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氏为王-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楼烦在失去河朔后,日子一天苦过一天,部中长年青黄不接,每年都要饿死大批的老弱。所以重新夺回河朔,无疑是每一个楼烦人心中的梦想。

    听到赵雍说出此话,握衍眴鞮也不禁怦然心动,忽的又生出警觉,猜到了这一定是赵雍估计给自己设下的套。正想出言拒绝,却听见部下一名大将说道;“大王,若能回到河朔地,我们就能再次拥有源源不断的马匹和羔羊,族人也不用再挨饿受困了。”

    握衍眴鞮冷哼一声,望向赵雍,脸色阴霾的说道;“我听过你们中原人有一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日你赵雍为了骗的我楼烦归顺自然千依百许,焉知来日你不会反悔?到时候我们楼烦已经迁居你们赵地,四面皆被赵人围困,那真是大难临头。”

    赵雍闻言怒目而视,语气森然道;“我赵雍一生光明磊落,从未失信于任何人,你若再是不信,那只有战场上用刀箭来评理了。”

    赵雍身后一直没有说话的稽胡楚忽然开口用胡语道;“楼烦王,你可认识我?”

    握衍眴鞮望向稽胡楚,面露疑色,“你是何人?”

    “我叫稽胡楚,是稽胡部当今族长的小儿子,以前曾在王庭见过大王你几面的。”

    稽胡部为楼烦一部,几名楼烦将领听到稽胡楚这么说纷纷将目光投来,见稽胡楚又接着说道;“我十年前离部南下投奔赵军,追随赵王多年,如今已为赵国将军。赵王与我食同锅,寝同屋,待我如同兄弟手足,从没有因为我是楼反楼烦人而轻视于我。像我这样的胡人在赵国位居高位的多不胜数,就连如今的相邦肥义、楼缓也是我胡人。”

    “我们楼烦人数百年来都是在北地吹着寒风吃着粗劣的食物,哪里知道这中原花花世界的精彩。这些年我跟随者主父南征北战,见识无数,这才知道原来自己那么多年都是白活了。原来这天下是这么的大,男儿就应该策马控弓,饮马大河,征战的马蹄踏遍大川山河,毕生窝在草原有甚意思!”

    稽胡楚的话显然打动了那几名楼烦大将,令他们目光中透出了向往之色,皆齐齐望向握衍眴鞮,虽未言语,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这些握衍眴鞮自然看在眼里,心中暗叹一声“大势去也”,如今林胡已降他又孤掌难鸣,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低头道;“蒙赵王不弃,小王愿意臣服。”

    

第三十七章 望其项背() 
这么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就在赵雍的一番说辞下烟消云散。不但如此,赵国还得到了整整两个大部落的依附,五十多万人口,近二十万的青壮!

    自周室东迁、王权旁落后,三百多个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从未停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并雄的局面方且形成,战争的规模也从春秋时期的几千、几万的规模发展到了如今动则数十万,甚至百万大军的规模。

    而人口的数量无疑是国力强盛与否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如今天下最为势大的秦齐楚三国则是人口众多的超级大国。

    楚国占地最广,人口也位居七雄之首,拥有近七百多万的人口,号称带甲百万绝非虚言,若非其君昏臣伶、君权孱弱,楚国本该是七雄中最具有称霸资本的国家。但即便如此,楚国仍是国力雄厚,实力不可小觑,若得一明君,仍可大有作为。

    齐国地不及楚秦宽广,却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海东之地,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人口仅次于楚国,有六百万之多,自齐威王取代了魏国霸业称霸中原后,一直保持着强盛的国势,经历宣王一代,国力愈增。

    西陲的秦国则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了起来,向北攻取了魏国的西河郡和上郡,向东蚕食韩魏和周室膏腴之地,南面则先后攻下楚国的汉中和南郡,又吞并巴、蜀二国,方成了今日的赫赫国势,人口达五百余万,虽不及齐楚,却以兵威而著称。与齐国各据东西二极,驱韩、魏、楚三国争霸中原。

    而赵国却有着先天不足,地处北方偏僻之地,许多地方都是地广人稀,人口的稀缺向来是赵国的致命伤。南下中原的道路又被齐和魏韩堵死,西边有强秦,北面有燕国和三胡,胸口还有颗大钉子中山国,可谓是举步维艰。

    赵雍虽然通过胡服骑射迅速壮大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但其国资的不足仍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增加口人无非就是两种途径,一种是鼓励生育,由官府倡导奖励多生产人丁。当年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吞并强吴,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卧薪尝胆,缓缓壮大了国势,最终击败吴国,称霸中原。但这种方法虽然稳健,缺点确实太慢,没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很难看出成效。

    另外一种就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战争的手段吞并其他国家的国土,直接将曾经的敌国人口为自己所用。秦国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不断蚕食韩、魏、楚三国的国力,此消彼长下方成就了王霸之资。赵雍选择的正是这种方法,攻取的对象却有别于秦国,而是换成了北方楼烦、林胡二部和白狄建立的中山国,再不断蚕食三国之后,赵国的人口才勉强超过了八十万户,三百六十万多人的人口,但仍然远远落后于秦、齐、楚三国。

