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枰哉铰斫邢钢隆⒛托牡牡鹘蹋蛊浣ⅰ昂笮形薄�
正常情况下,驯马者对战马必须保持亲近、和平的关系。即使烈性马,也要爱抚,为其解痒,提供洁净饮水,加草添料,并时常洗刷,从而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加人马间情感。驯化过程带有很大的感化因素。
驯练战马的高难度动作,离不开马具,持别是衔、镳、辔(络头)三者互相联系,组成一个灵敏的传导体系。
李嗣昭说到这里的时候,特别举例为李曜进行说明。他是以训练战马卧倒为例进行说明的。依李嗣昭所言,牵动一侧缓绳,传导给马镳、马衔、对马的齿龈、口角产生难以忍受约压迫感,强制战马卧倒,卧倒后,立即缓和缰绳,解除镳衔对口角、齿龈的压迫,同时对马给于表扬或酬赏,包括食物酬赏。假如战马本想就范,可适当惩处。于是几人亲自来到马场,李嗣昭亲自动手示范给李曜看。
他的动作是这样的:牵动一侧缰绳——马头偏斜——压迫齿龈口角——卧倒——缓和——侧缰绳——解除对齿龈口角的压迫——表扬或酬赏。整个过程依次相连,反复进行。
李曜顿时理解过来,这等于是在马的中枢神经建立起巩固的信息贮存即记忆。马的信息贮存,虽不如人那样容易,但比其它家畜方便得多。如此耐心调教,久而久之,骑士一旦牵动一侧缰绳,马就立刻卧倒。左转、右拐、前进、后退、加速、减慢等,通过马具或战士的特殊动作,甚至语言等来实现,但比训练卧倒容易得多。
教完李曜,李嗣昭洗洗手,笑道:“战马是骑兵的命…根…子,训练战马,乃是骑兵首要之能。如何训练?无非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弛逐,闭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
李嗣昭这般待他,李曜自然诚恳谢过。
然后李嗣昭就讲解起其他的项目来。譬如除对战士综台性即基础训练和对战马调教外,还得对战士进行上下马和稳固地骑在马背上等项目的训练。按照李嗣昭的说法,好的骑士,上马不踩镫,一跃而骑上;下马不踏磴,—跃而下;由甲马换乘乙马,无须先下甲马再上乙马,只要跳跃—下就可完成换乘。
尽人皆知,战士在马上、远不如在地上稳重。马一旦走动或狂奔,特别是在“越天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之际,仍能稳坐在马上,才算得上好骑士。为此,在马上颇需要掌握平衡的锻炼,否则就有落马的危险。
李嗣昭本是汉人,因此特地提醒李曜注意了一点,大意无非是说中原农耕民族某些不经严格训练的骑兵,临战前因紧张、害伯而落马者,有之;战马急速前进中由于平衡不当而落马者,亦非罕见;战斗中仅几个回台,因抵挡不住猛烈打击而落马者,更多。种种现象均说明其骑术之不精。
所以骑兵不仅需要稳固地骑在狂奔于坎坷之途的马上,而且在马身上还得活动自如,练就—套复杂的动作,如向前后左右开弓射箭;挥动武器,稳准狠地打击对方;对于敌方迅猛的劈砍刺,能够稳妥地躲闪避或档拨架……等等。
这些技能当以广义的“骑射”称之,都这是骑兵的必要技能。仅就这点言,比步兵操弓、搏击之难度大得多。因为步兵是站在地上,或半跪,或双脚张开,描准开弓,基础稳定,易于使出全身力量,放射程较远,准确程度较高。然而骑兵是坐在马上瞄准开弓,战马在走动或狂奔,基础处于运动中,同时,被瞄准的目标也可能是运动状态。这是在互动情况下的操作,难度有二:其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身力量,特别是双臂力量的发挥,其二,中的之准确程度降低,故练就百发百中和准确有力地打击对方之骑射技术,绝非一日之功,当是在严格教导之下,经过长期而又艰苦操练之结果。
这般听来,养马是个大问题,但是不难办,如今这飞腾军中沙陀骑手甚多,只须向他们请教便是,而且憨娃儿也是养马的高手,李曜在这方面绝对是不耻下问的。
