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1 改革开始(上)
PS:诸位童鞋,有时间帮忙投张三江票吧,这马上就倒数第一了,有点难看!
不管怎么说,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算是顺利完成;。录取了八百多考生,也终于可以推进官制改革了。
八百多的新晋官员,要是不改革官制,根本就用不了。可是现在新官制一实行,这八百多人,加入到大汉十三个州,一百多郡、国,上千的县、城之中,还真不一定够。
不过就算是不够,也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了,因为刘宏已经下令,新的爵位改革,和新的官制改革,即曰起就要实行了。
“陛下,你不在考虑一下了吗?微臣老是觉得,陛下弄得这个官制改革,有点冒进。”
刘倏说的这些,刘宏也清楚。他搞的官制改革,严格的说,步子迈得有点儿大。一不注意,很有可能扯到蛋。但是,刘宏已经顾不得了。
这个世界上,做什么没有风险啊?吃饭可能被噎死,喝水可能被呛死,就更别提这关系到万千人命运的改革了。
尤其是刘宏知道,只要他手握军队,再掌握着经济大权,基本上,他就可以确保无忧了。就算是改革有什么变故,也绝对出不了大问题。所以,他才敢这么冒进的改革。
其实刘宏弄得官制改革,要说超前的,不过就是众议院和国会,这两个地方而已。两千年后的华夏,都还没有实行呢,对于汉朝的百姓来说,他们要是一下子,能弄明白这两个地方,那就纯粹是扯淡了。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都到了汉末了,社会矛盾已经很突出了。要是再不想办法,将这些矛盾转移了,大汉朝脱不了鸡飞蛋打的下场。
“皇叔,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习惯的过程。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官制改革有点冒进,那不过是因为,百姓不明白这个官制的好处。只要咱们,能确保这制度顺利的推行下去,就算现在老百姓不明白,时间长了,他们习惯了,也就成为自然了。在等百姓的文化程度提高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明白这个官制的好处。”
“既然陛下下定了决心,微臣会全力配合的。”
果然,众议院和国会制度一实行,下面的老百姓都是一头雾水。刘宏知道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老百姓文化程度太低,理解能力太差。只要加强百姓的教育,这个情况自然就会好转。
所以刘宏打定了主意了,就算所有的人都不明白,这两个部门,也都得先成立起来。下一步,他就要普及教育,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事情。
监察工作,这是重中之重。确保官员的廉洁,监察官员的工作效率,看他们是不是称职。这也是最需要官员的部门了,新晋的官员,有一大半,都是为这个部门准备的。
由于它是皇帝直辖的部门,和其他没有什么牵扯。刘宏直接任命杜密为左都御史,郭泰为右都御使,让他们在各地组建监察部门。
裁决之地,这应该是老百姓,最在意的地方了。老百姓有了冤情,有了不平,就要找个说理的地方,为自己求个公道。如果朝廷能够满足百姓的需求,百姓就会满意。而朝廷满足不了百姓,就会引来百姓的仇恨,而这种仇恨一旦多了,下场不言而喻。
既然裁决之地这么重要,刘宏就为它起名为大理寺。让刘矩担任首任的大理寺卿,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视,还让他兼任了宗正之职。
之所以不按后世叫法,将它称为法院,刘宏就是想让裁决之地,成为一个说理的地方。刘宏认为,只有国家的审判之地讲理,老百姓才能得到公道。
但是刘宏又十分的清楚,只要判决的权力,掌握在官员的手里,老百姓要想得到公道,那基本上,就只能是个奢望。所以刘宏,直接把这个权利交给老百姓了。
刘宏规定,每次开庭,必须由九个随机抽选的老百姓,组成陪审团。审判结果由他们说了算,他们认为有罪,法官才能按照有罪的裁定,根据具体的法律条款进行判决。而他们认为无罪,就是法官再怎么反对,也是白搭,只能把人放了。
至于说陪审团,都是由老百姓组成,没有专业的水平。可能会错放坏人,也可能冤枉好人。
对于这点,刘宏根本就不担心。老百姓虽然没有专业的技能,可是他们最基本的是非观念可是有的。而且他们作为普通人,眼光和广大的百姓基本一致,这就代表了民意。
只要民意认可,无论对错,其实真的并不重要。如果判重了,那只怪你惹起民愤了,那完全是你活该。而放错了,那就更简单了,老百姓觉得他情有可原,就足以说明并没放错。
就算真的偶有失误,也是可以原谅的。毕竟,天下哪个庙里,没有冤死的鬼。没有人能确保不出现冤案,只要不是官员造成的,对于刘宏来说就行了。毕竟他就是用这种手段,来转嫁矛盾的,能达到这一步,他已经得到目的了。
