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已经很明显了,是个人都能听得懂。
戏昌自然也知道了答案,当下长声而起,长长一揖倒地,唱声道:“昌参见主公。”
周坚长长吐出一口气,起身上前将戏昌扶起,喟然道:“我虽有志于天下,但从来不曾告之于人。此次志才以言相激,着实让我捏了把汗。”
戏昌微笑道:“主公以雅量求贤,以国士待昌,昌虽不敢自比管仲,但也当竭立为主公出谋划策。奈何主公以腹心视之,故昌以言相激,还望主公宏谅。”
周坚笑道:“可叫我好生为难,不过总算是赌对了,哈哈!”
戏昌也笑道:“主公安插侍从屈身贼营,想必前任南阳太守褚贡、秦颉之死,都是主公一手谋划的吧?”
周坚吃了一惊,点头道:“不错。”
戏昌又道:“那主公迁守南阳,想必也是早就开始筹划了?”
周坚又点头,喟然道:“志才所言不差,其实早在太平道举事之前,本官便已经有所预料,故而提前谋划,先后袭杀南阳两任郡守,才迁守南阳,不想竟被志才看破。”
戏昌笑道:“主公目光深远,昌不及也!之所以能猜到一些蛛丝马迹,也是因为昌被主公侍从挟持了一千有余,才看出了一点破绽。”
顿了下,又问道:“据昌所知,谯县曹氏、夏侯氏皆当地豪族,特别是曹氏,前大司农曹嵩皆典军校尉曹操皆出自曹氏,主公出身庐江望族,与这两族并无交际,却令侍从冒这两姓族人之名,栽其赃祸,难道是与曹操有怨隙?”
周坚不答反问道:“志才可知曹操此人?”
戏昌摇头道:“并无所知,然观其在济南任国相时所行所为,亦颇有治世之才。”
周坚森然道:“志才没见过曹操,所以不知道这厮是什么人。若在太平盛世,这曹操自然是治世之能臣,若身逢乱世,必然是乱世之枭雄。”
戏昌闻言恍然,瞬间就明白了周坚为何要给曹氏和夏侯氏栽赃嫁祸,不过他并没见过曹操本人,虽然还有些疑虑,却并没有说出来。
周坚道:“南阳乃龙兴之地,人口稠密,富庶天下。本官之所以取南阳,就是想尽快积蓄力量,坐等天下乱起,不知志才有何高见?”
戏昌沉吟片刻,道:“南阳虽为天下第一大郡,但却是四战之地,若天下乱起,并不足以为根本。光武虽兴于南阳,却发于河北,进而举兵南下,一统中原。主公若要与天下争锋,当取中原,再定河北。中原及河北人口稠密,若能取得这两地,则得两分天下。”
周坚沉声道:“想取中原和河北,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戏昌赞同道:“主公所言极是,中原及河北地多豪杰,且中原又是四战之地,怕是会陷入四战之泥沼,平白让其他人坐大。若取河北,中原又隔了中原。如此一来,等到乱起时主公就只能先取荆襄以为根基,再图后计了。”
周坚道:“本官也正有此意。不过,眼下西凉叛军屯兵槐里,威逼长安,不过朝廷已经将能征调的军队全都派到了长安,西凉叛军虽色势盛,但最终怕也难有作为。一旦朝廷大军击败叛军,怕是三到五年之间,天下是不会乱了。”
戏昌喟然道:“西凉民风彪悍,韩遂叛军纵然为寇,但也非黄巾叛军可比,竟然能打到长安。不过趁此机会,主公可加紧操练兵马,以待战乱迭起。”
周坚道:“志才以为眼下当整队多少军队为宜?”