于是现在的难点就归就到真正的“技战术”上去了,一是马上射箭,一是马上搏斗。
李曜想来想去,觉得马上搏斗比较难于训练,训练得不好,还容易出现意外减员,这个只怕必须放到后面。首先要做的,还是射箭。只是关于射箭,他也只有几个未经试验的办法,不过现在没办法,只能拿来用用,效果如何到时候再看。
既然是骑兵部队,他原先想好的譬如站军姿、走齐步那些办法,就都没有了市场,只好临阵磨枪,自己新“创造”了几个办法。
此时他正穿着满身甲胄,骑在李存孝送给他的那匹叫做浮尘的黄马上,指着前方的草垛,口中道:“此乃最初步的训练之法,名曰‘定点射击’。具体而言,便是参与训练之人端坐马上,弯弓搭箭,射中前方草垛。其分三个大级,九个小级。三个大级由下往上为‘可’、‘良’、‘优’。”
他转头神情严肃地看了周围军官一眼,道:“定点射击,二十丈射中草垛,五射三中为‘下可’,五射四中为‘中可’,五射全中为‘上可’;三十丈射中草垛,五射三中为‘下良’,五射四中为‘中良’,五射全中为‘上良’;四十丈射中草垛,五射三中为‘下优’,五射四中为‘中优’,五射全中为‘上优’。”
众人听完,虽然觉得略有新意,却也无甚稀奇,忽然有一人用稍微有点怪异的语调说道:“军使只定到一百二十步,未免小瞧沙陀三部与五院诸部勇士。”
李曜转头看去,说话之人李曜认识,乃是飞腾军甲旅乙队队正,名叫阿悉结可陆,出身五院诸部。他是突厥后裔,所以阿悉结是他的姓,可陆是他的名字,此人原是五院军中之人,时下本隶归李克宁指挥,这次调来飞腾军,出任李曜两队牙兵之一的乙队队正。
李曜一看到此人,心中一动,想起当时李克宁那句话“此刺儿也,然其善射,百步穿杨”,顿时笑了一笑:“那么,阿悉结队正,你以为定多远射中,才不辱没了我沙陀及五院诸部勇士?”
李曜是个讲究实效的人,对面子看得不重,如今在李克用麾下效力,手底下大把沙陀和五院诸部之人,因而他也仗着是李克用养子,在他们面前开口闭口“我沙陀”、“我五院诸部”,倒像自己也真是沙陀人似的。
还真别说,这办法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现代中国或许效用一般,但在唐朝反而颇有市场。一则是因为这时代的养子是受法律保护,承认继承权的;二则是李克用这样的沙陀之王都要巴巴地挤进国姓公的行列,可见唐时的汉人地位是很高的,李唐皇室肯赐你国姓,那也是极大的荣光,连带着整个沙陀部落,都有很多人因此自认为身份高贵了许多,有了“大唐天可汗家族的皇室光环”。对于五院诸部中普通出身的厮杀汉阿悉结可陆来说,同样姓李的李曜愿意说出一句“我沙陀及五院诸部”,那简直比给他敬一杯美酒还让他陶醉。
当下,这直爽汉子甚至有些后悔自己这话冒失,冲撞了值得尊敬的王子(李克用之养子)。不过他刺头当惯了,不大会为自己解释,只好尴尬地挠了挠头,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道:“俺……俺能射中**十丈外的羊角巅。”
李曜本来面带笑容,一听这话,顿时倒抽一口冷气。
卷二 开山军使 第078章 飞腾初成
**十丈是什么概念?两百四十米至两百七十米远。
弓箭射两百五十米左右本不稀奇,就算百丈,也是有的。然而射到这么远的弓箭都是步弓,而且必然是箭阵覆盖式抛射。
马弓则不然,寻常马弓的正常射距是三十丈以内,超过三十丈,要么精确度不能保证,要么穿透力大打折扣。李曜当年看过某个视频,是在韩国举行世界传统射箭大会的一段剪接,那上面骑射的靶子都摆在5米左右的距离,而步射的时候蒙古国派去的四个那达慕大会的冠军在80米的距离上射击蒙古地靶(十几个易拉罐大小的圆筒垒在一起作为靶子)三人中靶,一人脱靶,这个成绩还被当成神技。
李曜现在要求的是马上定点射,马匹是不是决然不动,这个不好说,但弓肯定是使用马弓。这么说来,这阿悉结可陆居然能用马弓射出步弓强手的效果,而且他说的羊角,还不知道是说活羊不是,倘若是指活羊……李曜怀疑就算李克用那样一箭双雕的神射,也未必能超过此人了。
见李曜一脸惊讶,另一个沙陀汉子忿忿道:“可陆,你又来炫耀你那张家传的宝弓!哼,你自己说,你我拿同样的弓,你可能胜我?”
