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什么挽回指挥衙署的威信,不过是借口而已,别说城外有破虏军的大部队了,就算是方云身边的那百余士兵,也足够镇压卫城所有的反抗力量了,还有谁敢对他不满。
想到这里,王志海觉得这个方云实在是太阴险了,敲诈他的银子也就罢了,谁让他斗不过方云了,自古以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寇,失败了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但是方云不但要自己的银子,甚至还想要自己对他感恩戴德,这就等于当着方云当着他的面,把他卖了,然后还叫他帮着数钱,王志海想不明白,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邪恶的人。
当然王志海非常庆幸,庆幸自己及时的发现了方云的阴谋,不过要让他就此对方云说不,那也是不可能的。一万两就一万两吧,总比家产和老婆都被方云继承了要好,况且只要人在,就还有机会。
王志海就不相信,方云能一直这样嚣张下去,就算卫指挥使治不了他,可上面还有都指挥司呢,还有巡抚大人呢,巡抚上面还五军都督府,还有内阁大佬,甚至是皇帝。
想到这里,王志海又恢复了一丁点的信心,就算是赔钱,他赔出一股气势来,赔出自己的自尊来,所以王志海故意板着脸冷哼道:“哼!本官明天就回让人把银票送来,现在本官可以走了吗!”
“恭送王大人!”
本来王志海还想临走之前放一句狠话的,比如说“方云,你别得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输谁赢还不定呢,只有笑道最后的才是好汉。”更狠一点就是:“方云,银子我是给你了,但是只怕你有命拿,没命花!”
不过这个念头只在王志海的脑海停留了一秒钟就立刻消失了,他毕竟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江湖了,知道这个时候放狠话意义不大,反而容易激怒方云。
毕竟方云还是个年轻人,年轻人气盛,受不起刺激,要是方云一怒之下让他一个人出那两万两,那就悲剧了。
只是王志海想太多了,也太小看方云了,他完全可以放几句很快的,因为只要他肯交钱,方云是不会对自己的上帝发脾气的。
有王志海开的头,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明天会把银票送到衙署,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送银票,比如那几个经历和知事,他们只要交一千两或者五百两罚款就行了,所以他们交的是现银。
古代社会和后世社会可不一样,那个时候可没有银行,银子放在钱庄不但没有利息,还要交保护费,而且钱庄的保护措施和保密措施和后世的银行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平民老百姓,一般都是把银子、黄金这样的硬通货币放在只的家里。
只有一次性使用的数额比较大时,才会使用银票,不然的话,随身带着大量白银,不仅非常的麻烦,安全也是个大问题。而银票一般都是票号开出来的,在大明,名气最大的还是山西票号,这些票号的东家,个个都拥有上百万的身家。
其实方云也知道干什么都不如开银行赚钱,只不过他现在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一来他没有铸币权,第二大明的货币也不统一,比如市面上天启通宝,崇祯通宝都在流通。
而且每种通宝的种类繁多,很难进行统一的兑换,而方云要开银行,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货币,就算不能统一全国的,至少也要统一全省才行,这样他才才通过铸币赚钱,不然以明朝这个商业模式,想要靠贷款赚钱,目前还不太现实。
第196章 征税()
当然开银行这件事距离方云还是有点早,在顺利解决了卫城的反对势力之后,方云开始正式整顿卫城了。
首先就是让王永民以及他的政务厅成员入驻指挥衙署,政务厅的成员全面取代了卫城其他官吏的职责。
所有办公人员都换上自己人之后,政务厅下属的几个司级机构立刻就开始运行起来了,首先是税务司。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
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致饥兵作乱。饥兵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
政府军队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部侵略,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而导致大明政府财政危机的主要的罪归祸首之一,就是大明的商业税。
大明的商业税可以说是历史上左右的中原王朝里面最低的,因为从明朝开始建立之初,商税就从来都没有被认真对待过。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还一次性在全国范围内裁并岁收额米不及五百石的税课司局三百六十四处,其税课由府州县带征。
