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如何向往、如何的崇拜!
今日,他听到副将如此一说,心中颇为心动!
可是,心动归心动!
这个小城,被人家布置的如此巧妙,又岂是轻易可破的呢?
望着城上垛口处站着的士兵举着的那个弩箭,他的心便又动不起来了!
太史亨自幼跟随太史慈南征北战,为江东孙家开疆扩土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久经沙场的他自然知道身为将领却不能够因为一时的大意,丢掉千万士兵的性命!
虽然不知道内城垛口处士兵们拿着的nugong有多么厉害的杀伤力,但是他知道陈应便是凭借着这些nugong在这个小城设下了这么一个城内城的防御体系!
退!
这是太史亨思前想后,做出的一个决定。
“退兵!敌人退兵了!”陈应身边的一名军司马忽然喊道。
陈应这次松了一口气,说道:“真是一个聪明的人!竟然如此轻易的便退兵了!此人乃是江东名将之后,果然虎父无犬子!听说其父太史慈太史子义乃是刘繇麾下的第一战将,武艺高强,智勇三军!后来刘繇战败,被孙伯符所收!今日一见其子,便知其父之风!”
“将军,此人不过一介懦夫,如何得将军如此评价?”那名军司马不解的问道。
陈应一愣,不由笑着问道:“懦夫?某问你,他若是挥兵强攻,将会面临如何的结局?”
“自然是被我军射杀数千!”军司马笑着说道。
“仅仅是在外面观察一会儿,便知这里面藏了如此大的危机!这样的人,汝以为是懦夫耶?”陈应反问道。
这可不是懦夫所为!
此子乃是拥有大智慧之人!
他引兵而退,其实就是不想轻易冒险!
只可惜,很多人都不这样认为!
正如太史慈所部的监军陶璜。
他见太史亨带着一万兵马,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他心中纳闷,这么快就回来了?
想不通,他便上前拦住太史亨询问。
太史亨遂将攸县发生的一切向它讲述一遍。
哪知听他讲到带兵回来的理由时,这厮闹了起来,说什么临阵脱逃,要治他的罪!
太史亨从未将他放在眼中,见他在这里无理取闹,也不理会,径直带着兵马走了。
本来,陶璜便因为太史亨从来就没有把自己看在眼中,而时刻想着给他穿小鞋!
只不过因为太史慈的原因,他却只能忍让三分。
如今他终于抓到了太史亨的把柄,岂会轻易放过?
又见到太史亨叼都不叼自己就那么走了,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带着侍卫,他径直奔向太史慈的府邸,向太史慈兴师问罪!
来到太史府,他径直闯入。
守门的侍卫不敢阻拦,匆匆跑到里面,向太史慈禀报。
一听到这个瘟神来了,太史慈急忙出来迎接。
“玉达兄,哪阵香风将您吹到了我这府上?也不早早派人前来通告一声,老夫也好出来迎接!”太史慈见到陶璜,满脸赔笑着说道。
陶璜一脸的阴沉,丝毫不买太史慈的仗,冷冰冰的问道:“贵公子将老夫吹过来的!”
“啊?!犬子带兵前去攻打攸县,如何得罪了监军大人?”太史慈心中颇为不解的问道。
“攻打攸县?怕是到了攸县,他也就看了一眼便带着一万大军悄然而回了吧!”陶璜一脸的不屑,冷嘲热讽的说道。
“什么?竟有此事!”太史慈这才意识到了陶璜前来的目的。
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史亨竟然被陶璜抓到了这样一个把柄!
这个把柄可大可小!毕竟,太史亨到达攸县,观察一番后,见攸县防御加强了,引兵退回,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这个把柄落到了监军陶璜的手中,又岂会轻易化小!?
监军,孙权派出来,安插在各个军营中的见官大三级的官吏,负责监督军中大小将领在作战中的表现!
所以,这些个监军才是这个军中最有权势的人!