戏昌道:“眼下各地郡守借着清剿境内匪寇为由,都在暗中招兵买马,多的有两万余大军,少的也有一万。南阳天下大郡,当以两万人为宜。”
周坚奋然道:“好,那就从五万屯田降卒中再抽出一万精壮勤加操练,作为常备军事力量。不过剩下的四万屯田兵也要在农闲时进行操练,作为后备部队。”
戏昌道:“话虽如此,但两万机动大军的兵器装备可不是个小数目。”
周坚‘嗯’了声,道:“南阳百废待兴,弄齐两万大军的兵器装备可不容易,不过这个还有时间准备,眼下当务之急是再从治下所有军队中抽掉两千精壮组建破军营,由本官亲自训练,再装备最好的兵器铠甲,打造一支精锐中的精锐部人。”
戏昌立时来了兴趣,问道:“素闻主公极善练兵,不知这破军营是何兵种?”
周坚作为后世兵王,最擅长的就是训练特种步队,一直就有这个想法,只是自从到了南阳后就诸事缠身,直到最近才稍微宽松下来。
“这个要根据军队的性质来决定,并非是单一的兵种。”
周坚道:“破军营要打造成最擅长攻坚的精锐之师,这个就涉及到兵种的配合以及兵器装备的定制,还有士兵的身体素质、各种训练等多方面,一时半刻也定不下来,以后再行商议,不过眼下到有一事,要与志才商议。”
戏昌肃容道:“主公请讲。”
周坚道:“颍川地多才智之士,志才即是阳翟人士,想必知道颍川才智之士,若有认识的才俊,不妨引于本官帐下。”
戏昌道:“为主公招贤纳士乃昌份内事耳,不敢辞。”
沉吟了一下,道:“颍川虽然才智之士,但昌相交的士子当中,也唯有荀彧、荀攸二人可称大才,余者皆郡吏之吏,不足为道。”
周坚一怔,继而大喜,“荀彧、荀攸?”
戏昌惑然道:“主公也知道荀彧、荀攸之名?”
第111章 野心要装在心里
周坚虽然对汉末历史不熟悉,但荀彧、荀攸还是知道的,当下道:“略有耳闻,素闻荀彧有王佐之才,志才即与荀彧相熟,何不引来帐下?”
戏昌沉吟了下,道:“二荀确乃当世俊才,荐于主公帐下也无不可,不过,此二人皆忠君之士,主公若欲用之,需得以匡扶汉室为念。”
周坚恍然,戏昌言下之意京是,荀彧和荀攸只忠于汉室,要想用此二人,自己就要表现的像个忠臣,不能将野心表露出来。
事实上,汉室虽然衷微,但天下士人深受忠君思想的熏陶,绝大部分读书人对汉室还是有一定的忠诚度,像戏昌这样的另类,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要想招揽人才,就必须要表现的像个忠诚,绝不能把野心表露出来。
戏昌这也是在变相的提醒周坚,日后要小心点,把野心藏在心里就行了。
周坚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微笑道:“志才所言甚是,可速召此二人前来。”
戏昌拱手道:“昌,领命。”
这时,一名随从疾步奔了进来,“公子,乔公和蔡公到了。”
周坚顿时精神一振,问道:“到何处了?”
随从答道:“已经出了棘阳。”
周坚略一思忖,便击节道:“好,叫上周胜,你们几个跟我去迎接。”
“遵命。”
随从大声领命,随即疾奔而去。
戏昌眼看周坚有客人到,连忙施礼告退。
周坚却叫住他道:“志才别急,来的乃是前太尉乔玄及蔡邕二公,乔公离朝后别居在皖县,蔡师因罪暂居乔公府上,因庐江黄穰举兵叛乱,皖县兵灾四起,正好我谴随从回舒县老家办事,乔府被贼兵围攻,遂将二公接来宛城,志才可随我一并前往迎接。”
戏昌自然知道乔玄和蔡邕的大名,当下欣然道:“昌领命。”
棘阳通往守城的官道上,三辆马车正缓缓而行,周武和九名随从带着四十多名亲卫护卫前后,乔府幸存的护卫和佣仆则跟在马车后面,也有三十多人。
从江陵上岸后,周武就护送乔玄、蔡邕等人北上当阳,过襄阳,入南阳,走了足足七天才到棘阳,距离宛城已经不足五十里。
乔玄和蔡邕年事已高,一路车马劳顿,从庐江到江陵,再从江陵北上南阳,走了半个多月,都累的不轻。在棘阳歇息了一晚,才起程北上宛城。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难得遇上了好天气,少了肆虐的寒风,乔莹和乔佳姐妹俩都活泼了不少。
后面的马车里,蔡琰掀开车帘,目光转了一圈,落到了不远处的周武身上,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问了出来,“周武,离宛城还有多远?”
