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安排了,恐怕没有时间在这里聚集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沧州血战(2)'
大明朝廷与后金的风俗不一样,特别是在朝廷上的时候,大明朝廷的官吏,能够见到皇帝是很不简单的,也是很不容易的,要想在皇帝面前说话,就更难了,但后金的情况不一样,不管是什么身份,想要见到皇太极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内心有什么想法,尽可以说出来,不用担心受到责罚,同时后金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朝廷内的大臣之间,很少有相互算计的情况,一般都是为大局考虑的,这也是因为后金正处于上升期,目的是为了统一中原,从一个弱小的游牧民族,想要统一中原,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满人权贵只能够是采取礼贤下士的态度,大明朝廷就不一样了,且不说论资排辈的问题,仅仅是朝廷之内的党争,就令人喘不过气来了。
所以多尔衮要说话,就算是陈新甲布置了,他也是要开口的。
多尔衮的汉语说得很是流利,这令陈新甲和王道直都感觉到吃惊,也有一丝丝的担忧,看样子人家对朝廷是了解的,汉语都说的这么流利,看看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除了知道后金鞑子骁勇之外,还能够知道什么,压根就瞧不起人家。
多尔衮对陈新甲的作战部署表示了赞同,对于选定的设伏和决战的地点,也没有多大的意见,只是对于十万大军埋伏在山谷之中各自作战的方式表示了怀疑。
多尔衮一针见血的指出来了问题所在,这么重大的战役,几乎是决定性质的,十万大军居然分为了两个部分,各自为战,若是江宁营选择其中的薄弱环节。岂不是能够一举突破大军的合围,而且还能够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万一明军和满八旗相互观望,都想着对方折损实力,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岂不是导致惨败。
陈新甲和王道直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们岂能没有想到这一点,可战场上的总指挥,陈新甲是不敢放手让多尔衮去指挥的,毕竟十五万大同边军,若是临战的时候,完全交给多尔衮去指挥,谁知道多尔衮会不会保存实力,让大同边军在前面厮杀,自己得渔翁之利。可这么大的战斗,交给王道直指挥,确实说不过去,王道直从来都没有指挥过真正的战斗,将这么重的责任压在一个从来没有指挥军队打战的文官身上,有些儿戏了。
陈新甲虽然是总指挥,但也不可能冲锋陷阵,只能够是遵循运筹帷屋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要求。能够冲锋陷阵的也就是多尔衮了,从这个方面来说。交战的时候,总指挥只能够是多尔衮。
但这样的决定,陈新甲是绝对不敢做出来的。
可多尔衮提出来了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人家可不是大明朝廷的大臣,上面说几句话。只能够是默默的照办。
无奈之下,陈新甲提出来了,自己指挥大军协同作战,也就是说,陈新甲将要直接上前线去指挥。多尔衮和王道直两人,服从陈新甲的指挥。
如此的布置,表面上看是不错的,但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当然是陈新甲本人的问题,陈新甲不是武将,不过是文臣,当年在辽东虽然指挥了大规模的战役,但也主要是在指挥的岗位上,不可能上阵杀敌,这就令陈新甲不可能完全掌握战场上的局面,临济决断,其实所谓的指挥,也就是在中军帐里面,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把握机会是最为关键的,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失去战机。
第二个问题,协调剩下的十万大军,也就是预备队的问题,一旦战场上面出现了诸多的有利时机,十万大军就要压上去,巩固胜利的果实,这需要临阵的指挥官根据战场的形势,做出来准确的判断,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指挥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睿智,从这两个方面来说,陈新甲是不合格的。
可陈新甲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居然被多尔衮接受了,而且多尔衮很是爽快,少有的对陈新甲表示了敬佩,这令陈新甲很是奇怪了,自己是多尔衮的手下败将,居然得到了称赞。
其实这是陈新甲不明白,多尔衮长年在战场上厮杀,对于战役部署等方面,是特别敏感的,陈新甲的部署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很不错的,几乎是完美的,选定作战的地点以及选定伏击的地点,都表现出来了不一般的成熟和睿智,从这个方面来说,多尔衮是心服口服的,打战不是儿戏,陈新甲来到了沧州之后,派出斥候四处侦查,而且让满八旗驻扎在山谷之中,做好了保密工作,甚至沧州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距离州城不远的地方,驻扎有满八旗的军队,这些安排,大小的方面都考虑到了,多尔衮自然认为,陈新甲是非常不错的统帅。
