀掉的人实在很多,或许他记错了也说不定。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那不可能,平安此人我了解,他是不可能临阵倒戈的。”
王小明点了点头,默默地做了回去。既然朱棣已经这样说了,那就说明劝降平安的可能性一定是非常低的,否则朱棣不可能不考虑这个办法。
沉默,长久的沉默。忽然,朱棣站起身来,说道:“平保儿虽然勇猛,但是毕竟他只是一个人,他曾经跟随本王作战,但是在做的各位难道不曾随本王浴血沙场吗?难道李景隆仅仅是凭借区区一个平保儿就能够吓住你们所有人了吗?”
朱棣的声音铿锵有力,他的话音落下,原本脸上布满阴霾的众位将领的眼中又重新散发出了自信的光芒。
是啊,平安虽强,难道我们就弱了吗?
朱棣看着他们的反应,满意的点了点头:“此战,有胜无败,既然我们能够击败李景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