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属的步兵都,总共是一千七百名燧发枪兵。可卑职今ri拿着大人和赵大人开具的文书去军器监领取兵器时,军器监的监丞却对卑职说,军器监现存燧发火枪只有五百五十杆,连我军所需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不但如此,按照这位监丞的话讲,即便是军器监工匠没ri没夜的打造,至明年年初之时,最多也只能为我军再打造出大约六百杆燧发火枪。也就是说,到明年正月之后,我军新兵中将有近三分之一的步兵没有兵器可用。”
“岂有此理”徐绍安忿忿不平的骂道,“两百多人一个月才能打造一百杆燧发枪,军器监的这些工匠难道是整天光吃闲饭干活不成。他们如此消极怠工,某家一定要写奏折到官家那里去告他们。”
说完,徐绍安也不再理那位表情颇为尴尬的军需官,而是让亲卫拿来纸笔,开始给柴荣写奏折,弹劾军器监的正监吕颛业大人——徐绍安所写只是草稿,之后自然会有军中的笔帖士为其抄录,不然他那笔烂字放到柴荣面前岂不是会被笑掉大牙。
以“神机军”在柴荣心中的重要xing,以徐绍安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他的这份奏折自然引起了柴荣的重视。在收到秦折的第二天早朝之后,柴荣便将军器监的正监吕颛业宣到了宫里问话。
当柴荣把徐绍安的奏折拿给吕颛业看时,这位吕大人是既觉得委屈冤枉,又感到无言以对。他将奏折还给身边的小宦官,而后向柴荣解释道:“启禀陛下,徐大人在奏折中所写军器监燧发火枪数量不足,致使‘神机军’新兵无枪可用确是实情,书迷们还喜欢看:。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形,绝非军器监的工匠或者官吏们惫懒、怠工,实在是燧发火枪打造不易,工匠们即便是ri夜不休的劳作,每个月至多也只能打造出一百杆左右。”
“燧发火枪打造起来竟然如此困难?”柴荣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在柴荣看来,燧发火枪虽然比火炮jing巧复杂一些,但无论是个头还是重量上都要比火炮小得多,不可能出现火炮数量充足而燧发枪数量不足的现象。
见柴荣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吕颛业连忙跪倒在地,说道:“陛下明鉴,臣所言句句是实,绝无半点欺瞒。这燧发火枪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如火炮那班粗大沉重,但打造起来却远比火炮要困难得多。之所以会如此,概因其所需部件不但小巧jing致,殊难打造,而且其对铁料的要求也非常高。冶铁时稍有偏差,就可能令致枪管或药室薄厚不均或出现裂纹,最终便会因为……,唔,按照徐大人的说法就是枪管或者药室的强度不够,而造成shè击时出现炸膛的情形。一旦出现炸膛,轻则整枪报废、兵士受伤,重则甚至可能会危及兵士们的xing命。
因此,军器监在打造燧发火枪时都要求工匠们务必小心细致,即便只是有些微瑕疵的燧发火枪也一律报废重造。如此一来,虽说保证了徐大人所要求的所谓武器的质量,却也令打造燧发火枪时报废比例极高。目前军器监打造燧发火枪手艺最好的几位工匠也只能做到每三ri打造出一杆合格的燧发火枪,同时报废的却有两杆。”
最好的工匠也只能做到每ri打造一杆燧发枪,每打造三杆才能有一杆是完全合格的,这个合格的比例也实在是太低了些,这也难怪军器监几百工匠负责打造燧发枪,每个月却只能造出一百杆来了。虽然心中对吕颛业所说有些不愿意相信,但以柴荣对这位吕颛业吕大人人品的了解,对方所说肯定是句句是实,绝不会有半点虚言谎报。
因此,在让吕颛业平身后,柴荣便没有再问下去,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大殿中一时间变得安静了下来,能听到的就只有殿外知了那不胜其烦的鸣叫声。
第六十一章 造还就不造 这是个问题()
自从发生了林小雨先斩后奏,被封为贤妃的事情之后,在徐绍安和“暗羽”总堂的双重要求下,“暗羽”开封分堂在加快发展皇宫之中线人数量的同时,还下令所有探子和线人加强对周国皇宫中各种信息、特别是与幽州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力度,书迷们还喜欢看:。虽然当初为了联络到林小雨,“暗羽”曾经向个别线人透露过一些有关“暗羽”和穿越团队之间关系的消息,但这些知晓两者关系的线人仅限于极少数高级别的线人,大多数线人依然对其中的秘密一无所知。因此“暗羽”开封分堂向线人们下达任务时,提出的便是加紧收集与北伐及幽云十六州有关的消息——毕竟目前来说,与北伐及幽云十六州有关的消息通常都与穿越团队脱不开干系。
