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大家面子上下不来——大无畏的革命战士怎么能怕死呢?殊不知有时候活着比死亡还痛苦、还需要勇气!”
“明白!明白!”戈林头点得和小鸡啄米一般,“感谢你的指导!”
1923年10月最后一天傍晚时分,戈林驾驶着满载军火的ca46运输机摇摇晃晃在慕尼黑南郊一块草地上降落,沉重的负担让轮子在泥地上犁出了深深的痕迹,但总算是安全着陆,刚等飞机挺稳,他就狂喜地跳出驾驶舱,和早已等候在此的希特勒热烈拥抱:“阿道夫,我回来了!我回来了!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希特勒大笑:“赫尔曼,我知道的,你给我们带来了武器,带来了胜利!”
第二十九章 闹革命(7)()
身穿黑色制服的突击队员一拥而上,迅速把机舱内的货色转移出来,与其他国社党成员喧哗、欢笑甚至肆无忌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沉默寡言,只知埋头苦干。
表面看起来这是装载速度与激情摩托车的配件木箱,打开后全是军火,虽然是旧货,但保养情况非常良好,丝毫不影响使用,所有人都是眉开眼笑。等看到还有6挺带三脚架的法国哈奇开斯重机枪和配套的子弹,同在现场的罗姆连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得生产重机枪,冲锋队绞尽脑汁都搞不到一挺机枪,这里居然一下子就出现6挺,怎么能不让人眼红。
没过多久他就和戈林吵了起来,他希望这些武器至少给冲锋队分配一半,但戈林根本不鸟他,两人闹着闹着就闹到希特勒面前。
罗姆喊道:“魁首,赫尔曼手下只有100多人,却占用这么多武器,我们冲锋队有数千人,却只有很少的武器,这不公平!”
“魁首,不能光看人数多少,还要看对武器的掌握程度、训练程度和党的忠诚,你看看冲锋队员们,吊儿郎当几个有军人风范?”戈林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再说,给你们武器你们就会用么?你们受过专业培训?懂哈奇开斯?懂城市作战?”
希特勒皱起眉头看了看罗姆,又看了看如公牛一般涨红了脸的戈林,一下子也觉得很为难:他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知道武器没受过训练是不能发挥效能的,别说那些没接受过军队训练的冲锋队员,就是他这个一战老兵也不知道该怎么玩机枪,更别说法国哈奇开斯!不过罗姆说的也有道理,100多突击队员全副武装到牙齿,几千人只有极少的武器,这恐怕说不过去。
而且他也看出来了,突击队气质和冲锋队完全不一样,明显令行禁止、训练有素,是个完整的团队,其默契程度甚至超过他当初服役的部队,身穿黑色制服的他们在人群中很扎眼,起先他以为是那身罗马警卫服装的缘故,后来发现不是,这是独特的军人气质,当然那身衣服也加了不少分。
这套衣服当然是孔蒂尼总裁亲自设计,完美借鉴党卫军制服并实现“本土化创新”,实际上画画很蹩脚的孔蒂尼只能画个大致草图,其他具体设计和制版工作全是米兰服装设计师们完成的,并根据要求不断进行调整,意大利服装设计水平大家都懂的,比德国水平只高不低。孔蒂尼又有钱,一口气喊上8个设计师一起动手,很快就拿出了“创新”成品并予以装备。
上次黑伞兵亮相已足够夺人眼球,黑警卫们就更威风凛凛,据说连墨索里尼都动了心,觉得是不是要给领袖卫队也更替这种行头?