而过了太祖,成祖两位皇帝之后,大部分的商税在整个明代始终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即便是两项占政府财政收入最大的盐税和茶税,每年上缴国库的税营还不到两百万两。要知道在宋朝时期,光是盐税就有将近两千万两,是大明的十倍。
而宋朝的人口最多六千万人,大明的人口差不多接近两亿大关,人越多,需要消耗的食盐肯定也多,但是盐税却只有宋朝的十分之一。茶税也和盐税一样,每年能够产生的税收至少在千万两以上,可惜因为商税废弛的原因,茶税每年能为大明政府提供的税营只有几万两银子。
可即便是这样的,商人还时在想尽办法偷税漏税,而且生意做得越大,偷税漏税的现象就更严重。
而那些和当地官员相互勾结的商人就更不用说了,有当地的士子和官身保护,他们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商业税。
按理来说,如果不用交商商人的成本一下子降低一大块,那商品就应该卖的便宜一点吧,然后事实却恰恰相反。
就拿粮商来说,通过和官府合作,他们可以市场半价的几个从农民手中的折粮,然后再以双倍甚至是三倍的价格,将粮食卖给老百姓。
农民不是傻子,不会自愿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将粮食卖给商人,不过自从张居正实行一鞭法一来,农民交赋税的方式从以前直接交粮食的方式改为折算成响应的银子交给官府。
不过并不是农民自己去找商人卖粮食,而是送到官府制定的地方,然后由那些和官府方面实现谈好的商人来收购,这就是农民折粮的由来。
本来的官府的作用就是保护本地老百姓的,但是这些被商人买通了的官员却城了老百姓的催命符。
因为田赋税是有固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老百姓必须要将赋税交齐,否则轻则面临三到四倍赋税惩罚,重则发配充军,所以哪怕商人以半价收购折粮,为了交齐赋税,他们也只能咬着牙把粮食买了。
而且只买折粮,不买剩下的粮食一般都只有一些大小地主和自耕农才能做到,一般的佃户,光买折粮还不行,还要卖掉一大半准备留给自己吃的东西才够交税和还债。
所以如果收成好的年头,普通来百姓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是还能勉强坚持下去,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立刻就会出现大量的流民,而这些流民大多数会在流浪的途中饿死,病死,少部分幸运的人不是成了山贼就是强盗,从此走上了大明王朝对抗的道理。
虽然从神宗皇帝开始,大明的帝王也已经意识到了商税的重要性,以往每逢战事,他们都是直接往农民身上加派赋税,到了神宗和天启两帝时期,便逐渐从农民身上转移到了商人身上。
只可惜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积累,商人的实力和人脉空前的强大,和地方上的文武官员都勾结在了一起,地方上的官员又与朝廷大臣拉帮结派,这个时候皇帝要向他们征税商税变得非常的困难。
哪怕神宗皇帝和天启皇帝两人忍着骂名强行征收商税,可惜自张居正之后,已经没有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大臣了,哪怕是天启皇帝启用了魏忠贤,也不过只是勉力维持着大明这艘破船而已。
而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前几年重用大力提拔了东林党一派的官员,使得南方的士商阶级势力成长的越发茁长。
再加上崇祯又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不愿意学他个个天启皇帝,重用太监来对抗文官势力,自然就无法从商人和地主豪绅手上收到银子,最后只要死死盯着农民手里的那点保命粮食,老百姓为了活命,就必须要保住粮食,一个要抢一个要保,最后农民就只能成为起义军了,当大多数农民都变成了农民起义军,大明不灭亡才怪呢。
方云是知道商业税的重要性的,后世社会,大多数国家连农业税都取消了,整个国家全靠商业税撑着,甚至能还给农民发补贴,足可见商业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重农业税而轻商业税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也正是因为如此,方云才会在人都还没有到卫城的时候,就先把税务司搭起来了。
威海卫城虽然不是很大,但也有五六千人,城内各种商品齐全。粮店,布庄,茶庄这样大型店铺也有不少,但是却从来没有交过税,甚至连扶着收税的吏员都没有,反倒是那些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经常会遭到士兵、衙役的敲诈。
除了卫城本地的商人之外,威海卫码头每天进出的商人也不少,和黑龙湾不同的是,黑龙湾是方云的私人码头,那里只有山东集团的商队才可以停靠,而威海卫码头却是公共的码头,附近州府县的大小商人都会在这里进出货物。
而其中大部分的商人都是不用交税的,也不会有士兵去敲诈他们,因为能够跑得起海商的,基本上都有比较雄厚的背景。当然每次往来威海卫码头,他们都会自觉的送上一份银子孝敬卫所的几位大佬。
