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英明、圣慈!勇于担当、、、、、”两处灾难的不同,处理的手法也是不同,虽然大爆炸死的人可比这次多的多,但皇上的解释非但不让人反感,却更加显出了一代仁君的风范。于是又向朱由校道大捷之喜,并说了一些虽不是马屁,但的确是发自内心的赞叹之语。
朱由校却无心情听这些赞扬之词,看着窗外,忍受着这座驾的颠簸,车速实在是太慢了,这晃晃悠悠的,何时才能赶到黄泥岗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孙老师,目前林丹危机并没有彻底的解决,榆林边墙多处倒塌,林丹没有了那八万人守门,同样可以轻松越过边墙。所以闫应元那边却是关键中的关键,再拖延二天,等朕赶去,太重要了,也的确是太为难了,因为兵力的悬殊实在是太大了。”
孙承宗当然也明白黄泥之阻的重要性,若一招不慎,被林丹先一步赶到了榆林,那就是举国的灾难。但现在却不是这么回事了,于是对皇上说:“回皇上,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边墙虽不堪使用,但那里有二万多的天子亲军在,即便是林丹提大军亲至,一时也不可能就能通过边墙,皇上可轻松的抵达榆林,会战林丹,显然榆林危机已解了。”
是啊!朱由校一听才恍然大悟,想想也是深以为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样显而易见的道理竟然看不透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不由的有所落下。但一想到闫应元那里以一万三千人独力对抗林丹的三十万大军,四五十万牧民之时,心里更是焦急。
好在,闫应元那边的消息也随之而来,黄泥岗第一天守住。
看到闫应元无虞,皇上的心里还好受一点,接着看看闫应元的战报,竟然出营痛击抄后的蒙古兵,欺负他们没有马骑,不由的击节称赞,太爽了。
吩咐斥候及时的汇报战情。
京城,榆林失守、满城火海、大捷的消息一并传来,大明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难日发生了,皇上因此而下了罪已诏。这个国难日有些莫名其妙了,这算什么国难。前有土木堡之变,五十万大军成为了齑粉,近有整个辽东的失落,整城整城的大明子民被屠杀一空,这些兵灾,和榆林一弹丸之地相比,孰重孰轻是不言自明的。
有心人自恃聪明,看出来,榆林兵灾是在皇上练新兵之后的,但也有人立即反驳,贵阳叛乱也是在净军出道之后的事情,所死之人那就是几十万之多,榆林因为三支天子亲军冒死相救,只是损失了不足二万人,若按人数比,榆林明显较次之。
那因为蒙古人是异族。
贵州作乱的也是苗族。
、、、、、、
总之,朱由校这个国难日定的,的确是招人非议,几乎是无法自圆其说,其实没有人知道,朱由校这是深深的自责,蒙古之战,是他先挑起来的,历史上没有的事情。而是被他这个‘大蝴蝶’给带来的,榆林被毁、近二万人被害,四万多人无家可归,都是他的责任。而贵州之变、土木堡之变、辽了失陷等,和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自责个屁。
但这次对榆林重建的声音有些大了,单单的是这五十台留声机,就让人为之热捧。京城里面现在什么最多,那就是王爷、公主了。大明朝谁最有钱,当然也是他们。一百六十个王爷、公主,还有异姓王,这些人来京城的有一半之多。对于享受,他们当然是不遗余力的。现在他们身上的缰绳被解开了,进京一是为了游玩享受,二是接交一些大臣,这些以前都会被削藩的危险。现在没有了,当然特权也被没收了。这也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已经没权的他们对权力的渴望也是相当的强烈的。
而如今京城一景——留声机,又有五十台拍卖,这一下,各位王爷公主们可是擦拳磨掌了,更何况,那善人碑之类的东西,更让他们眼热。而花落谁家的规则很简单,有钱者居之。