当然,这些服装孔蒂尼平时是不穿的,只有在基地训练时他才一身做讯飞。其余对外时间他身上全套行头都是杰尼亚(zegna)限量定制版,不但不花钱,杰尼亚公司反过来还要给联合集团一笔钱——做广告时,杰尼亚公司可以打一句话“齐亚诺总裁和联合集团管理层的共同选择!”,这句广告为联合集团100多位高级管理层获得了全系列服装产品,这也是联合集团的一大福利,穿得好还不花钱,工资含金量很高。
古琦公司(gucci)也不甘示弱,把女性管理层和男性管理层夫人们的服装、饰品、皮包业务全免费揽走了,条件是维维安和阿德里亚娜给他们当1年形象代言人——别人千求万求办不到的事,孔蒂尼一个电话就办妥了。古琦公司只恨孔蒂尼总裁没有夫人,不然保证是个大噱头,所以上次把艾达带到古琦公司后,整个公司上下几乎兴奋得发狂,等艾达回学校时,后面跟了一汽车服装、首饰和箱包,既有给艾达的,也有给墨索里尼夫人雷切尔的。说是孔蒂尼送,其实全是古琦公司买单。
也有人打过为领袖推广的主意,可惜墨索里尼虽爱慕虚荣,但在品位上实在不敢恭维,好好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就像是暴发户,哪有出身贵族世家的孔蒂尼总裁风度翩翩、英俊潇洒,一看就气度不凡。
希特勒此时对自己的着装品味还很单纯,但一看到突击队带回来的衣服就喜欢,认为这是心目中理想的制服,比普鲁士那身传统原野灰不知道漂亮多少,他也很想让这套服装变成国社党的制服,但这毕竟是意大利版的,他还顾虑怎么在党内推广,结果孔蒂尼直接说不用麻烦,如果喜欢送一批衣服给国社党就是——白拿就不用扯推广。不过现在来不及了,革命马上就要爆发,大家哪还有心思在衣服上折腾?
再看冲锋队,那几乎就是街头小流氓的集合体——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别扭。更重要的是,希特勒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别看突击队员们在若无其事地搬运货物,但其实已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包围圈,要是猝起发难,足够将这里血洗一遍,别问他为什么突然这么想,这是一个上过战场的老兵的天生嗅觉。危险!
“赫尔曼,你过来,我和你说。”希特勒把戈林招到一边说道,“这么多军火,突击队肯定用不完,看在大家都是一起为革命效力的份上,给冲锋队一部分?”
“魁首,本来我是打算分他们一部分的,不过罗姆话不能这么说!”戈林显得很委屈,“我们在意大利摸爬滚打、死去活来地训练时,他在哪里?我冒着生命危险,将一架原本要4个人才能操纵的飞机飞到这里并野外迫降,他在哪里?他根本没搞清楚情况!这批军火不是你的我的,是加莱赞助党的,他张口就要分一半,他怎么不去找加莱开口?看他去意大利人家会不会鸟他?还有,他知道机枪怎么用么?加莱给我提了建议,罗姆懂什么?”
“加莱说怎么用?”
“去找大卡车,用厚钢板加固、加强防护能力然后架起重机枪改造成突击卡车,带着部队冲锋!在市区没有坦克和直射火炮根本别想拦住我们!然后突击卡车上安装电喇叭广播,鼓动人民,还可以运载少量没武装的同志!”
希特勒倒吸一口冷气:这真他妈是个疯狂的主意,加莱闹革命确实有一手!
第三十章 闹革命(8)()
“那你能给多少军火?”
“10枝步枪和子弹!”
希特勒摇摇头:“这样太少,再多给一点吧,党要团结啊,你们全副武装,其他同志赤手空拳,你不觉得不利于团结么?赫尔曼,干革命要靠大家啊,人越多越好!”
戈林头一梗:“那就15枝步枪,2把手枪,不能再多了。”
经过半小时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移交25枝步枪、5把冲锋枪、4把手枪给罗姆,机枪一挺都不能给!
这数字是戈林精心盘算过的:组装6辆突击卡车,车组、机枪手、弹药手至少要占用24人,然后75枝步枪,15枝冲锋枪还能武装90人,加起来114人,恰好是突击队员总数!