周武忙上前几步答道:“蔡小姐,还有不到十里。”
蔡琰‘哦’了一声,对周武笑笑,放下了车帘。
周武心下暗笑,自从过了襄阳,蔡小姐就一直在问离宛城还有多远,这一路上至少问了不下十遍,估计是所有人里面最想尽快赶到宛城的。
又行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前方官道上出现了一群人,似乎是在等人。
离的近了,众人已经看清楚官道上站的是什么人。
周武忙奔到乔玄和蔡邕乘坐的马车外面道:“乔公,蔡先生,大人来迎接了。”
马车前面的帘子掀开,乔玄和蔡邕也看到了百步之外站在官道中间的周坚,眼看周坚穿了长服,作士子装抢,并未着官袍,身边也只有十名亲卫,并未带南阳郡府官吏,二人脸色就不由舒展开来,心里的那点不涌快也渐渐淡了。
这时,周坚已经带着戏昌和十名随从迎了上去,距离马车还有二十八步时,周坚长长一揖倒地,恭声道:“学生拜见乔公,拜见蔡师。”
“免礼罢!”
乔玄挥挥手,道:“老夫山野之人,安敢劳周府君前来迎接。”
周坚再施一礼,道:“乔公及蔡师对弟子有授业之恩,一日为生,终身为父,此乃先贤礼教之重,学生虽为朝廷命官,但亦当谨守先贤礼教,尊师而重道。”
乔玄和蔡邕脸色更晴,暗自点点头,乔玄问道:“汝可有表字?”
周坚答道:“已得伯父加寇授礼,赐字子渊。”
乔玄点点头,又扫了一眼周坚身后的戏昌和十名随从,见戏昌作士子打扮,一副风轻云淡地模样,不由问道:“此乃何人?”
周坚忙侧身介绍道:“此乃学生帐下主薄,姓戏名昌,表字志才。”
戏昌拱手一揖,道:“见过排公,蔡公。”
乔玄‘嗯’了一声,就收回了目光,并未对戏昌多加留意,至于十名随从,更是没有再多看一眼,对周坚道:“堵在道上不太好,不如先到宛城再说吧!”
周坚答应一声,连忙让开官道,请乔玄和蔡邕的马车先行。
戏昌和十名随从也连忙让到一边,站直了身子,以示尊敬。
第二辆马车经过时,车帘被掀开了一条缝,一双明亮的眸子扫了过来,等到周坚望琮去的时候,车帘很快就又放了下去,隐隐有女童清脆地笑声响起。
周坚收回目光,问奔了过来的周武,“周泰呢,怎么没来?”
早在周武离开宛城时,蒋钦就来找过周坚,要为周泰求个出身,周坚干脆就让蒋钦写了书信,让周武到九江去找周泰,将周泰引来宛城。
周武和周泰赶到皖县时,正赶上乱军攻打皖县,救出乔玄和蔡邕等人后,又谴快马给周坚传讯,周坚也早就收到消息,周泰带领数百**护送众人顺江而上荆州。
眼看却是没看到周泰,难免心中疑惑。
周武苦笑道:“公子有所不知,周泰将属下等人送到江陵后,并未上岸,也不等属下分说,便带着数百江弟兄回九江去了。”
周坚喟然道:“这周泰也算有情有义了,不过彼即无为国家效力之心,此事就先暂且作罢吧,等日后再说。这次能将乔公和蔡师接来南阳,给你们记一大功。”
“谢公子。”
周武连忙谢恩,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
第112章 追击叛军
槐里,西凉叛军大营。
韩遂在帅帐中烦躁地踱来踱去,似有什么疑难之事难以决断。
帐帘掀处,部将梁兴大部走了进来,“参见将军。”
韩遂挥了挥手,道:“免礼,里吉呢?”
