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最后,他只能道:“这个也不可一概而论,是因人而异的。另外,陛下或许可以尝试叫身边的内侍在这个时候都回避了,如此或有些用处。”他不觉生出了自己是个生理老师,在给初中生上课的错觉来,还真是尴尬哪
第663章 再生毒计()
匆匆间,又是半来个月悄然滑过,二月已近尾声,而三月已近在眼前。
照着往年的节气来看,即便是北京城,在到了三月之后气候也将进入温暖的春天,万物亦将逐渐复苏,变得生机一片。但今年的情况却显然有些不同,虽然没有什么雨雪,日头也整日里高悬天际,但这气候却依然寒冷,尤其是当风起的时候,更如冬日般给人彻骨的寒意。
一阵风突然就从前方半闭的小窗里吹进了不大的公房之中,不但吹得按上被镇纸所压的纸张一阵哗啦乱响,更叫正与张居正小声说着话的李业打了个寒颤,顿了下才道:“阁老,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这锦衣卫内部是不会因为王国丈的出现而起什么波澜了。”
自半个月前,于皇帝大婚典礼上用顺水推舟的手段把王伟安插进锦衣卫当指挥使后,张居正就一直在叫人关注那边的动静。照他的想法,是希望杨震能与王伟发生些摩擦,从而鹬蚌相争,自己也好渔翁得利,找到些问题和破绽的。可这几日下来,他们所得到的消息却是锦衣卫内没有任何的动静。
据说,王伟在接下任职的旨意后只去了镇抚司两三趟,随后就只是闭门在家,看来是完全无意去和杨震一争短长了。虽然这回确实恶心了杨震一把,也叫他多了个顶头上司,但就实际意义来看,却是几乎没有任何效果的。
一丝苦笑从张居正的嘴角边漾了起来:“看来我也有些小瞧这位王国丈了,他也是个明白人哪,知道锦衣卫内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便索性卖个好,没有去与杨震起什么争执了。”
“这或许是一个方面原因,至于另一个,则在陛下身上。”李业小心翼翼地说道:“就下官所知,陛下在大婚次日就召了杨震单独说了好一阵子的话。之后,在王国丈进宫谢恩时,也屏退左右与他说了会儿话,所以下官以为是陛下和他们说了什么,才叫两位没起什么矛盾与冲突的。”
“或许是吧,但也有这两人自我克制的原因在里面。”张居正目光幽幽地看着案头那些公文奏疏,轻轻地叹了口气。对方提到三个人都有些出人意料的表现,看来就是当今天子都在提防着自己了,这让他有些后悔,早知是这么个结果,这种事情还不如叫别人来说,那效果或许还好一些。
但张居正却也不会因此而后悔,毕竟有些事情只有做了,才会知道结果。何况,近段时间里自己一直都找不到锦衣卫或杨震的什么把柄,也只能在这上面找找机会了。
说起来,他也对杨震有些佩服了。锦衣卫都是些什么人,他可是很清楚的。当初被东厂全面压制时,那些家伙都要在外惹是生非,干出种种不法的勾当来。可现在倒好,京城里都没什么人能压住他们了,这些锦衣卫反倒变得极其规矩,别说敲诈勒索什么的了,就是与人矛盾冲突都很少,这实在是叫人难以相信的转变哪。
对于这一点,其实杨震倒是可以给出很合理的解释。以前总被人压着,被人瞧不起,锦衣卫上下便产生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自然总会在外惹是生非。但现在,锦衣卫早已地位大升,没人敢招惹了,也懂得了自重,再有杨震的自律条令压着,自然就很难再如以前般容易出事了。
但这么一来,可就叫张居正有些难以下手了。他本还指望找机会叫人弹劾杨震,以报徐家之仇呢。可现在看来,似乎连这一点都变得有些渺茫了。
作为张居正身边几个亲信之一,李业自然明白阁老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见他如此模样,便也有心分忧。于是在踌躇了一下后,还是说道:“阁老,其实真要对付那杨震也不是全无办法。”
“哦?你有什么良策么?且说来听听。”张居正顿时精神一振,看着他的眼睛问道。
“以下官愚见,既然找不到他们的错漏,咱们就自己给他们制造些麻烦出来。眼下,就有一个极佳的机会,只要他们在这事上犯了错,必然会被天下官民群起而攻之,就是陛下也难以维护他们了。”李业说到这儿,看了张居正一眼,没有把话完全点破了。
张居正先是一愣,居然还有这么好的机会么,我怎么就不知道?但很快地,张阁老就明白了过来:“你是指将在下月举行的春闱?”眼下也就只有这件事情就足够惹来天下人关注的了。
大明朝和之前唐宋等朝代一样,官员的选拔用的是科举制度。读书人自考中秀才之后,便将经历一系列的考试,直到会试殿试,被点中进士,才算是真正跻身到士大夫的阶层,成为人上人。
不过这科举考试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运气能中的,而且三年才有一次的举人进士选拔更是叫人等得青丝变白发。但事实上,除了常规的三年一轮的科考之外,朝廷另有恩科加考,是天下诸多身中举人,却尚为得中进士之人趋之若鹜的机会。
所谓恩科,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朝廷的某种恩典而多出来的的一次科举取士,多是因为国家有了什么大喜事,才会给读书人一个更进一步的机会。比如这次天子大婚,在大赦天下,以及重赏百官之外,就有礼部官员向皇帝提出了开恩科的建议。
对此,张居正和皇帝当然没有反对的意思。这种大喜事,自然是要与民同乐的,而除了减免一些地方的赋税之外,开个恩科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早在年前,就已有不少举子来到了京城,只等着三月中进行的恩科加考了。
沉默片刻之后,张居正又把目光落到了李业的身上:“把你的意思全都说出来。”
“是。下官觉着,这次恩科考试可以叫杨震率锦衣卫监视考官及举子,以防他们做出什么舞弊的举动来。想必以锦衣卫的名声和能力,这点事情应该难不倒他们。”说着一顿,李业嘴边露出了一丝冷笑来:“当然了,倘若这其中真出了什么差错,这罪责也是该落到他们身上的。不知阁老以为如何?”