然后希特勒又把罗姆叫了过来,正色道:“我知道你对赫尔曼有点意见,但有些地方我也要批评你。当初选拔突击队时,你扣着好些人不放,这不是团结同志的办法,这是其一;其二,突击队员们在意大利出生入死训练,回国后你没有只言片语的安慰和鼓励,反而还在会上说要把他们手里的那点美元交出来作为党的经费——这是加莱给他们安顿家庭的零花钱,加莱少过我们钱么?你这么干让他怎么想,让队员们怎么想?其三,你也是大战的老兵,还当过军官,应该也知道武器要掌握在受过训练的人中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和作用,而不是依人头简单平分,如果那样搞,革命只有一个前途——失败!”
“魁首,我手下也有很多懂军事的人啊,很多还是参加过大战的老兵呢。”冲锋队里面有不少大战老兵甚至基层军官,当初要调集人选时,罗姆都卡着不肯放,最后戈林另外挑选了一批人选——虽然基础差一点,但更年轻,服从性更好!每次想到这件事,戈林都耿耿于怀。
“懂军事、打过仗就叫部队了?有配合么?有团队作战能力么?”希特勒脸色一沉,“我只看你热衷于招募更多人手,没见你脚踏实地耐心沉下来训练部队,那些人放在一起算个队伍,可你我心里都清楚,这样临时七拼八凑的队伍能打仗么?如果军队这么容易搞,我还要为这种事发愁么?”
这样的分配比例实在让罗姆耿耿于怀,但现在希特勒口气严厉地发了话,再加上当初就说好武器归突击队,戈林现在确实也做了让步,他不好再说什么,只贪婪地看着那几挺哈奇开斯,一个劲嘟囔着:“应该叫意大利多送一点军火给我们的。”
戈林对这种白痴般的言论直接翻起了白眼。
希特勒也无奈地笑了:联合集团你罗姆家开的?你说多送就多送?这都是费劲千辛万苦才搞来的,也就是加莱这么够朋友。
转念一想他又有点后悔:当初戈林让自己亲自去一趟意大利,结果因为要拉拢鲁登道夫而没去,现在看起来失策了——再怎么忙,3…5天时间总归抽得出,如果自己跑一趟罗马,多说几句好话,军火肯定能更多,了不起派2架飞机嘛,反正联合航空飞机这么多。
不过后悔也就是一转念的事,他没流露出来,只拍了拍罗姆的肩膀:“革命成功后,慕尼黑的军火库你可以优先挑!”
这句话又让罗姆高兴起来,连忙跑过去指挥军火搬运、装车——现在他也有份了。
趁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后舱的军火上,戈林偷偷摸摸又跑去驾驶室把自己的皮箱子拿下来,表面上这是他的个人用品,其实里面装了1万美元还有5把手枪。他凑到希特勒面前,轻轻拍了拍箱子,小声道:“魁首,我这里还有点货色,加莱私下送我的”
后者会意:“你好好管着,不要拿出来了,免得罗姆又和你抢。”
戈林心想:有这句话就好,买几辆卡车并改造一下花不了多少钱,其他还能剩下一大笔,再加上加莱以前给的钱,过两年要是结婚了还可以弄个稍微好点的房子——人家闹革命越闹越穷,就自己越闹越富,也是难得!
心里这么美滋滋地想,面上也松弛下来:“加莱还说要一批工程师,不管机械、车辆、建筑、工程他都要”
“这件事你干脆负责到底,一定要帮加莱办好!德国失业人口这么多,去意大利工作也能赚钱不是,再说联合集团现在德国很有名,大家都知道他们待遇不错,招人应该挺容易。”希特忽然想起一件事,“希姆莱同志和我主动请缨,想去意大利做党的工作,在德意志人中发展党员,进一步凝聚实力、增强党的影响力,你觉得怎么样?”
