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西面的南皮到东面海岸的彰武,百姓们从睡梦中惊醒,起来一看发现屋子外面都是水,甚至有些屋子地势低,水都漫到里面来了。
大清河从来不发大水,这一场洪水突如其来,水势越来越猛,这里的百姓来不及收拾,只好赶快逃走。接连持续了三天,虽说被洪水冲走的百姓人数不多,但是田里的庄稼、家里的牲口,都没有幸免。
等到洪水退去,齐国百姓隔岸相望,北岸的河堤高高的,一点事也没有。很快便有人找到原因,原来是燕国人搞的鬼。不过也没办法,齐国、燕国本来就在敌对状态,齐国人只好自认倒霉,组织民力修筑河堤。自此,齐燕两国之间的怨气更深了。
第二百零二章 无为而治()
更新时间:2013…03…14
齐国人在那里怨声载道,怒气冲冲,姬丹却在王宫中神定气闲。
“无为而治”
御书房姬丹的书桌上摊着一张纸,这纸质象是宣纸,整张纸很大,做得跟一卷书牍一样,挂起来正好能做成一幅对联。这是造纸作坊新送来的纸,专门为姬丹定做的。见到这张纸,姬丹有一种想写上点什么的冲动,于是就写了这几个字。
字如其人,姬丹这几个字写得简直就是嚣张跋扈!没错,就是嚣张跋扈!
也许用张狂来形容字更加贴切一些,但是这几个字已经超出了张狂的概念范围,只能用嚣张跋扈来形容。
这正好体现了姬丹此时的心情。写这几个字的时候,姬丹脑海中不时回想起昨天进入蓟城时的情景。
这之前,燕军大胜的消息早已传遍街头巷尾,姬丹带着千余侍卫入城时,蓟城立刻出现了一种万人欢腾的情景,百姓们不停地高呼:"大王回来了!大王回来了!"这时,姬丹都有一种错觉,军国主义复活了。
记得上次姬丹回师的时候百姓也很高兴。不过这次与上次不同,上次打东胡、打朝鲜,两者与燕国相比毕竟都是弱国,燕军理应打胜仗。这次打的是齐国,在中原大国中齐国的国力一直排在前列,而燕国却一直排在末位,现在姬丹带领大军打败了齐国,这对燕民来说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有人开始把姬丹与燕昭王相提并论,普遍觉得有了姬丹,燕国的兴盛指日可待,看得出百姓们喜欢自己的君王。姬丹喜欢这种感觉,非常喜欢!
写完这几个字,姬丹问道:"荀达,你看这几个字写得怎么样?"
"无为而治!"荀达仔细端详了一阵,说道:"大王真乃是圣人也!"
荀达是来向姬丹汇报重要政务情况的,结果进来的时候见到姬丹兴致正浓,不好打搅,便在一旁作陪。现在听姬丹问起,荀达这才开口搭话。
姬丹听了一怔,问道:"怎么说?"
"大王笔如游龙,势若惊鸿,非常人所能及!而且其字义也很贴切。孔子曰: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又云: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为天下用,是无为而无不为也!"荀达恭恭敬敬地施了个礼,继续说道:"大王师法尧舜之道,真乃我大燕数十万臣民之福也!"
其实,荀达觉得这几个字写得不怎么样。不仅不怎么样,而且这几个字的字体与其涵义不配,无为而治,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乃是中华智慧的高度结晶,而这字体怎么看,怎么不象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样子。不过荀达不会这么说,本来就是为了开心而已,无所谓怎么写。
"尧舜之道?"姬丹摇摇头,笑着说道:"孤岂能与三皇相提并论?孤倒是想无为而治,怎奈天下纷争不断,刀兵日起。等什么时候天下太平,放马南山,孤才能真正放心地无为而治!"
"大王所言极是!"荀达说道:"天下纷扰,民心思安已久,大王建桓、文之功,正其时也!到那时,天下便可太平!"
"嗯,荀达,"姬丹指着这张纸,问道:"这纸的产量怎么样?现在够用吗?"
"回大王,按照您的谕旨,现在造纸的作坊每月都可以生产五万张纸,分发到王宫、郡县、各位大臣的府上,差不多够用。"
"哦,有没有到市面上出售的?"
"没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荀达答道:"臣听王俭王大人说,纸是非卖品,只有其他诸侯国要的时候才卖。王大人还说,以后等大家都熟悉了纸这种物件之后,光是这一项便可以每年为燕国增加数十万两白银。"
"哦?"姬丹一怔,笑道:"王俭发财啦!"
"嗯,应该是大王发财了!"荀达纠正说道:"王俭不过是为大王金库管钥匙的,金库里的金银都是大王的!"
姬丹笑笑,放下手中的纸,继续问道:"荀达,你今天进宫来有何要事?"
"回大王,您还记得以前的朝鲜王子润吗?"
"子润?"姬丹一怔问道:"记得。不过你不提的话,孤倒是几乎将他忘了。怎么?"