    但这次在得到楼烦和林胡归附后那就大大的不同了,若算上已经志在必得的中山残余之地,赵国的人口将一举突破四百万大关,与秦国相差不大,将魏韩燕三国远远的甩在身后。况且赵人善战,单兵的作战素质远远强于楚、齐,也只有秦国能勉强和他有的一拼。这样赵雍并吞四海、兼并八荒的理想便有了强劲的后盾。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赵国能够很好的消化掉这些新依附的胡人们,避免得而复失,甚至是反目成仇的情况出现,这便成了考验赵国当政者最大的难题。

    至少目前来看,赵雍针对胡人的一系列措施仍然是非常成功的。

    当楼烦和林胡回迁内地的消息传遍二部时,二部的子民皆齐齐欢呼,甚至不少上了年纪的战士为能回到故土而欢喜的流出了眼泪。

    久居寒苦之地的胡人和华夏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毕生所追求的不过是食能果腹衣能蔽体,对他们来说人生最大的事情不过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吃上饱饭。他们好战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富庶繁华的中原无疑成了他们梦寐已久的家园,立足中原成为了胡人们世世代代的梦想。之前的鬼方、山戎、北狄,如今的楼烦、林胡、东胡,都在为这个梦想所努力着。

    但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华夏族对于这些游牧部落却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他们鄙夷这些蛮夷,将他们视为洪水猛兽,春秋齐晋等大国但凡称霸,所打出的旗号都是尊王攘夷,以号令诸侯征讨戎狄为荣。胡人们一次次尝试进入中原的举动就被无情的粉碎,要么选择继续待在寒苦的北地草原,要么就像建立中山国的白狄人一样,脱下传统的服饰,全面接受华夏化。

    可如今赵雍却给了他们第三种选择,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文明和习俗,甚至仍然按照以前一样的自我治理,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尊赵国为尊,臣服于赵王成为他名义上的子民。想问题简单的胡人并没有多想,只是出于本能反应的欢呼、庆祝。

    至于加入赵国骑兵队伍,这个条件更是让他们欣然接受。要知道赵国骑兵的高贵的地位和优厚的俸禄早已经传遍了整个草原,赵国骑兵的精锐和悍勇更是让他们羡慕不已,但凡有志向的胡人勇士都渴望着加入这么一支传奇的部队。

    真正能看出其中危机的只有胡人中少有的智者,但他们的异议很快就淹没在一片赞成声中。

    当赵雍满面春风的回到军中时,震天的欢呼声几乎将整个营地揎起。赵军士兵们拔出了佩刀,向胡人一般兴奋的仰天长啸,口中高声喊着万岁,疯狂的涌向他们伟大的王。以致于赵信他们几乎被兴奋的士兵挤扁,下马拼命的推攘着人群才勉强护送着主父回到了中军大帐。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如同神话般的奇迹,赵雍非但兵不血刃化解了这次围困,而且还收服了两个曾经困扰了赵国近百年的强大部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臣服在自己的脚底下。若非亲眼所见,他们绝对不会相信有人可以做到这不可思议的事情。

    可是赵雍做到了,他凭借的不仅仅是赵国强大的武力,还有他英雄无敌的个人魅力。也只有他,能让胡人们信服;也只有他,能振臂一呼却赢从者百万。在这个以强者为尊的时代,赵雍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战国,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个横空出世的豪杰犹如黑夜中划破长空的流星,只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缅怀。苍茫大地上,铁骑如流,气吞山河,投鞭断流!在万里疆土上,七支服饰各异的军队纵横驰骋,犬牙交错,七国的士卒鏖战在每一座城市、每一个角落。惨烈的战争痕迹无处不在,以致数千年后,耕种的农民仍然能从自家田地中挖出穿着铠甲的累累白骨。

    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一个人都被卷入其中。或碾为尘土,或青史留名。

    而在这场群雄并起的乱世中,赵雍无疑是最耀眼的流星之一,成为了一个大时代的标识。

    廉颇紧紧的握住刀柄,远远的望着远处被士兵们簇拥这的主父,忽然明白了一句他已经熟读烂记的兵法“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望着远处主父,廉颇默默的摘下头盔,低下了他曾经高昂着的头颅。

    若论名将者,某自叹不如!

