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吧,这是蒯越给我的啊。”
“我印象里,城内排水口处,都修有防护栏的,否则那里不真成地道了吗?”
“还会有护栏?”耿浩没料到这一点,王队这么一说,耿浩也想了起来,在曲阿时,他见过城内排水口处,安装有护栏。“有护栏可不好办了。”
“没关系,我有办法。”王队道。
“啥办法?”
“扩张器!”王队解释道,“我当兵时,参加过抢险救灾,那时缺乏工具,我们自制了很多工具,包括简易的扩张器和破拆器。”
耿浩兴奋了。“这就好办了!”
王队道:“不过,这里的工具和材料未必趁手,还得找教授和五木,这方面他俩在行。”
“咱们马上去找教授!”耿浩拉着王队就要走。
“等等。”王队在帐内踱了几圈,“这个计划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即便能够成功,排水管那么狭窄,进不去太多的人,而人少了,很难发挥大的作用。想里应外合,起码要打开城门,信都城防守严密,进去的人太少,根本无法接近城门,而进去的人多了,势必会暴露行踪。”
“哪、哪王哥,你的意思是,这计划不可行?”耿浩着急了。
“不,可行,但要换个思路。”王队可是军人出身,“小分队潜入敌营,不能硬拼,解救、刺杀、破坏才是首要目的。”
“对、对!老电影里都是这个路数,那去刺杀了他,怎么样?”
“不行!”王队摇摇头,“两军交战之时,他必然防备十分严密,去刺杀他,只能是送死。最好是实施破坏,如果能将辽东军存放毒药的仓库烧毁,他就会失去对属下的控制,信都城必乱!”
“对!就这样!”耿浩一拍大腿。
两人立刻去找教授。
教授不在营帐,两人转往中军帐。
通禀一声,两人进了中军帐,见教授、五木都在。
周瑜笑着道:“正欲请两位先生。”
原来,方才五木说了自己的想法,周瑜诸葛亮都觉得十分可行,正巧教授来了,周瑜正准备派人去请王队、耿浩过来商议。
“五木什么想法?”
五木道:“我建议用轻便投石车,将华佗张仲景二位先生研制的祛除恶毒的药丸投进信都城里。”
王队点点头:“这主意好,把药物投进去,士兵们吃了药,会逐渐摆脱对恶毒的依赖,公孙霸无法操控军队,攻城就容易得多了。”
“是啊是啊,吃了解毒药,辽东兵就不会那么凶狠残暴,我军的伤亡就能减少。可是”耿浩面露疑问。
“你是不是担心无法将药丸投进城内?”五木笑着问道。
耿浩的确是这么想的,药丸不仅小,而且很轻,即便用纸或布包裹起来,也难以及远。
“我有办法。”五木狡黠一笑。“将药丸和稻草混合,外面用黄泥包裹成大的黄泥弹丸,在火上烤干,黄泥弹丸重量大,就可以投得远了。”
耿浩眨巴眨巴眼睛,叫道:“五木,你的脑袋挺聪明嘛!黄泥烤过以后,外壳硬且脆,落在地上,就会爆裂,药丸就滚出来了,是这个意思不?”
五木点点头。
“五木的主意不错,倒让我也想到个主意。”一直没说话的教授说道,“咱们可以再弄些‘传单’,把公孙霸的阴谋写在传单上,也用这个办法投到城里去。”
“传单?”周瑜听不懂。
“就是告示。”耿浩的解释通俗易懂,“教授,主意不错,但恐怕效果有限啊。”
“怎么?”教授问道。
“城里百姓、士兵识字的人不多啊,即使拿到告示,也不知所云啊!”
“这倒是。”教授听耿浩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的计划不大可行。
“教授的办法不错!”王队道,“文字告示效果不好,可以画画啊!”
“咦?对啊!图文并茂,百姓和士兵就能看懂了!画画我擅长啊!我来!”耿浩终于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十分兴奋。
“不是那么简单。”王队道,“从前几天攻城的情况看,公孙霸对辽东军队掌控很严,现在信都城被盟军团团围困,信都城城内势必会加强巡防,无论是药丸还是宣传画,投得少了,一定会被城内巡逻的士兵缴获,要想取得好效果,必须大量投送,即使辽东军巡查再严,也做不到全面清缴,势必会有药丸和宣传画落入百姓手里。”
“对、对,画几千张画,他还能全搜去了不成?”耿浩兴奋地跳了起来,但随即又蔫了,“可是,画几千张,非把我累死不成,累死我不要紧,关键是太耽误功夫啊!”
教授笑着拍拍耿浩的肩膀。“别怕,你只需画几张样稿就成,我有办法。”
“你有办法?教授你会画画?”
“我不会,但我会印刷!”
“印刷?”