"他在辽东被抓住了,臣命人将他秘密押解到蓟城,现在正在宫外。臣进宫来就是想问问大王要不要见他?"
"哦?"姬丹沉默片刻,道:"既然已经带来了,那就让他进来吧。"
"是!"
一名太监传达命令去了。不久,几名侍卫押着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进来,。
"跪下!"侍卫喝斥一声,那人扑通一声跪倒,自始至终都没有抬头。
姬丹坐在椅子上,沉默片刻,说道:"你抬起头来。"
那人还是一动不动,不敢抬头。姬丹朝旁边的侍卫施了个颜色,侍卫上前一把将那人的人头提了起来。见到是姬丹,那人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吓得浑身直往后一缩,急着又低下头去。
"没错,是他!"姬丹心中想道。刚才虽然抬头只是一会儿功夫,但是姬丹还是看清了。
"拉出去斩首!"姬丹没有再迟疑,低声吩咐道。
"是!"
直到此时,子润才反应过来,急忙大呼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姬丹朝侍卫挥挥手,侍卫架着子润往外走去。随着侍卫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子润的呼喊声也消失了。
不是姬丹小看他,象子润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东山再起的。若不是以前姬丹在辽东时下的命令还在起作用,姬丹都不会花时间专门拟一道诏书去搜捕他。现在将其处决,也算是给箕子朝鲜画上了一个句号。
子润的下场也提醒了姬丹,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过是一个小国的君王,又没有真正的雄才大略,偏要去做超出国力的事情,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国家破灭的下场。
这件事一点都没有影响姬丹的心情,君臣二人又聊了一些蓟城发生的事情,荀达想起一事,说道:"大王可记得招和使猃光?"
"猃光?他现在在那里?"
"他从猃戎族回来了!"荀达答道:"回来之后他先到了辽西,去见了辽西郡守商直,从商直那里才得知大王在蓟城,便赶到蓟城来了。"
"哦?"姬丹沉思片刻,说道:"叫他明日早朝时上朝来见孤。"
"是!臣听猃光说他还带来了三位当地比较大的部落的首领。"
"好,明天让他们一并前来。"
"是!"
第二天,猃光果然带了三名部落首领来上朝。经过几个月的建造,现在宫中的正殿已经建造完毕,气势恢宏,姬丹坐在上面都颇有感觉,而猃光和三名带来的部落首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建筑,更是有些手足无措。
"臣猃光叩见大王!"
猃光见了姬丹,急忙跪下。他身后三人见到猃光跪下,也都跪了下去。姬丹一看,这三人虽然容貌粗旷,但是穿着却与燕民无疑。姬丹想了想,心中了然,说道:"你们起来说话。"
"谢大王!"
"猃光,这三位都是什么部族的?"
"回大王,这三位分别是奚戎族、肃戎族、慎戎族的族长。上次大王命臣前去招和,这三个部族受了大王恩赐的粮食、布帛,感恩不尽,这次臣回来,他们想要当面谢恩,所以也跟来了。"
"嗯!这些衣服他们还穿得习惯吗?"
"习惯!他们本来用兽皮来做衣服,自从臣带去了这些布帛,又见到臣身上穿的衣服,都争着要。"
"那就好,下次可以多给他们一些!"
"臣遵旨!"
姬丹想起一事,问道:"猃光,现在燕国人口减少很多,他们可愿意搬到大燕境内来住?"
"这个让臣问一下。"
猃光转身跟那三人叽里呱啦说了一通,三人又叽里呱啦聊了一通,猃光转身对姬丹说道:"回大王,肃戎族愿意举族搬来,其他两位要回去与其他族人商议后才能回复。"
"好!"姬丹高兴地说道:"你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搬来,每人都给安置费,孤还给他们土地耕种。"
"是!"
姬丹又想了想,说道:"贾繇!"
"臣在!"
"北方诸戎也属于外交事务,以后猃光就归在典客署管。"
"是!"
"猃光招和诸戎有功,孤命你为诸戎亲和使,加爵两级。"姬丹想了想,继续吩咐道:"肃戎、奚戎、慎戎三族族长远来辛苦,赐下钱帛衣物。肃戎族长愿意迁入我大燕,加爵一级。着典客署办理!"