而百姓们只要看到大捷传来,看到皇上一项项的仁政,就开心的热议一番。为自己有位圣君而感到幸运非常,为大明的强大感到骄傲,朱由校也没有觉得,国民的凝聚力、骄傲感正在不知不觉的凝聚着。整个京城这时候都是一片谈论的声音,感叹着大明国力的日盛,忿恨着野蛮族的侵略、、、、、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群‘外国’使节来到了北京,他们就是汤若望一行。从澳门或者说是从杭州赶来的他们,一路上大明的所见所行,倒无甚区别,但到了京畿地区,这就大大不一样了。这变化首先是路和卫生,和以前的区别太大了,宽广的马路、清新的空气,路上走的都是热情洋溢的百姓们。这和二个月之前,汤若望走时那种状况完全的不同了。
而所闻所见,都在谈论这神奇的皇上,免了农税捐税、亲征蒙古,节节大胜,各项仁政,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特别是刚刚夺回了失陷一天的榆林城,并痛歼六万敌人、抓获三万俘虏,重建榆林城、皇上又捐出了一百万两白银,以及五十台留声机、、、、、、
同行的金尼阁,是这次最高的领导了,在杭州时接到了汤若望的信函,大明皇帝严拒天主教(耶稣教),传旨任何人等不许在大明传教。这一下,金尼阁内心可是一阵的惊涛骇浪,自己在利玛窦死后,来到了大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得到了罗马教皇的召见,获得教皇诏谕,允许中国教士用本国文字举行宗教仪式,准许当地人士任神职,并可用中文翻译《圣经》。然后又带着汤若望等二十几人再次来到了大明。
但现在明皇的一句话,就全盘的抹杀了他以及前辈利玛窦等在大明传教所取得的成绩,这是他无法接受的,于是上报了罗马教庭,并召集了在大明所有的神职人员,前来北京希望明皇能够撤回圣旨。(未完待续。。)
第425章耶稣请愿
而陪同前来的,有与徐光启齐名兼好友的李之藻,他也是一个科学家,同样也是‘皈依’了天主教。这次来就是要找徐光启的,因为徐光启和他是至交好友,两人共同在利玛窦那里学习了许多的数学、天文、地理知识,还一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修订了《大统历》。现在他们的信仰却被皇上给剥夺了,而徐光启却身为了大明的工部尚书,竟然不闻不问,当然要来理论一番了,说服了徐光启以便让其说服皇上,接着让天主教在大明传播。
皇上的人种说当然也传开了,天主教们当然的引经据典,这是他们来传教之时已经有准备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很浮浅,同时也很实际,任何黄种人,或者说是大明人在接受上帝之时,看到白皮肤神父,极有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白人的神和我们黄种人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天主教的传教精英们很快的就反驳了皇上的观点,那就是世界上人类的祖先都是白种人,只不过是变化了而已。比如大明人的祖先就是‘闪’。 神在挪亚时代曾经兴起洪水审判世界,藉着方舟留下了挪亚一家八口人。 挪亚的三个儿子闪、含、雅弗的后代分别从中东往三个地区发展,闪的后裔在亚洲,含的后裔在非洲,雅弗的后裔在欧洲。听了这个以后,李之藻信心倍增,以自己是白人的后裔而骄傲。
同行的还有天主教传教三大柱石的之一的杨廷筠,和其他两位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有所不同。他家里全部都是信佛的,而他更是一位佛教的信徒,以前在京时,虽与利玛窦相交,并没有入教的打算,但看了李之藻在杭州为其父举行的西式葬礼之后,并受到了其劝说,才‘毫无他图’的投入了天主的怀抱。成为了天主教最为虔诚的信徒,又是捐钱捐房子捐地的,忙的不亦乐乎。若是‘主’告诉他。把家里的女人给捐了,估计他都不会犹豫。此次跟队前来,就是要找一些门路给皇上递上话去,给天主教留条活路。接着传下去。
