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杨氏见李弘还不识趣,就语气加重了几分,“你父皇身体不好,你母后为他分担压力处理政务,既稳定了局势,又稳固你在东宫的位置,因此她每天都很劳累,而这些道理你都该明白吧?那么以后有些事情你就不要再去烦她了。”
李弘听完杨氏的这句话眼中闪过一抹寒光,杨氏看似风轻云淡的一席话,实则是在威胁他,说高宗身体不好难以理政,而武后处理政务已是大权在握了,既然武后既能稳固他太子的位子,言下之意就是难道不能罢黜了他太子的位子吗?还说有些事情不要让他再去烦武后,不就是告诫他,以后让他不要再针对贺兰敏之让武后烦心了吗?
李弘知道杨氏在威胁他,可眼下正是武后最为猜忌他的时候,他可不想因为跟杨氏之间争一口气而忽视了武后的存在,就只能恭敬的说道,“外祖母请放心,孤现在的身体已经好多了,已经能够遵照父皇的意思,每五日一次到广顺门视察各部门呈奏事情以及裁决一些小事情了,这样孤今后就能更多的为父皇和母后分忧了,而母后日后处理政务也会轻松一点了。”
李弘没有跟杨氏针锋相对,可话里的意思也很明显,他现在已经能够参政了,不是谁想罢黜就能罢黜的了。
杨氏也听出了李弘话里的含义,不过见李弘说话这么客气,而且还有点小孩子的使性子的味道,她就认为李弘已经听懂了她话里的含义,而李弘之所以这么说,是顾及他太子面子的一种辩解,就淡淡说道,“太子能有这样的想法,你母后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自然不敢让外祖母不高兴!”李弘再次谦恭的说道。
杨氏微微点头,“太子能这般想,我很高兴,既然太子还有要事要做,我就告辞了!”
“那孤还有事要忙,就不送外祖母了。”戏已经演到了这里,李弘也到了极限,就向闫庄说道,“闫庄,你送送外祖母——”
闫庄躬身领命,将杨氏送出了崇教殿。
待闫庄再次回到崇教殿时,他就发现太子的脸色有点阴沉,可他还是忍不住低声问道,“殿下,武二的事情就这么算了?”
“让我们的人回来吧!”李弘低声说道。
其实对李弘而言,杨氏今天跟他说了什么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杨氏竟然为了贺兰敏之而亲自来东宫警告他,这就表明了杨氏对贺兰敏之有多么的袒护,这才是李弘最为忌惮的地方。
因为李弘很清楚武后自从被王皇后召进宫做了侍女,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上,杨氏对她的影响很大。因此李弘即便是武后的亲生儿子,可也不敢忽视杨氏在武后面前说话的分量。
“我这就去安排——”既然杨氏都亲自上门了,闫庄也不敢怠慢,躬身命令,就快速离开了。
……
杨氏离开东宫回到周国公府,就发现贺兰敏之正在客厅里等她,就绷着脸说道,“你来干什么?”
贺兰敏之看到杨氏就忙起身施礼,他见杨氏质问自己,目光就肆无忌惮的盯着杨氏,面含微笑的说道,“外孙是来看望外祖母的啊!”
“你们表兄妹中,还是你最孝顺啊!”杨氏叹气说道,就吩咐侍女不要跟着她,而是让贺兰敏之扶着她径自向后院的阁楼走来。
上了阁楼,“砰”的一声关上门,贺兰敏之就一把将杨氏拉入怀中。
杨氏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可因为保养的极好,就像四十岁中年少妇一样,风韵犹存。她被贺兰敏之一阵抚摸就已经双颊通红,气喘吁吁了。。。
第三十五章 北门学士
太子要在国子监和太学找一部分专业人才,以便让其协助孙思邈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这件事在长安士子们中间早已传开了。因此李弘跟张柬之和李峤去国子监时,往日里气氛比较沉闷的国子监今日也变得沸沸扬扬。因为今天在国子监和太学读书的学子们来了不说,还有不少想以太子这条路准备入仕的人也来到国子监,准备一展才华,让自己被太子相中。
国子监和太学等学术机构隶属礼部管理,陪李弘来国子监的除了张柬之和李峤外,自然还有礼部尚书刘祥道。
李弘一行人到了国子监门口,国子监祭酒萧元文和一干国子监的教谕们全都到门口迎接他。众人看到太子殿下,忙向李弘施礼,李弘微微示意,就在众人的拥簇下踏进了国子监。
“你们说,今天太子来国子监还有没有其他的目的?”有一名士子开口问道。
“自然有,太子亲自到国子监甄选人才,岂能这么简单了?”又有一人开口回答道。
“可惜啊!我听说太子从小就身患顽疾,身体孱弱,常年深居东宫养病…”还有不少人开始议论道。
其实,今天来这么多读书人,还有不少是来看太子李弘的,想看看这个深居东宫,常年顽疾缠身的太子殿下究竟长什么样?是不是一副病秧秧的样子呢?