税务司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向本地有固定店铺的商人征收营业税,对那些进出威海卫码头的商人征收关税。
第197章 城防营营长()
方云也不想和商人玩什么三十税一,对于米油盐以及普通的布匹这类老百姓的生活必须品,统统抽百分之五的营业税。
其他茶,丝绸,珍贵纺织品,瓷器,以及山珍海味等等普通老百姓用不上也用不起的商品,税率至少都在百分十五以上,至于妓院和赌场,方云也不会取消,不过他们要交的税就更高了,至少都会达到百分之五十。
不过不说南方的商人背景雄厚,北方的商人同样背靠官家,而且每个商队也都有大小不一的护卫队,这些商人平日都嚣张惯了,肯定不会老老实实交税,所以方云从破虏军中调出了一个营的兵力,专门负责配合税务司的人到各地去收税。
当然让破虏军配合税务司只是暂时的,收到了王志海那些人送来的银子之后,方云立刻就开始了对一千余卫所兵的裁撤工作。
郑权的那个千户有六百三十三人,黄山柱有六百五十人,不过两人回家闭门思过时,各自带走了三十多个亲兵,所以整个卫城只剩下一千两百二十个卫士兵。
再经过方云的一番精简之后,最后只有三百五十人被留了下来,剩下的八百多人,按照之前的约定,方云给他们每人发了六两银子的退伍费。
不过虽然让他们退伍,但却没有就地遣散,毕竟是八百多人,如果一下子全部放出去,还不知道要给他惹出多少乱子。再说这些士兵的身体素质虽然不适合打仗,但是开荒种地还是没有问题的。
方云现在已经掌控了整个威海卫,而威海卫总共的耕地面积大概有二十万亩地,不过经过前几个月的努力,方云已经开垦了出了十万亩地,十万亩土地按照方云的计划,能够安置两万流民,不过想要收拢两万流民,恐怕要把整个登州府的流民都给收纳过来才行。
所以现在方云已经不仅仅是在招收流民了,更多没有土地的佃户也被方云吸引了过来,光是文登县的人口就多达十多万,其中没有土地的佃户没有七万也有八万,所以仅仅十万亩土地是不够的,剩下的十万亩地还是要继续开垦的。
此外这些士兵基本上都是军户,他们的土地也大多数被侵占了,就算回到家,也无事可做,给他们六两银子也只能顶一时之需,一旦银子用完了,立刻就会变成无业流民。
所以方云将这八百多人都编成了一个开荒大队,统统交给王永民处理,其他的要求没有,至少要把他们自己一家人能够分到土地自己开垦出来,比如说某个士兵家里有八口人,那么他就要自己开垦四十亩地,当然如果他愿意叫上家人就更好了,只不过这些土地方云是不会给他们工钱的,当然一日三餐还是会提供的。
开垦完之后,愿意回家种地的就回家种地,不愿意回家种地的继续开荒,不过这个时候在开荒性质就不一样了,等于是被政务厅雇佣了,每个月都有工资可领。
这是对那些被裁撤的士兵来说,那些留下的那三百五十名士兵,每人先补发生一个月的军饷,然后全部换上统一的新军装,随后被方云全部编入了城防营中,城防营的营长是则原来破虏军的一个哨长,名叫赵羽。
只不过在任命完赵羽之后,方云才发现自己已经从破虏军抽调了两个哨长出来了,而且还都是从哨长直接提拔为营长,而且另外两个千户所的守备营,估计还得从破虏军中抽调哨长。
这也导致如今破虏军的哨长们人人自危,生怕被方云选中,然后被调到千户所去担任守备营营长。
别看每个去守备营或者城防营的哨长都能高升一级,可相对的是,他们立功的机会也无限的缩小,这在破虏军的军官们看来,一旦被调地方担任守备军官,基本上等于是去养老了。
可破虏军的是非常年轻的军队,这个年轻不但是指它成立的时间短,更多的是组成这支军队的成员也非常年轻,最大都不到三十岁,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连方大山和罗东这个团长都只有十九岁,有些哨长甚至只有十七岁,甚至这支军队的于锻造人方云都只有十六岁。
可以说破虏军所有的军官都处于成长期,在加上破虏军的待遇好,武器装备优良,战斗力强悍,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只朝气磅礴的军队,只要留在破虏军中,升官受赏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当然没有那个军官愿意主动从破虏军这支野战部队中调到地方去当官。
方云把这个赵羽调出来都废了好大一番唇舌,因为赵羽是老牌的哨长,他原来就是王天河的哨长,看着自己以前队正都变成哨长了,赵羽不但没有气馁,反而干劲十足,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部下都能成为哨长,下一次破虏军再扩军,他有八成的把握自己能够成为执掌一营兵马的营长。
所以当方云刚开始向赵羽表明来意时,赵羽当场就回绝了,虽然方云是让他去当营长,可在他眼中城防营的营长也能叫营长吗。
可惜的是方云就是看中了赵羽是老牌的哨长,才想着让他来担任城防营的营长,毕竟城防营满编的兵力会达到八百人,是破虏军一营兵力的一点五倍,如果交给一个刚刚从队正升上来的哨长,方云还真有些不放心。
面对方云,赵羽还是心里还是有点发虚的,毕竟方云是指挥长,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破虏军能有今天,可以说全是靠方云发展起来的,再加上方云在破虏军中从来没有设立过除他自己以外的其他最高统帅,所以方云在破虏军中地位目前还无人可以撼动。
赵羽一开始之所以敢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