李曜听得心中一动:“原来这阿悉结可陆是因为有宝弓在手?不过即便如此,其射术之高超,也足称神技了。”他转头朝刚才说话的人看去,只见此人年纪甚轻,约莫只有十五六岁,之所以刚才李曜错将其当作“沙陀汉子”,乃是因为此人身量高大,声音也很雄浑,不似变音期少年之状。
这少年身高于李曜相仿,健硕尤胜三分,生得浓眉大眼,狮鼻阔面,望之便给人以威武雄壮之感。只是此时他一脸忿忿,却不知为何。依李曜来看,就算你射术不比人家差,可人家多了祖传宝弓,那也是实力的一种,你祖上不如人,今生纯属运气差了,如之奈何?
李曜原以为那阿悉结可陆定然嘲笑此人家世寒酸,却不料,那阿悉结可陆反而笑了笑,拱手道:“国宝神射,俺是比不过的,俺认输便是。”
李曜听了大感意外,心中忖道:“这些沙陀、五院诸部之人,天生好勇斗狠不提,在骑射方面更是谁也不服谁,这阿悉结可陆听起来也是极其了得的神射手了,居然被这少年一言逼退?这人是谁?……啊,他叫国宝,嗯……嗯?国宝?”李曜忍不住又看了那少年一眼,心里摇头:“这少年哪有熊猫那种憨态可掬的模样?人家这分明就是狮儿面,一看就不是好相与的。”
那名叫“国宝”的少年果然不是好相与的,阿悉结可陆明明服软了,他却仍不放过,当下冷然道:“你既自承射术尚不及某,安敢质疑军使决断?须知为军使者,一军统帅是也,所思所虑,着眼全军。你纵然射术上佳,又有宝弓在手,可于八十丈外射中羊角,那却也只是你一人之能,难不成飞腾军全军都能如此?既然不是,那你此言何意?分明就是以技邀赏,如此不堪!某却觉得军使这番设置三级九等,最是得宜。飞腾军、飞腾军,若非骑射俱精,岂配叫做飞腾?飞腾军中正要有这般详细公平之考核,今后方成河东强军。”
李曜听得颇为惊讶,心道:“这沙陀少年难不成还是个读过书的?瞧这番话说得还挺有见地啊。”
李曜当下便问:“言者何人?”
那少年见李曜发问,转身拱手道:“代州雁门沙陀胡儿史建瑭,见过李军使。”
李曜眼中精芒猛然一闪,急问:“史建瑭?你父可是史公敬思?”
