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00济州
高句丽王处斩,新罗王被俘,百济王归降,朝鲜半岛一战尘埃落定。接下来便是商讨半岛未来的统治问题。
在这方面,栾奕并不想对半岛像匈奴那般采取殖民式管理,毕竟无论高句丽也好,新罗、百济也罢,国情与匈奴大为不同。作为一个老牌的草原帝国,匈奴人有着一套独特的,明显有益于帝国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草原文化,这些习俗和文化已经烙印在草原人的骨子里,若想将其扭转和重造需要耗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
这些种族上的差异就奠定了他们与帝国格格不入,因而栾奕并没有直接将他们并入帝国,而是让他们以殖民地——属国的形式游离于帝国的外围,并在属国的位置上通过宗教、教育、商贸交流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接受中原文化,并早日在思想上、习俗上和情愫上与帝国达成一致。
与匈奴人相对的,高句丽、新罗、百济都是农耕国家。其中高句丽自西汉就是大汉领土的一部分——高句丽县,后来在王莽时期他们才**出来。百济、新罗的创立者最初都是高句丽县中之人,后来扯起大旗,分别占据半岛南面东西两边,这才创出了百济和新罗。
所以,朝鲜半岛三国与帝国相比较,虽然语言和习俗略有不同,但无论是意识形态、道德操守、法律条规、建筑风格都跟帝国十分相似,即便略有差异,处于强势的帝国很容易就能将之同化,捋顺到帝国想要的步调上来。
想到这些,在与群臣经过一段时间商讨过后,栾奕决计将高句丽、新罗、百济彻底并入帝国,成为帝国领土。朝鲜半岛自此更名为济州下辖高句丽、新罗两个郡,以及百济王国共三部分。
百济国王此番献关有功,出于道义栾奕没有摘去他的王冠。而是亲自为他加冕,册其为百济王。与蔡琰的智德皇后之位一般,百济王只接受了册,得了个百济王的名,并享受国王待遇,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权柄。百济王国实际上与陈留国一样,只不过就是神圣华夏帝国境内的一个小藩国。王国的实际统治者其实是丞相,丞相由帝国调派,下级行政体系由百济本地官员和帝国调派来的官员共同组建而成。
高句丽和新罗则与帝国其他郡县一样,郡令由帝国人出任,辅以翻译协同。下级长史、书记或县令主要由百济、高句丽、新罗人出任,帝国只派驻些许官员予以技术指导。各县新建教堂里的神官皆由帝国派入,待地方信徒增多以后,再尝试从地方临时征召。
地方军队四分之一由帝国派驻,余下部分从当地招募。
政策方面,由于济州刚刚经历了战火,且随着高产作物在江南成功试种,帝国粮食连年丰收仓禀殷实,国库丰韵,所以一时半会儿用不着济州这点税收。
所以,帝国免除了济州未来五年的所有税收,这不但对济州百姓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对帝国的商贾而言亦是一则喜讯。
正所谓有奶便是娘,济州百姓深知无税状态下幸福的生活即将来临。前些时日他们还在为帝国的无端入侵心怀怨言,一听税收取消,态度当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虽说没对帝国感恩戴德,但心里的怨气却也消失了个七七八八。
对于帝国的商人而言,税负一直是他们谋取财富的桎梏。
诚然,随着最近几年各地教会依据上意纷纷开展了普法教育,“有国才有家”的思想深入人心,富贾和门阀们知道只有缴纳了税负帝国才能圈养军队保护他们的土地、财富和家人,帝国需要他们的税负来发展壮大,只有帝国强盛了,他们才能能力和机会去赚取更多的财富和享受更加安定的生活。反之,他们只会成为受外族人欺凌的可怜虫。
这些话富贾门阀都理解,可是出于人贪婪的本性,仍无法彻底抹除他们对少交或者不交税负的渴望,只是碍于典律管控的实在严格,才没能将偷税漏税的想法付诸实施。
所以,济州免税五年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了帝国广大商贾趋之若鹜般的追捧。
免税政策还未施行,部分商会便打起了小算盘,“济州的棒槌(人参)和香料可是帝国紧俏的商品啊!”
“是啊是啊!”
“德先,你别光点头。快说说,你准备做点什么?”
表字德先的那个人端着茶盏,撇去浮在上层的茶花,抿一口茶水得意洋洋道:“我就是个倒腾茶叶的,还能做什么?我寻思着明年清明下了新茶,运一批去百济看看情况。”
“那感情好!我想运批布料过去。”另一名商贾插话道:“到时候咱们可以结伴。虽说眼下事态好,可保不准济州那边还有山贼什么的。咱们作伴,人多,车多,相互间也好有个照应。”
闻言,众人纷纷附和,提议组团去冀州掘金。
德先摇了摇头,虚抬右手止住众人嘈杂的话语,“都圣元年,诸位做生意怎么还用那些老套路,动不动就驴啊马啊车啊!”他摆出一副高神莫测的模样,道:“我家族弟在军中当差,听他说陛下今岁出征济州是从海上过去的。”
“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率先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这让德先很是得意,“上千艘大船呢!运了好几万帝国勇士直接杀到百济城下,把百济国王吓的呀……屁滚尿流。”
“这事我也听说了。”有人附和道:“大军离港的时候,很多东莱百姓都亲眼看见了。这事儿在青州传开了,我前些天路过青州时听说的。”那人又道:“不过这事儿跟咱们做买卖的又有什么关系?”