梁兴道:“去了越当将军大营。”
韩遂闷哼一声,森然道:“里吉这厮一来就去了越当营中,显然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害怕本将军拥兵自重,不听他们的号令,嘿!”
梁兴忍不住道:“将军,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韩遂沉声道:“讲。”
梁兴奋然道:“北宫伯玉、李文侯无能之辈,如今将军拥兵十余万,越当、胡吉之辈就算对北宫伯玉忠心衷衷,但手里只有不到五万兵马。既然北伯宫玉要将军退兵,长安又有朝廷十万大军,打不下来,将军何不趁此回师西凉,一举袭杀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占西凉以自立,朝廷也奈何不得将军,弄不好还要给将军也好处。”
韩遂砰然心动,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打算,只是一直迟迟下不了决定,此刻听梁兴这么一说,顿时有了决定,当即道:“好,速召程银、侯选、张横等将前来。”
“末将遵命。”
梁兴铿然领命,随即甩步出帐去了。
长安,破虏将军府。
董卓正在和李儒密谋如何引西凉叛军以断汉廷根基,忽有亲兵匆匆冲了进来。
“主公,斥侯急报。”
董卓脸色一沉,喝道:“讲。”
亲兵答道:“斥侯急报,我军安插在叛军中的细作传回消息,说西凉叛军不是就要退回凉州,韩遂先锋大将梁兴率部两万,已经先行出发。”
“什么?”
董卓愕然道:“怎么会这样?”
李儒略一思忖,便疾声道:“主公,情况有变,韩遂退兵,怕是叛军内部有变。韩遂拥兵十余万,尾大不掉,多半是北伯宫玉和李文侯召其退兵。”
董卓‘嘿’的一声,长叹道:“此番韩遂退兵,本将军大计休矣。”
李儒道:“不然,韩遂此人也有野心,怕是不会屈居北宫伯玉、李文侯之下,此番退兵西凉,多半会尽夺叛军兵权。”
说罢回头问站在旁边的亲兵,“可曾探得叛军断后之人是谁?”
亲兵忙答道:“好像是叛将越当。”
李儒击节道:“这就是了,韩遂命越当断后,明显是在借刀杀人,想让将越当的三万大军送死,此番回西凉,必会杀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以自立。主公可从速尽起大军,追击西凉叛军,最好能杀掉韩遂,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无能之辈,则不足为虑。”
董卓犹豫道:“若是击败西凉叛军,十万大军怕是不日便要归朝。”
李儒劝道:“主公虽暂统十万大军,但真正忠于主公的军队并没有多少,也就徐荣将军率领的五千骑兵,余者将领虽暂时听命于主公,但主公要想成事,这些将领必然会与主公刀兵相向,如此不要也罢。只要击败西凉叛军,主公立下赫赫战功,朝中有董太后为主公说话,再谴心腹结好十常侍,主公领个护羌中郎将应该不难。到时主公就有足够的理由征发和由编羌人叛军士卒,翻手可得十万雄兵,朝廷也奈何不了主公。”
董卓听的精神一振,当即向亲兵道:“速召诸将前来议事。”
“遵命。”
亲兵连忙领了将军,疾步而去。
不大会功夫,校尉以上的将领尽数赶到,分两列而坐。
董卓刚刚宣布了西凉叛军退兵的消息,堂下诸将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袁绍第一个起身道:“此乃天赐良机,将军可速尽起大军追击,一战而破叛军。”
“请将军下令。”
诸将全部起身附议,个个目露兴奋,仿佛军功就在眼前。
董卓当即长身而起,大声道:“好,袁绍、曹操、袁术、孙坚何在?”
“末将在。”
四人连忙在戚出列,拱手立下堂下。
董卓拔剑厉声道:“以袁绍为主将,曹操、孙坚、袁术副之,各率本部兵马,星夜杀奔槐里,追击叛军。”
“末将遵命。”
四人铿然领命,随即甩步出帐而去,自去营中整点兵马。
袁