李弘一踏进国子监的大门,就已经听到了这样的议论,不过他也不在意,因为通过孙思邈的医治,还有他勤奋修炼的呼吸吐纳的口诀,他的病已经慢慢的治愈了,他相信不用花半年的时间,他身上的顽疾就能彻底根治。既然自己的顽疾快要治愈了,他也不介意大家这样议论了。
李弘一行人走到国子监的广场上停下,广场上数千学子向他施礼,他微微示意众人安静,这才开口说道,“诸位,孤今日到国子监甄选有才之士,一为协助孙真人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匡世万民,福及子孙后代,二位大唐甄选良才,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说到这里,李弘目光扫过眼前数千名学子,继续说道,“因此,你若有才,孤不问你身世以及出生出处…举荐你为官,让你入中书门下、六部衙门、东宫崇文馆。”
李弘这句话是专门针对寒门子弟出身的读书人说的。
说完,他就将甄选专业人才的任务交给张柬之和李弘,他自己则被国子监祭酒请到了正殿休息。
“萧祭酒,孤今日到国子监,你可曾有要举荐的人啊?”喝了一口茶,李弘向一旁作陪的国子监祭酒萧元文问道。
“没有大才之人…”萧元文摇头说道,“不过,有几人倒是文章辞赋写的不过,殿下要不见见他们?”
萧元文是江南文士集团中的代表人物,又是大唐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作为国子监的祭酒,他说没有大才之人,李弘倒也不怀疑。只是来趟国子监,自己要是不能慧眼识珠,找几个人回东宫,这也未免太寒酸了吧?就淡淡的说道,“那萧祭酒就为孤介绍一下他们吧。”
萧元文没有立即回答李弘,而是向身边的一个教谕点头示意,这名教谕就将一本学名递给萧元文,萧元文将名册递到李弘面前说道,“殿下,这上面就记载了这几年国子监、太学以及诸学院文才辞赋出众的学子,请殿下过目。”
作为大唐最高等的学府,记录每天在文章辞赋方面出众的学子存档,以便让朝廷在选拔人才时查看,这是国子监职责。
名词不厚,上面登记的名字不多,大概就三四百人,介绍也非常的简单,李弘翻了前几页都没有发现自己影响中有才之人,全都是一些陌生的名字,他就觉得有点枯燥,正准备放弃,突然一个名字映入眼帘,让他双目一亮——刘祎之。
没想到这人会在这里?李弘看到刘祎之的名字,刚才还冷峻的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笑意。谁都不知道刘祎之这个名字代表着什么,可李弘非常的清楚,再过一年,武后就因为发现了她身边为她争取皇后之位出过大力的亲信们已经慢慢的被淘汰殆尽了,因此便重新建立一支新的力量作为她左右朝政的工具。她从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学俱佳的文人学士。这批文人学士又被特许从玄武门出入禁中,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
武后“以修撰为名”把这些文章高手召入禁中之后,除了编写了一批署武后之名的著作,如《列女传》、《臣轨》、《官僚新诫》、《乐书》、《少阳正范》等。“北门学士”名义上是修撰著作,实际上成了智囊班子,武后密令他们参决朝政,“以分宰相之权”。而这批“北门学士”组成的智囊班子,为武后造舆论、定主意出了很大的力。以至于在此后的二十余年中,武后不仅在皇后的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高宗死后她又临朝称制,并逐步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些都是与“北门学士”分不开的。
武后称帝后他们之中多数人又被擢升为三、四品高官,其中就范履冰、刘祎之还做到宰相,还长期受到重用。
而且李弘还知道“北门学士”不仅帮助武后分减皇权和相权,而且在有关政务方面为武后出过不少良策。即高宗称天帝,武则天升为天后之后不久,她就在“北门学士”的协助下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一个政治纲领:《建言十二事》。其内容为:(1)劝农桑,薄赋徭;(2)给三辅地;(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禁浮巧;(5)省功费力役;(6)广言路;(7)杜谗口;(8)王公以降学习《老子》;(9)父在为母服丧三年;(10)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因此李弘对北门学士非常的欣赏,尤其是刘祎之和范履冰两人。
现在刘仪伟还只是一名国子监的教谕,没有被武后慧眼识中,李弘自然就不想放过他了,便对萧元文说道,“这个刘祎之现在还在国子监?”
“还在。”萧元文回答道,“殿下想见他,老夫这就派人去传他。”
李弘微微点头,就放下了名册不再继续看了。
因为刘祎之能在武后手下当上宰相,就足以说明他才华横溢,而他又因为劝说武后还政于李唐而被武后逼杀,足见他对李唐皇室忠心。这样一个人,今天能让李弘遇到,就已经很幸运了,李弘还想奢求什么啊!
就在这时,一名教谕匆匆走进了正殿,他向李弘微微施礼,就看了萧元文一眼欲言又止。萧元文见这名教谕敢在太子面前遮遮掩掩,这不是让太子怀疑自己对他有什么隐瞒吗?就吼斥道,“太子殿下面前,你有什么事情不能说的?吞吞吐吐干什么——”
这名教谕被萧元文训斥,就只能低头恭敬的说道,“禀殿下、萧祭酒,刚才周王府的户曹参军范履冰来了,想让萧祭酒为周王写一篇歌赋…”
这名教谕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弘就已经开口问道,“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范履冰…”
范履冰!