张居正很有一种斥责自己这个下属的想法。恩科取士和平常的会试并没有任何两样,也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大典,岂能如此胡闹?一旦真这么做了,朝廷的颜面何存?而且科场弊案一起,牵连者众,岂不是会导致许多人耽误了一生么?
他还记得几年前发生在武昌的乡试弊案,那次可算是惊动朝野了,也导致了许多官员锒铛入狱。而那次还只是乡试,这次的春闱只会比那次影响更大,更恶劣,他几乎可以想见会是个什么结果了。
但申斥和拒绝的话才到嘴边,却又停住了。张居正想到了徐家一门的凄惨遭遇,以及现在自己有心无力的情况。他确实太希望除掉杨震为徐家报仇了,但就目前来看,却又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妥当的办法来。虽然他是当朝首辅,但要对付人却还是需要有一个合理合情的借口的,显然李业这个提议虽然大胆妄为了些,却不失为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沉吟了片刻后,张居正又道:“那你有考虑过那些举子们的处境么?这可是他们难得的晋身机会,却要因此而闹出事端来”
“下官以为这一点倒也不是不好解决。其一,出了这事后,朝廷可以重开春闱,那对他们来说损失也就不大了。而且,能在经历过一次变故后依然高中进士的举子,其心境与水准才会更高,更能成为朝廷将来的栋梁。第二,下官以为这么做还可以引出一些想要投机取巧之徒来,那对其他人来说反而更公平了些。”
说到这儿,李业又看了张居正一眼,略略放低了声音道:“还有一点,下官以为阁老这次还能做到一箭双雕,借此机会将朝中与我们格格不入的家伙送上主考的位置,那他经此一事后,就会轻则声名尽丧,再难于朝廷里说上话,重则丢官罢职”
“嗯?”张居正没想到李业居然还有这么一手,顿时再次愣住。但随后,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算计,这确实是个一石二鸟的好机会。
如今张居正所面临的局面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虽然权倾朝野,但同样树敌无数,有些敌人他虽然知道,却碍于各种原因不好真对他们下手。但现在,借着这次恩科考试的机会,倒还真能解决掉几个眼中钉呢。
这么一想,之前的一些坚持也就慢慢淡化了,觉着可以一试:“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必须好好计较一番,方可真正实施。至少要保证那些考生不要受太大的牵连和影响才成。”
“阁老所言极是,是下官一时情急有些疏忽了。”李业赶紧附和道。但他却知道,很明显,张居正已经采纳了自己的这一建议!
