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日,也是燕王入冬之后,第一次召开朝会的日子。
朝会,在燕国历来并不如何庄重,因为六百年来,燕国没发生什么大事和变革,群臣固步自封,敷衍了事,朝会也议不出道理来,这次新燕王登基之后,曾规定三日一次朝会,但是最近半年内,燕王每次朝会,很少表态,反而太后垂帘听政比较多。
尤其是最近一两个月,朝会次数减少,太后以北方人爱猫冬、冰天雪地、国无紧事为由,减少了朝会次数,使群臣都放松了严谨之心,纪律性有些松散、懒惰性滋生。
可是今日,是由燕王亲自下发的诏令,定于腊八召开一次大型朝会,不仅朝廷在野大员,连地方大吏、大将军也都风雪赶回京城。
北方清晨,阳光和煦,但是凌冽的北风,仍是刮骨地寒冷。
王宫前广场上,聚集了不少官员,身穿朝服,三五成群,正在寒暄问暖,客套闲聊着,有的是这两日才赶回京城的。
“张卿大夫,早啊。”
“李大人,你也早啊。”
“哦,诸位老哥,早来了。”
“燕王有些日子没召开朝会了,这次不知为何,召开这么大一次朝会,边疆大吏,还有地方郡守、县令都到了。”
“真是一次大型朝会啊,不知今日主持朝会的是易太后还是燕王!”
“大王有些日子没有过问朝政了,只怕是由太后做主吧?”
官员大多八面玲珑,破懂察言观色,刚见面几句客套话,谈笑风生,通过观察对方的神色和语气,大致能推测出来一些朝廷王室的端倪,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衡量利弊,以免觐见中出现冒失。
就在这时,宫门开启,内侍太监高呼一声,宣文武百官,觐见面圣。
广场上的文武官员们鱼贯而入,穿过汉白玉石铺砌成的甬道,进入宽敞的正乾大殿。
文武百官,在大殿内陆续站位,由于今日朝会比较隆重,人数也增多,内侍们手持会场序位号,指引着官员们整齐站好位置,文官有乐毅、剧辛、苏秦、苏厉、郭隗、顾彦章、杨延和、纪绛、徐渭公、张贽、白明易等政事堂、九卿三司衙等部门大员。
武官方面,枢密院的剧辛,与秦开、荆燕、姜雄武、罗成信、陆丁山、樊於商将军,占据了主要位置,宽袖深衣,绣着云纹的皂角袍,头发上挽插着木簪冠,很有战国时代服饰的气息。过了一刻,磬钟声响起,足履脚步声逐渐传来,有内侍宦官高声喏唱:“大王驾到,百官恭迎——”
“大王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足足近两百人,高呼万岁,跪拜燕王。
燕王辰凌步履如虎从龙,身姿如山似岳,走上君王宝座上,按椅部位有黄金镂刻而成,金光灿灿,气势十足,背后山河社稷图的石板,一种气吞山河的威势,他金刀跨马般正襟而坐,俯视群臣,平静道:“众卿平身!”
哗啦啦!
文武百官这时候起身,心中都有些纳罕,今日这等大会,太后竟然没有出现堂前,与每次朝会,太后垂帘听政,燕王沉默寡言的形势明显不同。
有一些敏感的官员,特别是久在朝堂的官员,心中都有一些惊讶,低着头间,目光快速回扫,与身边一些知近的官员,相互交换眼色,似乎都有些面面相觑,询问缘由。
从外地赶来的地方官吏,却是几个月来头一次上朝,反而很自然,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仍是一副热情高涨,精气神饱满的状态,能为上一次早朝。
辰凌目光凌厉,本身是武者,气血运行通畅,精气神本就很足,加上手握一国的生杀大权,担负社稷,拥有万民朝拜之姿,君临天下之势,扫过台阶下,文武百官的队列,那种凌冽慑人的气势,压得在场文武大员们,都一阵阵冷意,忍不住低着头,默默等着燕王旨意。
“今天似乎,情况不对劲。”一些文武官员,在这一刻,心生许多警惕,似乎察觉今日的燕王,与以往不同,沉寂几个月后,再次迸发出与复国时候那种锐气。
由于这几个月燕王沉默寡言,深入简出,燕国大事多有太后和几位重臣商议,因此使得一些朝堂大员们对燕王出现略微的轻视和失望,以为他登基为王后,沉溺于后宫佳丽,没有了英锐之气,一些官员甚至对变法也不看好了,毕竟国君都没了大志,变法必然会受阻失败,因此官员的外戚们得知消息后,便开始公然抗法,借助亲戚权势来以公谋私。
“让本官进去,本大人是宗正卿的侍郎。”
“你们拦下本官作甚,本官乃三司户部大员”
“”
辰凌皱眉问道:“殿外何人喧哗?”