再说了,就算是判错了,不是还能向上一级大理寺上诉吗。再要不服,还能一直上诉,直接到了皇帝那里为止。这个过程,不用担心被地方官员抓回去关小黑屋。所以,错案的几率,基本为零。真要是在这种情况下,案子还能判错,那他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至于说要是这样的话,对于这个人很不公平,可是刘宏也没有办法。对他来说,这样做利大于弊,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就不能再强求了。
大理寺审判庭一成立,刘宏就催促着国会修改法律。刘宏认为,一部法律,不管是合情合理不合法的情况多了,还是不合情不合理但是合法的情况多了,这部法律都不是一部好法律。所以秉承这个原则,刘宏让他们把不合时宜的全都修改了。
刘宏认为,合情合理的事情,就一定要合法。像后世的很多法律,他都不能理解。不说别的,法不容情这个观点,刘宏就不敢苟同。
法律,不过一个治理国家的手段而已,有必要一点儿人情味都不讲吗?容一下情又能怎么着?充满人情味的法律,不是显得更和谐吗?像那些必须要大义灭亲的规定,多么残忍。可是你要不这样,你就犯罪了,窝藏罪,这真的很要不得。
这方面咱先不说,后世的法律,有很多时候,在刘宏看来,不是在保护百姓,而像是在保护犯罪。
就那那个防卫过当来说吧,这就相当的扯淡。相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普通老百姓,又不是专业人员,真打起来了,那么紧急的情况,哪里还有能力考虑别的。可是万一一失手,立即就成了防卫过当了,成了罪犯了,你这不是在逼着老百姓不要出手吗。
你可能觉得,那个罪犯可能罪不至此。可是在刘宏看来,这就应该是犯罪的代价。只要你正在实施犯罪,别人就算把你打死,也是你活该。不想死你就别犯罪,这和乱世用重典是一个道理。只有这样,才能震慑住罪犯,才能保护住好人。所以刘宏,让国会把那些不合情理的法律全都改了,首先以保护善良的百姓为主。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对罪犯不公平,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可是刘宏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到处都充满了不公。人生下来,就是分三六九等,人人平等的说法,在刘宏看来,完全就是一句屁话。这东西,大人物说说可以,小老百姓可千万不要相信。人家大人物说人人平等,那是因为政治需要,小老百姓要是真的信了,那纯粹就是傻蛋。
国家领导人的儿子,可能和农民工的儿子平等吗?事情显而易见,所以这样的事情,完全都是当不得真的。
刘宏既然知道,两千年之内,是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的。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在汉朝搞这个。而且刘宏也清楚,老百姓只要能确保自己得到公道就行了。对于别人是不是公平公正,他还真是不一定在乎。所以刘宏制定的法律,不讲究平等,旨在保护善良。
;
92 改革开始(中)
按理说,政务院的改制任务是最重的。可是实际上,这里边,就数它最好改。因为那些官员,全都是有文化的人,理解能力都很出色。把他们组织起来讲明白了,改制,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国会才刚刚成立,大多数的人还没明白他的职责呢。所以,刘宏直接就认命了刘倏,为改制后的第一任宰相。像是什么施政纲领,国会投票什么的,直接就省略了,等下一次换宰相的时候再搞吧。
“恭喜皇叔了,成了真正的大汉宰相了!”
“哈哈,这多亏了陛下赏识啊!”
刘倏成了宰相,那是相当的高兴。以前他是录尚书事,相当于大汉朝实际上的宰相。可是录尚书事,毕竟不是真正的宰相,现在虽然只不过是换一下名称,实际工作,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毕竟名正言顺了,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新成立的九部,虽然和九卿不是很相同,也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调整了一下工作分工而已,也并不是多么复杂的事情。
所以中央的部门,并不是很难搞。唯一需要费些心的,就是那个安保部了,最费事的,就是安保部里的国家安全局。
安保部,虽然它不管军队,可是和军队协调的事情,全都由它负责。而且他也算是一个暴力部门,抓捕罪犯的捕快,可是全都归于它的名下的。而且,保卫国家安全也归它管,为了方便,刘宏将捕快的职能,做了调整。它不仅要抓捕罪犯,还要在辖区进行巡防。所以刘宏,将他们命名为巡捕了,就是又巡逻又抓捕的意思。
国家安全局,这完全是个新增的部门。而且它的主要职能,又是个需要刺探的情报部门。所以人们,都对这个部门很重视。
刘宏弄这个部门,其实就是竖个靶子,让它慢慢的完善吧。能不能起作用,刘宏还真是不太在乎。毕竟,他还有个归他全权负责的保密局,那可是他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了相当的完善的部门了,差不多的情报,他都能搞到手。