第664章 会试风波(一)()
来到三月后,自去年十月开始的漫长寒冬终于过去,北京城的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已有了春意。只是到了深夜之后,这里却依然有些寒意,不过寻常人等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外出,倒也没什么影响。
但今日却大有不同,当两名手提灯笼,用力掖紧自己的衣襟,以防被风灌入领子里的更夫打从贡院附近走过时,这儿早已人满为患,同时,还有不少马车和步行之人匆匆而来,将这一带挤了个水泄不通。
不错,今日正是恩科加考开考之日,虽然此时才三更天,离着五更开贡院大门尚有数个时辰,但考生们却早就赶来等候了,这可是关系到这些读书人一辈子荣辱的大事,自然没一个会不着紧,会来得太迟。
两名更夫满是艳羡地看了这些即将成为天子门生的考生一眼,这才踏着熟悉的步子朝前走去,而他们的身后,一些提着考篮的举子还在不断涌来,寻找着各自省份的提名牌,集中其下,等候着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的开始。
贡院外面的考生一个个神色肃然而紧张,其实在紧闭贡院大门之内的官府中人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科举乃是国家抡才大典,可是举国关注的大事,可不敢出任何一点的纰漏。所以上到主考副主考,以及各房考官,下到杂役和守护考场纪律的兵卒全都一个个面色深沉,有不少人还顶着两个黑眼圈,显然是没有休息好了。
本次恩科考试的主考张四维此刻的情况也和大家差不多,晚上几乎没怎么睡的他正略显疲惫地带着众手下官员跪在了至圣先师孔圣人的神像面前,口中默默叨念着希望老夫子保佑的话。
作为儒门的创始者,孔子一向被儒生们所崇拜,每到重要的日子,读书人都会拜一拜这位先贤。而作为国家开科取士这样的大事,自然更少不了向他老人家上上香,祝祷一番了。
不过没有人知道,此刻张四维在看似虔诚跪拜的同时,脑子里却是打着另外的主意,他觉着这一次自己被定为恩科主考的事情大有问题,必须小心应付。
与后世担任任何高考、国考的监考完全不同,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的考官可是有极大好处的。这里的好处并不是说有什么额外的补贴和功劳,而是资历与人脉。
一般来说,只有当时科举时就成绩出众,同时又名声不错的官员才有资格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而一旦你当上了主考,在同僚眼中你就是德才兼备的表率了。
当然,与这名声上的好处相比,更大的好处是实际上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这位考官取中会试中的考生后,他们就成为了他的弟子,双方就有了明确的师生关系。而要知道,会试之后的殿试可是不会有人落榜的,最差也就是三榜同进士出身,也就是说,这位主考会一下子获得两三百名的弟子。
时人讲的五伦天地君亲师,虽然师之一道只在最后,但在官场之上,师生关系却是最为紧密的。与这些将来的进士之前的老师开蒙的座师、其他几次考试中曾帮助过,或主考过他们的各级官员相比,作为他们最重要一关会试的考官的地位是明显要高出许多的。
这不光是因为会试比其他都要重要,翻过了就是鲤鱼越龙门,更因为在京为官的这位老师更能在官场中帮到学生。当然相应的,这些学生将来也会报答老师,毕竟有好几百个新科进士呢,这其中自然有一些会在政坛上有所建树,师生合力,便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了。
这种事情在大明朝二百来年的政治历史中时有发生,离如今最近,也最有名的一对师生,便是徐阶和张居正了。只此看来,就可知这会试主考对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官员来说是有多么重要了。
可也正是因为这主考位置如此之重要,如此让人眼红,张四维才更感紧张。因为他知道,能决定这一事的,只有如今朝堂上说一不二的张阁老。而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的天子大婚典礼上,自己曾做了叫张阁老很不痛快的事情,建议皇帝封赏国丈王伟
虽然作为政坛风云人物,张居正应该不是个睚眦必报,小肚鸡肠之人,但也不会心胸开阔到这么快就给自己这么大的好处吧?而且,张四维还发现了另一个叫他心惊的事实那个害得徐家家破人亡,几乎成为张阁老眼中钉的锦衣卫指挥佥事杨震居然也出现在了这次的考场之中!
倘若只是自己一个,张四维还能勉强说服自己不要想太多,但有杨震在侧,事情就一定不简单了。而更叫他不安的是,他完全猜不到张阁老到底会做什么,自然就无法预防和应对了。
在向孔圣人默默祝祷了好一阵子,可心里依然无法释怀之下,张四维只能有些无奈地站起身来,毕竟接下来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这个主考来主持。
而在把一系列的仪式全部结束,其他官员就都暂时退到了明伦堂里喝茶歇息,因为接下来是长达三日的考试,即便他们不用如考生般做文章,但心里的紧张也是难以避免的,还是赶紧多养养神吧。
而张四维却坐不住了,当即就走了出去,在此刻还显得空荡荡的考场里踱着步子。前方,几名书吏和兵卒正把一些纸钱往火盆里放着,口中念念有词:“恩鬼来,冤鬼来,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而在他们的不远处,一身飞鱼服,气宇轩昂的杨震正挎着绣春刀昂然站着,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这些举动。
杨震这也是第一遭见识这套繁杂的科举仪式,着实有些大开眼界的感觉。这会试确实不愧被天下人奉为读书人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光是外面那数量庞大的考生,以及神色肃然的考官们,就已足够给人以不小压力了。
再加上这一大套带着各种目的的仪式,就更叫人心下惕然。即便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请恩鬼怨鬼来里面对考生报恩报怨的举动,也透着叫人心悸的肃然感。
杨震之前就听人说起过,为了叫人向善行好事莫作恶,科场里总会请恩鬼怨鬼进来报恩报怨。而且,这种事情还所在多有。据说,有那横行乡里,得罪了太多人的考生,就因为被怨鬼缠身,结果本来成绩很不错的考生竟会在考试时连连出错,甚至把墨迹都滴到考卷之上要知道科举考试是不准有任何污染考卷之卷的,一旦出了这岔子,不管你写的文章有多好,都将被黜落不取。
至于报恩的故事,倒是没有怨鬼的多了,但只要是多行善,心里自然就笃定些,考生的临场发挥自然也就更好了。
对于这些约束着可能将执掌权势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