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撒合笑着点头道:“这个请您放心,我的长子,有很大可能继承克烈部的汗位。他的妻子,将来也很可能是克烈部的可敦,就算我的长子不能继承汗位,将来也必定是一个部落的首领……”
“他是个强壮而又聪明的小家伙,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妻子受委屈的。”
赵石笑道:“图撒合,我相信你的话比金子都真切,但跟我说这些没有任何用处。你要让皇帝陛下以及新娘的父亲觉得,将女儿嫁给你的儿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才能促成这场联姻,你明白吗?”
图撒合其实很不明白,到底该怎么取悦大秦皇帝陛下以及新娘的父亲,但他此时无法再说其他什么了,他想,也许过后可以找自己的妹妹商量一下,应该能得到她的帮助才对……
之后赵石一边跟他们饮酒,一边问道:“乃蛮人以及蔑儿乞人的使者也来了吧?”
不鲁黑台点头,但无论是乃蛮人还是蔑儿乞人,跟鞑靼人的关系都不很融洽,即使已经在天神的注视下,成为了盟友,但曾经的仇恨,并不那么容易消弭。
其实,鞑靼人的存在,简直就是蒙古人天生的盟友,在另一个时空当中,鞑靼人确实也在没有任何反抗的情形之下,便投靠了成吉思汗。
但如今嘛,他们却和曾经的敌人结成了同盟,这对于直爽的草原部族来说,真的很具有讽刺意味。
所以不鲁黑台的话语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轻蔑,“他们来到这里,是请求大秦给予恩赐的,鲁乌尔阿拔很想成为乃蛮人的大汗,至于蔑儿乞人,则想得到更多。”
图撒合对蔑儿乞人和乃蛮人同样没有任何好感,因为克烈部一直以来都在和他们作战,仇恨比鞑靼人还要深上许多,这个时候也插话道:“我看他们最想得到的,是大秦的承认,赐下金刀银铠,在盟约中写上他们的名字吧?”
之后,图撒合转头注视赵石道:“蔑儿乞人在东北草原上,从来都有着无信的名声,您应该警惕他们,不能同意这样荒诞的要求。”
赵石收敛了笑容,正色道:“蔑儿乞人曾在我的战旗下作战,他们派出了自己能派出的所有战士,向我表达了足够的忠诚,并用党项人的鲜血,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要求,大秦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图撒合有些愤怒,但在赵石面前,他不敢表露出来,只是闷声道:“您会后悔的,蔑儿乞人从来就是草原上的秃鹫,哪里有腐肉,他们就冲向哪里,跟他们成为盟友,总要小心背后射来的箭矢。”
赵石笑道:“我知道蒙古诸部跟蔑儿乞人是世仇,就像大秦和西夏人一样,但图撒合啊,你在未来的某一天,将成为克烈部的汗王,你应该学会一些东西了,一个强大的部落,从来不会让仇恨蒙蔽了双眼……”
“东北的那位成吉思汗,好像就很能明白这一点,你瞧,现在他的麾下,不但有蔑儿乞人,而且有着许多塔塔尔人在效力,你应该知道,蔑儿乞人曾抢走他的妻子,塔塔尔人更曾毒死他的父亲。”
“但现在,他放下了这些仇恨,容许这些部族生活在东北草原,并为他作战,你看,他现在是多么的强大?”