至于军情局,那是军队的情报部门,主要精力都是用在国外。虽然国内也搞一些调查,可是他们一般不搀和其中,不重要的东西,他们都直接存档了事,就算是比较严重的大事,他们也最多就是把得到情报,转给御史或者皇帝而已。
政务院要改革不难,可是九部的人事任命,尤其是九部的尚书,没有刘宏同意,别人是绝对不敢随便任命的。就是刘倏这个宰相,也是不行的。
九部的尚书人选,刘宏也一直在考虑。这些可都是重要的部门,选出的人选,不仅要有专业学问,还要能变通,会做事才行。
吏部,管理者官员、贵族、功勋的考核和晋升,那是重中之重,它完全算得上众部之首。在前世,人们都将吏部尚书称为天官,就说明它的重要了。
这么重要的部门,肯定不能等闲视之。和刘倏考虑了半天,刘宏决定,让胡广担任吏部尚书吧。
胡广此人,算得上德高望重。本身虽是寒门之人,却能压服世家门阀,让他管理吏部,应该出不了错。
礼部,在刘宏看来,并不重要。可是在古代人的心中,礼,却是相当重要的。左传中说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祀就归礼部管,所以它就重要了。
礼部尚书,刘宏并没有什么好人选。可是刘倏提到了一个人,让刘宏很满意,这个人就是桥玄。
桥玄,此人在历史上很有名,争论也很大。他的争论,主要来源于两个女人,就是那著名的大小乔。有人说大小乔是他女儿,有人说不是,还考证出他们的年龄不对,不可能是父女。而现在刘宏知道了,大小乔就是桥玄的女儿,因为大小乔现在都出生,就在桥玄家养着呢。
大小乔,那是刘宏内定的老婆。所以,桥玄就是他内定的老丈人了。既然是他的老丈人,那就是一家人,一定要大力提拔。所以刘宏直接同意了刘倏的提议,任命桥玄当礼部尚书了。
户部,这是管钱的。税收、海关、银行什么的,这些全都归他管。所以这个任命,也是很重要的。
就在刘宏考虑要认命谁的时候,刘倏又推举了来艳。来艳,历史上,做过灵帝的宰相,很有才能,刘宏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
民事部,它和百姓息息相关,文武农工商的具体事物,都归它管。所以这个人,必须能够很好地变通。刘宏考虑很久,觉得,许训这个人最能变通了。而且他也算得上独臣,所以刘宏,就认命了他为民事部尚书了。
人力和社会资源部,不仅管理着百姓的档案,慈善和困难救助。最主要的是,它还掌管者国家的所有资源和环境保护。这绝对是个肥差,根据刘倏的提议,将它的尚书之位,给了汉室宗亲刘焉了。
安保部,算是一个暴力部门,要给信得过的人。刘宏熟悉的人,没有合适的。最后只能将这个尚书之位,给了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表了。
教育部,这个部门很重要,因为刘宏想要普及教育,这很考验人的能力。最后经过考虑,将这个尚书之位,给了刚通过科举的司马徽了。
将这个位子给他,刘宏经过了深思熟虑,主要是看中这家伙的人脉了。要普及教育,就要有足够的老师。根据历史的记载,司马徽学问高,交友广,他的熟人几乎全是高洁之士,门人弟子不计其数,他要是当了教育部尚书,一旦普及教育,刘宏就能通过他,将他的熟人,全都划拉过来。
交通部,在现在来说,这个部门最重要了。刘宏即将大规模移民,交通工作就是重中之重了,要是能力不够,耽误了移民,那可就坏事了。
这个位子需要能力,可是刘宏熟悉的人里,还真没有这样的人。最后刘宏想到,新晋录取胡昭了。
胡昭这个人,可是个大能人。有传言,他是鬼才郭嘉,和大反派司马懿的老师。这个事情没有定论,不过有定论的是,这个人绝对是个大能人,才能不下于诸葛亮的大能人。
既然他的能力,不下于诸葛亮,管理交通部,问题也就不大了。
卫生部,这个部门好选。既然要有专业能力,挑个名医就可以了。所以,刘宏直接让张机(张仲景),当了卫生部的尚书了。
本来,刘宏想让华佗,当卫生部尚书的,毕竟华佗比张仲景大两岁。虽然两岁相差不多,可是放到二十岁的小青年身上,这个差距,还是挺大的。
不过最后,考虑到张仲景家室稍好,受到的教育较好,所以就选了张仲景了。
要是放到后世,二十来岁当部长,那根本不敢想象。就算是正宗的红二代,这个岁数,也当不了这么大的官。
这就是古代的好处,不用论资排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唯才是举。不要说二十多岁的尚书了,就连十几岁的宰相都出现过。所以,刘宏的任命,也没人有异议。
尚书都选好了,其他的人选,就不重要。刘宏让刘倏看着任命就行了,重要是尽快将政务院组建好。
;
93 改革开始(下)
新上任的各部尚书,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都憋足了劲,想要在刘宏的面前,好好的表现一下。
各部尚书卖力,又有刘宏坐镇,所以政务院的中央部门,组建的很是顺利。
相比于中央部门的顺利,地方上的难度,可就大了很多。
各大家族和门阀势力,早就把地方经营的滴水不漏了。现在猛的更换制度,补充官员,他们在地方上的话语权肯定受损,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虽然众议院的制度,可以让他们这些世家门阀,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