李弘听到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想到了“北门学士”里同刘祎之一同做过武后宰相的范履冰。他虽然不知道两人是否的同一人,不过既然同名,又在国子监,他不介意见见这个人。
范履冰是唐高祖武德六年的进士,他做宰相时忠谏敢言,不畏权势。又在知道武后欲篡李唐之天下时心忧胜急,便上书睿宗李旦说“亲朋党,远小人,此国之福也。”并倡导任用贤能,罢黜贪官,为富强兵之策。可是李旦不采纳。因此武后任用私党更加恣意妄为,到了永昌元年,范履冰再上书谏之,武后大怒,就以坐举逆人故,於十月丁卯日,逮范履冰下狱。
一代栋梁之臣,无罪而蒙难,就这样被武后剪除了!
这名教谕被李弘这样一问,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了。
萧元文听的很清楚,他虽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什么在听到周王府的户曹参军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但还是替这名教谕回答道,“殿下,周王府确实有个户曹参军叫范履冰,多次向臣求过歌赋诗词。”
“让他进来吧,孤有事需要问他。”李弘向萧元文说道。范履冰是宰相之才,而这个范履冰是不是“北门学士”范履冰,只要他一试不就知道了?
要真的“北门学士”范履冰,那自己今天就不虚此行了,因为这可是一下子就挖了武后两个墙角啊!
国子监祭酒萧元文虽不明太子究竟要向范履冰问什么,不过想到太子是周王的亲兄长,他问范履冰问题,可能是关于一些周王府的情况,是出于对周王的关心吧!萧元文这样一样,就不再说说话了。
这名教谕听到太子的命令,就立马领命大步离开了正殿。
第三十六章 不可能的
刘祎之和范履冰两人是同时来到正殿的,两人年纪刚过三十,面容清瘦,可却有一副文士气度,李弘仅从外表观察,就对两非常满意。
至于文才和学识怎么样,既然在历史上武后已经让两人证明过了,他就不准备在这里考校两人了,就山门见山的说道,“刘祎之,你可来崇文馆做学士?”
刘祎之被人同传说太子殿下要见他时,他就隐约的猜测到了一个大概,太子可能要召他入东宫。
因为李弘为了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而这样轰轰烈烈的太学和国子监纳贤,谁要亲自被李弘召见心里都会这么像。
因此即便他现在是国子监从八品下的律学博士,有可能去了东宫就只能做从九品上的崇文馆校书一职,可他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微臣愿意去崇文馆。”
“那就委屈刘博士了!”李弘歉意的说道。因为将刘祎之召到东宫入了崇文馆,他也只能跟刘祎之一个从九品下的崇文馆校书,职位低的可怜,确实跟刘祎之的才能不陪。
不过刘祎之不这么想,他要是一直待在国子监,即便熬资历也不一定有一天能熬到出头之日,可只要入了东宫,做了太子的心腹,等到太子登基称帝,他必将飞黄腾达。
“能在殿下身边效力,微臣不委屈。”刘祎之恭敬的说道,眼中流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李弘将刘祎之神情看在眼里,很满意刘祎之说的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就将目光移向了一旁的范履冰。因为有了刘祎之的珠玉在前,范履冰就是再傻也知道了太子召见自己的目的,他的心里就有点忐忑。
“范履冰,你可愿来崇文馆做校书?”李弘问道。
“回殿下,臣现在的周王府户曹参军,恐难以再去崇文馆。”范履冰没有犹豫一下,而是立即拒绝道。
正殿里的众人听到范履冰的回答,大家的表情都僵住了,全都有点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范履冰,大家都在心里骂,这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太子纳贤让他去东宫,是准备要将他当心腹培养,他尽然敢拒绝不领情?就连国子监的祭酒萧元文也没有想到范履冰会这样回答,一脸不敢相信的看着范履冰。
李弘对范履冰拒绝他也有点吃惊,他这段时间用自己的太子身份,成功的将张柬之、李峤和狄仁杰,还有刘祎之都招到了麾下。
因为这一切都太顺利了,以至于他觉得对于想入仕想光耀门楣拜将封侯的人来说,他太子身份就是最好的说辞,可没有想到会在范履冰这里受挫,就不由的皱眉问道,“范履冰,可有什么顾虑就直说,孤会为你解决。”
见范履冰有点犹豫,他就继续开口问道,“是不是因为你是周王府的人,才会这般推脱啊?”
“这…”范履冰一脸尴尬的说道,“不,不是。”
“你回去跟周王说,让你来崇文馆是孤的意思,他自然就不会阻拦你。”李弘语气有些不悦的说道。身为大唐太子,当众被人拒绝招揽去东宫,这确实让他有点难堪。
“殿下——!”范履冰还要说什么,李弘已经不再给他说话的机会,就微怒的说道,“你不用说了,下去吧!”
“太子殿下,这——!”范履冰还要争辩,一旁见太子已经快要大发雷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