就在这时,太史亨带着两名副将走进了太史慈的房中。
虽然看到了陶璜,太史亨还是没有意识到这家伙来找自己茬的,而是对太史慈说道:“父亲,孩儿回来了!”
而这个时候,陶璜却问道:“少将军归来,可喜可贺呀!!少将军莫非已经攻下了攸县,胜利班师回来了?”
一看陶璜如此询问,太史慈心中暗道不好!
果然,太史亨答道:“末将麾下的兵力不足以攻陷攸县,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无法破解他们城内城的防御!与其做无谓的牺牲,不如引兵归来,休养生息!”
“呵呵,都督,你可都听清楚了?”陶璜听完太史亨所讲,心中简直笑开了花一般,强忍着大笑,质问太史慈。
太史慈总与他打交道,自然知道他的心思。
既然知道了他的心思,而且还是想要谋害自己儿子的心思,太史慈又如何能够让他得逞呢?
却听他说道:“我儿所讲,当时不错!相比监军大人也相信了!”
“那是,我自然相信他们所讲!”陶璜一听太史慈怎么了这是?
不等他搞明白,太史慈又问道:“我军江北一战,鲁子敬虽然击溃了刘琦所部,却也损兵折将,退守彭泽!陆伯言兵败曲阿,退守南徐,更是损兵折将,还折损了大将吕蒙!不知监军大人可知为何他们练练败退?”
“他们战败,不过是敌军兵力太强而已!”陶璜说道。
太史慈一笑,说道:“兵力悬殊,不过其一;其二便是他们不懂得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吾儿此举,某到不认为他有何不妥之处?”
第369章 都督解谋释父忧,长水诘难迫君侯()
第369章都督解谋释父忧,长水诘难迫君侯
上文书中讲道庐陵监军陶璜诘难于太史慈,让他治太史亨不战之罪!
奈何太史慈一反常态,竟直言庇护太史亨,令陶璜甚为不爽!
听到太史慈所言,陶璜冷笑着问道:“汝子不战而退,某倒是想要听听汝的解释?!”
“刚刚监军大人也是听到了,吾儿兵力无法攻到攸县城下!我们便听一听他们的解释如何?”太史慈问道。
“哼!”陶璜冷哼一声,一脸愤然的看着太史亨。
太史亨言道:“自从带兵驻守攸县,陈应便在攸县城内修建了一道新的城墙。这道城墙相聚外墙不过百码,而且比外墙高了近一半!若是某使士兵强攻,刚刚翻上外墙,士兵们岂不成了他人的肉靶、任人宰割?”
“笑话!这只是汝等片面之言,谁不知攸县城墙高不过肩?汝竟然说道此城又有内城?莫非以为某不敢前去查看!”陶璜厉声说道。
见陶璜仍不死心,太史慈一笑,言道:“既然监军大人还有怀疑,不如到攸县城外一看!吾儿所言真假,岂不一目了然?!”
“某自会前去查探清除!”陶璜说完,甩袖而去。
出来之后,他气呼呼的回到了自己的府中。
看到他气呼呼的样子,管家赶紧过来宽心:“莫非那太史子义又惹了家主?家主要想开一些,千万莫要因此伤了自己!”
看着管家一副献媚的样子,陶璜便将方才之事细讲了一遍。
听到家主好容易抓住了太史亨的把柄,管家大喜,遂说道:“既然如此,家主何不生气?明日权且前去攸县一看,不管是否如同他所讲,他不战而退已然落定!”
管家所言,令陶璜心中一动。
是呀!
便是如同太史亨所讲,那也只是他太史亨没有想办法攻城,而是因难而退,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才是!
可是,太史慈却庇护于前!
若是明日一看,非是如此,太史亨又当何罪呢?
想到这里,陶璜脸上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
“也好!你速速派人前往攸县城外打探消息!”陶璜遂吩咐道。
管家答应道:“诺!”