因此,当张永德那ri自以为大殿之中均是皇宫中的宦官、宫女,不会有人胆敢将消息泄露出去,而在那里侃侃而谈,竭力诋毁“清园”兄弟的时候,却不知道当时在殿中伺候的宦官当中就有两人是“暗羽”在宫中的线人——两人的上线并不相同,彼此之间也不知道对方的底细。结果,这边厢张永德刚刚离开皇宫,那边厢两名宦官便以最快的速度将殿中发生的一切传递了出去。
由于消息是从两个互不统属、互不知情的香堂传出来的,所以在“暗羽”开封分堂专管情报分析的副堂主看来,其可靠xing还是非常高的,因此这条消息便很快就被交到了“暗羽”开封分堂堂主的手中。
分堂堂主接到消息后,并没有马上向总堂或者徐绍安报告,而是先通过其他渠道对消息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在确认消息无误后,才在柴荣、张永德君臣议事后的第二天中午之前,将这条重要消息送到了徐绍安的手中,并通过设在开封城外陈桥驿“隐园”的秘密联络点,向总堂报告——其实无论是向徐绍安报告,还是向“隐园”报告,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都要经过设在徐绍安府邸中的电台向“清园”那边传送消息。
徐绍安看到这份报告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那里大骂张永德“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第二件事则是来到电报室,命电报员以最快的速度将报告译码并发送到“清园”去。
徐绍安中午发出的电报,午后便收到了“清园”那边的回电。不过,与徐绍安预想的不同,这份回电并没有给出如何应对此事的指示,而只是表示委员会已知晓此事,具体如何进行应对,还需经由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才能决定。对此,徐绍安也是无话可说,在通过秘密渠道传令“暗羽”开封分堂继续关注此事后,就只能在自己的府中坐等消息。
当徐绍安在自己府中枯等消息时,委员会扩大会议成员也正在“凉园”议事堂中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只不过,他们讨论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徐绍安发来的电报。
说来也巧,就在“暗羽”开封分堂堂主设法核实从皇宫中传出的消息时,住在“清园”的王崤峻和张维信也收到了来自科技部武器科的电报,申请委员会对两款新型武器进行验收——其实说是两款新型武器有些不够严谨,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新型武器的两个不同型号。这种新型武器的名称却是所有穿越者都非常熟悉的,那就是前世自动枪械的先驱——机枪。
从技术角度来讲,研制机枪对武器科并不是什么难事。早在当初研制“五五”式****的时候,武器科其实就已经展开了机枪的研制工作,并在“五五”式****问事之后不久便制造出了几挺样枪。只不过受到穿越团队所产钢材xing能的限制,这几挺机枪样枪的shè击寿命都不长,基本上打个千八百发子弹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枪管过热必须进行长时间降温,就是膛线磨损严重,必须更换新枪管。要不就是自动机出现故障,无法提供持续火力。总之就是问题多多,根本达不到实战的需要。
好在武器科以及科技部其他相关科室的兄弟们都有一股锲而不舍的jing神,在保证其他武器装备研制进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并没有放弃对机枪的研发工作——机枪虽然是一种非常犀利的武器,但与****和线膛炮相比,其重要xing还是要低一个层次,其他书友正常看:。
而随着材料科在钢材冶炼方面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线膛炮所需钢材的研发成功,原本研发进度非常缓慢的机枪,也终于跨过了最后一道难关,开始进入研发的快车道。最终,在应历八年yin历七月底的时候,武器科完成了两款机枪的所有测试工作,向委员会提出了武器验收的申请。
又有一种新式武器可以装备“飞龙军”,委员会自然非常欢迎。于是,在yin历八月初五这一天向委员会扩大会议成员发出通知,决定第二天午后在“凉园”的武器试验场进行两款机枪的定型实验。
应历八年yin历八月初六中午之前,所有与会者均抵达了“凉园”。吃过午饭后,大家一起来到位于“凉园”东边不远的武器试验场,准备对两款机枪进行最后的定型测试。
当武器科的几名资深工匠在武器科技术骨干傅广生的指挥下,把两挺机枪抬上试验台,开始进行最后的调试时,坐在距离试验台不远处凉棚之下的委员会扩大会议的与会者们指着其中一挺机枪,几乎是异口的发出惊呼:“这不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沁’机枪吗?”