史建瑭面色沉肃,不似少年模样,稳稳道:“军使明见,先父正是史白袍。”儿不能称父亲名讳,是以史建瑭以史敬思当年绰号相称。
史敬思乃是当年李克用麾下骁将,李克用任雁门节度使时,他就开始跟随李克用。中和四年,以先锋的身份跟随李克用讨伐黄巢,常率领骑兵作战,勇冠诸军,当时李存孝年纪尚轻,李克用还曾开玩笑对史敬思说“此子数年后可与公敌”。意思是说李存孝再过数年,能跟史敬思做敌手。李存孝那是何等厉害的人物,当时也不是史敬思敌手,可见史敬思之强。
后来,朱温在上源驿袭击李克用时,正是史敬思不顾个人安危,单骑断后,持弓与与朱温军士战斗,箭无虚发,射死数百人,又空手再杀数十人,才被人海战术淹没,慷慨赴死。
李曜对于这样的人物,历来都是尊敬的,更何况史建瑭自己今后也是一员智勇双全的骁将,建功极多,河东军中人送绰号“史先锋”。
李曜实在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自己军中发现史建瑭这种名将苗子,简直喜不自胜,当下哈哈一笑,亲热无比地拉过史建瑭:“未曾想竟是国宝老弟!某久闻白袍将军大名,只恨君生我未生,与敬思公缘吝一面。今日有缘,得见国宝老弟,果然虎父无犬子!所谓见子如见父,敬思公之威武,尽遗老弟矣!”
史建瑭没料到李曜对其父亲如此盛赞,也将他夸得跟什么似的,他毕竟不比李曜两世为人,当初又是专做应酬之事,哪里听过这么多的赞誉,当时就有些不知所措,只是道:“军使过誉了,建瑭鲁莽蠢笨,哪及父亲万一?”
李曜哈哈一笑,叫他不比谦逊,然后又问:“此前某听说国宝素为大王所器重,乃置于铁林军中锻炼,此番如何却进了某这飞腾军?”
史建瑭道:“原是在铁林军的,只是前番随军北上作战,薄有微功,是故擢为旅帅,然则铁林军中旅帅满员,因而转迁到了决胜军,镇远公(指周德威)言及飞腾军正值新建,便叫某来拜见军使……”他说着对李曜一拱手:“还望军使收留。”
李曜听了,简直喜出望外,铁林军满编了,决胜军多半也是满编状态,结果史建瑭这样一个未来的大将级人物居然“找不到工作”,就这么被转来转去,转到他这个新军来了。
李曜一时间简直像中了大奖似的,笑得那叫一个欢畅,亲热地拍拍史建瑭的肩膀,道:“似国宝这般将门虎子,能来某这里,那是某之福气,也是全军服气,说什么‘收留’?”
史建瑭当即一喜,单膝一跪,用力抱拳道:“多谢军使!”
李曜心道:“不知这算不算纳头便拜?嗯,周德威虽然给我送了个好苗子来,不过此时暂时可就有些不好办了。决胜军只来了五十人,可史建瑭却是旅帅,这个人要安置妥当就不容易了。按说以史建瑭的能力,让他做自己的牙兵旅帅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个位置自己早已内定为憨娃儿了,憨娃儿忠心耿耿,武艺高强,乃是牙兵旅帅的最好人选。可史建瑭怎么安排呢?以他的身份、能力,不可能让他去做队正,那简直暴殄天物啊……难道,让他做副军使?可副军使却不是我一言可决的事,要上报李克用才行啊。”
他心中正犹豫,史建瑭却又继续道:“军使,今日某来飞腾军,乃是大王示下,镇远公奉命而为,与某同来的,还有军使故人。”
李曜奇道:“故人?”转头一看,却竟然看见李嗣恩走了出来,拱手笑道:“十四兄,小弟今后也要在兄长手底下讨活了,兄长不会把小弟赶回去吧?”
李曜心中忽然猛地明白过来,刚才史建瑭说,他们两人之所以过来,是李克用发话之后,周德威顺势照办的,可见这根本就是李克用的意思。李克用派他们两个过来,人不多不少正好两个,年纪也正巧都比李曜略小一点,这其中的用意,简直太明显了!
副军使、都虞候,李克用分明就是安排他们两人来顶这两个职务的。
至于李克用的意思,李曜觉得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派两名年轻有为的将领来帮衬自己,由于年纪比较轻,原先地位也不是特别高,李曜比较容易压制得住,这显然比派老将来要好;另一方面,这二人一个是养子,一个是忠臣之后,两人还可以对自己起一定的监督作用。
对于李克用的第一条考虑,李曜自然只有感谢,而对于第二条,他却也不觉得气恼,因为这在他看来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义儿黑鸦军在此次河东大战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