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今天这样的上任仪式,算是清廉无比了,接受了一番的反腐教育,汇报了思想,直接到江宁县县衙去了。
  表面看,府尹王道直很是廉洁,可真实情况,绝非这么简单,按说唐海泰和东林四公子,不管通过什么途径贬损自己,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想着给自己下马威啊,没有这个道理,自己威胁不到王道直,王道直作为三品官员,也没有必要与自己这个刚刚上任的六品知县较劲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苏天成暂时想不到。
  苏天成离开之后,王道直神sè有些严肃了。
  按照惯例,他至少要安排府衙,准备酒宴的,可他没有这么做。
  皇上的密旨,早就到了,这封密旨,是直接给他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密旨,他没有安排酒宴。
  在官场上这么多年了,他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密旨,本来密旨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只要没有在邸报上面反映出来的事情,都是所谓的密旨。可牵涉到用人方面的密旨,就不简单了,要知道,皇上关心的地方官员,基本都是四品以上的知府。
  密旨的内容不是很复杂,可有一句话,他有些不明白,那就是放权。
  江宁县和上元县,是南京城内的两个京畿县,也是顺天府辖下最为重要的两个县了,这两个地方的一举一动,应天府都是很关心的,包括兵部尚书唐世济、镇守太监王振,也时刻注意这里的情况,南京京营的东京大营和西京大营,都是在江宁县辖区的。
  历来的江宁县知县,也是受到了重用的,苏天成的前任,就调到京城去了,进入了户部,做郎中去了,正五品的品秩。
  这两个地方,也是应天府高度关注的地方。
  应天府管辖的,虽然有八个县,但最大的关注点,还是在上元县和江宁县。
  这两个地方,各有特sè,上元县是不用说的,皇城、六部、都察院以及应天府,都在上元县的辖区之内,江宁县地方广大,商贾很多,田地同样很多。
  两个地方,因为地势特殊了,历来都是收到关注的,毫不客气的说,在大明1138个县中间,上元县和江宁县,是排在前面的。
  皇上在密旨中间,提出来放权的意思,难道是说要多多支持江宁县的工作。
  因为地方特殊了,上元县和江宁县,受到的掣肘,也是比较多的,关注这里的,有应天府,还有应天巡抚,包括六部和镇守太监,有着很多的上级,任何的一级,说出来的话语,知县都是要注意的,有些时候,上级的意见相互矛盾了,知县夹在中间,无所适从,往往耽误了好多的事情。
  最大的麻烦,还是在诸多的官宦子弟。
  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员,变动的不多,很多都是因为年纪大了,或者是遭受了排挤,到南京来了,好些年都不会调整的,时间长了,跟随来的家眷和后人,慢慢适应了南京城的繁华,在这里生根了。
  不要看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员,权力没有多大,但大部分官员,背后的关系都是不简单的,而且,兵部和户部的官员,调整的频率大一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到京城去了,而且可能直接进入六部或者是内阁,成为显赫一时的宰辅。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有人得罪他们了。
  南京属于繁华之地,也是高消费的地方,凭着那点可怜的俸禄,想要体面的生活,难度是很大的,穷则思变,好多的官员,不好直接出面,他们的子弟,就出面和商贾纠结在一起,利用方方面面的关系,赚取银子。
  这种情况,已经有些普遍了。
  上元县和江宁县,属于富庶之地,可每年都不能够按时上缴赋税,县衙的衙役、税丁,和龟孙子差不多,生怕不小心,得罪了那个有势力的商贾,丢掉饭碗是小事情,进入大牢就冤枉了,反正收不上来税赋,责任在县衙,他们也没有多少的办法。
  王道直上任之后,曾经想着改变这种状况,可惜作用不大,上下都是阳奉yīn违,这牵涉到了众多官员的利益,谁会支持啊。
  最大的问题,是官员的俸禄实在太低了。
  王道直身为正三品的府尹,每年的俸禄,也不过是二百多两银子,如果没有几千两甚至是上万两的常例银子维持,估计吃饭都是问题了。
  常例银子从哪里来啊,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还不是依靠着商贾、下级官员的供奉。
  至于说常例银子的多少,与职权是直接挂钩的,比如说南京礼部、工部、刑部、都察院等部门的官员,常例少得可怜,就是正三品的侍郎,每年能够有千两银子的常例,很了不起了。反观正六品的京畿知县,常例银子,不会少于他这个府尹。
  南京官员的两极分化情况,非常的严重,富得流油的官员有,穷的生活难以为继的官员,也是不少的,任何一任的应天府府尹,刚开始上任的时候,都是想着改变这种情况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适应了,承认了差距的存在。