听到大家的呼喊,同样坐在凉棚之中,如今兼任着机械科主管和武器科副主管两个职务的二哥周磊笑了笑,指着那挺机枪解释道:“兄弟们注意了,现在可是西元十世纪,那个叫马克沁、出生在美国的英国佬要过将近九百年才可能会出生。所以,尽管这挺机枪与前世的‘马克沁’机枪长得很像,但却是咱们武器科的兄弟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现代枪械原理,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那个叫马克沁的家伙一点关系也没有。”
周磊在那里大声的为武器科的兄弟们做着宣传,非常自豪的将这挺机枪的知识产权划归到了武器科的名下,却忘了这挺机枪从外形看与前世“马克沁”机枪几乎别无二致,口径也完全相同,而且他所提到的那些现代枪械原理中有关自动武器自动方式的理论,以及弹链式供弹系统,都是出自那位被称为自动武器之父的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先生。
第六十二章 造还是不造 这是个问题()
好在与会的兄弟们要么是对枪械原理一窍不通,要么就是像李俊武那样熟悉这方面知识,却又碍于周磊的面子,不想当面揭穿他的同行,所以并没有人出来与他争论,而是纷纷附和他的说法,对武器科以及科技部的其他科室予以了赞扬,其他书友正常看:。
见有人捧场,周磊更来了jing神,一指旁边的另一挺个头略显小一些,枪管上安装了一排排金属片,样子比较怪异的机枪,继续介绍道:“兄弟们,旁边这挺略小一点的是武器科研发的另一种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轻型机枪。该枪将前一种重机枪的水冷方式改成了气冷方式,减轻了枪体重量,适合单兵cāo作。并且其采用的是与‘五五’式步枪一样的7。62毫米口径,从而能够更好的与‘五五’式步枪一起配合使用。”
周磊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忽悠能力,将武器科仿制自前世第一种轻机枪——路易斯式机枪——的产品的知识产权划归到武器科名下,书迷们还喜欢看:。不过,与会的兄弟们对这两种机枪的知识产权到底应该如何归属并不感兴趣,他们在意的是这两款机枪的实际xing能。
武器科的兄弟们并没有让大家久等,经过一番调试之后,随着周磊一声令下,两款机枪次第打响。当机枪所特有的“铿、铿”声停歇下来时,近六百米外被当做靶子的十几块厚木板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四分五裂,让人非常直观的体会到了两款机枪的威力。
尽管两款机枪的定型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机枪的xing能——仿“马克沁”机枪重五十五斤、有效shè程八百米、理论shè速六百发/分钟、战斗shè速三百发/分钟;仿“路易斯”机枪重二十五斤、有效shè程六百米、理论shè速三百发/分钟、战斗shè速一百五十发/分钟——在目前的条件下也非常优秀,但对于是否在“飞龙军”中大批量装备这两种机枪却在与会的穿越者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造成众人争论的根源却正是机枪最大的优势所在——可以提供持续火力。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部分与会者认为机枪的shè速太快了,即便是进行点shè,其子弹的消耗量也远大于只能单发shè击的步枪。而且,仿“马克沁”式机枪使用的还是此前从未生产过的毫米的机枪弹。子弹口径的变化自然会增加武器科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使得他们要么是对现有子弹生产线进行大改造,要么就得建立新的子弹生产线。无论他们采取哪种方式,都将面临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付出,这对于正在为即将展开的幽云之战进行紧张准备的武器科来说,绝对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此,武器科的兄弟们虽然是机枪的研发者,但同时也成为了机枪的最坚定反对者。
不说别人,就连之前一再吹嘘武器科拥有两款机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周磊,都对大规模装备机枪的提案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意见。在他看来,能够研制并生产出这两款机枪是对武器科技术能力的肯定,所以要坚决支持这两款枪械的研发。但大规模生产和装备机枪这种能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弹药的武器,将会严重影响步枪弹药的供应量,进而影响“飞龙军”的战斗力,所以要坚决反对。
他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说道:“根据此前对这两款枪的测试来看,在面对一场中等强度的战斗时,在以长、短点shè相结合的shè击方式下,每挺重机枪的shè速大约是一百五十发到二百发每分钟,而轻机枪的shè速也能达到一百发每分钟左右,其他书友正常看:。这样算下来,一场持续半小时的战斗,每挺重机枪要消耗四千五百发子弹,而每挺轻机枪则要消耗三千发子弹。
尽管兄弟我对‘飞龙军’的具体编制并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军事部的兄弟们打算将这两款机枪装备到哪一级部队。但以常理推断,轻机枪至少要装备到连,重机枪至少装备到营,而且每个连、每个营装备的数量绝对不会只有一挺。估计少则两挺,多则四、五挺。按照这个假设来算,整个‘飞龙军’就要至少装备超过一百挺轻重机枪,其一次中等规模、持续半小时的战斗,就会消耗掉三十余万发子弹。而现在武器科开足马力,ri夜不停的生产,每个月的子弹产量也只能达到五十万发。也就是说,一百挺轻重机枪半个小时的shè击,将会消耗掉超过团队月产量百分之六十的子弹。如果这样的战斗多打几场,只怕用不了一个月时间,咱们的士兵便会面临有枪无弹的尴尬境地。”
对于周磊的这个说法,军事部诸兄弟则完全不同意。作为即将展开的幽云之战的直接参与者,作为即将与强大的辽军进行血战的“飞龙军”的实际指挥者,以钱远山为代表的军事部,对机枪这种可以提供持续火力,能够使己方在火力对人力的力量角逐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新型武器,自然是要大加赞赏,并热切斯盼其能早ri装备“飞龙军”。
因此,钱远山等人在对装备机枪表达出绝对拥护态度的同时,甚至提出应该按照前世步兵的装备习惯,将轻机枪装备到班,将重机枪装备到连。这样一来即便是面对数倍乃至数十位于己的敌人时,“飞龙军”也有把握战胜敌人,或者至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