图撒合有着自己的执拗,而且,他本来就没多少心机,所以他还在反驳,“看着吧,当铁木真遇到困厄的时候,最先离开他的人,一定就是这些跟他有着仇恨的家伙。”
对于这样像孩童一样幼稚的话语,赵石不屑于反驳,他只是轻描淡写的道:“当你遇到困厄的时候,你会发现,离开你的人会非常多,真正的朋友并没有几个。”
说到这里,他笑着举杯道:“我想说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真正的兄弟,而不是当困难来临的时候,便各自逃生的背义之人。”
实际上,蔑儿乞人会得到一定的补偿,但不会有太多的进展,草原格局已经稳定了下来,无论是鞑靼诸部,还是乃蛮人部族,或者是克烈部,都占据了广阔的草原,有着各自的势力范围。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各部应该已经稳定了下来,有着盟约的约束,中部草原上的纷争,也平息了下来。
这样的话,蔑儿乞人只能在各部的北方游荡,即便得到一些南边的草原,也无法动摇这三个部族的地位。
换句话说,他们来晚了,付出再多,也只能屈居于这三个部族之下,游离于盟约之外了,赵石本身对如今草原的格局也很满意,并不打算打破它们。
蔑儿乞人不够强大,他们早已在和蒙古诸部的战争中衰弱了下来,而且现在还处于分裂之中,尤其是,他们在草原上的名声并不好,与各部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间隙。
也许有一天,大秦需要这样一个部族来牵制乃蛮人或者克烈部,但绝对不会是现在,而如果等到蒙古诸部被驱赶,甚至是被击溃,消灭,那么草原上又将有一番动荡。
东北方向广阔的草原,也许那个时候,才是蔑儿乞人的机会,谁知道呢,当大秦统一中原,而蒙古诸部还没冲出牢笼的话,他们将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挤压,就像西夏,到时不定蒙古诸部的强大的威慑之下,就那么降了也说不定。
当然,这些过于遥远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赵石能想到这个,只因为他对蒙古诸部充满了警惕的缘故罢了。
实际上,从这一番谈话中也可以看出,草原上的格局趋于稳定,而各部都在为自己的地位而做着努力。
而蒙古人的内乱,也给了他们一个安静的休养生息的环境,这个时候,蒙古人断然不会轻易开启战端,而且,相信他们也不太容易从南边金国那里将目光收回来,从新望向广阔的西方。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邀约
两个草原大汉在晋国公府喝的大醉,索性,赵石便留他们一晚,毕竟,琴其海和达达儿真一定有很多话要问他们。
赵幽燕身有军务,所以要回去理藩院,辞去之前,终于忍不住试探道:“大帅,河东各部枕戈待旦久矣,连种怀玉那厮都有些按捺不住了,今年是不是。。。。。。。”
赵石则答非所问的道:“张佩官是不是已经到任了?”
赵幽燕摇了摇头,“末将走的时候,还未等到张将军来到河东的消息,可能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吧?”
赵石点了点头,“你回去之后,给张将军传话,让他约束众将,勤练兵甲,耐心等待朝廷旨意,河东向乃兵家重地,不可有半点闪失。”
这就是变相的说,今年河东各部可能没有临战的机会,赵幽燕不由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咬了咬牙道:“大帅,金国那边,蒙古人连年寇边,金人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如今各处纷乱无比,不如趁机进兵,收复河北。。。。。。。。”
赵石皱了皱眉,随即便问道:“这是谁的意思,是张钰的,还是种怀玉也这么想?”