有侍卫进殿抱拳道:“启禀大王,有六名官员,在宫门外迟到,被宫门侍卫拦截下来,但是自持身份,一路闯进来要当面觐见大王。”
辰凌冷冷一笑,哼道:“当这宫廷朝堂是什么地方?郭奉常,按照宫廷礼仪之法,在宫廷内喧哗追逐,行为不端,上朝迟到,该做如何惩罚?”
奉常乃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礼仪,不过是空职,尤其是变革中,实权很少了,郭隗道:“按照宫廷礼法,当先廷杖十下,然后视情节予以责罚。”
辰凌眉头一挑,沉静道:“如此大型朝会,提前三日通知,还能迟到,明显是藐视宫廷礼法,有轻君之嫌,来人,给寡人押下去,宫门外每人廷杖十下,一律官降一级,停职半月,处罚俸禄一个月,在家反省,写出深刻检讨檄文!”
“遵命!”大内侍卫转身出了大殿,旋即脚步声紧凑响起,十多名侍卫跟上去,直接按押住喧嚷着几名官员,不论身份,直接押出去执行宫罚之责。
殿内所有文武百官,在此刻心头莫名一紧,似乎察觉到了久不登朝的燕王,忽然发难,手段果断,似乎英气、锐气、魄力、胸襟、气势统统恢复在身,有些官员心中掠出一丝不安,也不知为何,总感觉浑身凉飕飕的,不敢抬头视君。
第648章 整风开始()
辰凌聊聊几句话,面无表情地打发了那几个未谋面的的官员,这种果断的手腕,让群臣一动,都有些紧张下来,察觉到今日朝会形势有点不对劲。
“诸位卿家,今日朝会,乃是入冬来第一次大型朝会,也是半年来,对于变法改革,政绩考核的一次总结,也是对于来年开春之后,万物更新,燕国发展的一次运筹帷幄,寡人这半年来,深入简出,少与众卿见面,为何呢?”
众人听着一动,许多朝堂大员都抬起头,认真听着,也想弄明白前后的不同。
辰凌见众臣都高度关注起来,淡淡一笑道:“呵呵,那是因为避嫌,不插手诸位朝廷官员变法的锐气,否则总有一些老宗族跑来求情,要法外开恩,寡人免得聒噪!”
“二来嘛,曾经微服出巡,视察了很多地方的民政,比如渔阳一带、辽东一带,郡县之内,民风朴实,百姓受到变法的红利,一年丰收,不用再挨饿,去看来难民安置区,让许多外族人能在燕国荒地区扎根下来,成为我燕国的子民,好,很好,地方官吏大多能勤政爱民,兴修水利,比如范睢、蒋捷、周玉邦等县令,在各地做出了不少政绩,推行变法最彻底,这些,寡人都亲自体会到了。”
他话里真真假假,变相把范睢等人夸赞一番,好为日后上位、提拔重用做铺垫,又变相敲打其它地方官吏,让他们明白,君王正在时刻关注地方政绩,好让他们踏踏实实做事。
这番话一出,不少地方官员以及朝廷重臣都是一惊,没想到燕王这些日子竟然微服私访,四处巡察了。
这时一位御史官站出来拱手道:“大王,微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嗯,讲吧!”