庐江城内的事情,传到了陈应的耳朵中。
“什么?太史慈和陶璜又发生了争执?太好了!”陈应得到信报,甚是高兴!
这个时候闹了内讧,不知道都督刘贤得知会不会动庐陵用兵!
他立刻派人前往都督府,请示刘贤。
很快,刘贤的回信传来。
信中讲到:小打小闹皆可,驻守城池为要。太史父子武艺非凡,汝当小心。
刘贤为何会这样说着?
前文书中曾经讲过刘贤目光深远,趁着蔡瑁之乱,巧立大功,遂被刘备册封兵马都督,驻守荆州南方五郡!
他深知太史慈为人:太史子义那可是刘繇麾下唯一的大将,曾经与江东孙策打得难解难分!故,他一直将太史子义作为江东最难对付的战将之一,从不轻易出兵与太史慈交战。
得知关平攻入江东占据了曲阿和毗陵,刘贤对前来请战的诸将讲道:“坦之攻取曲阿,得益于兴国相助,而成于突袭毗陵。此两城已下,南徐难取也!今陛下令我等驻守边境,首要为守,而非攻!汝等切记!”
众将遂退,更加注重练兵。
后来刘琦兵败,其父刘度前来问询:“今当如何?”
“鲁肃虽然击败折冲,却无力追入境内!况且折冲尚未求援,父亲何须担心?”刘贤回答道。
“汝可确定?!”刘度问道。
刘贤一笑:“父亲可以拭目以待。”
听他这样说,刘度只好作罢。
果然没过多久,消息传来。
关平久攻南徐不下,引兵退回曲阿;颜悦拥兵八千多人,驻守毗陵关。
协助关平攻下曲阿后,张苞见鲁肃击退了刘琦,遂罢兵庐江,不再出战。
刘琦兵败,退回江夏。
江东战火暂时停息,天子刘备派遣天使前往四镇诸侯处,以功奖赏,犒赏三军;又派人前往江东,去见孙权。
江东富春。
城外进来一队骑兵,护卫着一架马车,为首的将领年纪不大,却是十分英武,手中拿着使节,在前开路。
他身后骑兵千人左右,看样子是汉军的一部。
看样子,应该是一名军司马!
因为他没有那将军的披风,只是穿着一身甲胄!
这个时期的将军,哪怕是偏将、裨将,也都会穿上盔甲后,再系上一个披风!所以,那个时候的将领们一上战场,身后的披风才是最拉风的!(不过,说实在的,将军们身后的披风都是家给加上去的,这样显得帅!咖啡也就不能够别出心裁的不用是不是!所以,在这里在杜撰一下子了!大家别喷呀!)
汉朝的使者!
明眼的江东百姓中有人发现了这个车队,立刻躲得远远的!
上次汉朝的使节来的时候,可不止这么多人!
怎么这次才来这么几个人?!
百姓们心中都在猜测,汉朝来人要干什么呢?
城中出来了一队兵马,为首者正是诸葛恪。
百姓们躲得远远的,望着那停下来的使节队伍,从那辆马车上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高近八尺,面相略长,形消若枯,唇上留着两撇胡子。
遥遥望见此人,诸葛恪顿时没有了刚刚严肃的模样,几步快跑,来到此人面前,恭敬的喊道:“小侄诸葛恪拜见三叔。”
原来,汉朝的使节竟然是诸葛恪的三叔,诸葛亮的三弟,官拜长水校尉的诸葛均。
当年,诸葛均随同诸葛亮一起,成为刘备的幕僚。
但是,他没有诸葛亮那般神奇的能耐呀!
为了让诸葛亮安心为自己效力,刘备便让诸葛均在徐庶手下供事。
后来,刘备登基称帝,便让诸葛均进入了御史阁,做了长水校尉。
得到关平登陆江东的战报,诸葛亮、徐庶等皆上书,请刘备派人前往江东,与孙权洽谈。
刘备问他们:“孙权反复无常,这次因何还要前去洽谈呢?”