一起来的还有邓玉函、高一志、郭居静等当年随金尼阁一起来大明传教的二十二人传教士。阵容相当的强大了。他们都来中国几年了。分别在大明各地发展信徒,同时也用他们善良的行为感动着许多百姓,让他们成为主的信徒。但现在。所有的传教行为均被制止了,教堂也被封了,理由是什么?就是因为众神中,全部都是白人,没有大明人、没有黄种人。这样的理由好象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可笑,神哪里分什么白人和黑人之分呢?神是世界性的,不是单一地域的。但这个回答也是有一些牵强了,大家都在想着用什么理由来驳一下皇上这个荒谬的理由。所以想到了闪的后裔。
这则外国友人和中国教徒一同来京的消息,当然上传给了皇上,由其定板了。朱由校在奔驰的座驾上,一听这大批的‘国际友人’前来,着礼部接待着,给他们提供住宿之地,四夷馆里住就是了,在同乐酒店招待一下,有朋自远方来,不易招呼。至于以后的衣食住行,那就自行解决吧,这个来人就一管到底的毛病可不好。想想唐朝时期,来个外国人来大唐学习一下,不仅仅的吃住一条龙服务,更奇葩的竟然还按月开工资,结果岛国的‘友人’大批的从大唐学得了知识,赚足了‘奖学金’,欢乐的回去建设了岛国,然后就开始侵略朝鲜。打了一仗,让岛国‘热爱和平’的‘人’,四百年没敢有什么不良想法。
但朱由校却对这种动不动就拿钱给这些夷人的习惯,相当的讨厌。靠着遍天的撒钱,那是根本得不到朋友的,倒不是说那样得了好处的国家都是白眼狼,问题是你撒钱的目的是什么?人家白白的拿了钱又会做何感想,非要感恩戴德涌泉相报吗?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利益的结合,无论是军还是民,靠着撒钱施恩,甚至是搞什么领导人个人友谊,那是缘木求鱼。所以朱由校只是正常的请了他们吃一顿接见宴。
九月十四,黄泥岗异常的平静了一天,九月十五日,午时,得到黄河岗的情形依然如此。朱由校从昨天就感觉到诡异,现在林丹仍没有发动进攻,一听就知道这是林丹又要玩花招了。虽然打仗方面,朱由校并不怕林丹,而是戏弄他几次,战绩上更是打得林丹损失了十几万人,但对他的阴谋诡计也的确是头疼。
孙承宗也分析着,林丹之所以停下来,无非就是不想有太大的损失,否则的话,几十万人冲一个小平面,只要舍得死,无论闫应元如何的逆天,也是一个败的结果,而休战二天的原因,肯定是在为一举拿下黄泥岗做准备。
朱由校一听这个‘准备’就头痛,一个万布阵,损失了几千天应军,一个火牛阵,又让他损失了几千的天应军,自己走的是精兵路线,这种损失真是太可怕了。现在越想越为闫应元他们一万多人担忧,恨不能立刻把闫应元部撤出战场。现在榆林已经不是如此的急切,倒不如让闫应元他们全身而退,一起守榆林也比如此冒险要强的多。把这个想法一说,直接遭到了孙承宗的反对。
战场之上,蒙古人是寸步难行不错,但若闫部撤退了,恐怕就无法全身而退了,一旦林丹衔尾追来,凭着蒙古骑兵的速度,对付有一万步兵的锦衣卫,肯定会在偏头关前就能堵住了闫应元部。追的快了,会在黄泥岗和偏头关中间被追上,然后杀光了,蒙古人再换上明军衣服到偏头关骗关都有可能性。追的慢了,会在偏头关下被追上,守关之人是开门迎接,还是眼看着闫部在关前被杀?而据守待援,尚有一线的生机。
朱由校听着孙承宗说了半天,无所谓就是一个字,慢。只要失了阵地,单纯的在路上,根本就是被追杀的好靶子了。搞的朱由校是一阵的烦燥。
“皇上,明日中午就能到达偏头关,而百里路程,一下午可到。不可操之过急啊。”孙承宗也无奈的说。
“不,朕等不急了,林丹其智如妖,闫卿虽巧捷万端千伶百俐,无奈他却只能困守阵地,没有任何转圜余地,只能任由林丹任意施为,而人数悬殊如此之多,形势相当的被动。而林丹准备两日,其势肯定是雷霆万钧。朕不放心那万余人的安危,所以必须赶在明日之前赶到战场。”越想朱由校越是不安,想想若闫应元方一旦有个好歹,万余条性命攸关,还都是忠心自己的亲军之士。哪里能安心下来。更何况,一旦拿到了闫应元部的百部阻击弩战车,边墙处处哪里还有阻挡他的地方?凭着他的机动性,足以把自己玩的死死的,大明的边防线也能完全的被其给玩残,到时不仅自己的河套计划无法得以实施,而且整个大明随时都在面临着林丹的南侵,这绝对不是他能容忍的。所以必须保住闫应元部,这个自己派出去阻击林丹的部队。他们手里只有一百具有穿透能力的阻击弩,力量太小了。
“皇上,意欲何为?”