这位儒家御史官吏仰起头,儒生士子之气勃发,一副大义凛然道:“大王乃一国之君,每日国家大事络绎不绝,君王却不思勤政批折,关心大事,反而荒芜朝会,让后宫听政,大王悄然出宫,四处游荡查阅,虽然有小心得,但是得不偿失,如果因此恋上外游,玩物而丧志,动辄出宫消遣,致使国家大事延误,实在不值,还请君王三思。”
这时,几位资格较老的贵族大臣站出来,纷纷同意这种说法,似乎要逼着燕王反思,认识到这种从政错误。
辰凌不怒反笑道:“闭门造车,深居王宫,耳目闭塞,混淆视听,能真正知道外面世界多少?寡人问你,你们几位大人,知道现在燕国有多少国人,有多少县邑,多少山川险隘吗?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不真正出行查询,又怎么知晓哪些真实的情况,哪些官员清正廉明,为国为民?哪些官吏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企图祸害朝廷,残害百姓?”越说越严厉,说道最后几句,辰凌已经满脸寒霜,眸光如刀锋一般,那股凛厉慑人的气势,压得大殿中央站立的御史官、几位贵族老臣,有些喘不上气来。
“微臣只是御史言官,不是户部官吏,因此不知道那些户籍、郡县具体数字,只是希望,为君者,能勤政常登朝,不走偏道。”那士子绕了弯,给自己找台阶下。
辰凌扫了那几人一眼,眼神冰冷,继续说道:“燕国推行了新变法,在农商经济、朝政体质、军功编制等等方面,都做出详细变法,政绩考核也在推行,这件事正由政事堂主抓,各地方郡县乡官吏皆在考核之内,切莫以为自己山高君王远,无人监督,就为所欲为,从朝廷大员,到地方政要,一级级都要定期下乡考察,还是那句话,没有亲眼看到,亲自实践,就没有说话的资格,即使说,也是猜想,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根据,甚至有些官员,颠倒黑白,搬弄是非,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众臣听完,已经察觉到一股寒气笼罩,君王好像猛虎,蛰伏许久,终于要发威了。
“这段期间,不断有御史台提出弹劾的奏折,司狱刑部也递交一些大案要案,甚至连王城内,都有什么京城三少、十虎,仗着与朝廷官员外戚关系,为非作歹,草菅人命,肆意圈占民宅,践踏国法,寡人起初还不信,亲自到城内走了几次,还真是所言非虚,眼见为实!”
辰凌说到这,龙目一扫,散发出来那股生杀之威,殿内一些官员,已经双腿开始打颤了。
“把弹劾的奏折呈上来!”
有四名内侍抬着两大捆折子,来到桌案前,往那一放。
群臣目光盯着那厚厚的两捆弹劾奏折,都有些发怵,如果真要追究下去,不知哪些人要倒霉了。
辰凌冷冷一笑道:“寡人在这里再次重申一次,变法图强,是为了燕国的振兴,脱离贫困,走向复兴,实现千古大业,但若有人怀疑这个目标,站出来阻挡变法,肆意抗法,不管你是王室外戚,还是贵族重臣,寡人绝不饶恕,依法办事,任何人触犯国法,都一视同仁,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任何人要是藐视国法,没有人能救得了你!”
“臣等不敢!”群臣急忙表态,拱手弯身,齐声呼喝。
“乐卿听命!”辰凌开口道。
乐毅站出来,走到殿中,拱手道:“乐毅听大王圣谕!”
“变法之事,不得延误,新法照常推行,另外,把国法印刷出来,给朝廷官员每人一份,带着自己家人和奴才们,认真了解,有朝廷官员纵使奴才杀人放火者,追究主谋责任,里面都写的很清楚,不要知法犯法。”辰凌说道。乐毅一拱手,认真道:“微臣一定办妥,坚持变法不辍,请大王放心!”