“什么关系?关系大了!”德先得意一笑。
“哎呀德先,你就别卖关子了。到底什么关系?”
德先收拢兴奋的心情,又抿一口茶,才说:“陛下既然能穿过大海,运送兵马。咱们同样可以运送货物啊!与人背马驼不同,水运既省人力,又省时间,运载货量还大,一趟下来赚的钱财至少多两三倍,何乐而不为。我都想好了……”他抽了下涎到嘴角的口水,接着道:咱们可以先将货物沿陆运运到运河,再租队船运去东莱。随后从东莱入海船……”
“等等……”方才那位号称刚从青州回来的商人插嘴道:“我想起来了。我从青州回来的途中,听说帝国东莱船坞除了制造战船,还开始制造一种民用的运输海船。当时我没多想,也就没去盘问。不过倒听说青州那边的几个商会对此很是热衷,订了十艘大船。如今听德先这么一说才明白,青州的那些商会这是要用海船开展贸易啊!”
德先闻言大急,“你这个短视鬼,怎么不早说?这下完了,让那帮青州人抢先一步,咱们的东西卖不上价去了。”
“那可怎么办?”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德先急的团团转,“赶紧派人去青州,问问船价,另外交上钱明年谷雨前后能不能提到船。还有逍遥津船坞那边问问他们能不能造在海里行驶的大船。对了,还有杭州,听说帝国在那里也建了座大型船坞……看看他们那里有没有劳什子民用海船,如果有一并问问。咱们得货比三家!”
“对了!咱们还需要会航海的水手。你们谁有熟悉的帮手,老子出高价聘了。“帝国徐州商会登时乱成了一团。
圣元二十三年开始,由海行楼船改装的海船成了最受帝国商人热捧的产物。
考虑到海船价格不菲,栾奕特令各大船坞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对外出售海船。这样一来,大大扩大了海船的购买群体。让部分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也有了购买海船的能力。
他们可以用地契做抵押,在支付相当于船价十分之一的圣券后,便可将海船开回家,利用海船在海上贸易中获得巨大利润后,再于次年支付另十分之一船款,十年之内全部付清。
当然,期间船坞将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信贷费用。
优惠的售价引来了如潮般的订购者,青州、徐州、齐州、豫州、扬州……甚至连羌族自治州牢姐羌的头领老苦冬都定了五艘海船,扬言要把羌族的优秀产物运到海外去。
帝国东莱、逍遥津、杭州三大船坞马力全开,加班加点生产,于次年初春将首批一百二十艘海行楼船交付到各大商会手中。
一时间,帝国的商人们沸腾了。勤劳的蚂蚁一般将帝国丰富产物运送到海边港口,茶叶、琉璃、家具、丝绸、农具、金银饰物相继登船。港口上人头涌动,骡马齐鸣,百艘海船相继杨帆,驶向济州。
一座座帝国商贾开办的奢华的商铺和工坊在济州树立起来,为济州的高句丽、新罗、百济穷人带来难以计数的工作机会,济州百姓的荷包瞬间充盈起来,并掉过头来用余下来的收入享受生活。
在富有的帝国商人带动下,济州的商业繁荣度直线上升,并迅速脱离贫困,向世间乐土方向发展。
501强国之本
由于语言、习俗和文化的差异,济州各地官署在执政的初期遇到了重重困难,很多地方百姓,特别是那些富户、贵族对官府的新政策和方针既不理解也不执行,致使济州民生陷入混乱。好在后来各地教堂先后建立起来,在神仆努力下教会内信徒日多,借助信仰的力量和信徒们的号召力,济州各族百姓的思想日趋与官府达成一致,社会秩序日趋良好。
正所谓政权有边疆,宗教无国界,栾奕有理由相信,圣母教作为一种具有极强传播力的文化载体,在他的影响下济州人的思想很快便会寄托到教堂之中,成为与终于有着相同信仰、习俗和语言的神圣华夏帝国人。
济州诸事尘埃落定,栾奕也该班师回京了。回乡这次出征收获不可谓丰盛,先是将匈奴逼为帝国的属国,后来灭了鲜卑,最后又开拓了济州。塞外草原一举平定,这也就意味着从今以后,帝国再也并不比担心草原民族的入侵问题,帝国的北疆安全了。
此外,帝国的领土也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几乎比战前扩大了一倍。
“什么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我栾奕的功绩远超先人。”想到这儿,栾奕难掩骄傲的神色。想到这儿,他不由诧异,为什么华夏五千年历程中,历代皇帝尽管做出了巨大努力,付出巨大代价,却达不到他所能达成的效果。
回京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结合历史和他所学过的知识,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历史上,只有实力强盛的民族才能彻底吞并弱小的民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里所谓的强盛指的可不是领土的大小,试想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领土面积并不大,却能号令诸侯,这是为什么?答案就写在史书上,文明和军力。当时的齐国拥有稷下学宫,诸子百家各地贤达在此云集,共同塑造齐国文化中心的形象。齐国借此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四方,又依靠强大的军力做后盾,这才让各路诸侯对他马首是瞻。