多尔衮服从这样的安排,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范文程和贾基涵的影响,多尔衮与汉人打交道的时间不是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范文程了,尽管说他对范文程非常的不感冒,但范文程的能力,多尔衮是清楚的,皇太极经常说了,汉人的能力比一般,从单个的比较来说,肯定是强于满人的,尽管满人在后金是绝对的上层,汉人在后金只能够是奴隶的身份,可个人的能力方面,多尔衮是认账汉人厉害的,想想范文程为皇太极的出谋划策,每一次都是真正见到了实效的。
多尔衮受到的影响是很大的,内心里面对汉人是佩服的,当年的范文程不过是汉人之中的秀才,人家陈新甲可是进士,学问高太多了,肯定比范文程厉害的。
至于说陈新甲曾经在辽东的战败,多尔衮不是特别的在意,他一直都认为,汉人的军官绝大部分还是不错的,只是下面的军士战斗力太差了,不堪一击,就算是最为厉害的军官来指挥这样的军士,也不能够避免失败。
江宁营就是很好的例子,军士厉害,加上军官的正确指挥,与满八旗、汉八旗的几次交战,都获得了全胜。
相关的事情很快就决定了,陈新甲统一指挥这一次的战役,根据斥候勘察的地形,中军帐设在了其中的一处山峰之上。
商议决定之后,陈新甲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实地去踏勘。
他的这个举措,再一次令多尔衮佩服。
多尔衮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大明朝廷里面是有人才的,这次的战役之后,回到沈阳,他要向皇太极及时的提出来建议,进攻中原的步伐一定要加快,不能够采取静观其变的办法了,大明朝廷有不少的人才,若是让这些人都被朝廷所用了,大清国想要征服中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了。
多尔衮和王道直陪着陈新甲实地踏勘。
山谷四周,早就是戒备森严了。
站在山峰之上,陈新甲手拿望远镜,朝着四周观看,这里地方确实不错,距离交战的山谷不过五里地左右,因为地势很高,能够清楚的看见大部分的战场,这也就保证了能够准确的把握战局。
多尔衮和王道直对这里都表示满意,认为在这里设立中军帐,是很不错的选择。
多尔衮回到军营之后,陈新甲和王道直两人慢慢朝着沧州州城而去。
一路上两人议论了很多,主要还是说到多尔衮的,从刚开始接触,他们一直都非常关注多尔衮,这个在后金和大明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从多尔衮的身上,两人都感觉到了霸气,那当然是从战斗厮杀之中磨砺出来的,至于说多尔衮率领的五万大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陈新甲和王道直都不是很清楚,他们也不能够进入到满八旗的军营之中去的,因为粮草都是自行负责,他们找不到理由到满八旗的军营去。
因为苏天成的造反,明军居然和后金鞑子联合作战,这种看起来荒唐的事情,真真正正的发生了。
在王道直的面前,陈新甲说出来了自身的担忧,后金鞑子的战斗力的确是不错的,在辽东的时候,他有过亲身的体验,可面对江宁营军士的时候,后金鞑子是不是会竭尽全力,还是在遭遇一点损失之后,就全县撤退,要知道沧州等地,集中了十五万大同边军,到时候和江宁营军士作战了,是抽不出来精力管辖其余事宜的,万一后金鞑子开始在北直隶一带劫掠,甚至是直接威胁到京城了,那这场战斗就不用继续下去了。
王道直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来后金鞑子与江宁营军士交手之后,就算是想着撤退,也没有那么容易的,江宁营军士岂会放过追杀的机会,二来这次后金鞑子与朝廷的联合,是后金的皇太极直接提出来的,唇亡齿寒的道理,皇太极非常清楚,所以多尔衮一定会竭尽全力的,至于说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必须要好好把握,明军与满八旗都不能够想着各自的利益,一定要竭尽全力作战,这样才有击败甚至是击溃江宁营的机会。(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沧州血战(3)'
苏天成已经预感到了,在沧州或者是天津,将有着一场残酷的战斗等候江宁营,这倒不是他的未卜先知,从南京出发的时候,江宁营是兵分两路的,一路由洪承畴率领,直扑北直隶,目的是拿下大明的京城,另外的一路是卢象升指挥,占领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地,特别是山西,作为苏天成的家乡,在众多文武大臣的眼里,是有着特殊地位的。
卢象升带领江宁营,很快就占据了河南府,甚至攻打洛阳和开封也没有遭遇到太多的困难,按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引发大明朝廷巨大震动的,毕竟河南紧靠着北直隶,但大明朝廷就是没有多大的反应,好像是听之任之了,这很不正常。
苏天成和众人商议的时候,制定的另外一个策略,就是以卢象升率领的江宁营大军,吸引朝廷的注意力,让朝廷不得不同样的兵分两路迎战,这样便于江宁营各个击破,逐渐的剿灭大明朝廷的军队,最终攻打京城的时候,大明朝廷无力抵抗了。
既然卢象升没有遇见大的麻烦,这就说明了,朝廷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北直隶来了,而且矛头也是直接指向进军北直隶的大军的。