教授笑了。“在长沙时,张仲景大师的伤寒论等书,就是我想办法印的。”(参见0076章三国印刷术)
听了教授的“印刷术”,帐内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耿浩兴奋地道:“对了,我们还有挖地道进入信都城内搞破坏的主意呢!”随即,便将通过排水管进入城池的想法说了出来。
周瑜诸葛亮听后大喜。
至于制作扩张器,自然不在话下。教授和五木立刻画出设计图,设计图不仅充分满足需要,还考虑到三国时代的材料和加工手段,至于一些其它的技术难点,军械坊的能工巧匠自然会想办法解决。
诸葛亮建议,众人提出的几个想法都很好,如果能把这些想法综合到一起,效果一定更好。
商议一番,一份综合的战略方案便成型了。先找合适的夜晚,向信都城内投放宣传画和解毒药丸,力争先从内部瓦解信都城内的敌人。
然后发动大规模攻城战,吸引城内敌军的注意,而主要目的,是派遣一队士兵,破拆排水系统,潜入信都城,埋伏起来,待到夜晚,争取将敌军毒药仓库烧毁,即使无法达到目的,也可以潜伏在城内,等待盟军再次攻城时,在信都城内制造些麻烦,搅乱敌军。城内城外里应外合,力争一战成功。
第360章 五木 我一定要去()
诸葛亮看着五木,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
五木的态度很坚决,他的眼神说明了一切,坚定、没有商量。
“邓兄,这次从排水渠潜入信都城,必定十分危险,邓兄不是惯拿刀枪的勇士,不可以身涉险。”诸葛亮只能讲些道理了。
“我说了,我要去!我的妻儿在城里,我必须要去!整个军营里,只有我在辽东呆过,我必须要去!”
“不可不可,实在凶险”
“我知道凶险,但我还是要去,孔明,你若不准我去,我自己也要去!”
“不准去!这是军令!”诸葛亮急了,只得搬出军令。
“就算违了军令,斩了我的头,我也要去!”五木早已将一切置之度外。
诸葛亮向在帐内侍候的亲随递了个眼色,亲随会意,转身出了营帐。
诸葛亮再三规劝五木,但不会有丝毫作用。
帐帘一挑,王队和耿浩走了进来。
“二位先生可算来了,快劝劝邓兄吧。”诸葛亮把五木要求跟随偷袭队伍潜入信都城的事对王队和耿浩说了。
王队自然要规劝一番,也自然是没有任何作用。
诸葛亮、王队都无法说动五木,耿浩出马了。“我说五木啊,其实你完全没必要去,告诉你吧,设想从排水管摸进信都城的计划时,我就想好了,这个任务啊,谁都不许和我抢,计划是我想出来的,我是一定要去的!”
王队盯着耿浩,气得说不出话来。这都跟哪啊!让你来劝五木别去冒险,这倒好,五木还没劝好,耗子又窜出来了。
诸葛亮也傻了。“不行、不行,你们谁都不许去!”
“一定要去!”
“必须要去!”
五木耿浩反倒结成了统一战线。
方才是劝五木一个人,现在,来劝人的耿浩也成了被劝对象。诸葛亮和王队的头大了
五木的决定不容商量,他惦记着城里的雪儿还有那未曾谋面的孩子——邓艾。
耿浩的态度也一样坚决,耿浩的理由也很充分:五木能去,我就能去!
而且,耿浩还有另一个充分的理由:自己在探险队担任探路人,无论是身材、经验都非旁人可比。
耿浩说出这个理由,连王队也不得不承认耿浩很合适。
“要不,我和你们一起去?”王队的立场也开始变了。
诸葛亮懵了,再这样下去,这哥几个岂不是都要掺合进去?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推脱,这件事即使自己同意也没用,毕竟周瑜才是前线主帅,要他同意才行。
“我去找大都督!”耿浩说完,拉起五木就走。
周瑜在自己的营帐中,正为派谁从排水管潜入信都城发愁。
耿浩主动请战,又声称自己熟悉破拆、扩张器具。
周瑜素知耿浩心思机敏,而五木又是从辽东出来的,这两人带队,的确合适。但这次毕竟是打仗,两人都没有带兵的经验,必须有合适的带兵人才好。
周瑜正犹豫着,甘宁进了营帐复命:“大都督,某已按都督吩咐,挑选了五十名身材短小、机敏灵活的兄弟,大多是甘某在长江上的兄弟。”
周瑜点点头。
甘宁走到周瑜近前,低声问道:“大都督挑选这样的兄弟,是否有暗中潜入城内之意?”