所以,文明和军力是强盛的重要元素,而不是领土的大小。
这一说法也可以从后世历史中得到证明。昔日欧洲列强发现新大陆时,哪个国家的领土比美洲大了?但是他们却占据了整个美洲,这正是因为欧洲人的文明和军事实力与美洲土著相比有着压到式的优势。
再比如八国联军侵华,除了美国以外,他们又有哪个国家的国土可以与大清王朝相比?没有,但是他们却用八千个人就攻占了紫禁城。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很多,但栾奕绝对不会承认华夏文明不如西方列强,所以这一因素可以在这里撇除。除了文明问题,首先,由于经年闭关锁国,大清的军力,特别是军事科技远远不如欧洲列强;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列强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大清却仍旧停留在原始阶段;第三,大清帝国长久对百姓施行苛政,致使国不思民,民不知有国。以至于鸦片战争时期,当英国舰队炮轰虎门时,驻足于海边的大清百姓看到英国舰队击沉大清的战船时竟然跟看猴戏似的拍手称赞。这样的国家焉能不败。所以除了军力、生产力,百姓对国家的支持度、热爱度也是品评国家是否强盛的关键因素。
结合认知,栾奕将强盛的元素归纳为:强大的生产力和科技,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训练有素的军队,富足的税收和仓禀,百姓对国家的支持和对君主的爱戴以及他们本身的个人素养。
相对而言,哪个国家以上几点综合强于对手,那个国家吞并另一国家的可能性就更大。
想到这儿,栾奕赫然发现,虽然自己一直没有总结过这些问题,但在治国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将这些元素摆在了首要位置。
他创出圣母教,依靠圣母教在赢得百姓们的支持的同时,向他们普及教育。同时,他还将圣母教输入到邻国,利用宗教的强大煽动力量,让邻国的外族人潜移默化被华夏文明同化。
同时,他还鼓励工商。在商人将帝国的产物贩卖到外邦的同时,也让外邦人见识到了帝国商人的富足,进而联想到帝国是多么的富有。而在一般人眼里,富有和强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等的。
除了充盈的财富,琳琅满目的帝国产物抵达外邦,还让愚昧的外邦人见识到了帝国强大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并借助工艺品向外邦展示了帝国非同凡响的文化。
军事领域。帝国现有职业军人六十余万人,如此庞大的军队数量甚至超过了公元三世纪初很多番邦小国的人口总和。诚然,随着帝国北疆恢复平定,帝国会进行相应裁军,常备兵马人数将下降到四十万左右。但是作为一个有着四千多万人口大国,且在鼓励生育计划之后,形成了以青少年为主的人口结构,帝国有着充足的青壮年人群。如有征战,帝国只需振臂一挥可在短时间内征集到上百万军队。这样庞大的数字,即便是强横一时的汉武帝时期也是望尘莫及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下这个世界列国普遍处于刚刚脱离青铜时代,发展到铁器文明的时刻,帝国已经突破了炼铁的瓶颈,达到了钢铁文明初期,并掌握火器的运用,制造出了手雷、地雷、**包、土炮的等纯热武器。虽然,火器的运用处于初期阶段,相对于明清时代的红衣大炮,土炮略显寒碜,但他的威力在当下已经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让帝国的军事科技凌驾于列国之上。
再者说了,土炮已经是大炮的雏形,帝国的工匠们已经找到了制造大炮的门径,只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待炮膛技术日益纯属,真正大炮问世的时间指日可待。
想到这里,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之感在栾奕心底燃起。宗教、商贸、军队,只要掌握好这三驾马车。先用贸易打开对方的国门,再以圣母教播撒华夏文明的种子,最后加以军事威慑……栾奕相信,这世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抵挡住这套组合拳。
离开济州以后,赶路途中栾奕便窝在车里胡思乱想,或规划未来,或追忆亲人,亦或者绸缪眼下的政事。沿途走走停停,他简单视察了一番芦洲的民生。
事实证明,张昭确实是个干吏。在这位首任芦洲刺史统御下,芦洲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便从无到有,从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到现在基本实现了百姓安居乐业,充满伯伯生机。草原上,到处都是洪亮放歌,快乐的牧民,洲内的部分军镇也相继建设起来,一大清早便可以听到城中教堂的钟声。
对此,栾奕很是满意,心中对芦洲的担忧随之消失无踪。他大大的夸赞了张昭,并赐予张昭丰厚的赏赐。他还向张昭承诺,等到芦洲这边步入正轨,他会招张昭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