赵幽燕吓了一跳,赶紧道:“请大帅恕罪,只是末将一家之言,与两位将军无涉。”
说起来,两人还是亲戚,按辈分算,赵幽燕比赵石还要高上一辈,但如今在赵石麾下日久,早已将辈分什么的抛之于九霄云外了,对着大帅。他是真心敬畏。
赵石想了想,这恐怕不是什么一家之言。就算张钰,种怀玉两人不这么想。河东许多军中将领可能也都有这么点意思。
说起来,自成武二年用兵河东,河东各部除了随赵石北上草原的骑兵之外,便少有战事了。
张峰聚率兵加入伐夏战事,抽调的是河东王览部和大同守军一部,其他各部,多数不曾稍动。
也就是说,一大部分河东精锐,至今已经歇了三年。伐夏战事结束,这些已经养精蓄锐三年的军中将领,有这样的心思并不奇怪。
赵石征战多年,对将领们的心思清楚的很,也非常理解,领兵之人,若只想着坐享太平安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么。这样的人也算不得什么将军了,领兵上阵,多数要吃败仗。。。。。。
但今年很可能发生的战事,河东这边动兵的可能不大。如今的河北,可非是以后什么天子守国门的河北直隶。
从唐时起到现在,那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汉家边地。屯兵之所在,如今河北最富庶的地方。正在大秦叛将李任权的势力范围之内。
实际上,就算朝廷有意用河东兵马进军河北。赵石也会阻拦下来,在他的谋算当中,这里很大一部分是留给蒙古人的诱饵。
蒙古人之前的内乱,已经表明了汉人在蒙古人中的地位,赵石其实很想瞧瞧,当蒙古人中间的汉人越来越多,蒙古诸部堕落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当然,这样的考量他不会跟任何人提起,阻止河东诸部挥兵河北的理由太多了,不用把这个也加入进去。
再者,当初决定伐夏的时候,他跟杜山虎也有过承诺,其中之一便是将来东边一旦动兵,河东诸部不会去抢河中军的功劳。
至于杜猛林有没有那么好的胃口,将河北吞下去,赵石也不去多管,不过现在看来,杜山虎势单力孤,没有河东,以及河洛的配合,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去碰河北的吧?
其实不论这些,杜山虎用兵向来沉稳有余,进取稍显不足,没有特殊原因,想来最多夺下太行隘口,为出兵河北做些准备罢了。
“如何用兵,朝廷自有主张,这等军国重务,种怀玉,张钰都能进言,其他人,没资格议论此等军国大事,像你们这等边军将领,说话尤其要慎重,回去之后,自省己身,不要跟其他人等胡说八道,再要让我听见这等胡言乱语,免了你的官,让你回京守城门去。”
赵幽燕呲了呲牙,不敢再说什么,径自告辞,出了晋国公府,回理藩院值守去了。
大年初四,晋国公府依旧热闹,到了初五,虽然没什么人再上门,但雪花一样的请柬飞入晋国公府中。
其中大部分都是邀约晋国公府女眷赴宴,宫中的,长安各个王府,郡王府,国公府,朝中重臣府邸,可见,晋国公府在京师中的地位又涨了一截,皇室的邀约多了起来,这也证明晋国公府主人的爵衔到了。。。。。。
这些府邸邀请晋国公赵石到府赴宴有些不妥,便转向了晋国公府的女眷,但要说其情有多殷切,也是扯淡,多数都出于同为长安显爵的礼仪罢了。
皇室们有着自己的矜持和骄傲,虽然这些府邸的主人大多没有多少实权,但皇家的脸面却不能不要,所以一直以来,这些京师皇室,对臣下的态度都是不远不近,晋国公府也不会有什么例外。
当然,这里面也有怕皇帝陛下猜忌的原因在里面,反过来说,臣下们也不愿跟这些王府,郡王府之类的府邸交从往来,臣子们更怕皇帝陛下猜疑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当然,能够有资格,也有那个愿望邀请晋国公赵石赴宴的人也不是没有,像皇长子李琼就是其中一个。
其实,这位皇子殿下的处境一直很尴尬,成武皇帝登基前后,闹的乱子实在不小,他那时只能躲在太子府里,胆战心惊。
等到成武皇帝登基,那一场变乱让成武皇帝的皇位,终究不那么安稳,所以,本来应该趁机让皇子出宫,封爵立府的事情也耽搁了下来。