辰凌又道:“另外廷尉卿继续担任审判机关,但是更名为审法院,仍由徐渭公任司卿总使,设立刑侦衙门,称刑部,在京城与地方设立衙门,专门负责侦破案件,只有办案权,没有审判权,捉人归案后交由审法院审判,设纪检部门,对官员贪赃枉法之事,淳于臻大夫任总使,进行秘密调查”
宣布完这些内容之后,燕王神色阴沉下来,对着徐渭公、淳于臻道:“除夕之前,还有二十多日,负责把这些奏折上,涉及贪污腐败,还有京城内为非作歹的案件,全部侦破,该缉拿的缉拿,年后审判,涉及到殿内官员者,一律先隔离查办,然后按司法程序办理,明白了吗?”
徐渭公、淳于臻迈出队列,神色一谨,拱手道:“微臣领命,二十日内,定破朝廷案件,为大王分忧,查处违抗国法,祸害百姓的凶徒!”
一场整风运动,就这样展开了。
第649章 燕廷风雨来()
辰凌当着文武官员的面,当场宣布了加强司法、审判、刑侦部门分工不同,且相互配合的关系,要求立即投入工作,展开对朝廷内外,官员及外戚,贪赃枉法,以及祸害百姓的一些弹劾奏折进行求证。
这样一来,一些官员冷汗直冒,浑身透着寒意,一旦具体侦察案情,自知难以脱身干系了。
此刻,一位老臣站出来,老气横秋道:“我王,万万不可,燕国朝廷刚刚稳定下来,正是人心求安,百姓思定的时候,如果朝廷突然用法压人,对官员动刑,会造成朝政不稳,正所谓‘刑不上大夫’,众卿多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大夫,不可以牢刑加身。”
辰凌冷冷一笑,这些老儒是不是学傻了?这个时候了,还黑白不分,调到是非,把死的都能说成活的,如果君王没有主见,就会被一些沽名钓誉的学士辅佐,与社会脱节,往往造成更大的隐患。
历来开国之君,都是马背上得天下,一旦登基为皇帝后,就会打压武将,以防政变发生篡权现象,往往会提高文官的地位,这是文官独大,相互倾轧斗权,就会消耗国力,最后民不聊生,又演变成天下暴乱。
不但要文官武将地位要均衡,其它各个方面也要适当平衡,否则很容易畸形发展。
辰凌脸色沉下来,语气寒冷道:“尔等儒家的孟夫子不是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很有道理,君王尚且为轻,何况贪官污吏乎?寡人以百姓为重,以社稷为本,立善新法,振兴燕国,就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富强,但是有一些毒瘤,公然抗法,就是挑衅皇权,挑衅国法,挑衅燕国的执行力、公信力,断不能轻视之!”
“至于‘刑不上大夫’更是迂腐之见,寡人却要说,‘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权力、爵位和待遇虽然不同,却不能违背法律和官员的行为准则,否则,朝廷能扶持你,就能收了你,这位大人,墨守成规,不能适应新法需求,年后就交了权职,卸任回家,颐养天年吧。”
燕王一句话,把这位迂腐的老儒生,给罢权降职了,一些本想趁机接话,劝燕王收回成命,从长计议的一些顽固派、腐化派,一见燕王动怒,罢黜了刚发言的一名文官老儒士,一时都有些胆怯,不敢开口触犯天威。
积极派、改革派、少壮派们,却出言附和,支持大力整顿官风,查处为非作歹的外戚,平日里狐假虎威,目中无人,干些伤天害理的勾当,如今从燕王口中下令,就会从上到下,进行一次整风、查案!
接下来,燕王把话题转给了乐毅,由他正式宣布,接下来具体改革的措施,乐毅站出来,身姿挺拔,气势英勃道:“其一是‘明奉法,审官断’完善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二是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加强政绩考核,把官爵和禄位授予有功、有能之人,克服‘外戚裙带、亲亲贵贵’的用人传统,其三是‘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