“急行军!朕带净军、天应军,赶在明早辰时之前到达黄泥岗。孙老师带领着新旧锦衣卫在后面跟上吧。”朱由校坚定的说。
“三百里?此时距明日辰时,还有十一个时辰,一夜的奔波,皇上的战斗力还能剩下多少?”孙承宗相当担心的说,如此疲于奔命,对士兵的体力消耗可是相当大的,就是坐在战车里也是一样。
“顾不得了,朕着实放手不下,救兵如救火,何可纲,天应军、净军带足马,黄泥岗方向,急行军!”
“是,皇上!”
九月十六日,卯时,偏头关,朱由校带兵赶的都快急死了,路太差了,如果单单的用马,舍得用马力的情况之下,来个‘夜行八百’,还真不成什么问题,但战车太不出路了。现在虽然到了偏头关,还差百里路呢。一个时辰的时间,眼前的路况可比边墙以内差的更多了。的确朱由校真的是心急如焚,把这条路给恨死了。
“何爱卿,带七千天应军,一人三马,一马装火枪、竖盾、神弩,每人二匹马驮着一名净军,速速赶去黄泥岗,若事不可为,务必要层层递次掩护撤退,朕随车前行稍后即到,也会接应你们的。”现在天还只是蒙蒙亮,无法得知前面的黄泥岗的情况,但预感是越来越差。无奈之下,只能分兵了。因办这条路虽然奔跑的战车是会颠簸一些。但马却可以正常的奔跑,相对是快的多了。
如今朱由校最担心的是林丹这两天造了什么武器装备,可以防御住神弩的射击,这样,神弩的优势不在,那就是被几十万部队碾成齑粉之时了。
“是,皇上,一个时辰内,臣保证跑到黄泥岗。”(未完待续。。)
第426章又见新招
“嗯,朕看好你,净军们这几天在战车上,也熟悉了不少火枪,但技术不熟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现在没时间了,只能让他们在战斗中训练了。记住要用四人给一人装弹的战术。”这是朱由校最担心的,接过了火枪,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训练,只能是在车上,或者车顶,让净军们颠簸着开枪训练,效果是相当的差,除了两夜里在扎营的时候,能站到实地上,正经的搞点夜训,就没有其他的机会了。如今害怕神弩的穿透性不足,只能是敢鸭子上架了。
“臣谨记。”何可纲对这个新式的武器,也是陌生了一些。因为原来的火枪,实在不招士兵们所喜,只是临阵之时排了队打一枪的装备,然后扔掉了‘烧火棍’再摸起常规兵器打仗。因为组织纪律性差,那一枪的效果差的很远,多是敌人还没到射程之内,士兵们就紧张的开枪了,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
而听皇上说的,现在的燧火枪,一是质量好,不存在炸膛事件,二是射程远,达到六七十丈左右的有效杀伤距离,三是威力大,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