    终己一生,恐怕对主父只能望其项背。

    

第三十八章 治胡之道() 
赵雍并没有强求楼烦和林胡二部跟随自己南下,而是颇为大度的让楼烦王和林胡王各自领兵回部落,待聚齐老弱妇孺后再举族南迁。

    一方面他并不担心楼烦和林胡的反复,胡人重信,这个传统已经深深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另一方面他也是担心自己军力薄弱,而二部势大,客强主弱,若是途中生变,恐非易于。

    对此林胡王和楼烦王自然口称感谢,自己领军一东一北撤去,赵雍则取消了西行前往高厥的计划,原地扎营休整一晚,第二日转而折道南下,快马加鞭进入云中郡内,为迎接两部五十多万部族的南迁做出安排。

    这次大胜让赵军上下士气高涨,人人皆满面欢颜,赵军中不少的楼烦、林胡族人更是开心不已。他们虽然早已深深融入了赵军这个团体中,却终究难以割舍去故族的情感,这次楼烦和林胡二部肯依附赵国,那也就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的楼烦和林胡勇士加入赵国骑兵中,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绝好的消息。

    惟独赵信倒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整个白天赶路都有些心不在焉,也没跟着廉颇,而是随在主父身边。看着主父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了,在傍晚扎营休息时找机会单独问道主父;“主父,我心中有些不解,怎么想也想不通。”

    赵雍晒然笑道;“你小子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说来听听。”

    赵信吞吞吐吐的说道;“我一直挺想问您的,可又怕僭越了自己的职责惹得你不快,那先说好呀,若是我问的是不该问的事,你可不要加罪于我。”

    赵雍闻言瞪了他一样,佯怒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吞吞吐吐的像个娘们一般。你若再不好好说话,惹得我不快的话可要抽你鞭子。”说完挥起了鞭子,佯作要打。

    赵信缩了缩脖子,“哦”了一声,犹豫了下想了想说辞,这才问道;“主父,我想问你将楼烦和林胡二部放进云中、雁门,难道就不怕引狼入室吗?他们在草原上我们尚有长城可以作为屏障,可把他们放入了内地,若是他们起了异心,那可是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接进入我赵国的心腹之地了。”

    “况且云中和雁门二郡据我所知人口也不过三四十万,猛然增加了一倍多楼烦人和林胡人,主父你虽然是好胃口,可不怕撑破肚皮吗?”

    赵雍听赵信最后一句的比喻有趣,不禁哈哈大笑,笑着伸手拍了拍赵信的肩膀,道;“不错不错,你小子也会学着思考这些东西了。这些顾忌我不是没考虑过,不过我这么做自然有我自己的打算,权衡利弊之下,才最终选择了这种。你倒是好奇心重,真的很想知道吗?”

    赵信认真的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羡慕之色,道;“主父你的想法向来天马行空,想别人所不敢想,为他人之不敢为,哪里是我们这等小人物能猜到心思的。我这人有个坏毛病,若是想不通的事情就会忍不住拼命去想,您若是我不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我恐怕是日思夜想,寝食难安。”

    说道这里赵信苦着脸,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赵雍看了觉得有趣,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些日子的相处,他心中委实颇为喜欢这个同族的子弟。赵雍育有三子,三子赵胜年幼,自小没有在他身边,感情到是淡薄;二子赵何,也就是如今的赵王,虽然最得他的宠爱,但其中多半是因为他母亲吴娃的缘故,至于赵何那有些懦弱的性子,向来为赵雍所不喜;至于长子赵章,也就是先前的废太子,倒是有些像他年轻时候的沉稳和雄健,治军才能也不差,为自己手下最为倚重的大将之一,可是有些遗憾的是赵章沉稳有余,却灵活不足,毕生成就最多也只是个大将而已,做不了一代雄主。

    眼前这个赵信却是像足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思维敏捷、才华横溢,精通兵法战术,敢打敢拼,身上又有股出身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极了自己的脾气。想到这里,赵雍不禁微微叹了口气,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儿子,一个继承了自己治国才华,一个继承了自己的领军才能,却没有一个能真正像全自己。只可惜这个赵信不是自己的子嗣,要不然到真是绝佳的继位之人。

    赵信瞪大着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目光闪烁不定的主父,一门心思的想着他是在思考自己的问题,若是猜到主父会有传位于他的想法,恐怕会惊骇的眼珠子都掉出来。

    赵雍的失神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他就神色恢复如常,沉吟了一会,却并没有直接回答赵信的问题,反而问道;“我先问你个问题,你说说为何胡人要与我们为敌?”

    赵信侧着脑袋想来想,回答道;“我想主要是他们生活贫苦,经常面临灾害,所以需要从我们手中掠夺人口和粮食。”

    赵雍点了点头,“你说的大意上差不多对了。胡人以游牧为主,若是无灾无难到还好,吃饱肚子不是什么难题。可草原上的天气瞬息万变,若遇雪灾蝗灾这等灾害,那胡人十成是要闹饥荒的。他们一闹饥荒,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从中原掠夺粮食。毕竟我们是农耕为主,相对来说稳定许多,即使代郡欠收,也能从邯郸调来粮草补充,晋阳缺粮,则可以从中牟运粮。”

    “所以他们来抢,我们自然要反击,这边有了冲突战争。胡人羡慕我们的富足,我们仇恨他们的抢掠,他们嘲笑着我们的柔弱,我们则鄙夷他们的野蛮,胡人和我们的对立也就越来越严重,在我之前,几乎是势同水火。就拿我赵国为例,当初三家分晋时我们得到的领土最广,实力也最为强劲,可正是因为长期和胡人作战大大的消耗了国力,这才让我赵国势力渐微,几乎沦为韩燕那样的小国行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