江宁营的将士,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骄傲的情绪,这也是因为明军不堪一击,说起来从山东出发的时候,在福建和浙江的战斗,包括在南直隶的战斗,除开在福建的时候,遇见的富豪的护卫,还有着不错的战斗力,明军简直就是一塌糊涂,所有的战斗都没有什么悬念。从开始就能够想到最终的结局,这里面唯有一个例外,那就好黄得功率领的大军,可惜战斗依旧没有能够持续多长的时间,黄得功率领的大军,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到了最后,军士也没有多大的斗志了。
出现这样的骄傲情绪,怪就要怪明军不行了,苏天成虽然多次强调了,甚至在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军官之中,多次做出来了严厉的强调,但这不能够根本扭转目前的态势,江宁营将士的斗志非常的高昂,相信能够一路直接打到大明京城去。而且皇上和他们在一起,这就更加的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了。
士气高昂是好事情,但也要分清楚情况,若是过于的轻视对手,总是有吃亏的时候。
苏天成曾经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明军与后金鞑子的联合作战,如今变为了现实,通过方方面面的情报。他已经知道,进入关内与明军联合作战的。是后金的睿亲王多尔衮,率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五万大军,这引发了苏天成的高度警觉。
多尔衮已经是后金最为骁勇的亲王和将军了,麾下的正白旗也是最厉害的,尽管说镶白旗曾经遭受过江宁营的重创,但在江宁营的包围之下。能够保证不遭遇被歼灭的命运,这就说明战斗力很是不错了。这还不是最为主要的,关键是后金的皇太极,派出了多尔衮,来联合明军作战。说明皇太极是讲江宁营视为最大的对手的。
大同边军的战斗力也是可以的,至少比左良玉麾下的大军要强很多的,毕竟长期驻扎在边关,而且大同边军和江宁营有着不少的交集,部分大同边军的军官,甚至在江宁营接受过培训,也是有着一定的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的。
若是明军和后金鞑子拼劲全力了,这场战斗就充满悬念了。
苏天成曾经设想,也许明军和后金鞑子都会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力,想着让对方来拼命厮杀,自己躲在后面得利,但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他否定了这样的分析,毕竟江宁营已经进入到北直隶了,明军若是继续保存实力,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一旦京城被拿下了,大明朝廷也就彻底覆灭了,军队保存实力就是笑话了,至于说后金鞑子,既然派出了多尔衮,就是真的想着与江宁营厮杀的。
面对的形势很是严峻,但江宁营的将士,依旧是毫不在乎的,以为在沧州或者天津的战斗,会和以前一样,将士冲锋之后,不要多长时间,明军就会彻底垮掉,至于说后金鞑子,大不了以主要的精力来和他们厮杀。
大军来到了半壁店。
这个半壁店,可不是几百年之后的那个半壁店森林公园,这里隶属于沧州,距离沧州州城不足一百里地了,位于南皮和沧州之间。
苏天成觉得有必要将内心的所思所想说出来了,必须要让洪承畴等人引发高度的重视,他特别担心的是贺人龙、刘文秀等人,因为接连的胜利,贺人龙等人的斗志可以说冲到天上去了,整日里想的就是早就和明军作战,得知明军与后金鞑子联合作战之后,贺人龙等人不仅没有警觉,反而更加的高兴,认为这一下厮杀可以痛快一些了。
临时搭建的营房里面,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的军官都在这里。
洪承畴和渠清泽一左一右站在苏天成的身边。
苏天成的面容很是严肃。
“江宁营将士士气高涨,诸位也是斗志昂然,这本来是好事情,朕不应该泼冷水的,可朕不得不召集诸位,特别做出来强调。”
“俗话说的好啊,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此次明军与后金鞑子联合作战,恐怕是不同于一般的决定,这说明大明朝廷已经有了生死存亡的感觉了,大半年的时间,江宁营接连拿下了福建、浙江、南直隶乃至于南方绝大部分的地方,几乎没有遭遇到什么特别的抵抗,由此不少的将士,包括诸位之中的某些军官,认为明军是不堪一击的,朕甚至听到了,有人说要到大明的京城去过春节了。”
人群之中传出来了笑声,但苏天成没有笑。
“看来朕说的是对的,有这样的思想是不错的,朕不能够反对和驳斥,可朕需要让你们有清醒的认识,要知道,朕和你们面对的是三十万大军,其中有五万后金鞑子,十五万大同边军,这些军队的战斗力是不弱的,可进入北直隶的江宁营,只有十万大军,而且诸位应该清楚,因为南京需要保护,有几万大军留在了南京,这十万江宁营将士,有三分之一是后来收编和扩充的,战斗力是不可能与以前完全比较的。”
“两相比较,朕就有些担心了,或许你们之中会有人说了,这等的关键时刻,不能够灭掉了自家的士气,涨了对手的威风,但朕不得不考虑,这里是北直隶,不是南方,朝廷在这里的基础是比较牢固的,相反,朕和诸位,在这里不一定能够得到太多的支持。”
“朕不惧怕三十万大军,朕相信江宁营将士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但朕不希望遭遇到惨重的损失,朕不希望在沧州遭遇重创,故而朕需要提醒诸位,一定要引起高度的警觉,绝不能够有轻敌的思想,否则没有机会后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