“不行!”戈林想都不想就直接脱口而出。
希特勒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戈林心想:意大利尤其是加莱这条线是我好不容易建立并维护起来的,联合集团能量有多大别人不清楚,我难道还不清楚,怎么能让其他人摘桃子?如果自己不能去,最好别人也不要去,党组织可以慢慢建嘛。不过这话不能对希特勒明说,否则对方肯定不高兴,他脑筋转得飞快,急中生智就编出一长串理由来。
他神秘兮兮地说道:“您知道最近几个月意大利发生了什么情况么?”
希特勒尴尬一笑,他最近都在留意国内政局,哪有心思管意大利,便道:“这我还真没留意。”
“加莱和青年联盟骨干正式加入法西斯蒂,他本人成为青年部部长兼青年领袖——这意味着他成为了预备领袖和接班人!”
希特勒点点头,这倒是重大信号。
“另外,您知道他暑期在干什么吗?”戈林凑到希特勒耳边小声八卦道,“他在陪墨索里尼的女儿游玩,两人据说在一起呆了大半个暑假,外界都谣传他将来会娶领袖的女儿——我从未见他、见领袖公开否认过这个谣言。我甚至还带着他们两人坐飞机去米兰逛了一圈,看得出来小姑娘很喜欢加莱,对人也挺有礼貌”
希特勒会意地笑了:这种小道消息虽然未必准确,但如果当事人都不辟谣,那说明比官方消息还要可靠,加莱同学如果是驸马爷加青年领袖,那未来前途还要怀疑么?难怪他胆子这么大敢提供军火,有这层关系在他在意大利几乎可以横着走,只要墨索里尼不说,其他人谁敢管他?
第三十一章 闹革命(9)()
七七八八扯了一大通,戈林才把圈子又兜回来:“所以,推荐人选去意大利不是不行,但希姆莱同志不行!您想啊,加莱是罗马大学高材生、革命理论家和集团总裁,背景雄厚,他这种级别的人物怎么可能看得上一个小小的养鸡场主?去了肯定自找没趣,如果一定要派人去,我赫尔曼戈林当仁不让!”
“赫尔曼,你要留在德国,革命马上就要开始,你现在对我、对党很重要,我们需要你!”希特勒强调道,“去意大利展开党组织的筹建工作同样重要,我听说光是在联合集团效力的德意志人就有3000多,他们的家属再加上马上又要出发的人员,我估计很快会突破1万,这是很好的群众基础,一定要牢牢抓住!”
“既然我不能去且又非派人不可,我向您推荐一个人。”
希特勒疑惑地问道:“谁?”
“戈培尔同志!”戈林郑重其事地介绍说,“戈培尔同志有博士文凭,有文化、有涵养,口才也挺好,加莱对他的文章印象很不错,还答应帮他出版作品,两人虽未见过面,但通过2…3次信,彼此有过联系,如果戈培尔去开展工作,我认为能进一步密切与加莱的关系——最起码以他的水平去青年报或意大利国家电台当个主编够格吧?”
希特勒皱起眉头,虽然他不觉得孔蒂尼会看人下菜,但戈林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人选要慎重,派希姆莱确实有些冒险,是不是派戈培尔呢?他还要再考虑下。
“在联合集团一定要有合法身份,不可能纯粹脱产做党的工作,倒不是因为收入,而是没有一份体面、正当的职业,没有一点社会地位你就不能服众。”
戈林指了指自己:“您看,我是联合航空第二运输队副队长,分管40多架运输机的调度和指挥工作,管着一大批人,还经常自己带新飞行员。虽然我在上次大战开战斗机,但转行飞运输机我同样得心应手,他们都认可我的业务能力。没这个身份和地位,怎么可能让联合集团的德意志人佩服你?他们可不是一般的德国人,都是有文化、有能力、有一技之长的中坚阶层,书记人选必须要出色,总不能让希姆莱同志去开养鸡场、带一身臭烘烘的鸡粪味去开展群众工作吧?那样我敢保证,用不了一周加莱就会把他赶走!”
“赫尔曼,几个月不见,你的嘴倒是刻薄了不少。”
“哪里,我只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