  富裕的官员,手里有权力,权力能够变成银子,肥上添膘,没有权力的官员,想方设法巴结上级,结交商贾,从中得到银子,至于说朝廷应该征收的赋税,那不是自己的事情,没有谁真正的关心。
  这样的恶xìng循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大地主、大商贾的利益,吃亏的,还是农民和小商户,朝廷的赋税,根本不能够征收齐全,有些县,甚至一两银子都不缴纳,这在富裕的南直隶,看似不可想象,其实普遍存在。
  京畿的知县,没有超乎寻常的协调能力,根本不能够开展工作,上面有那么多的菩萨,随便谁说一句话,你都是要听的,不然你坐不住,也坐不稳,到头来吃亏了,还没有地方诉苦,人家要笑你,不识时务。
  王道直觉得,苏天成虽然是殿试榜眼,虽然写出来了那么多惊艳的诗句,但毕竟年轻,不过十九岁,还不及弱冠之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从政经验,皇上为什么将苏天成排到了江宁县来,这里面的道理,确实值得琢磨。
  难道说着放权的意思,就是要苏天成来征收赋税的,来改变这种恶xìng循环的。
  想到这里,王道直叹了一口气。
  皇上派如此年轻的苏天成前来,如果是想着改变南直隶的情况,那是用人不当,苏天成没有背景,至少在南直隶,没有深厚的支持,怎么可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应天府府尹都撼不动的关系网,区区一个江宁县知县,恐怕是炮灰都算不上。
  苏天成可没有想到这么多。
  郑克友确实灵活,前往江宁县县衙的路上,他就在介绍情况了。
  江宁县县衙,距离顺天府衙门有六里地,在南京城的北部位置,辖区是很大的,整个的南京城,也就是上元县和江宁县,六部以及应天府所在地,都在上元县,南京京营的两个大营,都在江宁县。
  上元县,颇有些政治中心的味道,而江宁县,有些经济中心的味道。
  江宁县一共有书吏编制一百一十七人,其中司吏三十七人,典吏四十二人,余下都是书办。至于说衙役数量,超过千人了。
  郑克友的意思,苏天成是明白的,在上元县,知县灵活了,升官是较为容易的,而在江宁县,知县灵活了,捞银子是小事情。
  至于说到书吏的编制,司吏和典吏的人数是固定的,这就好比是几百年后的县里的局长和副局长,上面有着固定的编制,但书办就不好说了,可多可少,有些书办,上面有名册,有些书办,县衙掌握就可以了。
  衙役的数量,根据县里的实际情况来,偌大的江宁县,又是京畿之地,治安任务是很重的,依靠巡检司衙门,不是很现实,必须要扩大衙役的队伍,再说了,征缴赋税,也是衙役的任务,县衙的司吏、典吏和书办,多半是不会亲自去做的。
  有意思的是,书吏都是有俸禄的,衙役没有俸禄,依靠着可怜的补助生活。
  一句话,书吏是国家的正式工作人员,衙役是临时工,苦事累事都是临时工去做的,出现了问题,也是临时工承担责任的,这样的态势,延续到几百年之后,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多大的稀奇,要怪就怪自己的命不好。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任'

      半个时辰之后,众人来到了江宁县县衙。
  大明府州县衙门的格局,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京畿县衙门,门口有两个石狮子,江宁县的两个石狮子,比起应天府衙门的,小了一圈,好像是府衙两个狮子的弟弟妹妹了。
  县衙的门口,依旧站着两个军士,看上去无jīng打采的。
  郑克友快步走到了前面,大声吆喝了。
  “江宁县新任知县苏大人上任了。”
  两个军士一激灵,看着好像是从天而降的一大帮人,立马醒悟过来了。
  苏天成在所有人中间,气势也不一般,无疑就是新任的知县大人了,不过看上去,太年轻了一些,江宁县的知县,还没有见到这么年轻的。
  两个军士没有迟疑,立马跪下了。
  “属下恭迎苏大人。”
  “起来吧。”
  苏天成开口说话了,两个军士终于相信,这位年轻的出奇的英俊小伙子,就是新任的知县大人了。一人军士飞快的跑进去,大概是去禀报了。
  苏天成没有耽误,直接进入了县衙。
  江宁县县丞卢天明正在办公,前任知县大人离开了江宁县,高升了,到京城户部去了,离开了接近一个月了。主薄也在前几天更换了,前任的主薄,调到了南京的工部去了,新任的主薄渠清泽,还在熟悉情况。
  县衙里面的事情,必须要处理的,江宁县是京畿县,不可能有人来暂时署理知县职务的,何况江宁县辖区那么大,事情太多了。
  好在新任的知县苏天成今rì到任,终于熬出来了。
  苏天成的名气,卢天明是知道的,山西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榜眼,写出的好多诗词,广为传颂,这样的人,文采是不用怀疑的。
  卢天明仔细看过了邸报,他感觉到奇怪的是,苏天成是殿试榜眼,按说是应该进入翰林院的,为什么外放到江宁县来啊。