这几年,朝臣们又接连上书,请求立下太子。
皇帝陛下本就有些犹豫,加上结二连三的战事,皇帝陛下索性在成武三年的时候,将原来他居住的太子府,赐给了自己的长子,又派了一些饱学之人教导,稍稍表明了一下自己的态度。
但也就只此而已了,又是两年过去,皇长子李琼既不敢肆意结交朝臣,也不敢向父皇恳请到六部任职历练,唯恐父皇恼怒之下,起了另立他人为储的心思,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原来的太子府中,熬着日子。
其实,和他父亲当年的情形差不多,皇位上的人都是年富力强,没多少早早立下太子的意思,而他父皇比他强的地方在于,当年景兴皇帝登基前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所以虽然没有立即登上储位,却能在六部中流转,增广见闻,结交朝臣,为登上储位做些准备。
不像他,他还有着几个皇弟,真要恶了父皇,储君之位很可能会旁落,因为大秦向来没有立长一说,从储位的争夺,到登上皇位,一路上必须披荆斩棘,才能最终登上那个天下瞩目的位置。
而现在,终于云开雾散,父皇要立下储位了,这个消息不是从旁人嘴里听说的,而是在乾元殿中,父皇亲口告知于他,让他好自为之,并随即命他与中书众臣商议,接见草原来使之事。
其实,自从大将军回京,献俘之礼后,入宫觐见皇帝陛下,倾谈半日,他这里便已经得到了一些含糊的消息,皇帝陛下可能要立储了。
显然,大将军赵石在乾元殿中,有了进言,或者是父皇垂询,大将军赵石只是并未反对,谁知道呢,这些宫中隐秘之事,从来不会真真切切,只要知道结果就成。
而在乾元殿上,他终于得到了父皇的承诺,一时间真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
一直忍耐到初五,才派人发出请柬,欲邀大将军赵石过府宴饮,也算他没被高兴冲昏了头,而且,还打着想向大将军讨教,关于接见草原来使之事的幌子。
这样的邀请很难拒绝,如果是景兴年间,不用犹豫,和任何除了皇帝陛下以外的皇室结交,都很危险。
但现在,情形变得复杂了许多,将来朝局跟太子殿下可能会息息相关,虽然他还是不愿搀和进皇位争夺之中去,但他现在必须瞧一瞧,这位皇长子李琼,已经长成什么模样了,于是,他便答应了下来。
还是那句老话,屁股决定脑袋,也可以说是世上不如意事十之这种说法的另一种解读。
宴席定在正月初八的晚间,离着还有两三天。
魏王府也来了请柬,请大将军赵石过府饮酒叙话,对于这位当年曾是皇位有力的争夺者,最终一败涂地,如今年纪已然老迈,教导儿子时还能摔断胳膊的魏王殿下,情面上也不好退却,肯定要走上一趟。
姻亲柳家,也来了请柬,这个就没必要再登门了,柳世源不在,府中做主的人就是他几个儿子,加上他的夫人,去了也纯是受罪。。。。。。。
还有张世杰那边,也来了请柬,他已经邀了李士芳,李师雄等人,显然,看上去虽然像是大将军赵石门下的聚饮,但这些都是文人,更像是文人聚会,他去也没什么意思。
这么想来,赵石突然发现,晋国公府好像也应该宴饮一下宾客才对。(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恼怒(圣诞加更)
晋国公府宴请宾客,赵石想了想,还是算了,宴请文臣,没多大意思,而且有点不妥,至于武人,他的旧部多数都在外间,京中人等,要不就是官职不够,要不就是不够亲近,所以没必要正式摆开宴席。。。。。。。。。
到是可以请一下亲戚。。。。。。。不过还是等明年再说,晋国公府跟京中人等牵扯太多,有违他的初衷,他也从来没想着在朝堂之上一呼百应。
这些年在京师的一些布置,多数皆为自保,到了如今,好像已经有点模样了,再进一步,怕是要引起许多人的忌惮,归根结底,他还是个军人,无心于朝堂政争。
其实自古许多领兵大将都是这么一个心思。。。。。。。。
像是三国董卓,领着西凉兵入长安之时,未尝没有扶保汉室的心理,只是进了长安之后,发现自己手握兵权,原来可以为所欲为,于是,也便有了奸臣董卓。
和他比较相像的是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