这些部落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姬丹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想必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要么融入其他部族,要么自然消亡了。不过不管是什么部落,只要他们臣服,姬丹就不会把他们当作外人看待。毕竟历史上两千年之后,这些地方,包括东胡都属于中国,他们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要说他们现在看起来落后,愚昧无知,但是并不表示他们就真的智力低下,或者真的人种不行。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他们也会跟燕民一样,过上更加文明的生活。事实上,中原大国的臣民也经过了从野蛮到渐渐开化的这个过程,只不过比他们稍微早一点而已。
由于战争,现在燕国地多人少。肃戎族有一千多人,如果迁入过来,这些人正好作为库民。平时可以耕种,替燕国增加财富,战时可以征兵,作为燕国的兵源。虽说一千人不多,但是人口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海纳百川,方成其大;山不辞土,方成其高。
姬丹连那些危险性很高的齐国降卒都敢统统收为库民,更不要说这些与燕国没有任何仇恨的人了。
第二百零三章 汜上六韬()
更新时间:2013…03…15
中原南方有一座大城,东不过汉水,南不过蛮河(注:长江最大的支流),名为郢ying都,乃是南方大国楚国的首都。郢都集天地之灵秀,会四时之阴阳,人杰地灵,能人辈出。
楚国的先祖出自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其子孙曾为周文王的老师,被封为楚子(楚地的子爵),建立楚国。楚国历任国君贤明神武,征伐四方,国土面积越来越大,最后到了这个时代,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其实力之雄厚堪称天下第一大国。
自从楚国定都郢都至今,围绕此地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后世改为荆州,之后又改名为江陵,共有三十四代君王定都于此,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郢都以南二十余里有一不知名的小山,虽然不是名山大川,但是从此处登高南望,便是延绵数百里的云梦大泽。此时朝霞初起,云梦大泽上雾气蒸腾,与天际血红霞彩相连,更兼白鹤点缀其间,青鸟脆鸣传来,犹如置身人间仙境一般。
此山景色虽美,但是这个时代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日忙碌,甚为辛苦。加上此山甚为偏僻,平常少有人来,更不要说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
就是这样一个僻静之所,却有一位少年,在山顶方圆数十丈的空地上舞动手中长枪。只见其时而沉稳如泰山,时而灵动如蛟龙,上下翻腾,气势如虹。
此人名为项燕,其家族世代为楚将。如今项燕年已十八,长得虎背熊腰,宽额广眉,承历代祖先之志,常思上报君王,下安黎民,只等楚王一声诏令,便可上战场杀敌。
项燕每天早上都会在这里习武。上午练武,下午读书,这是他十数年如一日的生活规律。现在,项燕又练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停下手中长枪,正想休息休息,突然身后亭子中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项燕转身一看,发现亭子里有两人正朝他这边走来。
此二人项燕不识,但若是姬丹在此,必能认出此二人来。没错,此二人正是与姬丹有过一面之缘的黄石公和汜上老人。
有人入世孜孜以求功名,有人出世逍遥快活。自从与姬丹在黑风山附近匆匆一别,这两位当世奇人早已离开了燕国,去别处寻找良材美玉去了。
两人从燕国到了齐国,再西入赵国,游历韩、魏,一路寻觅,终不得其人。然后两人又离开魏国,从函谷关入秦。
两人在秦国逗留数月。八百里秦川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两人却仍然没有找到中意之人,便又南出武关如楚,近日忽有所感,来到这无名小山上。
"哈哈哈!师兄,你苦苦寻找的传人,原来就在这里,真是可喜可贺。"师弟黄石公说道。
"嗯!"汜上老人颔首笑道:"只要今日事了,从此师兄我逍遥四海,再无牵挂也!"
两人说笑着来到项燕面前。项燕仔细打量二人,却是不认识。不过项燕从小在大家族长大,阅人无数,见二人状貌清奇,知道不是常人,上前恭恭敬敬地作揖施礼,沉声问道:"请教两位高姓大名!两位高人何故至此,可认得在下?"
汜上老人看着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不停地微微点头,过了半晌才说道:"小子,老夫有一物相赠,不知你可愿收下否?"
项燕听了一怔,迟疑片刻,说道:"长者所赐,不敢辞也!"
"好,孺子可教也!"汜上老人似乎非常满意,从袖口掏出一本书,交给项燕。
项燕恭恭敬敬地接过那本书,见此书乃是某种动物的皮所制,摸上去非常柔滑,似乎很不简单。项燕拿起来看了一下封面,轻声念了出来:"汜上六韬!"
沉吟片刻,项燕抬头望向汜上老人。正好汜上老人也满含笑意地看着他,见他抬头,便说道:"小子可不要小看此书,其中记载有老夫生平之所学。你只要将其中之意彻底领会,老夫包你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项燕也是明达之人,一听汜上老人这么一说,知道是要传他无上宝典,急忙长跪地上,边磕头边说道:"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呵呵呵,小子起来吧,你我就此别过"
项燕听着声音似乎远去,急忙抬头看去,却见二人已经渐行渐远,下山去了。项燕急忙起身,喊道:"师傅,请留下姓名,日后弟子也好寻访!"
远处传来老人的声音:"小子,老夫云游四方,你我再无相见之日,留下姓名反倒惹人挂念,不如不留。记住要好好研读,为天下百姓出力。"
项燕看着汜上老人远去,每一步看似闲庭信步,速度却又极快,便是象项燕这样从小习武之人也不可能追上。项燕叹息连连,如在梦中。
汜上老人和黄石公虽然师承同一人,但是所学各有侧重,两人皆有传世之作。师兄汜上老人穷其一生所学,留下《汜上六韬》这本书。后世流传《六韬》为姜子牙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