周瑜点点头。
甘宁后撤一步,躬身叉手:“甘某请命带队。”
“哦?”周瑜眼睛一亮。
甘宁是长江水贼出身,浪里来船上走,干这种买卖,最要紧的就是要灵活多变,甘宁机智勇猛,选的人又多是其水贼弟兄,有他带队,周瑜放心了。
大战当前,没工夫犹豫。
周瑜当即下令,由甘宁带队,耿浩五木随行,带领五十名精干勇士,准备通过排水管潜入信都城。
需要准备的事情还很多。
首先,五木耿浩要训练全体队员熟练掌握新打制的扩张破拆器。按耿浩的意思,这东西有一两个人掌握就行了,但五木建议还是多些会用才好。
“一旦”五木没有多说,耿浩也明白了。从排水管潜入,风险极大,这五十多个勇士,没准谁会丢了性命,多些人掌握工具的用法的确稳妥。
其次,这次行动还要解决一个问题——恶臭。排水管道,里面流淌的是整个信都城内的污水,必定恶臭难当。五木和耿浩给每个勇士配备了棉花和绢帛,棉花用来塞住鼻子,以防恶臭刺激。绢帛是五木和耿浩精心挑选的,既透气,又能有效防止泥污吸入口鼻。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东西——石油。既然要进城放火,石油一定要带的。五木、耿浩等搜集了几十个大水囊,全部灌满从新野带来的石油,每名队员携带一支。
除了这些,还要准备兵器。排水管内空间狭小,大型兵器不适合带入,每名士兵都配备了趁手的匕首、短刀。五木和耿浩也琢磨着该选件合适的武器。五木在军械库挑了把精致的匕首,轻巧、方便,转头看耿浩,却见耿浩拎了把短把锤子。
“你拿这东西干嘛?”五木问道。
“匕首短刀拿着不压手,这个东西沉,握在手里,心里踏实。”耿浩笑嘻嘻答道。
“你是不是心里怕了?要是怕了,你还是别去了,别到时尿了裤子。”
“切!小瞧人是不?到时,看看谁有种。”
两人正斗着嘴,有侍卫跑来喊两人,王队让他们赶快回去。
两人一进营帐,发现帐内坐着一人,身材矮小,袍服宽大,满头乱蓬蓬的黑发黑须。
五木张着嘴楞了半天,叫道:“左老道?!”
此人正是左慈。
“你咋跑来了?”五木十分诧异,“你、你、你的头发咋了?”
没等左慈答话,耿浩叫道:“你焗油了?”
难怪耿浩有此一说,左慈半百的年龄,几年前,须发都已花白的,这几年不见,怎么反倒都变黑了?看来,这左老道还真是有些道行啊。
“天下如此之乱,老道我岂能坐视不理?”左慈笑呵呵站起来,盯着五木耿浩不停地看,嘴巴慢慢张开,“你”
“有灾啊”五木耿浩不等左慈说,先抢答了出来。
“呃”左慈被抢了台词,嘴不停嘎巴着,“你们还好吧?”
这老家伙竟然换了句台词!
五木已有近两年没见到左慈了。
两人在天柱山上一起呆了近半年,虽然每日拌嘴吵闹,但那不过是玩闹。今日见到左慈,五木感觉很是亲切。
客套几句,问起左慈的来意。
左慈说,近年星相紊乱,预示天下大灾,果然在河北应验。此番北上,就是想在河北做斋醮,为天下苍生禳灾祛病。到了濮阳,见到华佗张仲景,听说五木等人都随大军到了信都,便来看看大伙。
故人相见,当然高兴。
请示了周瑜诸葛亮,队友们设了个小小的酒宴,招待左慈。
席间,左慈拉过耿浩,低低和他说了几句。耿浩脸色一变,但随即便装作没事的样子,招呼大家喝酒吃菜。
五木再三感谢左慈后,又端起一樽酒:“左老头,我还得敬您一杯,有件事,你务必得帮忙。”
“好说好说。”左慈眼珠转了转,道:“你不会是让我帮你照顾那个山鬼吧?!”
“咦!”五木大惊,他的确是这个意思。自己要随小分队潜入信都城,此去凶多吉少,五木害怕自己没机会再回来,但五木不怕,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要说放不下的,除了雪儿和孩子,就只有那相依为命的小猴子了。
“你一定要答应我,把它带回天柱山吧,那是它的家。”
左慈默然。
五木知道,左慈始终不待见小猴子,一直认为它是传说中的山鬼。
五木还想开口相求。
左慈却先开口了:“放心吧,我一定照顾好它”
第361章 王队 谁是谁非()
午夜,按照部署,在夜幕的掩护下,上千名投石车兵在几千骑兵、弓弩手掩护下,从四个方向悄悄潜行至信都城下。
士兵们两三人一组,熟练地组装起几百架简易投石车,将馒头大小的“黄泥包子”投进信都城。
信都城内一片骚乱。
“黄泥包子”杀伤力不大,又值深夜,城外情况不明,信都城内的辽东兵未敢轻易出城,只是虚张声势地向城外发射些箭弩火矢。
盟军投石车距离城池较远,城上的箭弩射程有限,未对盟军构成任何威胁。
盟军投石兵迅速向城内投射了数千枚“黄泥包子”,完成任务,拆卸了装备,有序地退回所属各部。
盟军战略的第一步任务顺利完成,一定会有大量“黄泥包子”带入城内的宣传画、药丸被城内百姓、官兵捡拾,待其作用慢慢发酵,盟军便可实施下一步计划。
午夜的第一步行动,事关盟军整个计划的成败,王队从始至终关注着,直到凌晨,参与行动的人马都退回本部,王队才随周瑜等回到中军大营休息。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等待盟军大举进攻时机的到来。
王队刚刚睡着,便被侍卫唤醒,周瑜有请。
王队急忙赶去中军帐,只见周瑜诸葛亮蒯越等盟军要员都在帐中,自己的几个队友也陆续来到中军大帐。
见人已到齐,周瑜将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