  再说了,苏天成不过十九岁的年纪,似乎太年轻了,派到江宁县担任知县,是不是有些草率了,至少缺乏经验,须知江宁县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远非普通的县能够比较的,在这里担任知县,需要处理不少棘手的事情。
  江宁县是京畿县,官员的品秩悬殊是有些大的,知县是正六品,可县丞仅仅是正七品,主薄是正八品,和其他的县有些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权力的不对等。
  知县的权力是很大的,做出来决定的事情,县丞和主薄,不会提出来什么反对意见。这种情况,就好比是几百年之后,地方党委负责人,兼任上一级党委常委的意思,负责人的权威当然就不同了。
  军士进来报告的时候,卢天明正在仔细的审阅材料,听闻知县大人到了,他连忙走出房间,快步朝着大堂走去,边走边要求军士,赶快打开仪门,同时通知在衙门里的所有官吏,出来迎候知县大人。
  “下官卢天明,江宁县县丞,拜见苏大人。”
  “卢大人不要客气了,今后我等一次共事,多多关注。”
  “此乃本官职责所在,不敢有误。”
  看见苏天成,卢天明的第一印象,就是沉稳,但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来了一种不慌不忙的气质,辅之儒雅俊朗的容貌,好像是成竹在胸。
  卢天明迅速收起了内心的小九九,这个知县,估计是很厉害的。
  主薄渠清泽也匆忙赶出来了,给苏天成行礼。
  在这样的公开场合,渠清泽当然要注重礼仪了。
  看见江宁县的县丞和主薄都过来了,郑克友开口说话了。
  “卢大人、渠大人,苏大人今rì上任了,下官觉得,是不是要交印了。”
  卢天明忙不迭的说好,苏天成上任,重点就在于接官印,这是权力的象征。
  官印作用重大,知县的权力,几乎是通过官印表现出来的。
  比如说知县审案子,下结论了,文书上面要加盖官印,才正式生效的,任免县衙的书吏,空口无凭,见到了官印,表示上任了,处理诸多的民生,见到官印,就可以具体办理了。
  官员的官印,一般都是官员的心腹保管的,万万不能够出现差错,如果不小心遗失了,官员也是要被治罪的。
  官印的大小有严格规定,皇帝的玉玺是最大的,玉制的,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印,包括布政使司衙门的官印,悉数都是用黄金制作的,知府以下的官印,全部是铜印。
  就说这江宁县的官印,方二寸二分,厚三分五厘,换做几百年以后的数量单位,也就是七厘米的正方形,官印带上把手,高度为九厘米。
  大明朝所有的官印,都是铸印局统一负责造出来的。
  官印其实不是很大,和几百年之后的公章差不了多少。
  县衙发布公告的时候,印章看上去硕大无比,那是印刷的时候,放大了官印,若是这么大的官印,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盖得动的。
  除了接印的事情,还有就是官服了,前任知县离开之后,会留下一套公服和一套常服,至于说朝服、祭服和赐服,肯定是不会留下的。
  朝服主要是上京城参加大朝穿戴,一年到头,知县也难得到京城去一次的,更不用说什么上朝了,这朝服不过是摆设,但也说不定,万一皇上哪天抽风了,想着见你了,用得上,特别是江宁县这样的地方。
  祭服是一个道理,但祭服每年都是要用一次的,知县在特殊的rì子,祭拜祖先,包括祭拜上天,就需要穿上祭服了。
  至于说赐服,没有人谁敢自己做,这是皇上赐予的,自己去做,除非不想要脑袋了。
  这官服,说到底,都需要重新去做,每个人的身材是不一样的,只能够是量身定做,做官服也有专门的店铺。这类的店铺,官府授权之后,才敢做的。
  每个官员上任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官印,第二件事情,就是做官服了,完成了这两件事情,其余的事情慢慢来。
  印章暂时由卢天明保管,封存在县衙的库房里面,知县没有到的时候,谁都不敢用这个印信的,否则遭遇弹劾,是一定要丢乌纱的,闹的不好,还要到大牢里面去,知县没有上任,遇到了紧急的事情,先行办理,不忙着加盖印信。
  这段时间,卢天明一直都有些战战兢兢的,他是七品的县丞,做梦都不可能接任正六品京畿知县的,所以保管印信也成为了苦差事,生怕出现一点点的差错,如今新任知县苏天成来了,他可以移交了,也了却这个心头大患。
  一行人来到了县衙的库房,库房在二堂到三堂的中间,左边是库房,右边是账房。这个库房,主要保管公文之类的东西,类似于几百年后的档案局,至于说存放金银财宝和粮食的库房,有专门的地方,有专人把手。
  接过了官印,苏天成不是很在意,顺手递给了身后的苏俊。
  苏俊的感觉就不同了,拿着官印,脸sè有些发白,小心翼翼的护着,生怕弄脏了,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衙门的官印。
  王大治也是很注意的,用眼神示意,立刻有四个护院,将苏俊围在了中间。
  库房里面留下来的官服,苏天成根本就没有看,他是六品官员,官服的颜sè是青sè,胸前的补子是鹭鸶,这些都需要重新去做的,至于是开支,从专门的家伙银里面支付。
  忙完了一切的移交事宜,苏天成笑着开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