诸葛亮就说了:“孙权受曹贼蛊惑,又因荆州刘琮和蔡瑁相投,方才敢与陛下为敌!虎威将军登陆江东,孙权定然心怯!今我军方历征伐,不宜大动干戈,何不趁机遣使,安抚其!?”
徐庶也上本奏道:“陛下,孙氏一族久居江东,根深蒂固,非一时能破!何不趁此番休养生息,安抚其一番!若是其肯归降,岂不是快哉?!”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朕又何尝不想?!奈何黄毛稚子竟然欺朕,明里接受了朕的册封,暗地里联合蔡瑁举兵反叛!若是汝等尚无良策,朕以为暂时罢兵即可,遣使又能如何?”刘备问向众文武大臣。
诸葛亮言道:“陛下,臣以为此番遣使前往江东,乃是传播圣恩、彰显圣谕的大好机会。江东新败,陛下便遣使前往,江东百姓自当猜测陛下圣意。臣趁此机会派人前往江东民间,放出谣言,便说孙权对陆逊等人颇为不满,挑拨他们君臣关系。”
原来是这样!
这个洽谈十分重要!
江东吃了败仗,气势上定然想要讨回一些!
可是,身为大国,又是战胜方,自然要羞辱于孙权,岂会让他们占了便宜?
如此一来,孙权定然愤怒无比,自然要将这些屈辱归功于戎边战败的陆逊了!
便是鲁肃,怕也难以逃脱责罚了!
流言一起,再加上孙权心中本就愤怒!
边关守将,可就真的遭难了!
尤其是南徐的陆逊!
这便是诸葛均前来的原因。
而诸葛均能够被挑选上,自然是自己二哥和大哥的原因了!
大哥诸葛瑾是江东的元老,虽然年迈退下了朝堂,却还有一个儿子诸葛恪在江东朝中!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当官吗?!
所以,他二哥诸葛亮便向天子刘备推荐了自己的三弟诸葛均。
见到侄子诸葛恪,诸葛均大喜,遂问道:“汝父安好?”
“回叔父,家父一切安好,只是十分挂念二位叔父。”诸葛恪回答道。
诸葛均一笑:“某与二哥都很好!”
“那小侄就放心了。”诸葛恪说着,遂请诸葛均入城,“时候不早了,叔父请进城。”
毕竟诸葛均掌中握着使节,因此,诸葛恪先带着他前往皇宫去见孙权。
来到宫外,诸葛均手提使节,紧跟在诸葛恪身后,直接入宫。
宫殿上,孙权端坐在龙椅之上,赤发虬须,瞪着一双铜铃大眼,看着诸葛均。
文武大臣分成两列,站在两边。
诸葛恪禀奏道:“陛下,使节带到。”
“你且退下!”孙权说道。
“臣遵旨。”诸葛恪应声退下。
诸葛均昂首挺胸,站在殿前,直绰绰的和孙权对上了眼睛。
一旁的群臣大声喊道:“大胆狂徒,见了陛下,还不快跪下磕头?”
闻听此言,诸葛均冷笑一声,斥责道:“陛下?汝治下不过几个郡而已,尚不足一州之地?人口不过十数万,不足中原五郡人多?如此番邦,竟然敢妄称陛下?”
“吾主经营江东十数载,传承三代,地小人稀,亦是一国之主!汝信口雌黄,可还辩焉?”张昭反问道。
诸葛均看都不看他一眼,直向孙权:“汝本是无君之人,难怪麾下净是无君无父之流!”
第370章 子贤怒斥孙仲谋,子烈巧探诸葛瑾()
第370章子贤怒斥孙仲谋,子烈巧探诸葛瑾
上回书中,我们讲到诸葛均前往江东,来见孙权。
诸葛均见了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